差异·183·互补···双赢--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基础与趋势_泛珠三角论文

差异#183;互补#183;共赢——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基础与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共赢论文,泛珠三角论文,区域合作论文,差异论文,趋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3年广东提出构筑泛珠三角经济圈,推动区域经济合作构想后,得到了中国南部诸 省的积极响应,区域合作迅速由构想转变为决策和实践,发展迅速,显示了这一重大战 略决策的积极效应及其所蕴含的力量。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源泉和动力,在于她是建立 在客观经济规律基础上的,是建立在经济规律作用下各区域的发展差异—优势互补—利 益共赢上的。因此,无论是区域内地区间的经济合作,还是生产要素的跨地区流动和组 合,都是以各地区产业结构的异构互补与产业梯度传递为基础的。区域经济合作的根本 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利用区域内成员间生产要素的差异性以及产业结构上的互补性,通 过生产要素和产业结构在地区间的转移,最大限度地发挥差异性生产要素的聚集效应, 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提升整个区域的综合竞争力。“企业为主,产业对接,异构对接 ,优势互补,市场运作,政府引导,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是推动泛珠江区域合作的基 本思路。

广东应当顺应由发展差异和优势差异形成的国际产业循环与国内产业循环的大趋势, 发挥地处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接合部的区位优势,以包括香港、澳门在内的大珠三角为 轴心,形成一个广泛的区域合作理念。

一、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基础

一项经济政策或一个发展战略的提出,其有效性必然源于符合客观经济规律性。同样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战略构想的提出,也必须建立在客观经济规律基础上。决定泛珠三 角区域合作科学性和合理性的是三大产业运动规律:即产业阶梯式上升规律、区域产业 成长不平衡规律、产业区域循环规律共同作用的产物。

对产业成长规律和产业区域运动规律,战后许多国内外经济学家都作了大量的研究。 如弗农等人提出的“工业生产生命周期阶段论”、区域经济理论中的梯度推移理论、经 济辐射理论、增长极理论、点轴开发理论、网络开发理论、循环累积理论、中心外围论 、知识溢出理论、倒“U”型发展理论等等。这些都为我们考察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区 域运动提供了很重要的理论借鉴。问题是我们需要根据战后国际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经 验,提出一个合理的、系统的理论逻辑,揭示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区域间和国际间产业成 长与产业运动趋势。从战后国际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看,有三大规律共同作 用影响着经济在国际间的流动和产业在区域间的移动。

首先是产业阶梯式成长规律(见下图)。从战后新兴工业国家的经济成长进程看,产业 一般沿着轻纺消费资料加工业—重化工业和基础产业—技术密集产业—服务业—知识产 业—文化产业的产业序列成长。这一产业成长序列源于经济成长中各种经济因素相互作 用的规律。一般而言,一个要进入工业化起飞的农业国或农业地区,往往缺乏技术、资 金和市场购买力,同时轻纺消费资料工业具有投资规模灵活、投资周期短、资金周转快 、技术要求低、需求市场易激活等特点,因此工业化起飞往往以轻纺消费资料这一终端 产品加工业(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的第二部类)为先导。随着轻纺消费资料加工业 的发展,必然产生对生产资料工业(马克思提出的第一部类)如重化工业和基础产业的需 求,同时经过第一阶段的发展,也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工业化可以向以资金密集为特点 的重化工业化阶段(即重化工业主导阶段)过渡。一般经过工业化初级阶段和重化工业阶 段,一国或一地区就基本完成了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 同时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和拓展市场扩大生产的需要,必须用最新的技术和先进的 产业制度全面改造已经形成的国民经济工业体系,并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拓展经济 持续发展的新领域。于是国民经济工业化就由重化工业化阶段向工业高度化阶段(产业 技术密集化)过渡;同时随着一国(地区)工业经济渐趋饱和而进入工业化成熟阶段。随 着工业化的成熟,一方面产生大规模的不断成长的服务业需求,另一方面需要拓展新的 经济成长空间,于是国民经济发展逐步转向服务业主导发展阶段,即后工业经济阶段( 这里本文特指服务业主导发展经济阶段,而不是泛指工业化后的整个经济发展时期)。 上世纪末,随着第四次新技术革命引发的产业革命和社会革命,世界逐步由工业文明迈 向知识文明,发达国家开始跨入知识经济阶段。

从一般意义来看,世界经济正是按照这一产业发展进程推进的。20多年来我国沿海地 区工业化进程中产业成长的基本趋势也进一步证明了这规律。当然经济规律的展开是丰 富而多姿多彩的,具体到每一个国家或地区,会因各国(地区)的具体条件不一样,产业 成长序列会出现各种变异和差别,这也是正常的。这不仅不是对规律的否定,而且是规 律作用和表现的必然要求。每个国家、每个地区在考虑自身的发展战略时,必须对规律 的应用置于活的条件和千变万化的具体形势中。但考虑或制订产业发展战略,都应以一 般产业成长进程为参照系,把握自身产业成长的特殊条件和个性化战略选择。

需要加以强调的是,经过改革开放后20多年的准备和积聚,泛珠三角的第二、第三梯 度地区已处在快速工业化起飞的前夜,有的正进入全面工业化的跑道上。未来20年,是 泛珠三角地区第二、第三梯度地区快速工业化起飞的时期,通过工业化起飞,初步实现 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历史性大转变。同时,随着第二、第三梯度地区进入快速工业 化轨道,也必然是产业在区域间转移、流动的活跃期,适时推动大区域经济合作,既是 顺应区域经济发展新趋势、新要求,也必定大大推进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

其次是区域产业成长不平衡规律。由于各国或地区工业化起飞的时间不一样,工业化 起飞条件和背景的差异性,导致了国际间和地区间产业成长的不平衡性(见下图)。

到今天,在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作用下,世界上已形成了由发展程度不同的知识文明 国家、发达后工业文明国家、新兴工业文明国家和落后农业文明国家构成的发展不平衡 格局。目前世界发展的前沿形态和发展主流是环大西洋经济圈的知识文明和后工业文明 。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了世界发展格局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以及由发展的差异性导致区 域间互补性的提升和国际间相互依存度的提升,由此构成丰富多彩的现今世界图景。

改革开放后,我国特别是沿海地区迅速进入了工业化全面起飞,正在崛起成为新兴工 业国和新兴工业带。同时在经济发展或产业成长不平衡规律作用下,我国各地区工业化 发展差距也迅速拉开,基本形成了沿海发达工业化地带,次沿海或中部地区次发展地带 和西部欠发展地带,即我们所说的一、二、三梯度地区。

从泛珠三角区域看,区域发展差距是明显的,11省区分别处在后工业经济阶段、工业 高度化阶段、工业化中进阶段、工业化初级阶段,相当部分区域还处在落后的传统农业 经济阶段。如从人均GDP看,最高的香港185615元(港币)到最低的贵州3600元(人民币) 相差近30倍;即使珠三角,与最低的贵州人均GDP也相差9倍多。土地经济密度差距也很 大,最高的澳门(20亿澳门元)与最低的云南(62万人民币元)相差3000多倍。即使与珠三 角比,最低的云南也相差10多倍。从三次产业结构看,产业成长差距也是十分突出的。 香港、澳门完全是后工业经济结构,而内地沿海较发展地区是典型工业化经济结构,内 陆地区则多为工业——农业型或农业——工业型结构,相当部分地区仍处在农业经济阶 段。

发展的差异性是区域合作的前提和基础。经济发展的差异性提供了区域发展互补共赢 的可能性和区域合作的前提。由于泛珠三角各省区发展水平和发展格局的巨大差异性, 为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共赢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基础。可以说,从2003年提出泛珠三角区域 合作以来,各省区积极响应,区域合作推进迅速,最大的源动力是区域间发展的明显差 距。

第三是产业国际(区域)循环规律。区域发展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往往会反映 在产业运行要素成本和交易成本的高低差距上。在开放格局下,在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 的驱动下,会引致产业在区域间的流动、传递和转移。一般而言,产业会从梯度高区位 向梯度低区位流动或转移。战后,已发生和正在发生了三次产业国际大循环:第一次是 在50~60年代,环大西洋地区的先行工业化国家把传统制造业向战后新兴工业化国家和 地区转移。在亚洲,主要是向日本和亚洲四小龙转移;在美洲,主要是向中南美洲诸国 转移。第二次,是在20世纪最后20年,战后新兴工业国又把传统制造业向正在工业化起 飞的发展中国家转移,在亚洲,主要是日本、亚洲四小龙等把传统制造业向中国沿海地 区和东南亚地区转移。目前,随着全球产业分工格局的变革与重组,以跨国公司为主角 的新一轮产业国际循环和转移已经形成。把握新的历史机遇,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 展融合到全球产业运动大潮中,是加快泛珠三角工业化进程的必然选择。中国加入WTO ,以及即将启动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都为泛珠三角扩大开放,把经济发展汇入世 界发展大潮创造了基本制度前提。

同时,随着20多年形成的泛珠三角区域各省区不平衡发展格局,也必然导致产业在沿 海、中部、西部地区间的转移与流动,成为推动整个泛珠三角区域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 强大动力源。这首先表现为要素成本的差别上。在珠三角,土地成本不仅远高于中部、 西南部地区,而且在原有产业结构和保障可持续发展条件下土地资源已面临枯竭,土地 资源和产业空间成为珠三角下一步经济继续发展的瓶颈。通过产业优化升级提高土地经 济产出率或土地的经济聚集度,是珠三角下一步发展的基本战略要求。另一方面,对珠 三角来说,今年开始出现的“民工荒”已经宣告,廉价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格局似乎已成 过去,面临劳动力工资提升的压力。特别是随着原来劳动力供给地的工业化起飞和经济 快速发展,就业空间的拓展,使珠三角过去以廉价劳动力来维持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将逐 步难以为继。另外,沿海地区往往是资源相对短缺的地区,中部、西部地区往往拥有资 源优势。如能源电力的丰裕和成本价格方面,湖南、贵州等省就有明显的优势。根据新 的要素成本区域格局和市场格局出现的产业在沿海、中部、西部地区的流动正加快形成 。无疑这将是一个全新发展阶段的来临。

从广东来看,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总体上已基本实现了由传统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 的转换,人均GDP越过了2000美元门槛。但要在下一步通过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上升到人 均7000美元,基本实现现代化,并进而继续发展,达到人均GDP2~3万美元,这是一个 很大的压力,需要继续走很长的路。显然,一方面广东需要有更大的力度推动产业优化 升级和不断实现产业的高度聚集和价值链的高端化;另一方面需要广东与其他省区深化 开放与拓展合作,开拓更广泛的经济发展互动空间和产业拓展腹地,在更广泛的内外全 面开放和广泛合作基础上,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发展。这就需要广东把区域合作问题摆到 相当重要的战略位置上。

广东要在全方位大开放中增创地缘区位新优势。广东处在一个极为有利的全方位开放 的经济地缘位置上。一方面借助香港国际商业通道直接介入国际产业大循环和国际市场 ,另一方面利用发达的省际交通网络融入国内产业循环和国内市场。而国际产业循环与 国内产业循环存在一个明显的区位落差,使广东天然地获取巨大的内外双向开放利益。 前20多年广东经济的高速发展,正是利用了这一区位地缘优势。今后广东经济的持续发 展依然需要利用和增创这一优势。推动“泛珠江经济圈”的区域合作,正是要强化、优 化和扩大这一区位优势。广东要通过广泛的区域合作,把国际产业循环和国内产业循环 、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区位落差转为推动广东经济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同时,广东 通过自己的发展不断辐射、带动相关地区的经济的增长,努力形成区域良性互动发展的 战略格局。这对广东来说是具有极为重要意义的战略考虑。

二、通过产业整合促进区域产业互动发展、培育区域产业优势

“泛珠江经济圈”区域经济合作的主体内容是产业整合、互补与合作,通过优势互补 、良性互动实现最大的区域合作效益。因此我们需要特别关注区域间的产业优化配置与 合作。泛珠江经济圈今后一段时期产业合作的方向:

1、劳动密集型、资源性加工制造业的分工合作。随着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金、 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珠三角地区产业发展的方向应该是:利用其技术与品牌优势,在 本地保留科技含量较高的高、精、尖产品的生产和研究开发中心,将原来的粗放型、资 源型、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外包、外购与委托加工的方式逐步向粤东、粤西、粤北及周 边省区转移;周边省区通过市场机制加强与“珠三角”地区的名牌企业的合作,利用土 地、部分设备和资金建立生产基地,采用技术转让、产权置换、产品调整、市场转移等 形式兴办合作开发项目,同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珠三角地区寻找更多的商机和更大的 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与周边地区通过良好的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将逐步形成互动的产 业发展格局:珠三角利用技术、资金、市场、信息担当研发及销售中心的角色,而周边 地区利用原料、燃料、水电、土地和劳动力等方面的优势担当生产基地的角色。

2、共同打造会展业的区域性品牌,推动区域性会展经济发展。会展业是一个高收入、 高赢利的行业。同时,会展业具有强大的关联带动效应。有关资料显示,国际展览业的 产业带动系数为1∶10,即展馆的收入若是1,住宿、餐饮、运输、通讯、旅游、贸易等 相关收入将达到10。当前,国内会展业发展如火如荼,展会的数量、规模和展馆面积增 长了数十倍,2002年我国会展业的直接收入已近40亿元。会展业已成为国内许多城市倾 心扶持的产业。

珠三角是我国三大会展经济产业带之一,不仅会展资源丰富,而且企业密集,产品种 类齐全。在珠三角,大约600平方公里的范围之内,就有6万个企业,涉及各行各业。广 东可利用交通业、运输业、电信业、环保业等优势基础产业和丰富经验,举办各种会展 ,为区域特色产品、特色资源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为周边省区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同时加强区域会展资源的整合,实现信息共享,共同打造会展业的区域性品牌,推动区 域会展经济的飞速发展,使会展经济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

3、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推动区域金融合作。抓住机遇,推动区域金融合作正当其时。 一是泛珠江区域经贸关系的发展为金融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市场基础。二是区域经济发展 对资金的大量需求不断鼓动着区域金融一体化的发展。三是泛三角金融机构开展跨地区 金融业务的愿望也十分迫切,都希望走出原有的地理区域限制和行政区划,扩展业务空 间。四是CEPA的签署和实施,打开了内地与港澳经贸合作的新空间,为区域金融合作提 供制度框架。

可见,泛三角金融合作前景广阔。但由于涉及大区分行体制以及区域内社会诚信体系 发育程度、企业的信用等级和金融机构本身开拓新业务能力参差不齐,区域金融一体化 还有一段漫长的历程。但就目前形势下,区域金融合作可以着手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 是打造大珠三角金融圈。粤港澳可以凭借悠久的经贸合作关系和已取得的成功经验,抓 住CEPA的签署以及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签订的在香港开放四项人民币业务的 机遇,率先开展金融合作,形成大珠三角金融圈。因此,牵手港澳,在优势互补基础上 推进粤港澳金融融合,共同打造大珠三角金融圈,不但可以增强广东金融实力和加强香 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而且可以增强大珠三角对周边省区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 达到多赢。二是各地加快建设与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和中介体系,为中心城市开展城际金 融合作创造条件,鼓励各地银行开展异地金融业务,发放异地贷款,建立交易结算、清 算金融平台。三是在高级金融人才培训、金融人才自由流动方面提供保障。四是要发挥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和带动作用,充分吸收域外资金向区域内流动。

4、推动旅游业合作,培育区域大旅游。区域旅游资源丰富,且各具特色,地理上又彼 此相邻,山、河、海旅游资源和热带、亚热带、温带各种气候自然环境都具备,大珠三 角(粤港澳)拥有开发区域旅游资源的资金、技术和与国际接轨的运作方式,只要资源共 享,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旅游活动对道路、交通、通讯、 食宿等具有很强的协作要求,各方的共同利益较多,一体化效益明显;而且旅游一体化 建设的障碍相对较小,可以作为泛珠江区域合作的先行者。因此,需要各地建立和健全 旅游合作协调机制,加快制定旅游业发展的整体规划,加大旅游市场拓展、项目开发和 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合作力度,共同构建区域性的旅游网络和旅游品牌。同时,联合 对外推介和招商开发。

5、环保合作。健全区域环境、资源补偿机制,加强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按照“谁污染 谁治理、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泛珠江各省区联手加强区域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 工作,进一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要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协调下,加大力度, 积极推进西江、北江、东江、韩江、鉴江和九洲江等跨省区流域的综合整治。跨省区流 域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和交界控制断面水质达标制度; 加大对流域各市、县整治工作的协调和督促;尽快修订完善流域的水质保护规划,按照 区域共建共享的原则,合理确定污水、垃圾处理等设施的规模和布局,发挥规模效益; 加快推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的产业化发展,加快建设一批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项 目。

6、共建区域创新体系。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合作共生”的原则,打破行政区 划的界限,通过大联合、大协作,实行科技资源的开放和共享,建立泛珠江区域创新协 作的思路,建立适应产业和经济发展要求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近期突出抓好科技人 才的交流与合作,抓好高新技术和关键技术的产学研联合攻关,以及科技成果和专利的 双向转让,推进科学成果的产业化步伐。在高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广东发展比较 快,其他省区也有一定基础,特别是在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等 四大高新技术领域,应成为区域合作的重点内容。

三、省区联手建立大区域交通、通讯公共平台和一体化市场经济体制

发达的区域一体化的交通、通讯网络体系是区域合作的前提基础。广东在推进“泛珠 江经济圈”区域合作时,必须高度关注并积极推动区域间交通、通讯网络系统的建设与 合作。

(一)完善区域交通网络。

区域经济整合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要统一区域内交通网络的规划和建设,使 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运输方式相互配套,形成方便快捷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建 设目标是以大珠三角为综合交通枢纽中心,整合泛珠江海陆空(国内和国际)联运网络和 平台,构建1.5小时(大珠三角)、4小时(广东)生活工作圈和8小时(泛珠江)人流、物流 、商务、休闲旅游圈。

1、广东要全力打通出省通道。广东作为整个“泛珠江经济圈”的主要出海通道和内地 与港澳运输的必由之路,交通基础设施在构筑区域经济体系中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因此,完善公路、铁路、水路网络是实施整个战略的重要一环。一方面要加紧完善广 东省公路、水路网络,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交通基础设施在区域协作中的作用;另一方 面要加快出省通道建设。要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加快粤桂、粤湘、粤赣、粤闽以 及粤港澳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2、整合城际公路交通和城市道路交通,构筑完善的区域高速公路网。协调利益,完善 投资主体,高速公路交界收费站打破行政界限,实现合而为一。

3、积极推进大运量的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建设,提高轨道交通的比重,建设一个纵横交 错的现代化轨道交通网,为核心城市有机疏散和区域重新集中创造条件。高速铁路的建 设,将使泛三角内中心城市的连接更为快速方便。

4、加强航空港、港口之间的分工与协作,形成完善的航空港、港口体系。以香港为国 际航运中心,广州、深圳、厦门、汕头、珠海、湛江、海口、防城、海防等城市构建国 际枢纽港口群,建立泛珠江国际枢纽港口群网络,使福建-广东-广西泛珠江的沿海带成 为世界最大的国际枢纽港口群。以香港和广州国际航空枢纽为中心,建立泛珠江国际航 空网络。实施“通道战略”,发挥广西、云南与东南亚山水相联和大珠三角与东南亚海 域相通优势,建立航运、航空、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立体交通网络,构筑中国-东南亚 国际综合交通大通道。

(二)打造区域信息平台

共同开发建设综合性和专门的信息交换平台,实现信用资源共享,通过加强泛区内信 息系统建设的合作,实现区域公共主干信息传送网、卫星传送网、信息运用系统的联通 。打造覆盖整个泛珠江区域的信息平台,最重要的内容有:

1、建立个人征信制度和企业联合征信系统库。建成后的企业联合征信系统库覆盖整个 泛珠江登记的企业,提供企业注册信息、年检登记、产品达标信息、税务登记信息、国 有资产绩效考评信息、进出口报关记录、信贷融资记录和行业统计分析;企业主要经营 者个人信用信息、上市公司的经营财务状况信息、媒体披露的企业接收奖励的信息。未 来还将包括民事合同判决执行信息、担保、租赁、商帐催缴等信息。这些信息将逐步向 各类企事业单位开放。

2、建立政务公开系统。为改变传统政府管理政策不透明、管理职能单一和运转效率不 高的现象,推出政务信息化建设,重点是建设政府公众信息网,要求政府各部门及时准 确地发布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信息,以及与企业相关的投资环境、法规政策等咨 询、办事信息;在网上公开工作职责、政策文件、重要活动及有关办事项目,将本部门 自觉置于社会公众的监督之下;将政府部门拥有的大量技术、政策法规等信息资源向全 社会共享,促进政府信息在全社会范围的优化配置,努力营造交易成本更低、商业机会 更多、综合服务功能更强的市场环境。

3、联合出台电子政务信息和信用体系信息的共享方案,以尽快建立覆盖整个区域的信 息平台。信息平台将对经济领域的各方面产生倍增器的作用。

(三)、共建区域统一市场,促进区域经贸合作

区域统一市场的建立,一方面可以促进区域经贸合作,促进货物、服务和资金自由流 通;另一方面,可以加强泛珠江区域的商业竞争力,增强投资者对整个区域经济的信心 。

1、逐步建立健全规模不等、层次不同、功能各异的区域性市场体系。包括泛区域大市 场、省级区域市场、地区级区域市场、基层区域市场等不同层次、规模和功能的商品流 通中心,最终构成完整的泛区域市场体系,即形成区域内相互依赖和相互协作的统一大 市场格局。培育一体化消费品市场,培育一体化的资本市场,培育一体化的科技教育市 场,通过高校合作和科研合作,培育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

2、清除所有妨碍贸易的政策障碍。以市场为核心,消除区域合作的各种障碍。打破地 区封锁的格局,消除不合理的行政干预和区域内的市场壁垒,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统一 规划和建设市场网络,使商品、资金、劳动力和人才、技术、产权、信息等都实现无障 碍流动。

3、加强流通领域合作,向世界促销区域的产品和服务。充分发挥粤港澳对外开放优势 ,广州华南物流中心优势,周边省区在产品外销体系上加强与广东密切合作,以市场为 导向积极调整优化结构,在继续做大做强粤港澳农副特产品主要供应地的同时,把特色 产品更多地打向国外市场。重点利用广东在国际采购和营销的渠道、资信服务、资金融 通和现代物流手段等方面的优势,利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优势,区域内企业联手开拓国 际市场,提高各地的经济外向度。

标签:;  ;  ;  ;  ;  ;  ;  

差异·183·互补···双赢--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基础与趋势_泛珠三角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