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誉丹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人民医院 综合内一科 719000
【摘 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3月—2019年5月,将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9例(传统方式护理);观察组49例(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结果:护理后,对照组患者HAMA、HAMD评分,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通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临床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心理干预;心理状态;临床效果
脑梗死在临床上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多发病,且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以及死亡率,该病通常是由于患者脑部血液供应不足,导致神经组织发生了严重的缺血、缺氧,从而造成了神经组织坏死[1]。由于患者在患病后,会出现明显的躯体功能障碍,极易让其产生不良情绪,从而降低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据薛芬、鲁娟娟等[2]学者研究表明,在对患者治疗的同时,通过实施心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效果。为了探讨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案,本文以我院近2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以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7年3月—2019年5月,将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男患者32例,女患者17例,年龄49—76岁,平均(62.5±4.5)岁;观察组男患者28例,女患者21例,年龄51—76岁,平均(63.5±4.8)岁。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两组一般资料基本均衡(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传统方式护理,其中包括:日常护理、注意事项以及对症治疗等。观察组实施心理干预,其内容主要包括:(1)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定期开展疾病交流会,对患者以及家属讲解急性脑梗死疾病的相关知识,通过让其了解疾病发病原因、治疗方式以及护理目的等,能够提高其对急性脑梗死疾病的认知程度。(2)精神支持。由于多部分患者病情较为严重,经常发生失语、偏瘫等后遗症,极易让其产生悲观情绪,以至于加重了患者病情。因此护理人员应按照患者文化程度、性格特点等情况,制定出完善的心理护理方案,并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对于患者产生的问题,应详细的进行解答,以消除患者不良情绪,从而提高其护理依从性。(3)家庭支持。由于患者在发病后,极易出现偏瘫、失语等躯体障碍,从而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因此护理人员应及时对家属讲解情感支持的重要性,鼓励亲人多陪护患者、精神上关心患者,以消除其独孤、抑郁等不良情绪,从而让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释放心理压力。(4)和谐的护患关系。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与护理人员接触的最多,而护理人员的任何一个举措均会给患者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应充分掌握与患者交流的技巧,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定期的询问患者自身感受,通过对其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并对其实施针对性干预,改善其心理状态,从而提高了护理方案的有效性。
1.3观察指标
心理状态,采用汉密尔顿(HAMA)焦虑和(HAMD)抑郁量表进行评分,评分采用百分制,得分与心理状态成反比关系。
1.4统计学方法
SPSS 21.0软件处理文中数据,无序分类资料经百分比率(%)表示,行X2检验;数值变量资料经(s)表示,采取t检验;(P﹤0.05)为显著差异。
2.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
护理前,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P>0.05);护理后,对照组患者HAMA、HAMD评分,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见表。
表1: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分)
3.讨论
急性脑梗死在临床上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同时也是造成冠心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急性脑梗死通常是由于局部脑组织血液供不足引起缺血性坏死,给患者的神经功能造成了严重损伤,倘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给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3]。据王进、霍颖浩等[4]学者研究表明,在对患者治疗的同时,通过实施心理干预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在此次研究过程中,护理人员通过定期对患者开展疾病交流会,能够提高让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认知程度,有效缓解了紧张的护患关系,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护理人员通过主动与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并对其所产生的疑问进行解答,能够消除患者悲观情绪,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树立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提高了患者对工作的依从性[5]。护理人员通过告知患者家属,让其多陪伴、关心以及鼓励患者,能够有效避免心理应激反应,从而提高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能够让患者在舒适、轻松以及愉悦的治疗环境下,消除心理压力,增强其心理的承受能力。此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对照组患者HAMA、HAMD评分,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说明将心理干预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有价值,深受广大患者的认同。
综上所述,通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临床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 范佳,查俊杰,钱丽娜,等. 远程缺血后适应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iR-21、miR-24水平和神经功能的影响[J]. 疑难病杂志,2017,16(11):1085-1088.
[2] 薛芬,鲁娟娟,李好,et al. 医护一体化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独立生活能力和心理社会适应状况的影响[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7,44(2):311-314.
[3] 唐运兰,陈明翠,刘家骥,等. 病情和家庭情况对脑卒中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及对症心理护理干预研究[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7,44(2):127-129.
[4] 王进,霍颖浩,李德强. 临床药师干预对急性脑梗死介入术后患者用药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7,33(10):939-941.
[5] 杨建刚,张琰君,陈继正,等. 50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患者营养支持、心理干预及人文照护综合治疗的疗效观察[J]. 现代肿瘤医学,2017,25(24):3966-3970.
论文作者:陶誉丹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4
标签:患者论文; 心理论文; 脑梗死论文; 状态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评分论文; 两组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