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形势下,我们如何搞好教育?下一步教育该怎样发展?是目前困扰我们许多教师的一个大问题。笔者最近听了几天李镇西老师的“新教育”讲座,感觉有很大的启示作用,现在笔者就这次学习及自我感悟,进行介绍。
关键词:“新教育”培训会;学生;个性
李老师搞“新教育”的诱因是张晓风的一篇文章《我交给了你们一个孩子》说的是张晓风的孩子第二天欢天喜地自己去上学。作者在想,孩子到校后,天性是否将被剥夺,迎接孩子的学校生活将是怎样的,若干年后,学校、社会将还给自己一个怎样的孩子?文中深情地说:“我努力去信任教育当局,而且是以自己的儿女为赌注来信任的……但是,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将给他怎样的教育?今天早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
当然,不仅李老师这也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教育问题。李老师经多年研究提出了自己的教育观——新教育,明确指出“好的教育,应该既有意义又有意思。”
李老师明确指出“新教育”的含义是指“这是一个以教师成长为起点,以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教师、学生及其父母,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其中十大行动是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讲堂,建造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师……”
首先说到新教师如何起步?他指出应该是以研发卓越课程为生命,以缔造完美教师为抓手。教会学生听、读、绘、说,并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晨读、午读、暮省,并使之成为师生终身享用的习惯。
关于教师,他首先强调专业引领,并列举了深圳中学的语文教师马小平,马小平教师没有当过校长,也没有做过主任,甚至连教研组长也没当过,但马老师却能在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博览群书,当得知自己身患绝症后,他关心的不是自己的身体,而是用有限的生命写出了一部教育专著《叩响黎明的门》。这部著作在现今教育体制中影响极大,有兴趣的教师可以上网去查阅,李镇西老师评价并指出:只要有追求,即使在最差的条件下,做最好的自己就是优秀。因此李老师反复强调教师的读书,并且指出:“如果你很久没有读书了,而又没有一点负罪感的时候,就说明你已经堕落了。”“你想要学生有什么,你要先有。”
关于学生的品质他强调要朝着培养:“善良、勤劳、正直”品行的方向发展,并指出这应该是培养学生的中心内容,并指出只有培养出这样的品质,学生长大后才能对自己、对社会负责任。
关于教育环境他认为,民主教育是充满自由精神的教育,指出教育环境应该宽松,为此他举了尼尔的《夏山学校》的例子,在这所英国学校里,学生可以随意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包括谈恋爱。这个学校的孩子不但没有堕落,反而在一百多年来,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出了许许多多的名人,这所学校也成了世界上有名的一所中学,原因很简单,就是在自然状态下,孩子本身就有向善性、探索性。孩子的特长、个性反而会得到更有效的培养,天才更容易脱颖而出,成就一番事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中国也有一所模仿“夏山学校”的中学,叫“先锋学校”从目前情况看,发展的也非常不错,感兴趣的教师可以下去上网查一查这两所学校的相关情况。其中“先锋学校”就是李镇西老师的学生,自己花钱创办的学校。
关于教育内容:李老师指出,应该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为儿童走向卓越而准备的课程,让教室有快乐,有收获,有故事,有成长……,核心理念就是让学生在校学习感到:幸福。这就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完美的教育,是完美的人生。
关于教育方式:李老师指出:“最好的教育莫过于感染”当然这句话他是引用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语言。
下面这句话笔者认为是李老师自己的话:“教育是用生命润泽生命。”指出最真实、最自然的就是最美的。比如我们现在的教学,有些教师感到无所适从,不知该怎样去做才是对的,你就可以用这句话去衡量一下,眼前就会豁然开朗了。
教育学生:“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幸福。”培养孩子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并力图让普通孩子转入学校的史册,关于这一问题,他举了大量自己学校陈列馆的例子,学生成人后,回到学校的反应,甚至校名都让学生书写,以给他们终身留下美好的印记并产生良好的影响。关于这一点他做得正符合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名言:“教育学就是迷恋他人的成就,让我们教育的过程充满上面的气息。”并引申了培根的名言:“知识才是力量,良知才是方向。”还有雅斯贝多斯的名言:“完整的生命,应该包括:自然、社会和精神。”因此可以看出,他的做法有很深的理论基础。
关于学生心里健康方面,新教育则强调“尊重学生的心灵。”“走在学生情感发展的前面。”强调培养把爱情教育作为人格教育的一部分。方法是“以高远的志向激励学生,让学生成为自己情感的主人。”因为自己成了情感的主人,也就对自己的情感更负责任了,该与异性如何相处就更有理性了。为此,李老师还例举了两篇文章加以说明,这两篇文章是《爱的教育》和《一碗清汤荞麦面》。让我们看到,李老师的教育不仅理性,而且人性化也很强。
关于与学生相处,他特别强调了妥协精神,他在课堂上与学生展开同志式的平等讨论或争论,主动吸取学生的合理见解,面对学生的批评,教师能虚心接受,并力图达到“双赢”,使双方的认识更接近真理。
最后,李老师强调了培养学生强大的精神,也就是坚强的毅志力。
另外,李老师自己也说,他的新课程其实并不新,许多观点都是过去提过的搞过的,但现在已被人们淡忘了,所以,把一些合乎理论的东西再拿出来并使之系统化,这也可以说是一种“新”吧。笔者也认为,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革命”应该是一种扬弃,而不应该是一种抛弃,应该是在保留的基础上创新,否则教育改革就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最终陷入历史虚无主义的泥潭,从而导致失败。
李老师的“新课程”像一缕春风,为我们目前的教育带来了活力,让我们看到我们的苦恼已经快走到尽头,一种更健康、合乎人性发展特点的教育,正款步向我们走来。为了这个新时代,也为了这些孩子,让我们共同努力,去探索更合理的教育,实现我们心中的梦想吧!
(作者单位: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镇罗镇观音学校 755000)
论文作者:高海平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10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0
标签:学生论文; 学校论文; 李老师论文; 教师论文; 孩子论文; 让我们论文; 自己的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10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