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市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 湖南津市 415400
【摘 要】目的:分析营养支持应用于胃肠护理的效果。方法:筛选2017年的1月~2018年的7月在我院接受质量的140例胃肠疾病患者。随机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营养支持和相关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营养状况、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治疗过程白蛋白水平优于参照组;研究组住院时和参照组相比更短,且有更低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数据互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胃肠护理过程高效实施营养支持,能够帮助患者保持营养均衡、充足,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提高恢复效率。
【关键词】营养支持;胃肠护理;营养状况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nutritional support in gastrointestinal nursing. Methods:We screened 140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 who received quality in our hospital in January 2017 ~2018.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the study group was given nutritional support and related nursing intervention,and the nutritional status,complications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The level of albumin in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time of hospitalization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horter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Conclusion:Efficient nutritional support during gastrointestinal nursing can help patients maintain a balanced and adequate nutrition,reduce the risk of complications and improve the recovery efficiency.
胃肠疾病患者常接受手术治疗,此类患者的营养状况一直以来都广受关注,帮助患者调节营养状况,缩短恢复时间,是保障预后的关键[1]。营养支持营是帮助胃肠手术患者提高减少并发症、缩短恢复时间的重要环节。本文分析了营养支持应用于胃肠护理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此次研究筛选2017年的1月~2018年的7月在我院接受质量的140例胃肠疾病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有70例患者。研究组中有男性40例,女性30例;年龄30~65岁,平均年龄是(46.4±6.7)岁;病程3个月~4年,平均病程(1.3±0.5)年;疾病类型:胃、十二指肠溃疡44例,胃癌26例。参照组中有男性38例,女性32例;年龄32~65岁,平均年龄是(47.8±6.8)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病程(1.6±0.6)年;疾病类型:胃、十二指肠溃疡47例,胃癌23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经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在排查手术禁忌后均接受手术治疗。治疗过程,予以参照组常规的护理措施,包括病情观察、并发症预防、手术准备、用药指导等;同时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患者积极沟通,分析心理状态的影响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手段,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疏导心理压力。研究组除参照组的护理措施,实施营养支持和相关的护理干预,方法如下:①准备工作,进行健康教育,保障确保患者有较高的配合度,利用术前和术后访视时间为患者普及疾病知识,指导患者在术前合理饮食,保持营养、热量充足摄取;术后告知手术情况,讲解各阶段的恢复、观察、自护与饮食要点,讲解营养支持的意义、方法、过程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告知营养支持过程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进行心理干预,以免应激反应和疼痛、术后活动受限等因素产生不良情绪,使得恢复效率下降。在治疗和实施营养支持过程掌握患者心绪变化,利用有效的干预手段,帮助患者改善心理状态。②肠外营养支持,若患者营养状况不佳,于术前1周实施肠外营养支持,选用的应用于为复方氨基酸等制剂,保障每天患者有125kJ/kg的热量补给,若患者手术相对复杂,可为其增加10%的热量供给[2],并帮助其及时的补充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在此过程,增加巡视频率,及时掌握患者的不适,灵活调整输注剂量,保障患者以最佳状态面对手术。③肠内营养支持,患者在手术过程,进行吻合处理时置入鼻肠管,用于术后早期开始营养支持,术后将患者床头适度抬起,指导其处于仰卧体位,以免进行鼻饲营养支持过程发生反流。同时提醒患者,每次鼻饲营养完成保持仰卧超过30min。术后当天,选用250mL浓度5%的葡萄糖溶液,通过鼻饲管输注,控制速度为每小时20~30mL,促进胃肠动力改善,在输注过程加强观察,掌握患者有无呛咳、误吸状况,若这种状况没有发生,隔天予以肠内营养混悬液。术后2d予以500mL营养混悬液通过鼻饲管输注,控制速度为每小时30mL,若患者未发生腹泻、腹痛、腹胀症状,可增加输注速度至每小时50mL。术后3d,可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耐受能力将营养液的量增加到最高1500mL。在鼻饲营养过程,若患者有误吸、呛咳发生,需将鼻饲立即停止并联系医生配合处理。术后6d时,可去除鼻饲管,更换为营养液口服的形式提供营养,这一过程需及时的掌握患者的血糖和电解质水平,以方便灵活的调整营养液浓度与口服剂量。患者恢复良好的情况下,根据其喜好,为其选择容易消化、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流质食物,初次进食控制日进食量不超过500mL;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逐渐帮助患者变换为半流质食物并向普通食物过度。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术后营养指标进行检测,包括白蛋白水平、血糖水平等。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本文统计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并进行t检验;以χ2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的差异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白蛋白和血糖水平
两组治疗过程血糖水平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组治疗过程白蛋白水平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互比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白蛋白和血糖水平
3讨论
胃肠疾病治疗过程,常常实施手术治疗,以帮助患者控制病情,促进其康复。虽然近年来临床手术安全性上升,但胃肠手术仍由于侵入性操作的影响,会导致患者承受创伤,再加上术后疼痛、禁食、应激反应等因素相互作用,或是术后存在的发热、胃肠道不适、排气停止等状况,不仅增加了对患者机体的损耗,也使得其营养状况显著下降,进而使得患者免疫能力、耐受能力、调节能力以至于恢复效率降低[3]。若患者没有得到有效的营养支持,这种状况更加严重,甚至有诱发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由此可见,及早给予患者有效的营养支持,对患者术后恢复意义重大。
关于营养支持的方式,目前临床多主张以肠内营养为主,而以往胃肠手术进行营养支持的实际,常选择在排气后进行,从而防止有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4]。但目前更多的研究证实,术后及早进行营养支持,虽然能够造成腹胀、恶心等不适,但属正常反应,而且能够对胃肠机能的恢复产生良性刺激,增加胃肠蠕动,保障术后电解质平衡。此外,在营养支持过程,灵活且具备针对性的护理配合也需重视,在治疗前予以宣教,让患者了解营养支持的意义和配合要点,关注其情绪变化,帮助其树立信心,更加积极的配合各项操作[5]。同时加强营养支持过程的观察工作,帮助患者及时处理不适,根据恢复情况及时的调整营养液剂量、浓度、输注速度,在后期帮助患者平稳选择饮食性质,恢复正常饮食。本文获得结果:研究组治疗过程白蛋白水平优于参照组;研究组住院时和参照组相比更短,且有更低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数据互比有明显差异,P<0.05。充分证明,胃肠护理过程高效实施营养支持,能够帮助患者保持营养均衡、充足,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提高恢复效率。
参考文献:
[1]邓红英.胃肠护理中营养支持的效果分析[J].饮食科学,2017,0(7X):17-17.
[2]左慧肖.初探营养支持在胃肠护理中的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8,5(32):125-126.
[3]周志刚.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肠内营养支持在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7,14(5):177-179.
[4]黄铁碧.不同营养支持在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6):126-127.
[5]黎介寿.营养支持治疗与加速康复外科[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5,22(2):65-67.
论文作者:曹永芬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患者论文; 营养论文; 胃肠论文; 术后论文; 过程论文; 并发症论文; 白蛋白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