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荣[1]2002年在《有机合成药品生命周期评价(LCA)》文中研究表明生命周期评价(LCA)是一种对产品、生产工艺以及活动的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的压力进行辩识和量化的工具。生命周期评价是在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推动下,为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又能满足用户和管理者的需求而提出的。它是将综合预防污染和节约资源的战略用于产品、工艺过程的设计中,以开发更为生态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体系。它是对产品或过程从最初的原材料采集到加工制造、产品使用以及用后处理的全过程进行跟踪和定量分析(即所谓从摇篮到坟墓)和定性评价的方法。 本文在传统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基础上,研究了一套适用于药品的生命周期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综合考虑了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工作场所健康/安全叁方面的因素,并通过具体实例,对所提方案进行论证,同时也为制药厂经营者提供数据基础。另外,在评价过程中采用了层次分析的评分方法,在该层次分析法的使用中,选用了专家评分的定性给分法,同时还根据获取数据的具体数值,运用了定量给分的方法,从而使计算结果对实际生产情况体现程度更高。
周丽红[2]2014年在《中国Ⅲ型环境标志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和绿色消费浪潮的掀起,公众的环境意识不断提高的同时,产品的环境行为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Ⅲ型环境标志是一种能同时兼顾产品质量和环境行为的定量的数据清单,作为一种有效的环境管理工具,已经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本文首先介绍了Ⅲ型环境标志的相关理论基础,包括环境策略、企业社会责任、供应链管理。以这些理论为背景、在分析各国Ⅲ型环境标志,并结合生命周期评价及相关标准的基础上,来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Ⅲ型环境标志。其内容包括生命周期方法(LCA)的简化应用、产品种类规则(PCR)的确定、环境产品声明(EPD)的制定、以及认证过程等相关内容。LCA方法包括目标和范围的确定、清单分析、影响评价、结果解释4个阶段,对于LCA方法的简化是保持其4个基本阶段不变,选择主要的环境影响类型及类型参数,不进行输入输出的均衡,以环境指标为核心将产品生命周期阶段的环境影响以具体数据的形式表示出来;PCR主要是明确其制定的要求、步骤及内容;EPD是对其内容和格式的制定;认证过程主要从认证机构、认证程序、认证方法3个方面进行阐述。通过以上分析,目的在于推进我国Ⅲ型环境标志的研究进展。在结合制定的Ⅲ型环境标志的程序及内容基础上,选择了中药产品四季感冒片进行具体的案例分析。四季感冒片Ⅲ型环境标志的内容包括四季感冒片的定义、产品功能单位、系统边界、能源消耗及环境排放数据清单,并选择全球变暖、酸化、富营养化、光化学烟雾这4种环境影响类型进行定量的影响潜值分析,最终形成四季感冒片的Ⅲ型环境标志声明信息。为我国建立中药类产品的Ⅲ型环境标志提供参考。最后从建立生命周期数据库、政府引导、人才培养叁个方面论述我国Ⅲ性环境标志得以实施的保障机制,探索了Ⅲ性环境标志在我国的顺利开展所需的外在条件。
赵丽莎[3]2011年在《生物纤维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复合材料生命周期评价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人在生物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研究学习的基础上对棕榈纤维和竹纤维分别进行了碱液预处理,然后与环氧树脂EP (Epoxy resin)复合制备了复合材料,并根据国标的要求制备了力学性能试样测试了这两种复合材料的拉伸、压缩和弯曲性能;在此基础上将以棕榈纤维/EP复合材料和竹纤维/EP复合材料为代表的生物纤维/EP复合材料与已广泛应用的人造纤维/EP复合材料(玻璃纤维/EP、碳纤维/EP)和中碳钢进行了力学性能比较分析,得出了生物纤维/EP复合材料在力学性能上代替人造纤维/EP复合材料和中碳钢的可能性;最后用复合材料生命周期评价CLCAC Composite Life Cycle Assessment)方法对以棕榈纤维/EP为代表的生物纤维/EP复合材料和以玻璃纤维/EP为代表的人造纤维/EP复合材料在整个生命周期的过程中的经济性和环保性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了生物纤维复合材料在经济性和环保性上代替人造纤维复合材料的可行性。目前人们对生物纤维复合材料的研究仅仅停留在对其力学性能的研究上,本人首次全面的从力学性能、环境性能、经济性能上综合的对生物纤维复合材料代替人造纤维复合材料投入生产使用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同时本人通过学习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并以此为基础自创了适用于评价复合材料的CLCA,为以后研究纤维复合材料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经济性和环境性提供了新的方法。
沈艺奇[4]2017年在《高速公路维修改造工程能耗及排放评价模型及方法》文中认为能源消耗及其产生的排放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在交通运输部积极推动绿色公路的环境下,厂拌乳化沥青冷再生、水泥再生土、高聚物注浆等具有节能减排效果的技术在安徽省高速公路改建工程中开始大规模应用。本文依托实际工程,采用全寿命周期分析方法,在现场数据调查的基础上,对改建工程各技术方案的能耗、排放进行量化分析,并提出沥青路面改建工程节能减排评价指标及模型。本课题研究内容如下:⑴沥青路面改建工程节能、减排分析与评价模型框架;⑵原材料生产期能源消耗与排放量化分析;⑶沥青路面改建工程施工期能耗与排放量化分析;⑷改建工程节能减排技术应用及效果分析;⑸沥青路面改建工程节能减排评价指标及评价体系。通过实地工程调研、数据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⑴依据生命周期分析方法,建立在沥青路面建设或改建工程中运用清单分析法的流程,结合绿色公路的要求及改建工程特点,明确了能耗、排放的量化计算方法,建立了适用于沥青路面改建工程节能减排量化与评价的基本模型框架。⑵1t再生集料生产能耗在0.51-0.66kgce之间,约为新集料能耗(0.86-1.29)的50%。依托改建工程项目共使用再生集料309814.1t,实现了废旧沥青面层材料的100%再生利用,由此节约新集料约300519.7t。⑶在沥青面层施工期的各个环节,沥青混合料拌和能耗与排放比重最大,分别为77.4%和82.1%,为施工过程中降低能耗与排放的关键环节。⑷1km冷再生基层结构层施工期的能耗和排放仅为大粒径沥青碎石基层的8.8%、7.8%。考虑原材料生产及施工期两个阶段,冷再生基层的能耗与排放是大粒径沥青碎石基层的60.9%、59.9%。1km冷再生基层比大粒径沥青碎石基层减少能耗、排放分别为7997.2kgce、22427.1kg。依托改建工程累计节约能耗1.88×106kgce、减少排放5.39×106kg,冷再生基层节能减排效果显着。⑸以“节材、节能、减排”为核心,确定沥青路面改建工程节能减排二级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基于绿色理念的节能减排综合量化评价方法。课题研究结果将有利于进一步推动节能减排技术措施的应用。
柴智勇[5]2007年在《基于GREET模型的车用生物质燃料能耗及排放研究》文中认为本文运用目前世界科研机构普遍认可的GREET模型,通过对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两类燃料的原料生产、燃料生产、车辆使用叁个阶段进行能耗及排放研究,整合WTT、TTW两个阶段的计算,归纳得到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的生命周期WTW分析结果,并进行经济性分析,作出中国车用生物质燃料的生命周期(Life Cycle Assessment,LCA)评价。提出近期(2010年)中国车用生物质燃料发展路线建议,并作出中国车用生物质燃料远景(2020年)规划及远景展望。中国的燃料乙醇可以起到替代石油的作用。因此可以适度发展。但是生产过程能耗太高削弱了其作为可再生能源的作用,CO2减排作用也不明显,因此在生产过程中能耗控制是发挥燃料乙醇作用的关键因素。从政府角度而言,应当把生产过程的能耗同给予生产企业的补贴相结合,通过强制性标准控制燃料乙醇生产企业的能耗,提高燃料乙醇进入市场的门槛。这样尽管有可能减缓燃料乙醇的发展速度,但从长远看,则有助于整个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健康发展。生物柴油替代柴油总能耗是增加的,但是却有一定的化石替代效益,尤其是较好的石油替代效益。生物柴油的化石能源消耗都发生在WTT阶段,而燃料生产过程消耗占了绝大部分。因此,对于化石能源消耗的控制应当着重于燃料生产阶段。因为原料是可再生能源,所以生物柴油原料供应阶段CO2排放是减少的。生产过程能耗较低,因此CO2排放所占比例远小于车辆运行阶段。总体而言,改善车用燃料二氧化碳排放最终还需要从提高车辆效率方面入手。保证农业生产是发展生物质燃料的前提。不争夺耕地资源;不争夺粮食资源;鼓励农业生产,实现粮食稳定生产;充分利用退耕还林、草土地生产能源生物质;采取合理补贴政策和措施。为提高车用生物质燃料产量,降低生产能耗,国家相关部门应加强燃料生产节能降耗研究,使废油供应渠道规范化,加强木本油料品种培育、种植以及环境评测等方面的研究,利用退耕还林地种植能源植物,制定合理的补贴政策,对大型能源生产和供应企业制定可再生能源生产义务。
参考文献:
[1]. 有机合成药品生命周期评价(LCA)[D]. 宋海荣. 大连理工大学. 2002
[2]. 中国Ⅲ型环境标志研究[D]. 周丽红. 东北师范大学. 2014
[3]. 生物纤维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复合材料生命周期评价的研究[D]. 赵丽莎. 江西农业大学. 2011
[4]. 高速公路维修改造工程能耗及排放评价模型及方法[D]. 沈艺奇. 合肥工业大学. 2017
[5]. 基于GREET模型的车用生物质燃料能耗及排放研究[D]. 柴智勇. 吉林大学. 2007
标签: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论文; 生命周期评价论文; 节能减排论文; 复合材料论文; lca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