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家综合国力增长面临的挑战与机遇_科技论文

发展中国家综合国力增长面临的挑战与机遇_科技论文

发展中国家综合国力增长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综合国力论文,发展中国家论文,机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今世界,各国都面临着高科技发展带来的挑战与机遇的双重选择。人们记得,在战后较长时期,发达国家由于凭借其历久积累的经济、政治特有条件,曾在国力的各个方面始终保持着稳定增长。进入70年代,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出现,不少发展中国家纷纷崛起,正在打破发达国家一统天下的局面。事实说明,新技术革命固然可以帮助一些国家在相当程度上克服资源的困境,极大地促进经济获得新的活力,但是要真正适应越来越深刻的变革,却必须靠综合国力的整体优势才能够有效支撑。发展中国家在挑战与机遇面前,务必要正确地制定并合理地实施自己的行动战略及对策,唯其如此,美好的前景才会变为现实。

一、世界综合国力竞争中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1.经济体制面临的挑战

80年代中期以后,发展中国家除东亚、南亚和拉丁美洲部分国家外,多数国家和地区都濒临十分深重的危机。其最突出的表现是:第一,随着初级产品、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下跌,工业制成品价格迅速上涨,发展中国家在能源、原材料方面的优势大为削弱;第二,发展中国家债务负担加重;第三,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大大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进入发达国家更为困难,如此等等。整个80年代,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明显拉大。

90年代,世界经济形势继续发生变化,特别是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趋势的增强,又向发展中国家提出了新的挑战。发展中国家普遍资金不足、技术落后,这是制约经济增长不可忽视的因素。解决这一问题,既要依靠增加积累、加强科研与开发,同时,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强化政府调控,完善市场体系,也是许多国家必须果断采取的根本举措。

2.科研开发面临的挑战

发展中国家科技落后,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科技领域的差距越来越大。仅以科研与开发经费来说,目前发展中国家的科技经费在世界科技总经费中只占3%, 其科学家和工程师仅为世界总数的13%,而且大部分集中在中国、印度、巴西和墨西哥等少数几个大国。据统计,发达国家的科研与开发支出一般都占各国国民生产总值的2~3%,而发展中国家的科研与开发支出却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4%左右。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科技上的差距,还表现在高科技及其产业的巨大悬殊。在发达国家,计算机、微电子早在80年代就已成为主导产业。进入90年代,发达国家仍在加紧发展高新技术,到本世纪末,生物工程、空间技术、新材料、生命科学等高科技即会取得突破性进展。众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连传统的工业化都没有得到充分发展,至于使用微电子技术等新型生产方式,就更不具备条件。

近些年,发达国家正不断加强对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技术更新,势必会更加削弱发展中国家同类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发展中国家发展科技,本来就受财力、人力缺乏的制约,而大量有特殊专长的人员纷纷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则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困难,给发展中国家新科技的开发和应用造成了一系列障碍。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重视技术引进、制定配套的产业政策固然重要,但最根本的还是要大力培养科技人才,让大批人才在科技发展的广阔天地施展才智,以便为国家创造财富。

3.人口规模面临的挑战

在当代世界性危机中,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危机显得尤为紧迫。本世纪50年代,全球人口只有25亿。到90年代,竟然翻了一番,超过55亿。目前,已接近60亿。人口的过量增长不仅对经济、资源、生态是莫大压力,而且容易引起政治动荡和社会混乱。现今人口失控的难题主要出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一些发展中国家。最严重的还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增长,到21世纪中期,大约等于20世纪中期全世界的人口。实际上,东非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属世界最高,其次是西非、南部非洲及其他地区。

人口的超限增长造成的消极因素很多,无论对政治、经济,还是军事、文化,都会因为人口发展的无计划而带来一国甚至全球性失调。发展中国家人口出生率过高使就业困难重重,增加社会矛盾,有的国家甚至会把扩大军事编制作为解决失业的一种办法。发展中国家既有人口老龄化问题,又有人口过分青少年化的难题。在非洲,15岁以下的青少年占总人口的百分比(即抚养率)到2000年估计达43%。在印度,从现在起至本世纪末,抚养率为50~60%。这些情况意味着发展中国家不得不把大量宝贵的资金用在青少年身上,严重阻碍扩大再生产,使人民生活及经济、文化水平发展缓慢。另外,人口的都市化亦有可能成为发展中国家政治、社会不稳定的根源之一。本世纪50年代,全世界人口有29%居住在城市。到80年代中期,这一数字升到42%。本世纪初,200 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全球只有4个,1985年增加到85个,到2000 年还将翻番。据估计,到21世纪初,拉丁美洲城市人口比率将高达75%, 中东为73%,非洲约46%,南亚和东南亚为43~44%。

随同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和交通运输设施改进所出现的城市人口膨胀,如果政府管理行为或宏微观调控不善,那么将会酿成社会动乱的病根,如住房拥挤、疾病传播、缺乏卫生条件、失业半失业、环境污染、恐怖活动及犯罪率上升等,严重影响这些国家的社会稳定。

4.教育质量面临的挑战

教育质量不单涉及教育系统本身,而且同卫生、伦理和社会道德都紧密相关。教育的首要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力,从而给经济、科技的发展打下坚实的人力基础。卫生事业主要是把劳动力当作“硬件”,使其提高健康水准。而良好的社会道德则着重依靠教育将劳动力训练成心理素质高、具有奉献精神的知识群体。过去几十年,发展中国家在教育领域确实取得了可喜成果。如小学入学率,1965年约为65 ~70%,1991年达到92%。出生时的预期寿命1950年为40岁, 1965年为51岁,1992年为64岁(中国为69岁)。然而,发展中国家教育、卫生领域的发展仍不尽如人意,特别是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的国家,情况尤为糟糕。

正因为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卫生和生活条件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所以在近十几年,发展中国家的许多科技人才纷纷外流,严重地影响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科技发展。统计资料表明,仅1982~1992年间,美国、加拿大、英国从发展中国家的人才流入中,便获得510 亿美元的收益。发展中国家要增强自身的经济、科技实力,必须把教育和科技牢牢放在第一位,并以此带动整个国力的有效增长。否则,即使经济产值出现暂时的较大幅度提高,但由于教育、文化的软支撑基础脆弱,就长期看,也还是不能真正维持到底。

5.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

70年代以来,科技与经济的蓬勃发展,正在把人类带进一个信息发达、物质丰裕的时代。然而,世界范围内空前规模的经济活动却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后果,这就是人类生存环境和条件遭受意外破坏。人类经济活动引起的生态破坏既与改善人们福利状况的发展目的相违背,又是经济进一步增长的明显困扰。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生态问题更加复杂。主要因为发展中国家一直受到环境的双重压力:一是由工业污染所导致的一般环境损害;二是与贫困相关的直接生态破坏。可见,发展中国家正在经历森林枯竭、荒漠化、耕地退化及生态破坏过程的严峻考验。如果说发达国家由于工业发展在经受了一个时期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之后,如今已有明显改善的话,那么发展中国家因急于发展经济,而生产方式又处在传统阶段,其环境污染程度却有逐步加重的趋势。如今水源变质、空气污浊、人体健康受损,已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普遍公害。

发展中国家绝不能满足于一般的会议讨论和口头号召,而必须采取切实的措施和行动。在这里,其一是要紧急控制人口过量增长;其二是要保护森林、草场等自然资源,并合理进行利用,而且应提倡有计划的植树造林;其三是加强排污管理,制订标准统一、信息畅通、措施严格的生态环境维护规章、制度和调控体系;其四,要尽可能地限制矿物能源的开采和消费,力争从新科技渠道解决好全社会对能源的较大需求。处理好了资源、生态的协调问题,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有足够的保障。

二、发展中国家实行改革,提高国力竞争地位的机遇和条件

自70年代开始,由于新技术革命的兴起,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无例外地面临着世界格局变化引起的经济、社会及其他压力。正是这种压力,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其国际、国内危机并非由局部原因造成,而大都属于体制性、结构性和功能性,同经济、科技的激励互动和在新形势下的转化特征有着很大关系,仅靠一般的政策调节很难奏效,必须进行一场全面、深入的变革,对原有体制动一番大手术,才能赢得转机,从而渡过难关。作为发展中国家,这次改革的基本任务主要是:第一,改变传统经济形态,加速产业结构转换;第二,强化科技的社会功能,提高社会人文质量水平;第三,促进经济、科技、资源、生态的协调发展,如此等等。

在这场改革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基本上是同时起步,况且高科技的迅猛发展既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区域化,又让发展中国家有条件和有可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便利,吸取发达国家成功与失败的经验,跨越某些历史过程,提前迈进以知识、信息和能力为运作轴心的未来社会。近些年,相当多的发展中国家由于有力地进行了本国经济、科技乃至社会体制的改革和调整,并且抓住了发达国家经济转型和国际形势新变化所提供的机遇,因而国际贸易增长较快,国际分工出现了好转势头。特别是90年代初以来,发展中国家的外债危机有所缓和,流入发展中国家的资金开始摆脱80年代的停滞局面,出现回升。尤其应当看到,发达国家产业升级换代的非物质化趋势,也给发展中国家适时引进先进技术和外资,促进经济的新型国际分工与循环,起到了较大作用。目前,一些发展中国家实行的由传统经营模式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必将大大改变原先的资源、人力配置状况,积极调动科技的能动效应,充分发挥市场的竞争机制,有效提高各国经济、科技在世界的地位。

虽然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科技实力上不如发达国家,但却拥有政治、人文的某种特定优势。正因为如此,所以近10~20年部分发展中国家才一直保持着经济、社会水平的高速发展。人们一致认为,80年代以来,中国、韩国、日本、新加坡及泰国、印度等东亚和南亚国家的经济能取得稳步增长,除了国际政治、经济条件和社会、技术等外在因素外,更重要的是亚洲国家及其国民有着一套与西方价值观截然不同的传统文化观念。如西方文化主张对自然和异邦给以讨伐与征服,而东方文化则提倡和谐与共存,由此便构成了亚洲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无论亚洲还是世界,必须永远面向未来,才能形成生机勃勃的文化。当今世界的主流是和平与发展,也是人类历史的一个崭新时期。这是个需要知识和智慧,需要细致分析与高度综合的时代。当前,全球文化大融合的浪潮正滚滚向前奔流。许多国家都在纷纷重视不同特色文化的对榫与汇聚,争取从别种文化吸取有益的成分,以弥补自身的不足。在和平与发展的世界秩序中,国际关系势必会形成一种经济、科技、文化、社会多元复合且相互制衡与协调的格局。根据近30年国际关系发展趋向,东亚正在成为世界经济、文化繁荣的又一重心区域,其他地区亦同样体现出某些发展中国家具有的社会、人文、政治因素的种种后发潜力。发达国家支配世界达数百年之久。可以相信,到下个世纪中期,部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综合国力存在的差距即会大大缩小,一批后发新兴工业化大国的综合国力不仅会赶上,甚至有可能超过现今的某几个中等发达国家。

标签:;  ;  ;  ;  ;  ;  ;  

发展中国家综合国力增长面临的挑战与机遇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