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积极心理学在高中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论文_王舒婷

浅谈积极心理学在高中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论文_王舒婷

四川省广元市朝天中学 王舒婷

摘要:高中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逐渐成熟,知识水平、学习能力步入了快速提升的轨道。但他们独有的心理和行为特点给班主任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做好该阶段班级管理工作,除了要求班主任掌握必备的知识技能,还要求其能从高中生成长特点出发,熟悉心理学,尤其要加强积极心理学的学习和应用。本文通过分析赏识教育的内涵与作用,并辅以具体案例,探究积极心理学在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有效应用,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关键词:赏识教育;积极心理学;班主任管理;应用

一、什么是积极心理学

消极心理学是以人类心理问题、心理疾病诊断与治疗为中心,与此相反,积极心理学则强调从积极的层面来研究与探讨心理健康问题,更注重培养人们的积极心理品质,这与追求全面和谐、尊重个性、开放性发展的素质教育内涵相符。权威心理调查研究表明:当前心理学家缺乏对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与探讨,从而造成心理学知识体系不够健全,限制了该学科的发展与应用。因此心理学研究应该实现从消极心理研究到积极心理研究的模式转换。对教育工作,特别是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启发就是要用全新的视角去审视教育,探索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管理策略和方法。

二、赏识教育的内涵与积极作用

(一)何为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它要求尊重学生人格,注重欣赏,通过积极发现、肯定学生在校表现出来的各种亮点,调动学生的自觉性,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对学生“正面强化”的一种教育形式。赏识教育尊崇实事求是的态度,它允许并尊重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并坚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每一点进步,使学生产生存在感和认同感,从而不断增强自信心。

(二)赏识教育的积极作用

美国心理学之父威谱?詹姆斯有一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他研究得出,同一研究对象,受赏识激励前后,其能力发挥差距非常大。可见赏识激励对于高中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很有帮助。因为学生有被赏识的需求,被赏识后,学生产生被认同的积极心理暗示,他就会更加要求向上向善向美。具体来说,赏识教育在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有如下几点:它是师生情感的粘合剂,有利于构建融洽友好的师生关系;它通过挖掘学生潜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它尊重学生独立自主的人格,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和团队意识;它能增强正面影响,降低负面因素,提升学生抗挫折能力。

三、赏识教育在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在现实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处理问题的方法存在南、北风博弈的现象。就拿学生抄作业来说,这是普遍存在不可避免的现象,但却是每一位老师都“深恶痛绝”的,因为它不仅浪费学生宝贵的时间,浪费老师批改作业的时间,更加会误导老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判断,影响教学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发现自己的学生抄袭作业时,老师们一般会有如下几种处理方式:一些老师会把学生叫来,只是简单的三言两语说一顿。可想而知,很难产生多好的效果。还有一些老师会火冒三丈,把学生找来严肃批评一顿。这样做,短期或许会有一定效果,但由于没有触及学生心灵,长期来看,效果有限。有一位班主任的处理方式与众不同。他没有直接对学生动怒,而是把学生找来,先是给他戴了几顶高帽子:第一是有一颗好胜上进的心;第二是“爱憎分明”,不是所有作业都抄,只是抄写自己不喜欢的学科,对于自己喜欢的学科作业都能认真完成;第三就算是抄,也不是随便抄抄糊差事,说明他做事有底线。学生听完,很是惭愧,对老师说:“老师,我中午利用午休时间把作业重做一遍。”下午第一节前,该生将重新做好的作业交给了班主任,虽然作业看起来涂改很多,可能也错误百出,但该生脸上却充满了自信的微笑。而且,从此以后这个学生改掉了抄作业的坏习惯,上课能认真听讲,作业能独立完成,也愿意和老师沟通交流,成绩不断提高。分析此案例,之所以后一种方法更加有效,是因为该班主任的做法真正触及了学生的灵魂,用赏识的、积极的方式维护了学生的尊严,同时又不动声色地帮助学生认识到了错误所在,这种积极有效的心理暗示在师生之间架构起一座平等沟通的桥梁。由此可见,班主任应在日常管理中,应有效抓住契机,多吹一吹温暖的“南风”。

四、赏识教育有效应用的重要举措

(一)赏识教育需要体现信任、理解和尊重

学生的特质班主任需要给予学生更多信任、理解和尊重,信任的行为、理解的语言、尊重的手势,都是对学生表示出的一种正向激励,会让他们心情愉悦,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班主任应该积极在自身和学生之间架设沟通的桥梁,不因学生一时的表现不佳而感到失望,更不因学生犯错就放弃、甚至侮辱他们。班主任应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理解他们,拥抱他们,使学生从心里产生被认可、被重视的感觉,长此以往,学生必然会在班主任持续的信任中会变得更加自爱和自强。

(二)赏识教育需要在课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注重阐述概念和按部就班地传授解题方法,而很少想到通过积极的心理方式提升教学的情感性和趣味性,这其实是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然而,新课改强调要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索性学习的机会。要使探索性教学效果更加突出,就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情感性加工,用积极的形式和方法形成良好的教学情感,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三)要将家长拉到赏识教育的“朋友圈”里

来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从来都不应该是学校或者班主任单方面的单打独斗。孤军奋战既不科学,也不全面,所以必然不能持久,也无法取得好的成效。班主任管理工作只有得到每一位家长的积极配合,才能形成管理合力。在实际工作中,班主任可以采取家访、家长座谈会、经验交流会等多种形式,让他们积极主动地了解并参与到学生日常管理中来,转变家长单纯依赖学校管理、甚至是班主任管理的思想,从而营造良好的以“赏识教育”为特色的全方位、全天候教育管理环境,共同提升教育实效。

只有在学生心里播种积极的种子,才能让学生拥有自信自爱的行为、良好的品行、积极向上的品格。总之,要切实提升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有效性,开展积极心理学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论文作者:王舒婷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3

标签:;  ;  ;  ;  ;  ;  ;  ;  

浅谈积极心理学在高中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论文_王舒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