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诊疗研究论文_王松梅

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诊疗研究论文_王松梅

王松梅

大兴安岭呼中区人民医院 黑龙江大兴安岭 165036

【摘 要】近年来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的治疗观念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从以往传统“强心、利尿、扩血管”的治疗策略转变为阻断神经内分泌异常的治疗模式。作为医务工作者应与时俱进,转变在心衰治疗上的观念是十分重要的。本研究针对CHF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展进行简要介绍及分析,以供临床参考。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治疗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是指在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原发的心脏损害引起心输出量减少和心室充盈压升高,临床上以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以及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综合征[1]。本研究针对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及诊疗方法进行阐述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表现

1.1左心力衰竭

1.1.1症状

主要为呼吸困难-劳力性或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咳嗽、咯粉红色泡沫痰及疲倦无力、少尿、心率增快等。

1.1.2体征

心脏扩大、心率增快、奔马律、收缩期杂音、两肺下部有湿性哕音等。

1.2心力衰竭

1.2.1症状

食欲不振、恶心、腹胀。

1.2.2体征

肝大、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下垂部位水肿、浆膜腔积液等。

2临床诊断

2.1病因

心力衰竭常继发于心肌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受损。高血压病及冠心病是最常见的原因,其他原因包括瓣膜病、心肌病、浸润性疾病及感染、代谢和中毒引起的心肌损害[2]。

2.2诱发因素

心肌缺血、高血压、心律失常、感染、贫血、甲状腺疾病、容量负荷过重、中毒、肺栓塞等。

2.3临床类型

2.3.1按起病发展的速度分 急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

2.3.2根据心力衰竭发生部位分 左心力衰竭、右心力衰竭及全心力衰竭。

2.3.3按临床症状的特点分 无症状性心力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难治性心力衰竭。

2.3.4收缩性心力衰竭、舒张性心力衰竭

2.4发生机制及病理生理

2.4.1发生机制

目前认为慢性心力衰竭时神经内分泌常有过度激活,从而加剧心室重塑和促进心力衰竭恶化[3]。心室重塑是心力衰竭的特征,是心力衰竭患病率和死亡率的决定因素,且未必与病因有关。

2.4.2病理生理

(1)心肌重量、心室容量的增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交感神经系统激活及血液中儿茶酚胺水平升高使外周血管阻力增加。

(3)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及血管加压素系统。

3临床治疗

3.1处理要点

3.1.1明确心力衰竭的诊断及病因。

3.1.2确定临床特征:肺水肿、劳力型呼吸困难和(或)疲乏、外周水肿。

3.1.3识别与心力衰竭表现及其治疗相关的并发症。

3.1.4评价症状的严重性及评估预后。

3.2去除病因

3.2.1预防心力衰竭是治疗心力衰竭最重要的内容,应积极治疗原发病以减轻心肌损伤。

3.2.2心力衰竭一旦出现,首要措施是纠正导致心功能异常的原因,如感染、缺血、药物、甲状腺疾病、毒性物质(乙醇)等。

3.3非药物治疗

控制饮食(控制体重、盐、液体摄入),戒烟,限酒,适度运动,休息(仅适用于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恶化期)。

3.4药物治疗

3.4.1利尿剂

(1)采用能够缓解症状的最小剂量。

(2)测量体重是调整剂量的主要依据,每日体重应降低0.5~1kg;

(3)轻度心力衰竭可用噻嗪类,中度以上均需用袢利尿剂;eGFR≤30ml/min时,不能用噻嗪类,应使用袢利尿剂[4]。

3.4.2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小剂量开始,每3~5天剂量加倍,逐步增至最大耐受量或靶剂量,不因症状改善而调整剂量;推荐使用较大剂量。卡托普利75~150mg/d;雷米普利5~10mg/d;西拉普利2.5~5mg/d;福辛普利20~40mg/d;依那普利20~40mg/d;苯那普利 10~20mg/d。

3.4.3β-受体阻滞剂

(1)需从极低剂量开始(琥珀酸美托洛尔12.5mg/d,卡维地洛3.125mg/d,一日2次,比索洛尔1.25mg/d);每2~4周剂量加倍。目标剂量:美托洛尔缓释片每日190mg;卡维地洛25mg,每日2次;比索洛尔5mg,每日2次。85%~90%可耐受此剂量。国内也可用美托洛尔平片(酒石酸美托洛尔,起始剂量6.25mg,每日2次,目标剂量50~75mg,每日2次)。

(2)起始治疗前患者应无明显液体潴留,体重恒定,利尿剂已维持在最合适剂量;达到最大耐受量或目标剂量后长期维持,避免突然撤药[5]。

4小结

慢性心力衰竭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各种病因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心力衰竭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4年死亡率高达50%,严重的心力衰竭1年死亡率高达50%[6]。因此HF防治已成为21世纪人类关注的重要心血管疾病之一。

慢性心力衰竭的任何治疗措施不应仅仅纠正血流动力学紊乱,还应有干预神经内分泌的作用,从而减轻心肌损害,延缓心力衰竭进展。

参考文献:

[1]王兴海,李法琦.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研究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14,(10):1491-1494.

[2]尹宇杰,徐克雷.心力衰竭诊治再认识及最新进展[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6):7-11.

[3]孙雪梅,白文伟.慢性心力衰竭诊治的研究进展[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8):1139-1142.

[4]赵凯,李永健.药物治疗心力衰竭新进展[J].重庆医学,2014,(3):371-374.

[5]曹剑.心力衰竭最新诊治进展[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7,19(5).

[6]王翔.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及治疗新进展[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5,29(1):10-12.

论文作者:王松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2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9

标签:;  ;  ;  ;  ;  ;  ;  ;  

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诊疗研究论文_王松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