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十年中国制造业发展前景展望_中国制造业论文

未来十年中国制造业发展前景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前景论文,未来十年论文,中国制造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670(2013)06-0014-10

制造业是一国启动工业化、融入全球化、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产业。在工业化后期,制造业结构升级、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是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向。本文旨在分析典型工业化国家制造业演变规律,并与中国进行比较,预测未来十年中国制造业发展前景。

一、制造业发展的国际经验与典型化事实

典型工业化国家的制造业发展趋势与结构演变规律性较强。

(一)随着人均GDP上升,制造业比重先升后降,工业化率、投资率和经济增速几乎同时达到峰值

一国经济由低收入阶段向中高收入阶段迈进的过程,也是工业化不断深入推进的过程。制造业是工业的主体,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典型工业化国家的发展历程看,随着人均GDP不断提高,工业化率先逐渐上升,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与之相伴随的是投资率先升后降、经济增速先高后低,并且工业化率、投资率和经济增速几乎同时达到峰值(刘世锦等,2011)。

典型工业化国家工业化率的峰值平均为46%,所对应的人均GDP平均值大约为8800国际元①。追赶型经济体工业化率所能达到的峰值高于美国,所对应的人均GDP阶段低于美国,体现了挤压式增长的特点。

图1 日本经济增长与结构变动(%)

资料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工业化与经济增长”课题组数据库。

图2 韩国经济增长与结构变动(%)

资料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工业化与经济增长”课题组数据库。

(二)在制造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各行业比重达到峰值的先后顺序与技术和资金密集度有关

从典型工业化国家的经验看,随着人均GDP 上升,制造业由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制造业各部门达到峰值的时点并不相同。

以纺织业、食品工业等为代表的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占制造业比重回落时点最早。纺织业增加值占制造业比重经过工业化初期的大幅上升之后,较早地快速回落,典型工业化国家普遍从15%以上回落至5%以下。相对于其他制造行业,纺织业回落的人均GDP时点最早、幅度最大。食品工业增加值占制造业比重回落时点也比较早,从20%左右回落到10%-15%之间。但与纺织业不同的是,典型工业化国家食品工业比重在人均GDP达到5000国际元之后普遍趋稳,基本稳定在10%-15%之间。

图3 纺织业增加值占制造业比重变化

数据来源:数据来自联合国工业发展署(United Nation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UNIDO)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数据库,由王金照研究员(2010)整理。

以钢铁行业为代表的资本密集型重化工业比重达到峰值时所对应的人均GDP大致在11000国际元左右。典型工业化国家钢铁行业占制造业比重在人均GDP达到11000国际元之前持续上升,而且在3000-11000国际元之间出现加速,普遍从3%左右上升到8%左右,之后持续下降到3%左右。总体来看,典型工业化国家钢铁行业比重达到峰值时的人均GDP水平比较接近。

图4 食品工业增加值占制造业比重变化

数据来源:同表3。

图5 钢铁行业增加值占制造业比重变化

数据来源:同表3。

以金属制品、电器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等为代表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占制造业比重持续上升,大约在人均GDP达到15000国际元左右时趋于稳定,且没有明显回落。典型工业化国家金属制品行业在人均GDP15000国际元左右时达到峰值,随后从峰值的8%左右缓慢回落至5%左右。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在人均GDP超过20000国际元之后,金属制品行业比重仍能保持在5%以上。典型工业化国家电器制造业占制造业比重在人均GDP 15000国际元左右时达到峰值。但各国峰值水平略有差异,其中美国、英国等先行国家峰值水平在10%左右,德国、日本等早期追赶国家峰值水平在15%左右,韩国、中国台湾等后期追赶国家或地区峰值水平在20%左右。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占制造业比重在人均GDP15000国际元左右时达到峰值,美国、英国的峰值水平在12%左右,日本、韩国的峰值水平在15%左右,之后趋于稳定。

图6 金属制品行业增加值占制造业比重变化

数据来源:同表3。

图7 电器制造业增加值占制造业比重变化

数据来源:同表3。

图8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占制造业比重变化

数据来源:同表3。

(三)工业化后期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

在工业化后期,典型工业化国家普遍出现了制造业“服务化”,以及服务业专业化和外包化的趋势,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占制造业投入比重不断上升,制造业升级越来越依靠生产性服务业的推动与融合发展(李善同、高传胜等,2008)。1970-2000年间,美国制造业的服务业投入系数从13.3%上升到22.7%,上升了9.4个百分点;日本从10.9%上升到17.9%,上升了7个百分点。

图9 典型工业化国家制造业的服务业投入系数

资料来源:OECD投入产出表

不同的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依赖度存在差异。一般来说,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更依赖通讯服务、商务服务、金融保险、技术研发等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更依赖运输仓储业等传统生产性服务业。因此,随着制造业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科研服务、通讯服务、金融保险、商务服务等在制造业投入中的比重不断上升,运输仓储等在制造业投入中的比重不断下降。

(四)制造业供应链全球化趋势加强

过去几十年,制造业的全球化一直是创造高价值就业岗位以及提高新兴经济体不断扩大的中产阶级生活水平的主要动力,世界各国都已经参与并受益于快速的产业全球化和制造业扩张。实证研究表明,制造业对各国的繁荣发展非常重要,仅制成品出口数据的差异就可以解释128个国家收入变化的70%以上(世界经济论坛,2012)。

国际产业分工和产业转移浪潮为后发国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日本和韩国的崛起正是先承接了欧美钢铁、纺织工业,尔后承接了汽车、电子产业转移的结果。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迅速崛起,很大程度上也是在对外开放背景下承接了先发国家纺织、钢铁、家电、造船、电子等制造业产业转移的结果。

二、中国制造业发展状况及国际经验对比

迄今为止,中国制造业发展趋势与典型工业化国家的一般规律基本吻合,同时也表现出追赶国家的一些特点。从已经出现的行业峰值时点看,与国际经验吻合度较高。当前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等问题,对制造业升级提出了挑战。

(一)工业化率高于典型工业化国家在类似发展阶段的平均水平,呈挤压式增长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增速明显快于国民经济总体增长水平,1981-2011年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11.5%,比GDP增速高出1.5个百分点。从工业增速与GDP增速的相关性看,二者走势高度相关,这符合典型工业化国家的经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是带动一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按照购买力平价口径(1990年G-K国际元)测算,2008年中国工业化率为48.5%。2008年中国人均GDP为3414美元(现价),按购买力平价折算为6725国际元,跟典型工业化国家相同发展阶段的情况相比,中国工业化率比重偏高,明显高于英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跟德国、法国同期水平相当,呈挤压式增长特征。

图10 中国与典型工业化国家工业化率比较

资料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工业化与经济增长”课题组数据库

(二)制造业结构演变趋势与典型工业化国家吻合度较高

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中国产业结构实现了持续快速的升级。主要制造行业的变动趋势与国际经验吻合度较高。

以纺织业、食品工业等为代表的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占GDP比重回落时点较早。纺织缝纫皮革工业从1980年的6.1%持续下降到2012年的2.7%,典型工业化国家纺织业比重经过工业化初期的大幅上升之后,普遍持续快速回落。食品工业在2002年前小幅回落,但之后稳定在3.7%左右。2002年中国人均GDP为4197国际元,典型工业化国家食品工业比重在人均GDP5000国际元之后也普遍趋稳。

图11 各工业部门增加值占GDP比重

数据来源:DRC行业景气监测数据库

以冶金工业、建材工业等为代表的重工业在人均GDP3000国际元左右加速上升,在11000国际元左右接近峰值,跟典型工业化国家经验高度吻合。中国冶金工业比重在2001年人均GDP3759国际元时加速上升,由3.7%上升到2011年的6.1%和2012年的5.6%。2012年中国人均GDP达到9136国际元,已经接近典型工业化国家钢铁行业比重到达峰值的阶段。2012年中国冶金行业比重较上年下降了0.5个百分点,同时行业面临较大调整压力。

图12 各工业部门增加值占GDP比重

数据来源:DRC行业景气监测数据库

以电气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等为代表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长期呈上升态势。中国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占GDP比重由1980年的1.1%上升到2012年的2%,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由0.9%上升到1.9%,未来仍有上升空间。根据典型工业化国家经验,这些行业比重在人均GDP达到15000国际元左右时上升趋势才会停止。

图13 各工业部门增加值占GDP比重

数据来源:DRC行业景气监测数据库

(三)重化工业比重偏高,钢铁、有色、建材等行业峰值临近

当前中国产业结构重化特点明显。2012年中国人均GDP达到9136国际元,冶金工业占GDP比重达到5.6%,化学工业达到4.1%,显著高于其他工业行业。高重化工业比重、高投资率和高增长是工业化处于中后期阶段的典型特征。

根据典型工业化国家经验,人均GDP11000国际元是钢铁、有色等重工业达到峰值的普遍时点,随后转入快速下降通道。各种迹象显示,目前中国正步入重化工业阶段后期,钢铁、有色、建材等行业峰值临近。住行消费作为最后一轮物质性消费升级,过去十年有力地带动了地产、汽车和重化工业的发展。但近年地产、汽车销售大不如前,粗钢产量增速大幅下滑,这不仅有宏观调控和周期调整的原因,还有投资潜力下降的原因。未来居民消费升级主要是非物质性的服务类需求,对投资的带动效应大大下降。虽然目前中国还有巨大发展潜力,但不意味着仍能保持高速增长。

(四)制造业的服务投入系数偏低

1987-2002年间中国制造业的服务业投入系数整体呈上升趋势,由8%上升到12.2%。但在2002-2007年间出现了明显的下降,2007年中国制造业的服务业投入系数仅为8.3%,显著低于典型工业化国家15%以上的水平。而且制造业的服务业投入结构中,运输仓储业、批发零售业等传统生产性服务业占比相对较高,而邮政电信计算机服务及软件业、金融保险业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占比相对较低。

原因主要有:一是2002-2007年间中国处于重化工业阶段,钢铁、化工等高资源消耗产业占比大幅上升;二是入世以后,受国际产业转移影响,“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出口占比迅速上升,转移到中国的制造业大多处于国际产业分工链低端,企业自主研发的积极性和能力不足,对交通运输仓储业等传统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较高,对商务服务业、金融保险业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不足。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制约了中国制造业升级。

(五)劳动力、土地等成本上涨压力增大,转型发展形势严峻

受劳动力供求格局变化影响,近年中国劳动力成本大幅上涨,低端劳动力工资涨幅尤为明显。从国际比较来看,中国制造业劳动力工资跟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但已经明显高于越南、印尼、印度等国(三星经济研究院,2010)。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大规模货币投放,房价、地价大幅上涨,从而推高了实体经济部门的生产和商业成本。未来随着潜在增速下降和发展阶段转换,企业盈利预期和投资预期发生变化,银行风险意识上升,企业财务费用成本提高。

自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升值幅度明显。2005-2012年间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大幅升值的情况下,越南、印度、墨西哥、韩国等国货币贬值幅度却比较明显,这大大提高了这些国家制造业的竞争力,“非中国制造”开始增多。

三、中国制造业发展前景展望

预测未来十年中国制造业发展前景的方法如下:首先,根据典型工业化国家制造业结构演变规律,分析制造业各主要产业比重变化及出现峰值的时点与人均GDP的相关关系。这部分工作前面已经完成;然后,通过投入产出产业关联度分析,研究中国产业结构正在发生的内在演变趋势,尤其是主导产业、基础产业和产能过剩产业的变化趋势,检验是否符合典型工业化国家的一般经验;最后,根据典型工业化国家的一般规律和中国产业结构内在的演变趋势,结合对未来十年中国人均GDP增长预测,测算中国各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增加值比重变化。

(一)中国产业结构内在演变趋势

为了把握产业升级方向,有必要先分析不同产业之间关联及其变化趋势,研究不同产业部门的功能和属性,遴选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核心产业,厘清新一轮主导产业的发展趋势。

分析产业关联及其变动趋势的核心指标有:(1)需求拉动能力,表示某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需求时,通过直接和间接关联对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生产的带动程度;(2)供给推动能力,表示国民经济各部门都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产出时,需要某部门提供的生产量,即该部门对其他部门生产的供给推动程度。前者是分析主导产业的关键指标,后者是分析基础产业尤其是瓶颈产业的关键指标。

1.主导产业向中高端耐用消费品和装备制造业升级。1987-2007年间中国行业的平均需求拉动能力由2.32上升至3.09,产业间需求关联度明显提升,这是中国“产业深化”和广义技术进步的结果。其中,1997-2007年间需求拉动能力上升较大的行业主要是中高端耐用消费品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依次包括: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塑料制品业、纺织业(中高端品牌服装制造和面料精加工)、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橡胶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

这些行业对国民经济的需求带动作用明显提高,具有主导产业的典型特征:从需求角度,要么符合国内居民消费升级方向,要么符合外贸比较优势升级方向;从生产角度,大多是下游终端行业或中游资本品行业,所需中间投入比重大、品种多,后向关联程度较高,产业链条较长,需求波及面广。这些行业市场需求潜力大,发展前景广阔,符合产业自然演进的方向,部分产业目前还处于发育期和萌芽期,未来最有可能成长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

2.基础产业向能源原材料和中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演变。1987-2007年间中国行业的平均供给推动能力由2.65上升至3.5,产业间供给关联度明显提升。其中,1997-2007年间供给推动能力上升较大的行业主要是能源原材料和中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依次包括: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废品废料(循环经济部门)、燃气生产和供应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非金属矿及其他矿采选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根据2007年135部门和1997年124部门投入产出表测算,以下服务业的供给推动能力上升也较大:管道运输业、铁路运输业、道路运输业、水上运输业、研究与试验发展业、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业、专业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等。

这些行业对国民经济的供给推动能力明显上升,生产投入消耗不断增加,对其他行业的发展具有基础性的支撑和制约作用,对其供给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符合基础产业的典型特征。

3.产能过剩行业趋势。如果一个产业是当前的支柱产业,却不是主导产业或基础产业,该产业的产值比重未来可能会下降。这类产业有:农业、建筑业、纺织业(低端服装制造和纺织原材料粗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

根据对中国产业结构内在演变趋势的研究可以发现,主导产业、基础产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演变趋势符合典型工业化国家的一般规律。

(二)未来十年中国制造业发展趋势预测

本部分根据典型工业化国家的一般规律和中国产业结构的演变趋势,预测了2013-2022年期间中国各工业行业比重变化趋势。

纺织缝纫皮革工业、造纸及文教用品工业、食品工业、森林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延续了回落态势,这些行业在工业化早期就已经达到了行业比重的峰值。2012-2022年间,纺织缝纫皮革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7%下降到1.7%,累计下降1个百分点;造纸及文教用品工业从1.5%下降到0.9%,累计下降约0.5个百分点;食品工业和森林工业分别稳定在3.7%和1%左右。纺织业比重的下降速度要快于食品工业,主要是受国内消费需求和出口成本优势同时下降所致。

冶金工业、电力工业、煤炭工业、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矿制造业、石油工业、化学工业等重化工业所占比重将在2015年前后(即人均GDP达到11000国际元左右时)出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从回落的幅度看,冶金工业、电力工业、煤炭工业、建材工业等行业所占比重回落的幅度要大于石油工业和化学工业。这一演变趋势符合典型工业化国家的一般经验。在工业化后期,石油工业受国内需求带动效应较强,化学工业在细分行业中仍存在较大升级空间。2012-2022年间,冶金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5.6%下降到3%,累计下降约2.7个百分点;电力工业从2.3%下降到1.2%,累计下降1.1个百分点;煤炭工业从2%下降到1.1%,累计下降约1个百分点;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矿制造业从3.2%下降到1.7%,累计下降1.5个百分点;石油工业从2.9%下降到2.8%,累计下降0.1个百分点;化学工业从4.1%下降到3.9%,累计下降约0.1个百分点。

图14 主要行业占GDP比重预测

数据来源:DRC行业景气监测数据库,作者预测。

图15 主要行业占GDP比重预测

数据来源:DRC行业景气监测数据库,作者预测。

金属制品工业、机械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所占比重继续上升,大约在2020年前后(即人均GDP达到15000国际元左右时)趋于稳定。2012-2022年间,金属制品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1.1%上升到1.6%累计上升0.5个百分点;机械制造业从3.1%上升到4.5%,累计上升1.4个百分点;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从2%上升到2.8%,累计上升0.8个百分点;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从1.4%上升到2%,累计上升0.6个百分点;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从1.9%上升到2.7%,累计上升0.8个百分点。

图16 主要行业占GDP比重预测

数据来源:DRC行业景气监测数据库,作者预测。

从工业化率的演变过程来看,2012-2015年期间中国工业化率基本稳定,之后逐步下降,并从2015年的39.2%下降到2022年的34.4%,累计下降4.8个百分点。

虽然中国工业化率将下降,但工业内部结构将不断优化升级,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重化工业比重将不断下降,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将持续上升。

①如无特别说明,本文在国际比较时统一采用基于购买力平价口径核算的人均GDP,单位为1990年G-K国际元。

标签:;  ;  ;  ;  

未来十年中国制造业发展前景展望_中国制造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