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喀什开心果基地看西部特色农业开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喀什论文,开心果论文,特色论文,西部论文,基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由于工作关系,我去过新疆多次,去年又去了一次,心情是喜忧参半。忧的是原来新疆的很多特色农业在急剧衰落,吐鲁番的葡萄不甜了,库尔勒的香梨个头越来越大,口感却越来越差。建设兵团从最佳产地拉来的西瓜也不甜了,到喀什地区找到最好的农场产的喀什瓜,一咬也不行,都比我前几年来时吃的差。我个人的体验是一个例外?不是。我问过许多人,都认为新疆的特色农业在衰落。我在北京参加新疆的各种特色产业的会议很多,研讨规划时群情激昂,但最后没有几个搞成了。这些事实都在提示我们:新疆,以及整个西部地区的特色农业到底应该怎么开发?当然也不能全盘否定,新疆也有可喜的地方,就是新疆的红色产业——番茄酱这些年搞起来了;白色产业——棉花也有很多成功的地方。总结失败与成功的经验,我感觉西部的特色农业开发,特别是在新疆喀什地区搞开心果的产业开发,一定要正视现实,脚踏实地地解决特色农业开发中的诸多具体问题。本文主要讲八个问题。
一、对西部特色农业的认识
对“西部特色农业”这六个字,我们都应该深入探讨认识。
1、“特色”
我很同意发改委投资专家讲的那些话,要换个角度看特色。我们很多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迷恋特色,过去就觉得自己的东西好,现在讲特色农业,更是认为自己的东西好的没法说,于是放开了生产,而且采取行政推动式的方法,逼着农民搞,结果是越搞越差,越搞越没竞争力。在新疆这个问题尤其突出。什么是特色?在全球化的情况下,确实要很好地研究。我们讲特色农业,是相对于大宗农产品来讲的。中国的大宗农产品的特点,一是千家万户都在搞,而且都会搞;二是千家万户都消费,相当部分自给自足;三是流通渠道是多种多样,已经成型了。如生猪、粮食的集贸市场、批发市场及企业收购等,当然也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特色农业恰恰是在这几个方面都不具备条件。一是种、养出来不是自己吃的,全部要卖出去,只要多了就卖不出去,就砸在当地,砸在农民手里了。二是需要一系列的科学技术做支撑,不是一家一户养的那几只鸡、几头猪的事,老百姓不熟悉。三是国内外大市场紧密衔接,加工、销售,特别是销售要有畅通的、成型的渠道和载体,而这些方面的条件还有很大欠缺。但是很多地方无视特色农业的特点,还是拿着传统的大宗农副产品的模式搞特色农业,而且越是不发展的地方,越是通过行政推动的办法去搞,结果效果都不好。这些地方政府的官员看似追求到政绩,比如通过特色农业多少面积,但老百姓并没有真正得到实惠。我说的实惠不是一年两年眼前得益的事,而是四、五年以后的长远发展,否则到那时行情不好,又该砍树了。所以,我们要很深刻地认识什么叫特色。
2、“农业”
我们不要认为农业就是过去农民种的那几亩地,现在的农业是一个现代产业体系,生产、加工、销售、研发都要跟国际接轨。如果还仅仅认为搞特色的农业就是抓住一个哪里都搞不了的好品种,然后发动当地农民用传统的方式搞,没两年就会又出问题,只能便宜了炒种苗的那些人。那些人明白特色农业受市场限制的特点,而老百姓不懂,地方政府又感兴趣。于是他们就到处宣传,请政府帮忙等,然后把种苗全卖出去,收到钱后撒腿就跑,倒霉的最后还是农民。那么,这些人是不是就是成心骗人呢?也不是。地方政府是不是成心腐败呢?也不是。农民是不是可怜无知呢?应该说是有一点。主要是大家对特色的这个农业认识不够。包括电视台等新闻界,老是帮倒忙,追求收视率、来信询问率,整天大播特播特色农业节目。其实特色农业中有很多东西是不能播的,播出后大家都搞,产品烂市了,特色就完了。所以我们要很好地认识特色农业中的“农业”这两个字。
3、“西部”
现在一说西部就是地大物博、风情独特等多种优势,没有想到西部还有很多天然的劣势,造成很大风险性。我始终讲西部有陷阱,主要是四重风险。一是自然风险。像一位台商投资者到新疆碰到了一些自然环境的、社会人文的不愉快之事,在他认为是些特殊的事,其实对我们而言并不特殊,而且年年都会碰到。西部之所以贫困落后、生态环境差,就是那里的自然条件恶劣,再加上人为破坏,人与自然互动,气候环境变化不规律,人为控制性,于是就更差了。今天碰到这个灾害,明天还会碰到别的什么更大的灾害。二是市场风险。由于远离市场,运输线非常长,国际市场,或东部沿海地区的市场变化反映不到西部,等反映到了,市场又出现很大的新变化了。三是政策风险。西部的政策变化是最快的地方。中央出台调控政策,东部砍了“尾巴”,西部就砍了“腰”和“脑袋”了。另外,中央的政策没落实好,地方的政策还不少,而且来回变,老百姓很难适应,企业家更难应对。四是人文风险。西部的老百姓是纯朴的,但长期搞小农经济,有红眼病,不善于合作,难以配合,看人家搞成了,就会抢、会偷,吃大户,屡见不鲜。为什么很多乡镇企业家说到西部开发,嚷嚷了十几年“东西合作”,但至今没往西走一步?就是知道西部不容易干事、成事。因此要看到我们是在一个相对困难的条件下,在一个不怎么具备产业开发条件的地方搞西部开发的。充分认识这一点,才能够在西部开发中做出点成就来。我也在西部挂过职,说的话可能有些刺激性,但只有我们这种对西部真有感情的人,从事业出发,才敢说出这番肺腑之言。
二、特色农业和市场的关系
1、特色农业面对的是国外的大市场
温州的纽扣小,只在温州销,就发展不起来,要想做大,必然要闯国内外大市场。所以人家说:“鄂尔多斯”羊绒衫只有温暖了全世界,才能温暖他自己。浙江人为什么都走向世界了,就是因为他们搞的是小产品,必须追求大市场,到国际市场上闯荡。我们现在搞开心果等特色产业,也必须追求国内外的大市场,要从大市场的角度反过来看产业发展问题,这与大宗农副产品有很大的区别。如一个农户养猪,可以到县城卖,卖不出去了,自己就吃了,农户有解决问题的主动权。而开心果多了,当地谁要?
2、要有一个完备的市场网络
在当前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若特色农业不跟完备的市场网络这样的一个快车道相对接,产业是不能发展的。开心果面对美国、伊朗、澳大利亚等强国的竞争。到国外看,人家那个产业应当说是很成熟的,先比较一下市场,在超市里开心果的包装,有各种类型的袋装,甚至有近半人高的大袋子,应该说他们的市场是很完备的,不像我们这里是摊贩式的销售。
3、要在市场网络里面扩展,就必须有市场中介
要有专业的大流通商及小流通商,尤其要有大流通商。搞产业不是像农村的粮贩子,自己走门串户收点粮食,然后送到国家粮库赚点差价,那套东西搞特色产业开发是不行的。若特色产品的生产量大了以后,最后面对的就是各种不规范的小流通商来压价,农民还是占不到便宜。因为从这个生产区域来讲,分散的小规模农民在收获季节,有大批量的产品急着往外卖,要外运,新疆铁路等各方面都在制约着。在那个地方,当地企业家也是被动的,在当地谈判时受制于人。事前搞订单?那就难说了。西部的人往往法律意识淡薄,不遵守订单。所以在西部搞产业不要单纯地相信订单这一套,一定要注意跟国内外市场的连接问题。怎么连接?谁运作?要有大商人、大网络,这些必须事先搞好。
4、有品牌,有质量
作为基地来讲,这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就前面而言,开心果生产是一个资源约束型产业,受到各种地理条件限制,类似保护地似的农副产品,因此是不是搞得真好,质量过硬,这是个很大的问题,否则会有很多人进行替代性生产,尤其我们是在边远地区生产这个品种,必须讲质量,把标准、品牌打出来。人家要找世界上最好的开心果,就要到我们喀什这里来找。当这里的开心果绝对区别于别的地方,甚至比伊朗的、美国的还好,产品才具备竞争力。如果没有差异性,我指的不是个别的产品,是整个基地的成批量产品,若“批量的差别”没有打出来,人家就不会到这里来采购,何况这种产品有些国家也有。所以在成长阶段,要想作为主供货商,讲批量性供货,得具备很多的条件,特别是批量产品的质量问题,一开始就要周密的考虑和系统的安排。
三、特色农业和科技的关系
在特色产业里面最突出的特点是产业和科技的一致性,这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不是两件事。小平同志讲,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说的是科技和生产是一回事。这在特色农业中表现的尤为突出。无论是品种、种植、还是采摘,一系列的环节都得有科技含量。因为特色农业的发展就是新知识的发现、保护、交换这样一个过程。若没有这一套知识的话,就没有垄断性,就不具备产业开发的核心竞争力。
在开心果这个特色产业上,第一就是品种问题。品种一定要好,要下很大的工夫研究品种问题。新疆现在很多的特色农业衰退,就是品种越来越不行,但是当地政府并没有给予重视;有的也重视了,政府拨款了,但仍搞不出来,是因为没有合格的人才。
第二就是种植方面问题。这不简单,新疆气候环境较差,光、温、水的可调控性不够。现在农业技术大面积推广的要害是良种、良法适应环境后的标准化、模式化。要把良种、技术组装配套,适宜独特的环境,这是一个系统化管理的过程。不要单讲品种的事,要讲适应当地条件。有人讲自己的开心果既优质又高产,同时品质上还有差异性、特殊性,但是最终果实的壳开的大小,卖的时候有很大的影响,若全没开,谁要啊,这些都属于良种和良法在当地特殊条件下的配套研究。
第三就是储存加工销售方面的科研技术。这里有很多名堂。总之是一个产业体系,需要一系列全新的科学技术的进入。开心果作为我们国家产业的一个空降兵,更是需要一些全新技术的支撑。如果不在这些技术环节上全部突破,就可能在这些地方被人打败。但若你突破了,你就具有了真正的竞争力,而你现在就要积累这些东西,同时要注意保密,不能随便告诉别人,到处“传经送宝”,说什么“芽接”等自己辛苦探索得到的诀窍。所以我说搞特色产业开发的本质是科技问题,在一开始就要考虑特色农业和科技的密切结合,同时这中间需要企业化运作。
四、特色农业和农民的关系
在西部地区搞特色产业,重点是要带动农民,但是这个问题也不能简单化。现在在西部很多地方,讲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就让千家万户的农民全进来了,这真成了扶贫,结果是千家万户把产业搞坏了。我们讲作为一个产业来带动农民,有直接带动的部分,也有间接带动的部分。是用市场的方法来带动农民,而不是行政式扶贫方式。就是扶贫,也是从另一个角度扶贫,即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扶贫。我不主张把特色产业像有的传统产业那样来扶持,那是救济类的,特色产业要的是产业竞争力,要在这个前提下考虑农民问题。
在谈特色农业带动农民时,讲的是农产品基地中的农民问题,基地中的农民和基地外的农民不是一回事,要求和规范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在沿海地区的产业化是产业公司带大户、专业户,公司带千家万户已经逐渐成为过去。因为在千家万户里,哪怕只有一户不按照公司的标准去搞,出了质量安全事故就把公司整个的销售市场破坏了。越是特色的东西,越是需要技术的东西,越不是千家万户短期内能掌握的东西。要掌握也是有个过程,是一个墨迹浸渍式的产业扩张的渐进过程,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注意。当核心农户培养出来了以后,才能开始一个大面积的培训和提升农民素质的过程。这在新疆注意的不够,我去喀什等好多地方看了,当地政府不明白这个道理,就是行政强行推动,到处盖大棚,结果很多农民搞不了。我到喀什地区搞的好的地方一看,像温室中的特色农业,而不是当地的农民是山东的农民在那里租的地,弄的大棚种苹果,收成很好。所以,在西部搞开发带动农户,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一种是你自己搞,一种是公司带农户,带农户你怎么搞?需要很好的考虑。我们很多龙头企业到西部贫困地区栽了跟头,栽就栽在对千家万户农民的认识上,对扶贫的认识,在理论上有误区,在实践中必失败。
基地带农户的问题中要讲垄断的事情。特色产业开发需要一种独特的垄断性。很多地方搞特色产业,在销售、加工方面发动千家万户搞,最后市场分散了,市场规范搞乱了,同时在生产上把技术标准搞乱了。这些方面都需要公司进行区域性垄断,只有垄断,特别是把好产品的那部分垄断住,才能把价格抬上去,才能出质量、标准。有了部分的垄断,以后才能大面积的扩散,才能真正地达到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这些都是我们在全国的各个产业化基地,特别是特色农业基地建设里面总结起来的观点。
五、特色农业和生态的关系
西部搞特色产业受到生态环境的局限。比如缺水,而且产业规模搞大了就会把生态破坏,新疆这个问题非常突出。喀什地区的生态环境平衡很脆弱,因此,一开始就要考虑到产业发展和生态平衡的问题,必须在这方面科技攻关,拿出过硬的措施来,否则的话搞了一两年,各种各样的说法就会出现,最后导致产业开发的不稳定。这些方面提出的否定意见往往是最有力地一击。因为在西部,特别是在新疆,缺水严重,今后随着天气变暖,会越来越严重。在那些地方搞农业开发达,如果事先没有生态的概念,持续不了。所以本人以为,现在的产业开发和生态改善要合为一个规划,要有一个系统的总体考虑,而且要有科学的论证,并且有先进的技术作为支撑,才能在产业运作时说服各个方面,包括说服投资者,说服政府。
六、特色农业和企业家的关系
西部特色产业开发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要企业家,不是千家万户搞,而是要有企业家为核心的产业化经营。这是所有的地方搞特色农业的普遍规律。所以当我很清晰的看到台湾商人等有现代头脑的人进军新疆的特色产业开发时,我认为就有希望了。可以看看新疆喀什等地方,杏脯、番茄汁等产业开发成功,就是有中基实业、屯河股份,还有农夫山泉等大老板。像农夫山泉,在新疆建基地,购买原料,然后在中央电视台打广告,打新疆概念,扩展番茄汁的销售。应该说现在新疆像点样的产业,都是由企业家在经营,而且都是很大的企业家,小企业家在新疆都很难搞产业开发。新疆的皮草业,原来有600多家小厂,我这次去看,大部分都关掉了,现在当地皮子都运到浙江,由那里海宁人开发,最后在意大利顶着世界名牌销售,最后新疆人出国又买回来送礼。所以现在西部地区的特色产业开发,有没有像样的企业家,特别是大企业家是标志。
企业家在新疆搞农业开发有特殊的要求。什么要求呢?有这么几点:一要有长期的打算,不可能马上有回报,投资开发要有韧性。二要能够吃苦。西部条件不发达,许多时候要靠拼搏和奉献精神。三要会搞政府公关关系。在江浙一带投资,可以不管那一套,自己独立进行企业化运作就行了。但在西部不行,在那里你不会喝酒、不会在商场、官场上招呼,几天内就被搞的无法运转。所以,企业家要有心理准备,包括找合作伙伴,都要有心理准备。
企业家投资干事要有一个企业家链,就是产业上下游的企业家要拉起手来,否则一个企业单打独斗办不成事。没有上下游企业的联手,产品加工运不出去,卖不出去,也没有投资的企业家供应资金,还是不行。这还包括品牌策划、营销都需要企业家。西部开发搞不好就跟缺乏企业家,特别是没有企业家群体和集团有直接关系。浙江能搞好,就是有企业家集团,而且这些企业家集团网络是遍布全世界的。所以,我希望我们搞特色产业能尽量向这些企业家集团靠拢,向这些成功者学习,与这些成功者合作,跟着这些成功者奔跑,最终自己也能成功。
七、特色农业和当地政府的关系
在西部开发中政府起着巨大的支撑作用,这跟沿海有很大的不同。首先是规划问题,规划是建立在处理好如前所述的几个关系的基础上的,否则这个规划就是劳民伤财的规划,就是干预老百姓的规划,就是制造灾难的规划。为什么过去西部产业开发的规划很多都失败了,就是失败在这儿,不是按市场规律办事,只体现政府行政首脑的意愿。他在这一任期提出的规划,成了自己升官的依据,不是企业家发财的依据,更不是老百姓致富的依据。
不光有规划,还需要支撑体系,就是说任何一个产业不光是一个产业链,还要有支撑体系,如科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治、质量标准等一系列的支撑。这都是政府应该干的事,不要老在那里搞规划,该干的事得干起来。这其中有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事权划分问题,哪些事是中央该干的,哪些事是地方该干的,特别是你的基地所在地的政府该干的事,应该很早地明确起来。现在很多地方政府,我接触过,有些人就是喝酒行,让他干事,没门,他们也不知道该干哪些事。
还有一个就是政府的资金支持的问题。一开始就要有很周全的考虑,要有一个新的切入点,比如找个什么项目切入点到开心果的开发。当然,政府资金完全投给企业有问题,而搞那些虚无缥缈的基础条件建设也有问题。本人认为,还是应该围绕的着特色产业体系,发挥政府投入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补上产业体系的薄弱环节。那些企业家不愿意干,农民不愿意干的事,政府要顶上去,这种事政府的资金介入进去,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我认为像西部的开心果这样有竞争力的产业开发,政府要扶持。但要想真正搞成,突破西部陷阱,还要以企业为主,只有企业才能把这事搞起来,如果把期望都放在政府身上不行的。因为政府就这么个现状,一时难改变素质,给企业开工剪彩行,讲话稿里面表扬表扬行,真正指望他去冲锋陷阵,承担责任和风险,那基本不可能。但是政府也有其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就是打造一个环境,让人家不来干预,不来捣乱,出面协调各方,这些作用还得依靠政府来做。所以我说在西部进行产业开发,主要还是处理好企业和政府的关系,使政府的宏观调控和企业的市场化运作结合起来形成合力,这种产业我觉得就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八、自主开发与对外合作的关系
现在就要明确开心果基地的建设思路,大体是两类。一类是企业自己独办,即成立一个大公司,垄断这件事,这是一种搞法,以此指导项目设计。还有一种项目设计是示范性的,自己只是抓一块,然后引导当地的和社会上的各方面都来参与,把产业开发变成区域经济问题,最后自己在“丛中笑”,这又是一类。这些事要做,事先必须要想好,这与最后盈利有关系。
在这样一个过程中,要注意农业的自主性问题,就是现在引来了很多外国人,既要欢迎,也要小心,要有两手考虑,要有后手防备。我们现在参与国际竞争的特色农业的开发,国际竞争对手都非常关注。我们农垦在陕西搞鸵鸟,一开始南非的一个老板就来了说要合作,嚷嚷了五年,就是没有实际行动,他就是想用合作加工项目来拖延我们的产业开发进程。他了解国际竞争的情况,知道如果我们搞起来,他就该完蛋了。所以跟外国人合作得留着心眼,包括跟那些外国专家。我们的产业开发就是要跟他们竞争,这一战略目标毫不含糊,以此指导我们的言行,怎么种植,怎么加工,哪些地方该跟人家说,什么不跟人家说,都要讲策略。至于和他们签的合同,别太当真了,相当多是商业上的技巧和策略,要心里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