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业的新时代:网络出版时代,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出版业论文,新时代论文,时代论文,网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导读〕网络出版时代的到来,使历史又行进到一个新的交汇处。这是一场全新的赛局,有着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游戏规则,将会出现比以往更加激烈的竞争局面。对此,我们既不能自我闭塞,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失去良好发展之机;又不能一知半解,人云亦云,盲目跟风,一哄而上。我们应当关注它,研究它,未雨绸缪,准确理解网络出版的内涵,全面认识中国国情,积极应对网络出版的挑战,只有这样,才能在新世纪和网络出版的竞争中,加快发展,后来居上,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出版事业。
〔关键词〕网络出版 创新
因特网是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外的又一种划时代的新的媒体形式。网络出版主要是指利用网络技术,将报纸、书刊、图书、资料等信息的电子版本在网络发行。在发达国家,主要报刊均已有网络版。由于网络出版具有选择性、互动性与即时性的优势,越来越受到读者的青睐。专家预见,10年之后,电视、光盘、网络等媒体传播形式,将占媒体市场的一半以上,尽管印刷媒体的需求量仍有增长,不过在比重上会降到三分之一以下。
网络出版时代的到来,使历史又行进到一个新的交汇处。网络出版的滚滚浪潮正在促使编辑出版活动进行一次空前的革命性变革,深刻地改变着编辑出版背景、编辑出版模式、编辑出版手段、编辑出版流程等等各个方面,使传统的编辑出版形式与手段到运作与管理方式都产生了全新的变化,从而彻底改变了人们对于编辑出版的传统理念。这是一场全新的赛局,有着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游戏规则,将会出现比以往更加激烈的竞争局面。对此,我们既不能自我闭塞,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失去良好发展之机;又不能一知半解,人云亦云,盲目跟风,一哄而上。我们应当关注它,研究它,未雨绸缪,准确理解网络出版的内涵,全面认识中国国情,积极应对网络出版的挑战,只有这样,才能在新世纪和网络出版的竞争中,加快发展,后来居上,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出版事业。
一、网络出版时代悄然来临
网络正在改变着我们这个纷纭复杂的世界,给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带来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甚至人们的情感也随之跌宕起伏。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当属计算机,而计算机最伟大的应用无疑是因特网(Internet)。因特网掀起了一场天翻地覆的网络大革命,将科学家呐喊多年的信息革命推向新的巅峰,我们生活的地球因迅捷的信息传递而拉近彼此的距离,地球也因此变小,被网络编织成一个小小的“地球村”。
因特网从诞生之日起,网民就以几何级的速度在世界范围内急剧扩张。据美国《计算机工业年鉴》统计,全球因特网民1998年底1.5亿,1999年底2.59亿,2000年底将达到3.2亿。目前,因特网已经将世界上186个国家的上亿台主机和50多万个局域网连为一体。如此庞大的网络市场给企业带来了无限商机,精明的企业家正迅速利用因特网为其生产、营销、结算、管理服务,以期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拓展市场空间。随着互联网技术在编辑出版领域的全面渗透,传统出版业也悄然兴起一场革命。
回顾历史,从结绳记事到泥板竹简,从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从纸张媒介到无线电媒介……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无一不伴随着信息发布和传播媒介的革命性变化。在人类跨入21世纪的今天,又一次信息发布和传播媒介的革命浪潮正扑面而来。网络出版集多媒体功能于一身,凭借其全球传播迅速及时,自主互动,打破传统媒体的界限,实现了多媒体的统一,动态传播等优势,迅速受到传播受众的青睐,成为当今世界最大、也最有发展潜力的新媒体,联合国新闻委员会1998年年会上,因特网第一次被称为第四媒体。
网络出版是指将信息以数字形式存贮在光、磁等存贮介质上,通过计算机网络高速传播,并通过计算机或类似设备阅读使用的出版形式。网络出版在目前主要有三种形式:(1)在网页上公布信息,读者只能阅读不能下载。(2)将信息制作文件,以电子邮件形式定期发送给订阅用户。(3)在网页上设置下载服务,读者可根据自己的喜好,从网页上下载到个人的电脑或阅读器中。在网络中,读者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地选择想看的内容,可以在网上通过对话、论坛等方式进行双向交流。正是由于网络具有这种交互性,使其更加贴近读者,让读者容易接受。
网络出版是电子出版的一种类型,与之对应的是封装型电子出版形式。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出版发行的,即其创作、交稿、审稿、编辑、出版、发行等都可在计算机网络中进行;而后者是通过书刊等渠道发行的。
网络型的电子报纸和期刊是一种典型的网络出版物;但是,网络出版物与电子报刊并非一回事。电子报刊是指将信息以数字形式存贮在光、磁等存贮介质上,并可通过计算机设备本地或远程读取使用的连续出版物。电子报刊亦是电子出版物的一种。电子出版物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分类。若按信息提供方式区分,电子出版物可分为封装型电子出版物与网络型电子出版物;若按出版类型区分,电子出版物可分为电子图书、电子报纸、电子期刊等。网络型的电子报刊固然是一种网络出版物;但电子报刊未必都要通过计算机网络传播,电子报刊亦有封装型,它们可以通过CD-ROM、软盘等方式出版发行。例如清华大学出版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就是一种典型的封装型电子期刊。此外,网络出版物并非一定要像电子报刊那样连续出版。由此可见,网络出版物与电子报刊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网络型的电子报刊是一种典型的网络出版物。
在发达国家,出版业已越来越多地采用按需印刷和网络出版技术,以满足按需出版(Publishing on Demand)的要求。现已有许多数字化网上书店应运而生,这种书店不同于通过网络选书付款,发行商把书邮寄给读者的网上购书。而是读者选好书后,由中心根据读者的需要即时打印出来,由读者去取或寄送给读者。如果读者自己家中有打印机,也可以自己打印出一些简单的图书。付款的形式当然是采用电子商务的方法,这样能实现图书的零库存。美国等发达国家也把它称为按需供书服务(Books on Demand Service)中心,这种中心或书店,一般只陈列一本样书或图书的彩色封面,可以根据读者的选择,即时打印所需图书。目前全球最大的网上书店是亚马逊书店,现存图书450多万种。既可进行网上付款购书,又能进行网上印刷发行。
二、网络出版的特点
网络出版具有很多传统出版特别是以纸为介质的出版形式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其出版介质是连接在计算机网络上的磁和光等存贮介质;其传播途径是计算机网络的通信线路(最终可实现无线传输);其传播界面是各种终端显示器,随着硬件技术的不断完善,终端显示器具有便于携带(无线,轻巧,长效能源)和便于使用(高分辨率、高对比度)等与传统媒介相接近的特点。
网络出版物,首先要按照一定的规则组织好,比如结构化的数据库、按一定规则存放的图片、声音剪切段、影视片段、文本等。这些信息存放在计算机上,通过一定的形式传送出去。如可以制作成HTML格式,提供给浏览器访问(即以WWW的形式,使安装了浏览器如IE或Netscape的用户可以阅读);以电子邮件形式传送到用户的电子信箱中;以文件格式提供给用户下载并阅读;以讨论组(新闻组)的形式提供给专题讨论用户阅读;等等。目前,以HTML格式(或动态HTML格式)提供给浏览器用户访问的出版形式最有效,使用最多,用户也最广泛,是网络出版的主要形式。
网络出版与传统出版相比,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出版主体大众化。传统出版活动一般需要由专门的出版机构来完成,出版过程需要一系列的工序,同时也形成了一定的工作规范。如书报刊的出版就需要经过编辑、印刷、发行等过程,按照三审三校规范进行。而网络出版,就目前的技术要求来说,出版者不受出版机构的限制,专业出版单位、商业公司、计算机服务公司甚至个人都能够在网络上出版。
(二)出版载体全球化。网络出版的发行范围特别广泛。传统出版一般限制在一定发行范围之内,如书报刊的发行就有地域的限制,而网络出版几乎没有地域限制,因为Internet本身就意味全世界各地的联网用户都可以阅读到世界上任何一台Internet计算机上公开的内容,任何地方的任何一台上网计算机,都可以用来进行网络出版和发行。例如,中国用户可以利用美国的免费服务器,建立页面,发布信息。在这个意义上,地球真的成了一个“村庄”。
(三)出版客体丰富化。由于纸张等自然资源的局限性,传统的出版所能提供的选择相当有限,总的信息量也不算太多。而网络出版由于拥有了具有高速运算能力和大储存量的计算机,网络传输能力也在迅速地提高。因此网络出版的内容之浩瀚几乎不受任何限制。它在不断地膨胀和不断地细化。传统出版业能够出版的,在网络上都能出版,包括图书、报纸、杂志、资料、广告等,传统出版所不能出版的,在网络上也能出版,如数据库出版(可让读者按需要查阅并进行各种特殊运算及统计)。如亚马逊网上书店拥有450万种图书的信息,这是任何一个现实书店无法想像的,具有目前来讲无限大的信息量和完全依照读者意愿的极大的选择余地。再加上许多交互性内容的出现,使所提供的信息带上了鲜明的个性色彩。
(四)出版发行同步化。在网络上出版的同时其实也已经实现了传统意义上的发行。因为无论是建立网页让别人浏览,还是制作文件发送给别人或让别人下载,通过超链接、电子邮件和搜索引擎的使用,实际上已经达到了将“出版物”在第一时间公开的目的。当然,最形似传统发行的做法是向固定的订阅用户发送电子邮件。
(五)出版形式交互化。由于网络出版物是以多媒体的形式出现,而多媒体的阅读特点就是交互性,即读者可以成为节目的主角,可以控制节目的发展,可以按自己的心愿看想看的内容。另外,在网络上可以通过对话(Chats)、新闻级(Newsgroups)等进行双向交流,可以对弈,可以扮演角色等等。
目前,随着软硬件技术的不断进步,具有主体大众化,载体全球化,客体个性化,出版发行同步化和出版形式交互化的网络出版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入到我国的出版市场中来。它已经对人们阅读行为产生了很大影响,它也势必影响和改变整个编辑出版业。
三、强化创新意识,迎接网络出版新时代
近年来,我国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国际互联网用户成倍增长,对各个行业、领域的影响和带动逐步增强,具有了发展网络出版的基本条件。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相当快,具备了发展网络出版的物质基础。最为重要的是,经过20余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经济联系日益增加,经济发展态势良好,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高速增长,抑制通货膨胀的政策取得明显成效。特别是加入WTO步伐的不断加快,中国经济越来越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网络出版也开始在我国出版界广受重视。我国出版界如何更加积极主动迎接网络出版的挑战,如何尽快实现出版现代化,如何充分满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这不仅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能否继续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而且在某种意义上关系到中华民族在新世纪能否实现伟大复兴。
(一)解放思想,创新观念。思想和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思路决定出路,成功始自观念超越。人类社会的每一次重大变革,总是以思想的进步和观念的更新为先导。正处于社会变革中的当今中国,同样也不例外。在蓬勃发展的现代化建设中,不仅蕴含了一场深刻的经济革命,而且蕴含了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编辑出版事业的发展,同样要求思想的不断解放和观念的不断更新。世界经济由工业经济时代或资源经济时代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前途和希望同在。现阶段,谁能及时转变思想观念,谁就可以抓住大变革时期的宝贵机遇而迅速发展。正如我国著名老一代科学家高士其所言:“当今国家与国家的竞争,是科学的竞争,同时也是教育的竞争。但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成长,其关键在于思维,在于科学的思维。”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伟大时代,要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开拓进取,发展自己,就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这对我国传统出版业的发展非常关键。否则,观念落后、思维僵化、抱残守缺,其他任何创新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树立创新观念,是出版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证。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观念的创新毕竟是痛苦和艰难的。这意味着否定旧我、面向未来、重新定位。观念创新的过程是一个具有自省性的自我超越的过程。既要超越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模式,又要超越已形成的利益格局和习惯做法。
(二)创新编辑出版环境,加速实现编辑出版现代化。知识经济时代是科学技术高度发达和科学飞速发展的时代,它为编辑出版业的发展提供了众多可供使用的高科技成果和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目前,我们已经看到的就有各种各样的计算机排版、按需出版、数字印刷技术及其系统,还有崭露头角的电子出版系统和各种各样的声、光、电、磁等信息载体技术以及网络传播技术等等。为适应和发展网络出版,提高出版效率,必须创新编辑出版环境,加速实现编辑出版现代化。
(1)编辑背景网络化。无疑,作为未来信息高速公路的雏形,目前全球最大的信息资源网络系统——因特网的飞速发展带来的是整个人类社会生活,特别是信息领域前所未有的革命,编辑出版活动也必将随着网络的发展而发生着逐步但又深刻的变革。网络传播信息技术正在潜移默化地、全方位地改造着我们的听觉、视觉、嗅觉、触觉,改变着人们传统的时空观念、社会运动方式、伦理道德观念和法律法制环境。它赋予了传统的传媒方式与编辑出版方式以新的生机活力和实质内涵,加速了编辑出版活动现代化的步伐,成为现代编辑出版事业发展的新动力。作为现代编辑出版人员,必须充分利用网络传播技术,以提升编辑出版工作质量。
(2)编辑手段电脑化。随着电脑在企业、行政部门和家庭的广泛使用,生产、工作和生活都开始逐步走向自动化、智能化乃至人性化。而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势头对传统编辑出版工作带来的影响尤为深远。我们应该看到,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趋势充分表明,编辑手段绝不会仅仅停留于目前较为普遍的简单的键盘输入和排版,多媒体技术手段全面运用于编辑活动的美好前景必将成为现实,编辑出版实行全程电脑化的条件已经趋于成熟。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应用于编辑出版系统全面提升了传统的编辑出版手段,给我们一个发挥创造力和提升主体本身智慧能力的机会。传统编辑方法与手段同多媒体技术实行结合以后,将给未来出版物的编辑出版活动带来全新的变革和调整。编辑出版人员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文、图、声、像的优势,并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提高编辑工作效率和出版物本身质量,促进电脑多媒体编辑技术的有的放矢地发展。
(3)编辑模式屏幕化。在网络出版时代,编辑作业环境将因编辑手段的不断完善而发生根本性改变,从传统的纸面编辑逐步过渡到屏幕编辑。屏幕式编辑就是要打破传统的编辑与创作所形成的著(译)、编、印、发一条龙而编辑者和著作者却分离的模式,而代之以电子编辑出版中的编著一体化的新模式。作者将稿件送来时,先期可由专业的录入员将书稿录成软盘或存入电脑内,编辑审读加工时只须将书稿从机内或盘内调出来,在屏幕上进行即可。这种模式下,编辑人员虽然还是侧重于策划与监督,但总体设计、详细设计、资源的编辑与准备、系统集成等都需要编辑人员与作者的密切合作和配合,因而被称为编著一体化模式。总之,随着信息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和计算机在编辑工作中应用日益普及,特别是网络传播的发展,屏幕编辑模式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编辑模式。面对网络出版时代的即将来临,尽快接受屏幕编辑模式已是形势所迫,时不我待。
(4)编辑流程高效化。随着计算机特别是网络技术在编辑出版工作中的广泛应用,编辑人员完全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对整个编辑流程实施网络化管理,从选题登记、审批、组稿、编校、发稿、付印、稿酬、文稿档案等等均可在网络上对其进行实时、动态的管理,对已发稿件还可建立起详尽的分类、统计、查询数据。这就使以往编辑工作各环节之间界线逐渐消失,甚至编辑、印刷与出版以及发行工作日益融为一体;过去由不同人(如编辑人员、装帧设计人员、排版人员、校对人员、印刷技术人员等)在不同的场所完成的工作,现在可由编辑人员一人一次在桌上实现,即编辑人员可在计算机网络上进行组稿、审稿定稿、编辑加工、校对、装帧设计、拼版、出片、编后收集反馈意见等,目前发达国家研制的数字式电子印刷系统已经可以省掉出片、晒版等程序,实现直接将桌面印前系统完成的作品输出到印刷机上进行批量印刷。这样一来,编辑工作流程已简化为制订选题计划、审编稿件、输出付印样三大环节,大幅度地提高了编辑工作的速度和效率。不仅如此,还可以较充分地保证编辑工作的质量,如审稿环节,编辑一方面随时可与作者在网上就稿件的重要问题边议边改,另一方面可利用网上的巨大信息资源库,对文稿中的资料数据等关键性内容进行查询和确认,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征求有关专家意见,以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准确性。
(5)编辑作品多样化。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印刷将不再是编辑出版企业的主要制作方式,而出版物也不必以纸张为惟一材料。非纸印刷的电子出版物由于声、光、电、磁、动画等媒体展现的优越性,以及用户界面的友善性,将使电子出版物受到相当多读者的欢迎。
(6)编辑管理自动化。传统的编辑出版管理,主要是对人、财、物的管理,信息从下向上流动,命令从上向下发出,权力主要来自于对知识的掌握,从而垂直型的等级管理是其主要特征。在网络出版时代,知识和信息成为编辑出版机构内部各部门可自由获取的基础资源,从而使水平型管理成为必要与可能,与这一资源利用状况相适应,编辑出版信息系统的建立,不同资料库的整合和管理,有效信息的自由选择与合理利用,以及防止网络杀手入侵等等,都将成为编辑出版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7)编辑知识共享化。知识经济改变了编辑系统内部的结构形态、沟通方式和文化形态,编辑出版机构不再仅仅是制作出版物的出版企业,而且同时还是生产无形产品——知识的能力中心。知识的储备、更新与传播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编辑出版部门的首要任务。组织内部传统的通过上下级之间的信息传递和沟通方式逐渐弱化。由于组织内部协同性的强化,各工作组织内部、工作组织之间的了解以及员工之间的人际互动变得更为频繁和紧密,出现新的支持沟通系统,鼓励学习和承担风险的价值观念及建立一种合作性的知识共享关系,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编辑文化的发展方向。
(8)编辑教育多元化。编辑出版人员是编辑出版活动的主体,编辑出版工作上的一切操作、推进,都是由编辑出版主体实施并完成的,因此,主体素质的优劣无疑会映现并直接作用于编辑出版工作中,制约最终的信息质量与传播效能。因此,编辑出版教育日趋重要。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高等学府尚未开设造就“科班”编辑人员的“编辑专业”,编辑出版人才的培养主要因循“传、帮、带”的传统模式。但到了90年代,全国已有十多所大学先后开设了编辑专业,开始运用当代最新成果,利用现代化的知识传播手段,通过学校培养大批编辑出版人才。此外,社会教育对编辑出版人员的培养也趋向多元化,短训班、讲习班、学术研究班、研究生班等,都为编辑出版人才的培养创设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编辑出版主体智能结构随社会文化氛围和个人主观努力的增强而得到优化。
(三)规范网络出版行为。传统出版由于有形的机构——出版企业有三审三校制,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现在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机构。但网络出版没有有形的机构——任何个人都可以进行网络出版,也不可能实行三审三校制。因而对网络出版内容与质量的把握几乎不可能做到。加之网络出版载体的全球化,即使是事后发现网上内容质量有问题,要予以管理也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如何适应网络出版的特点,规范网上的出版活动并在不影响网络出版健康发展的前提下进行必要的和系统的管理是政府有关部门必须优先考虑的问题。首先,立法管理。立法规定任何进行网络出版的机构和个人必须登记,必须以登记的身份和名称从事网上出版活动。制定新的网上出版的责任制度,明确网络出版必须承担的相应责任。其次,建立健全相应的行政管理机构。
(四)加强网上知识产权保护。我国虽然是率先推行法制化管理网络的国家之一,但我国对电子出版物的著作权保护还任重道远。不仅在现实生活中电子出版物的侵权盗版问题十分严重,而且在我国现行的著作权法与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中均无有关电子出版物著作权保护的明文条款。鉴此,最近,国家版权局在充分了解网络现状及网络使用作品的情况下,听取各方面意见后,提出了初步解决方案:(1)在著作权法第十条中增加“信息网络传播权,即以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中的成员有在其选定的地点和时间获得这些作品的权利”。(2)信息网络传播权延及到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3)为增加网络环境下使用他人作品的操作性,同时保持著作权保护的基本原则,以法定形式规定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有权代表权利人为网络授权许可。(4)由于网络服务商的法律责任仍没有超出《民法通则》的过错原则,故著作权法不做特别规定,主要通过执法实践解决。
21世纪的知识经济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编辑出版业作为传统的信息产业,同样受到当今信息产业数字化、网络化的巨大影响和冲击。数字化、网络化是整个编辑出版业的发展主流方向。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核心的一大批新技术在编辑出版业的推广应用,使国际编辑出版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要赶上或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就要求我国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制定规划,组织力量,集中攻关,制订出一个切实可行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编辑出版业应采取的对策和发展方向的发展方针。
标签:印刷行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