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必须建立我国农业标准化制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我国农业论文,制度论文,WTO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我国农产品已由卖方市场走向买方市场,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随着中国加入世 贸组织步伐的加快,农产品又将面临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农 产品科技含量的竞争、品质的竞争、品牌的竞争。实施农业标准化,可以有效地提高我国农 产品的品质,提高农产品的国内及国际市场竞争力,提高农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这不仅 可以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而且,能够有效地抵御中国入世后,外国农产品对我国农产 品市场的冲击,也有利于我国农产品走出国门,打入国际市场。
一、农业标准化的内涵及作用
农业标准化是指按照市场的需要,采用质量标准监控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向消费者提供合 乎标准的、高质量的农副产品。农业标准化,就是遵循“统一、简化、协调、选优”的原则 ,对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通过制定标准和实施标准,促进先进的农业科技成 果和经验迅速推广,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我国《农业标准化管理办法》规定,农业标 准化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国家有关方针、政策,规划、计划、制定和组织实施农业标准化,对 农业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
农业标准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项综合性技术基础工作,建立农业标准化制度具有重要 作用:
1.建立农业标准化制度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创农业名牌产品的基础和前提
加入WTO后,我国农业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农产品品质问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许多国外 的农产品,不仅品种多样,品质优良,而且在某些品种的价格与国内同类农产品相比同样具 有竞争优势。根据近几年国际国内价格的跟踪比较及有关部门的研究,中国的农产品价格已 经与国际市场价格处于同一水平层次。一些大宗农副产品价格如棉花、油料、糖料、羊毛等 已接近、持平甚至超过国际市场价格,竟出现“高价农业”现象,市场上“卖难”的问题仍 有增无减。而我国农产品的品质不高,不少劣质农产品积压滞销,而优质农产品紧销,结构 性过剩和优质农产品相对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农产品的品质差和外国农 产品挤占了部分市场。农业标准化通过符合实际的先进、合理、可靠、可操作的农业标准的 制定和实施,有效地保证了农产品质量的普遍提高,为培育优质品牌农产品提供了依据和支 撑 。
2.农业标准化是促进和规范农业生产的重要手段,是农产品参与竞争的必不可缺的技术准 则
农业标准化是农业发展的技术基础,是实现农业科学管理的基础,是衡量农业生产技术和 经营管理水平的尺度,是促进农业技术进步的手段。农业标准化融技术、经营、管理于一体 ,把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并使之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程序化。没有农业标准化,就没 有农业的产业化、规模化,更不可能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因此,建立农业标准化制度是组织 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技术基础工作,只有建立农业标准化制度,才能规范农业生产。这就要求 农业管理部门应建立完善的、与农业生产相适应的、以技术标准为核心的农业标准体系。使 农业的生产管理、产品与产品加工都有标准可依。以农业生产管理标准化来促进农业产业化 、现代化,并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这是提高我国农产品标准水平的捷径。
3.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有利于推广农业科学技术
标准中技术要求和实验方法的提出,均来源于农业科研成果,也就是说,标准是在科技成 果和经验结晶的基础上制定的,其本身带有科学性、经济性和可验证性。因此,通过标准化 活动,可以对孤立的科技成果进行再创造,制定成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农业技术标准和管理 标准,对农产品及其某种植物栽培管理技术进行科学的规范。通过标准化活动,可以使农业 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使农业科技工作者找到了科技成果转换为生产力的有效途径。 可见,农业标准化是推广农业科技成果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二、我国农业标准化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农业标准体系主要是指围绕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水产业制定的以国家标准为基础 ,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相配套的产前、产中、产后过程系列标准的总和,还包括 为农业服务的化工、水利、机械、环境保护和农村能源等方面的标准。
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农业部颁布的《关于加强农业标准化和农业监测工作促进高产 、优质、高效农业发展的意见》,从2000年开始,农业部、财政部将用五年或稍长一点的时 间完成2500项左右的农业行业标准的制定和修订,每年完成350项左右,以满足农业结构调 整 、农产品质量升级和农产品国际贸易的需要。第一批农业行业标准制定计划,在全国各有关 技术机构申报、推荐的基础上,由农业部、财政部共同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和评估,确定制定 、修订农业行业标准356项,其中,新制定的行业标准334项,修订的行业标准22项;产品质 量标准252项,其中,技术标准93项,基础标准11项。这些标准涉及的范围包括种植业、畜 牧兽医、渔业、农机化、农村能源环保、饲料工业、乡镇企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等。农业部 、财政部近期将突出抓好第二批农业行业标准制定计 划的编制,提出制定和修订农业标准“十五”规划;在制定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农产品基地 建设。农业区域开发、技术推广和产业化经营,组织实施农业标准,创建农业标准化生产示 范区;加强农业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督,尤其是对农产品有毒有害物质的 监督监测;积极开展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研究,重点研究和采用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 (CAC)、国际兽医局(IOE)和国际植物保护联盟(IPPC)的标准。
三、做好农业标准化工作,迎接加入WTO对我国农业的挑战
加入WTO,要求我国必须尽快提高农业标准化工作水平,改善农业生产管理,最大限度地消 除技术壁垒,以增强农产品的竞争能力。
1.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的建设
“十五”期间要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的建设。要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搜集国际标准和国 外先进标准及有关国家的技术法规,广泛吸收国外先进农业技术及农副产品加工、包装、贮 运等符合国际贸易需要的标准,实现技术管理与国际接轨。我国《农业标准化管理办法》的 规定,对下列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农业标准(含标准样品的制作);(1)作为商品 的农产品及其初加工品(以下统称农产品)、种子(包括种子、种苗、种畜、种禽、鱼苗等, 下同)的品种、规格、质量、等级和安全、卫生要求;(2)农产品、种子的试验、检验、包装 、储存、运输、使用方法和生产、储存、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卫生要求;(3)农业方面的技 术术语、符号、代号;(4)农业方面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
2.进一步搞好综合农业标准化示范工作,做好农业标准的实施工作
制定农业标准本身不是目的,其目的是为了能够在农业生产中得以实施。标准只有通过实 施才能发挥作用,才能转化为生产力。因此,组织实施标准是农业标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应以加快“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展为目标,进一步搞好综合农业标准化示范工作, 广泛宣传和推广示范活动的经验,促进农业生产的科学管理。要选择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实 行综合标准化管理的经验,以一种或一类优势农副产品为龙头,以市场为导向,以农工贸、 产供销一体化的经营组织为依托,在一定区域内对农副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实行综合标 准化管理,从而达到提高农副产品产量、质量和效益的目的,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应用。
3.认真做好农业标准实施的监测工作,加强对农业标准实施工作的管理
首先,应建立和完善农业质检中心和监测机构。目前,我国已建立了粮油、食品、农药、 化肥、饲料、农机具等30多个国家级质检中心,农业部等有关部门和各地也分别建立了一批 部级和地方性的检验、监测机构,对部分农副产品、农用生产资料和农业生态环境的某些项 目开展了监测工作,为建立农业监测体系初步奠定了基础。今后,要进一步健全与完善现有 的国家质检中心和农业部门等有关部门的部级质量检验、监测机构,尽快将其建成人员素质 较 高、有较强的检验和监测手段,内部管理较完善、达到国际水平的检验、监测机构。其次, 建立和完善农业监测体系。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决定》要求,本世纪 末要建立起以农副产品和农用生产资料监测为重点,包括对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在内的较完整 的农业监测体系。第三,加强对农业标准和监测工作的管理。农业标准和监测工作涉及生产 、加工、流通、消费等多个环节、多个部门,需要在各级政府直接领导下,由技术监督部门 会同农业部等部门统一组织并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管理。
4.加强农业标准化队伍建设
以农业科研、农技推广机构为基础,在农业战线上建立一支标准化工作队伍。加强对农业 标准化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标准化管理水平,适应科技兴农的要求。农业标准化 成果应该得到社会的认可,应建立奖励机制,对在农业标准化推广实施和农业综合标准化以 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工作等方面做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以充分调动广大农业科 技人员和标准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推动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