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党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世纪论文,党校论文,信息资源论文,图书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党校图书馆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必要性
1.1 深化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图书馆在知识经济时代中立足的唯—选择
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知识和信息的需求比任何时代都更为迫切。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以用户进行知识和技术创新提供信息服务为主要职能,并以传播知识和促进知识为最终目的和归属的图书馆,是一次重新获得生机和活力的重大机遇。而图书馆能否以知识经济在全球的兴起为契机,把图书馆的功能和服务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使之在21世纪再度繁荣,又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图书馆只有由单一的、封闭的馆藏向用新技术武装的、多功能的、开放性的、产业化的现代信息中心转变,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信息需求,才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中立足的唯一选择。
1.2 深化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搞好党校教学、科研的基础和保障
党校图书馆是党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党校教学、科研和各级党政机关、企业领导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党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先导和基础,而文献信息工作是基础的基础。文献信息工作,通过长期对文献信息的搜集、收藏、加工和开发研究,不断地为教研人员、学员提供多层次的文献资源以及各项科研成果,以保障教学和科研活动的正常进行,促进党校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新时期形势的发展和党校职能对党校系统的教学和科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加倍学习,拓宽知识面,了解和掌握学科的发展状况和社会经济动态,努力掌握先进的信息加工、处理技术、充分利用和开发馆藏资源,积极主动地做好信息服务工作。
2 党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经费短缺,自动化发展缓慢
我国党校图书馆长期依赖政府和学校投资,图书馆的经费来源渠道极其狭窄,资金投入的严重不足,已使很多图书馆的物质基础深受动摇。由于各种原因,作为基层党校图书馆的地位较低,购书经费被挤占、挪用的现象经常发生,图书馆自动化只是美好的愿望,笔者所在的娄底市有6个基层党校,迄今为止,还没有一家党校图书馆拥有计算机,这直接影响着信息服务水准,因而远远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严重阻碍了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2 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深度不够
图书馆工作取得成就的标志之一是提高馆藏的利用率。如果说经费匮乏已成事实,那么对现有资源不去开发利用就更是危机所在了。长期以来,图书馆读者服务主要以整体出版物作为中介开展借阅活动,图书馆工作人员往往不去翻阅出版物中的著作内容,读者对其所包括的各种信息的了解也只有在借阅之后。在馆藏文献的开发利用方面,一是对文献进行一般整序的书目、索引的揭示和宣传不充分;二是对文献信息深加工的专题资料、信息文摘等没有足够的重视。众多图书馆特别是基层图书馆二、三次文献的开发与利用始终是一个薄弱环节,这无疑使本不充足的图书馆文献资源进一步浪费。
2.3 馆员整体素质不高
图书馆工作人员素质不高的状况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由于工作方式的缘故,图书馆员工的自身素质建设被忽略了。简单的劳动,松懈的管理,使图书馆多年来沉淀了大量没有经过专业素质培训的工作人员。员工素质的降低,对图书馆工作的影响是极大的,由于没有高水平的专业队伍,信息开发只能是一种形式。因此,当受到市场经济冲击的时候,当信息产业的轰鸣声催人奋起的时候,图书馆便显露出它的无奈和无所适从。
2.4 馆际协作、资源共享开展不够
由于存在传统的重藏轻用、小而全的思想,特别是对信息资源价值认识不足,众多基层馆还处于完全的自我封闭状态。基层馆之间、基层馆与上级馆、党校图书馆与高校科研系统及其他类型的图书馆之间缺乏联系,更谈不上密切合作。馆际协作资源共享,还远远比不上其他系统的图书馆。这不但影响党校图书馆的自身形象,而且影响到信息资源的后期开发与利用。
2.5 信息需求的矛盾性
党校信息需求的矛盾性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因为用户的情报意识薄弱、情报能力较差而造成的。党校本身不设检索课,学员基本上没受到相应的训练,即使教员原来受到一点点情报检索初级培训,也不能很好地掌握利用飞速发展的标准化、现代化的检索手段。因此,党校的情报用户可以说是较高的理论水平、丰富的实践经验、薄弱的情报意识和较低的情报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便造成了信息需求的矛盾性,它在需求的程度上表现为内心对信息的渴求和行为上对信息的无求、不求;在需求范围上表现为应求面而局限于求点,或抓不住关键信息点而演变为多求、滥求,浪费了大量时间,延误了信息的利用。
3 对策与建议
3.1 更新观念,树立创新意识
党校图书馆要尽快改变封闭、静态的信息资源的存储和收藏,早日走出“馆藏建设”的局限,从拘泥于一馆的文献收集、整理组织、传播,向“信息资源建设”转变,以保障社会的多方位信息需求为出发点,以社会信息需求为导向,从整体上研究信息的采集、加工、组织、存贮、链接传送和开发利用,把图书馆建设成开放的、动态的信息服务系统,从而使图书馆高度信息化,为读者方便地获取所需信息提供切实快捷的帮助。从观念上来说,党校图书馆要改变以收藏为主的旧观念,要跳出“等、靠、要”的心理定式,摆脱传统开发的框框,确立“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新观念。加大对文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力度,开拓文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新路子。
3.2 加强图书馆的自动化建设
利用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管理软件来实现图书馆业务工作和内部工作的科学管理,建立本馆或网络系统范围内机读目录数据库和各类信息库等,用户可通过联机检索系统查询信息,实现图书馆的信息服务目标。
面对浩如烟海的文献信息,图书馆一方面要利用计算机代替文献的手工采集、加工、整理和流通,提高文献信息管理的效率。另一方面,通过网络化信息服务,扩大信息的获取范围。图书馆员将更多地完成与计算机的对话过程;指导用户完成电子邮件传递咨询,传播各种信息以及利用网上资源进行信息的二次开发等。
3.3 不断提高馆员政治、业务素质
党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水平,必须提高强调信息工作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第一,要对信息工作人员地培养起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备良好的思想修养和高尚的职业道德。第二,跨世纪图书馆员必须通过继续教育,提高和掌握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技能:(1)应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2)要有一门学科背景知识及广泛的人文知识和良好的外语水平;(3)要具有熟练的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方面的知识。第三,图书馆工作人员要能从读者的角度来分析、理解、满足他们的对信息服务的要求,对用户实行服务承诺。这些服务主要包括信息资源开发的广泛性、服务充分些、及时性,信息的精炼性、准确性等。
3.4 开展用户情报教育,加强阅读指导工作
党校的学员多为在职人员,多数未经文献检索培训,因此,对于党校的信息服务工作来说,开展用户情报服务,加强阅读指导,更具现实性和迫切性。开设文献检索课即是一条可行的途径。通过开展用户情报教育、加强阅读指导、训练和培养读者对图书馆和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能力,增强读者的情报意识是造就具有自学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的智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3.5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多生产适销对路的社科信息产品
要适时做好用户调查工作,并依据变化了的情况,不断改进图书馆的工作。图书馆更要花力量搞好信息的研究和开发,尽快将信息产品提供给用户,除继续搞好现有信息服务项目外,还应多编一些专题资料,大力开展信息咨询、定题服务。参与学校组织的调研活动,与教研、科研部门、同行沟通信息,积极开展信息宣传活动,让用户了解图书馆。
3.6 加快信息资料网络建设,实现资源共享
因特网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用户可通过书目索引,检索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图书馆和专业机构的馆藏目录。因此,图书馆可通过党校网与全国联网,再通过因特网就可使用大量的国内外信息资源。同时,应加快发展数字图书馆建设。数字图书馆通过计算机的大容量存贮技术、全文扫描技术、多媒体技术,将文献资源电子化、数字化、为将来交互式网络服务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