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观念现代化的基本特征_教育现代化论文

论教育观念现代化的基本特征_教育现代化论文

论教育观念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基本特征论文,教育观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育观念现代化的重要性、急迫性已日益为政府、社会及教育界所认识。但怎样的教育观念才是现代的教育观念呢?怎样促使教育观念的现代化发展呢?这些问题还不太明确,急需进一步探索。为此,笔者认为首先要研究教育观念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因为只有在明确其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探讨教育观念现代化的框架、模式。基于此,本文尝试探究其“基本特征”。

一 教育观念现代化的基本特征的内涵

“教育观念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并不是一个具有明确定义的术语,因此有必要对它和有关概念作此界定,明确其内涵。

“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指“社会在摆脱旧的形态时所发生的变化,它是一种包含了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整体进程”。(注:钱乘旦、陈意新《走向现代国家之路》,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44页。)费孝通先生认为这个进程不完全是自发的,而且是人为的,有目标有计划的促使社会变迁的进程。(注:费孝通主编《社会学概论》,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282页。)“教育观念”指人们对教育的心态、价值、思想的观念体系。“教育观念现代化”可直观的理解为:有目标有计划地促使人们的教育心态、价值、思想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变化,主动适应教育现代化及社会现代化发展的过程。它主要强调三个方面:

第一,教育观念现代化具有人为性。这并不是说人们能随心所欲地确定某种教育观并促使教育观的如此变化。而是说这个变化过程的目标及进程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选择和计划的,是选择和计划的结果。这基于教育观念变化的规律性及人意识的能动性。

第二,教育观念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及社会现代化中的一部分。教育观念现代化一方面受教育现代化中其它方面,如:教育物质及制度层面现代化,内容及手段层面现代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又是教育现代化的逻辑起点。再且,教育观念现代化既是社会现代化中的主要内容又是其前提、基础。在最终意义上,教育观念要主动适应教育现代化及社会现代化。

第三,教育观念现代化最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构建现代的教育观念,对传统的、外来的及新生的教育观念进行价值判断,并将其整合为现代教育观念体系。二是促使教育观念的现代化发展的过程,这是现代的教育观念的操作过程。即既对传统的、外来的、新生的教育观念进行批判、继承、改造、转换,又促使现代的教育观念在实际教育实践中逐渐居支配地位。这两个方面虽密切相关,但仍可以相对地区分。

“基本特征”,从内容上看,既反映了中国教育观念现代化的特殊性,也反映了教育观念现代化的国际共性;既反映了教育观念现代化与教育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其它方面的联系,也反映了自身的特殊性。从性质上看,它与教育观念现代化的基本理论不同,后者主要论述其矛盾运动及规律,前者则描述处理这些矛盾所应具备的某些主要特点。它与教育观念现代化的内容也不一样。它不是说明内容是什么,而是说明这些内容所构成的体系的品格。此外,它所探讨的是那些普遍性特征,而不是所有特征。

“教育观念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就是指教育观念现代化内容体系的总体特征以及内在矛盾运动的主要特点,相对可分为“现代的教育观念的基本特征”及“促使教育观念现代化发展的过程的基本特征”。下面主要从这两方面探究其基本特征。

二 现代的教育观念的基本特征

现代的教育观念指现代性的教育观念。即在适应教育现代化及社会现代化发展中形成的关于教育的心态、价值、思想的观念体系。它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既有社会心理的层面也有价值、思想的层面。其中现代的教育价值观是现代的教育观的核心。它表现了人们对教育现象的理性认识及对其教育需求的认识。它对人们的教育行为具有规定性的影响,决定人们对教育的态度以及支持、投入的力度和方向。因此,现代的教育观念的基本特征集中通过现代的教育价值观表现出来。中国现代的教育观的基本特征表明了与传统的教育观,其它类型的现代的教育观的关系;也表明了与社会中其它部门的观念体系的关系,特别说明了差异的方面。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科学的理性化特征

所谓科学的理性化特征是指现代的教育观主要是人类的科学理性精神在教育中的广泛运用的结果。它表明现代的教育观与传统的教育观精神基础的根本差别。后者主要以经验、信仰、非理性或不成熟理性为精神基础。教育发展史表明据此建立的教育观的知识基础是不严密不稳固的,而以此获得的教育知识指导教育实践是低效、高浪费的。这与现代化发展追求精确、高效、合理、秩序化的大趋向不一致。因而现代的教育观必然有新的精神基础,即科学的理性精神。科学理性精神是人与文化长期相互作用的可贵的产物;也是近现代科学发展在人性中最珍贵的作用成果。它追求精确、清晰,由此能为人们的行为提供合理的目标和合理的行为方式。再且在人性内部结构中,科学理性精神能激发推动和规范人性的其它方面,如情感意志,从而丰富人性本身。当然科学的理性化特征并不是说科学理性精神是现代化的教育观的唯一的精神基础,而是说它是其中最重要的。人性中其它方面也是现代的教育观的不可缺少的精神基础。再且,科学理性精神在构建现代的教育观与人性中其它方面并不是对立的。而是说其它方面如经验、非理性要受科学理性精神的规范。科学的理性化特征要求现代的教育观逐步消除传统教育观的模糊性、经验性,逐步追求合理、明确、实用、高效的教育观。现代教育的科学化发展及现代教育应用理论的发展便是这一特征的具体表现。

2 相对的独立性特征

所谓相对的独立性特征指中国现代的教育观与资本主义的现代教育观、与其它社会主义的现代教育观不一样,强调它们相互之间的区别。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1)建构教育价值观指导思想的独立。建构现代的教育价值观,我们必须坚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发展道路等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深刻的总结;对中国的国情及其未来发展作了科学分析才提出这一理论。因而它科学地说明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历史经验、现实基础、发展方向、主要任务及行动的基本原则。因而在构建现代的教育观时必须以它为指导。2)现代的教育观在现实基础及价值内容的相对独立。中国的现代化是“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必然地深受资本主义现代化及其它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影响。在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早期,正是以输入大量的别国的教育观念来开始建构现代的教育观的。这在特定历史阶段中是有必要而且有其积极成效的。但我们不能因此认为中国现代的教育观念是别国的现代的教育观在中国的移植。这一方面因为国情不同。适应它国的教育观念不一定适应我国。其次因为别国的现代的教育观本身并不完善,已经显示出其内在局限性。如美国教育中对个性的过分张扬和日本教育对个性的压抑等。第三,我国已发生的教育现代化史表明单是移入它国现代的教育观指导本国的教育现代化,有其极大局限性。洋务运动时期、辛亥革命时期及建国后学苏联的教育改革都在带来一定成果的同时产生了许多的负面影响。因此,中国现代的教育观必然是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际出发创造出来的新观念体系而不是移植的观念体系。对它国现代的教育观念,我们必须而且应该学习借鉴,但也只能学习借鉴。

3 高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特征

所谓高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特征是指现代的教育与社会中其它部门的观念体系之间,与教育实践活动之间密切联系,顺利交流,并且现代的教育观能适时的进行自我调节,适应其它部门观念变化及教育实践变化,从而保持动态平衡,相互促进。

教育观念从来就不是一个自足的系统。它不但与传统的教育观念,它国的教育观念,而且必然地与本国其它社会部门的观念及教育实践之间发生关系。但在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中,其联系程度和方式是不一样的。在传统社会中,教育观念只与社会中某些部门,主要是政治部门联系密切,孔子、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受他们政治思想的支配,而与其它部门联系较弱。正因为这种联系的狭隘性形成了传统教育观念系统的封闭性,自我调节机制作用弱,不但不能适时调节自我适应外界变化,而且有可能阻碍其它部门新观念输入本系统。牛津剑桥大学对近现代科学知识的排斥便是典型例证。然而,在现代社会中,社会任何一个部门,由于其生存的环境及面临的问题的复杂性,必然地需要教育的支持,现代社会中任何一个部门,没有教育的支持能生存和发展是不可思议的。因而教育观念与社会其它各部门观念体系之间必然要打破原来的狭隘性而走向高度开放。再且,现代社会中由于市场经济及信息、高科技的作用导致社会变化迅速。这又必然地要求教育观念系统形成高度的自我调节机制,以适应环境变化。而高度的开放性为这一机制的形成创造了可能性。就现代教育观念与现代教育实践而言,发生着同样的变化。但是,现代教育观念的高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特征并没有消除教育观念系统自身的边界;更没有使教育观念成为社会其它部门思想观念的跑马场。

三 促使教育观念现代化发展的过程的基本特征

促使教育观念现代化发展的过程是教育观念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发展变化的过程。促使教育观念现代化发展的过程的特征主要要说明这一过程与教育现代化中其它方面现代化的过程,特别是教育硬件现代化及教育体制现代化过程的差异;要说明这一过程与其它国家促使教育观念现代化的过程的差异。

1 群众的生活性特征

群众的生活性特征是促使教育观念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不同于教育硬件现代化及教育体制现代化过程的特征。所谓群众的生活化特征,就是指促使教育观念现代化的过程主要是群众在生活世界中以经验为基础,自我变革教育观念,由传统形态逐步走向现代形态的过程。它主要强调两个方面。

第一,群众性 在某种程度上说,教育硬件现代化是钱和技术的问题;教育体制现代化是政府调整教育政策及加强教育立法,改造教育机构的过程。它们主要是政府行为。而促使教育观念现代化必须确立群众的主体地位。换句话说,只有一个国家的绝大多数人参与促使教育观念现代化的过程,建构现代的教育观念才是可能的;而教育观念现代化的结果也主要在群众的教育观中表现出来。这是由现代社会中教育与其它社会部门的广泛密切的联系决定的。因此,促使教育观念现代化既不是社会中一两个部门的事,也不是一两个部门能包办代替的事。

第二,生活性 促使教育观念现代化的过程主要是在群众的生活世界中发生完成的,是群众生活的一部分。衣俊卿博士认为生活“是从个人的家庭、天然共同体等直接环境为基本寓所,旨在维持个体生存和再生产的日常消费活动,日常交往活动和日常观念活动的总称”。(注:衣俊卿《现代化与日常生活批判》,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132页。)生活世界是一个经验的世界。它是个体同周围世界的“交往”中形成的,从个体在现实境遇中感受生活、反思生活而来。在经验中,我们理解世界又理解自己。经验不但构成回忆也构成将来。经验对人生有一种持久的意义,它不仅通过记忆和体验保持下来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也随着记忆进入人对生活的理解,随时影响个人对人生的认识。”(注:殷鼎《理解的命运》,北京:三联书店,1988年,第237页。)或者说正是在人生活经验中,个体才感到自己对世界对人生对自己知道什么,还未知什么。经验是生活世界的本质内容。生活世界也是一个“活”的世界。生活不是存活而是人生。生活就是个体与外部世界“交往”,创造价值,形成人际关系和内在精神。杜威说:“努力使自己继续不断地生存,这是生活的本性,因为生活的连续只能通过经久的更新才能达到,所以生活便是一个自我更新的过程。”(注: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第10页。)由此,促进教育观念现代化发展的过程必然表现为在群众经验的基础上,促使群众自我变革教育观念,构建现代的教育观念的过程。然而,忽视群众的经验性基础;忽视群众自我变革观念的创造性正是目前促使教育观念现代化实践中致命的缺陷。

2 多样的区域化特征

所谓多样的区域化特征是指促使教育观念现代化过程中,采取的措施、方法、模式等具有区域性,在总体上表现为多样性。强调各地区在促使教育观念现代化发展中,主要关注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及本地区现代化发展的规划,采取适应本地区的改革模式促进教育观念现代化,反对盲目的模仿及向发达地区看齐的倾向。这是由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的。中国极为重要的基本国情是地区发展不平衡。自然资源及人口在时间空间上分布极不平衡;经济发展不平衡,有东部、中部、西部的差异;文化发展不平衡,有京派文化、海派文化及广派文化之说。因而为促使教育观念现代化发展提供了不同的基础和条件,也面临着不同的问题。由此显示出多样的区域化特征。当然,这并不否认中国各地区促使教育观念现代化发展有统一性和整体性,只是说,多样的区域化特征比统一的整体性特征明显,更代表着这一过程发展的趋向。

标签:;  ;  ;  ;  ;  ;  ;  

论教育观念现代化的基本特征_教育现代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