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围产期,孕妇、下肢静脉、血栓、优质护理
【中图分类号】R7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2-WYP
1引言
剖宫产是近几年临床用的最多的分娩手段之一,相较于自然分娩等其拥有许多优势,比如安全性能高、手术时长短,所以现在更多的产妇会选用剖宫产进行分娩,剖宫产的比例越来越高的出现也带来了许多无法避免的并发症,像下肢深静脉出现血栓,造成产妇术后的康复情况不好,其生活的质量不高。所以,在进行完剖宫产手术的孕妇如果能得到全面性的围产期护理干预对策是非常关键的,报告如下。
2资料和方法
2.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 2017年 6月至 2018年 6月某院治疗的血栓造成高危剖宫产的产妇16例,按照护理手段不同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8例,年龄25到36( 28. 36 ± 3. 67) 岁; 孕 期在36 至41( 39. 12 ± 1. 21) 周。观察组8例,年龄 24 ~ 36( 28. 03± 3. 96) 岁;孕期36 至41( 38. 98± 1. 21) 周。两组病人都没有精神疾病史、下肢感染创伤、系统性红斑狼疮及血液疾病等。两组病人一般资料进行比较P >0. 05没有统计学差异,具备可比性。 2. 2 方法
对照组采取某院常规护理手段展开护理。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手段展开护理。第一完善各类护理制度,给上岗护士展开产科规范化的培训、对预防相关疾病的知识进行强化培训。每一个产妇交给固定的一个责任护士进行全程管理和负责。入院以后还需收集产妇的一些资料,进行相关评估。剖宫产手术前要给孕产妇展开预防教育; 按照医嘱来合理营养与控制体重。要注意产后保暖,麻醉还未恢复时,要帮助产妇被动进行运动下肢,按摩产妇的腓肠肌、比目鱼肌等。麻醉醒后引导其在床上展开适度的活动,包括踝关节的足内翻以及屈伸运动, 每天三次,一次需要15 分钟。引导产妇使用约70摄氏度的温水进行泡脚,一天 2 次。肛门在排气以后要产妇进餐高膳食纤维,多喝水、多吃新鲜蔬菜与水果,防止便秘,以免由于排便用力过度、使腹压上升而造成下肢回流。 采取足底静脉泵或是梯度压力性弹力 袜等手段,运用机械原理加速下肢静脉血流的运行。不可以在下肢展开静脉穿刺行为,术后要严密观察其下肢的相关数据,及时询问其下肢是否出现肿胀与疼痛,若发现呼吸困难、胸疼、心率加快、胸闷等现象,应马上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2. 3 检测方式
分别在干预前后抽取病人空腹时的静脉血标本, 进行分离血清后, -70摄氏度保存待测。采取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
2.4 观察指标
下肢症状的评分规则: 包括皮肤颜色、温度、肿胀以及疼痛四项,每项为5 分要求,分数越高,表示其症状越严重。下肢 DVT 出现率( 用彩色多普勒来诊断) 。护理满意度。
2. 5 统计学方法
运用数据统计进行分析采取SPSS20. 0 展开处理,每个计量指标都采用均数±标准差展开统计表达, DVT 发生率等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 验, P <0. 05 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并发症出现,对比2组产妇术后发生该病症的状况,对照组出现症状的产妇有11例,出现的概率为12.22%,而观察组出现率为1.11%,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
3.2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对照2组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的情况,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其中对照组55.56%(50/90)与观察组94.44%(85/9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1 2组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状况对比
分组 例数 满意 比较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对照组 8 40(44.45%) 10(11.11%) 40(44.44%) 55.56% 观察组 8 80(88.89%) 5(5.56%) 5(5.56%) 94.44% t 9.56 p <0.05 4讨论
下肢DVT 为剖宫产手术后频发并发症的一种,该类产妇为下肢 DVT 的高危人群。毕竟在妊娠后期这个特别的生理阶段,孕产妇的血小板性能增强以及凝血因子上升,抗凝血酶水平下降,让血液出现高凝状态。这个手术的创伤可造成血小板的反应性不正常升高,是因为凝血因子释放过多,术期间和手术以后运用止血药物深层次的增加血液的高凝状态。加上产程期间大量出汗和出血导致机体的体液相对不够,血液处在浓缩状态下。手术后产妇要很长时间处于卧床休息状态,下肢活动较少,下肢的静脉血流变缓,极易造成血栓。特别是肥胖产妇来说,质量重与血脂高导致血液的粘稠度升高,形成血栓的风 险非常高。 护理工作为医疗服务关键组成部分,在减轻并发症出现、保障围手术期的安全方面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优质护理用整体的护理观念作为指导,注重每项细节的干预。本论文采取优质的护理手段给剖宫产的产妇展开 护理。第一要完善好各项护理的规章,增强对护理工作者的培训,让优质护理的理念更贴切。责任护士整个阶段都管理该孕产妇,完成责任到人,便于激发起护理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让其更加积极主动的实行护理工作。入院以后对孕产妇展开DVT 危险性的评估与健康教育,让她更充分的认识到配合好护理工作、防止DVT 的关键性与必要性,更主动的按照医嘱进行合理的营养进食、严控体重,以防由于体重过高造成血液的粘稠度上升。嘱咐产妇产后要注意保暖、采取热水泡脚,以免由于下肢受凉而造成静脉收缩,增强形成深静脉血栓的危险。产后还处于麻醉未醒时,要帮产妇被动进行运动; 麻醉醒后指导产妇进行主动活动,以加强下肢血液的循环,防止血栓形成。 指引产妇合理的饮食,防止便秘,以免由于用力排便导致腹压上升而干扰下肢回流。适当应用一些物理手段,运用机械原理促进下肢静脉血流的运行,预防形成血栓。结果表明,优质护理的干预可极大的减轻剖宫产的产妇下出现肢静脉血栓的概率。总而言之,围产期的孕妇采取优质护理可减轻病人血浆高凝的状态,降低下肢 DVT 的出现率。
参考文献
[1] 张瑛,商月娥,杨新明.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预防骨科下肢术后深静脉 血栓形成中的作用.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2050.
[2] 李琼敏. 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 [ J] .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9( 18) : 94-97. DOI: 10. 7619/jcmp. 201518030.
[3] 郭 娟. 护理干预在剖宫产初产妇中的应用[ J] . 齐鲁护 理杂志, 2014, 7( 14) : 86-87. DOI: 10. 3969/j. issn. 10067256. 2014. 14. 044.
[4] 徐 园,杨 旭,王晓杰,等. 国内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 现状的调查研究[J] . 中华护理杂志, 2015, 50( 10) : 1222-1225. DOI: 10. 3761/j. issn. 0254-1769. 2015. 10. 014.
论文作者:盛文娟 谢健
论文发表刊物:《药物与人》2019年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8
标签:下肢论文; 产妇论文; 静脉论文; 产期论文; 对照组论文; 血栓论文; 手段论文; 《药物与人》2019年2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