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中心医院普外三科;湖北荆州434020)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6-0049-01
2015-2017年我科收治了10例下肢动脉栓塞导致下肢缺血坏死的患者,施行了不同部位的截肢术;在临床护理上我们获得了一定的经验体会,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0例患者中男8例;女2例;年龄23~ 76岁;平均51岁。截肢部位:足上1 /3 2例;大腿中下1 /3 8例。
1.2 临床表现:
患者进院时均表现为患肢疼痛伴麻木感;缺血部位发黑、坏疽;与正常组织有明显分界;并伴有恶臭;皮温冰冷;痛觉消失;足背动脉或动脉博动消失。
2 护理体会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患者一方面因疼痛及肢体坏死行动不便;心理负担较重;另一方面又易受其它因素如担心被家人嫌弃、失业或肢体残缺被人歧视等的影响;不愿接受截肢这样残酷的现实。针对患者的心理障碍;护士应有耐心且有针对性地做好其思想工作;向其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让其知道如不及时手术;坏死部位继发感染;毒素吸收会引起毒血症而危及生命;同时解释术后可以安装假肢;而假肢安装后可以同常人一样活动。此外还要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让与患者最亲近的人陪伴;并要求在患者面前避免提及残废、残疾等字眼;不要流露出厌烦情绪等。护士在工作中应多关心体贴病人;做好生活护理;满足患者心理和生理需要;通过良好语言行为和正确的心理指导;稳定患者情绪;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接受手术治疗;配合做好术前的各项检查和治疗工作。
2.1.2 患侧肢体护理:病人安置在25℃室温病房中;绝对卧床休息;患肢放置低于心脏平面;方法是抬高床头15~ 20cm;防止栓子脱落随血液流到心脑肺等而发生器官栓塞;还可利用重力的作用;增加患肢的血运。同时患肢要注意保暖;禁止热敷或冷敷;热敷会促进组织的代谢;增加耗氧量;加重患肢缺血;又因患肢体缺血坏死;皮温降低并伴有感觉障碍;对热的敏感性降低;易发生皮肤烫伤;而冷敷虽降低了组织代谢;但会引起血管收缩;不利痉挛的解除和侧肢循环的建立。为避免患肢受压;可用支架将患肢托起;不超过心脏平面。避免在患侧肢体作静脉或动脉穿刺。护理中要经常观察患肢足背动脉、动脉和股动脉的博动;皮肤颜色和温度改变以及肢体的坏死情况。坏死肢体溃烂处用双氧水清洗;清创后用干净纱布包扎。
2.1.3 病情观察: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患肢病情变化;
并详细记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使用低分子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酐、阿斯匹林等药物进行抗凝治疗期间;要注意观察皮肤、粘膜、牙龈、消化道有无出血现象;静脉或动脉穿刺点有无渗血;定期作大便潜血试验及凝血酶原时间检查;经常与患者交流;询问其有无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以密切注意有无颅内出血的发生。
2.1.4 卫生健康指导:患者宜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多种维生素的饮食;不宜进食生冷辛辣等刺激性强的食物;禁止喝酒、吸烟;烟中毒素可使血管收缩或动脉内膜损伤;可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此外;烟中所含金属镉随烟雾进入机体沉积在血管壁上;促使动脉硬化的发生[1];不但不利于病情的控制;还可加速血栓的形成;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2.1.5 术前准备:做好患者的皮肤护理;术前晚用活力碘溶液清洁患肢;防止术后感染。
2.2 术后护理
2.2.1 血流动力学监测:严密观察患者血压、脉博、呼吸的变化;合并有心脏疾病的要监测心电图;并准确记录;同时监测动脉血气分析、电解质、肾功能等。
2.2.2 疼痛的护理:截肢术后疼痛较剧烈;可引起小血管强烈收缩;容易发生痉挛;血流缓慢;又易诱发血栓形成;另一方面;年龄偏大的患者;大多数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系统疾病;剧痛可造成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严重者可引起疼痛性休克。因此;对于疼痛性质明显、原因清楚的术后疼痛;应采取预防性用药;定时用药;而不是等到疼痛难以忍受时才给药[2]。
2.2.3 患肢观察:患侧肢要高于心脏水平;抬高患肢15~20 cm;以利于静脉血液回流;防止或减轻患肢肿胀;密切注意观察患肢的血运、皮温、颜色及动脉博动等变化;如出现患肢疼痛加剧而用止痛药后症状不缓解;并伴有皮温降低、皮肤苍白、动脉博动减弱或消失者;应马上行超声多普勒检查;以排除是否发生再次栓塞。
2.2.4 预防切口感染:注意观察切口的渗血情况;如有渗血;及时更换敷料;保持切口清洁干燥。协助患者床上大小便;避免大小便污染切口敷料;按医嘱准确及时使用抗生素。
2.2.5 做好基础护理:患者因卧床时间长;生活不能自理;在做好生活护理时;还要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协助病人翻身;防止褥疮发生;高位截肢并有会阴水肿患者;要做好会阴护理;排尿后用软毛巾擦净;减少尿刺激;每天用温水或洗必泰局部清洗;干燥后涂上爽身粉或滑石粉;操作要轻柔;以防擦伤水肿皮肤;引发感染。
2.2.6 加强肢体功能锻练:卧床时可做简单的床上运动;如让患者内旋、外旋、屈曲和伸直运动;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利于伤口愈合;防止血栓形成、肌肉萎缩。下床活动时;应指导病人上下床技术及拐杖的使用方法;练习拐杖使用时;应有医务人员在旁挽扶;以免发生意外
参考文献
1 吕新生;张寿熙.血管淋巴外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20-221.
2 聂 娟.手术病人术后疼痛的护理进展.护理进修杂志;2016;11(1): 6.
论文作者:安宁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7
标签:患者论文; 动脉论文; 肢体论文; 疼痛论文; 术后论文; 栓塞论文; 发生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