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继伟:2000亿美元的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元论文,楼继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8月7日,中国的主权财富基金首次发布年报。对于国际投资界而言,可谓焦点事件。
此时,距这家被称为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投公司)的主权基金2007年9月27日的成立之日,尚不足两年。借此,《财经》独家采访了中投公司董事长楼继伟、部分中投高层人士及分析人士,有机会对这家主权财富基金的运行获其进一步解读。
业绩的背后
北京东四十条立交桥西南角,中投公司占据了新保利大厦的多层楼面。在楼继伟位于19层的董事长办公室里,有数条以甲骨文撰写的醒目条幅,其中有“大风起兮云飞扬”“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名句。
愿与不愿,这家举世瞩目的中国主权投资基金,恰恰生于“大风起兮”和“天下皆忧”的金融动荡年代。
2008年对全球的主权财富基金而言,是一个灾难之年。新加坡淡马锡公司日前报出的亏损已近400亿美元;挪威养老基金亏损近900亿美元;全球规模最大的主权财富基金阿布扎比投资局的资产规模,也从2007年底的4530亿美元缩水至2008年底的3280亿美元,资本损失高达1830亿美元。
这一年,全球主权财富基金的股东回报率均为负数,多数基金的股东回报率超过-20%。中投公司的业绩,可称不幸中之大幸者,其海外投资回报率为-2.1%,而总体回报因合并国内投资转为正数,为6.8%。
据年报披露,鉴于金融危机的蔓延,中投公司采取的应对之策是“主动放缓投资节奏”。截至2008年末,其海外投资组合中,货币资金、货币市场基金、短期票据等投资,合计971.68亿美元,占比高达87.4%;另有9.0%为固定收益证券投资,相形之下,股权投资占比仅为3.2%。在国外大报亏损的同类基金中,股权投资比例普遍在50%上下。
对于中投的资产配置比例和业绩,业内亦有不少评论,其中最具争议的,是将汇金与海外投资业绩合并披露的方法。也有人认为,年报在重点介绍的全球市场投资方面,只是披露了合并财务数据和公司架构,缺少对于投资组合和单个投资项目的业绩披露。
对此,一位接近中投公司的人士告诉《财经》记者,“目前国际上对主权财富基金适用的会计准则和信息披露程度等,没有详细规定,中投公司主动披露并刻意区分境内和境外两部分投资业绩,已经很难得,同时也可以看出中投公司有面对暂时亏损的勇气并希望能获得理想投资回报的愿望。”
美国Rydex Investments资深基金经理吴谦立认为,评价一家主权财富基金,主要应看其是否达到了预设的业绩基准或股东目标。同时,应在较长期的时段予以衡量,而非仅着眼于短期业绩。
在中投公司的年报中,投资目标被设定为获得风险调整后的适当的长期投资回报。由于中投公司的资金是通过发行特别国债取得,此前一度传闻要先扣除债券利息(约5%),再计算回报率,倘若如此,过高的收益目标将会引发高风险的投资取向。此次中投公司的年报明确否认了这一说法,其收益目标被明确为“以利润上缴的形式回报股东,力争覆盖特别国债的利息支付需求”。
“简单地说,就是风险调整后的长期回报要高于外汇储备的收益。”中投公司董事长楼继伟对《财经》记者表示,“当然,对于‘长期’的定义,各个国家也不一样,有些中东国家的定义是30年。中投公司没有那么长。”他进而解释说,对这一目标不应做机械理解。因为如果要求每年的收益都要高于外汇储备的收益,那么,中投公司的策略就必然非常保守,大部分是低风险的固定收益投资,只是稍微加一点点高风险产品;而如果着眼点是长期回报水平,中投公司的配置就可以改变,可以增加更多的高风险产品。波动性较大,可能当年亏损,但五年以后可能上涨15%或20%,最终年回报在6%以上,就算达到了预设目标。
对中投公司长期投资的取向,不少业内人士持赞同观点,认为不能因为有外界压力而被迫过分关注短期投资收益,否则,以短期绝对回报作为投资导向,可能导致中投公司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对冲基金。
不过,基于上述业绩目标,有业内人士认为,中投公司2008年度的资产配置就显得趋于保守。
今年以来,随着境外金融市场状况稳步改善,实体经济下滑速度放缓,中投公司认为,全球经济继续大幅下滑的空间相对较小,市场上行空间已大于下行风险。“今年以来,中投公司把握市场回稳的有利时机,在通过分散投资时点和资产类型、控制整体组合风险的基础上,加快了投资进度,并适当加大了资源、能源等行业的直接投资力度。”楼继伟向《财经》记者表示。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中投公司频频出手,佐证了这一论断。6月,中投公司承诺向澳大利亚嘉民集团(Goodman Group)投资2亿澳元(约合1.61亿美元);7月,宣布投资15亿美元,以私募方式购买加拿大泰克资源公司(Teck Resources Limited)1.01亿股股票。此外,6月,中投公司增持摩根士丹利,亦被华尔街视为主权财富基金重回金融市场的标志性事件;8月,更传出中投公司借道百仕通和摩根士丹利,试水对冲基金投资的消息。
目前,中投公司将全球配置分类为股票、固定收益产品和另类投资等类型,其中,另类投资又包括对冲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大宗商品和房地产等。不过,中投公司在年报中亦坦承,“将尽量比照基准投资组合的配置进行投资,但由于公开市场投资的配置速度快于其他类型,因此,不可能实现各类投资完全同比例增长。”
较之投资业绩,中投公司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的搭建行动更值得关注。中投公司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和执行委员会。董事会负责监督公司的经营,评估公司整体业绩,根据国务院确定的经营目标与原则制定公司的发展战略、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监事会负责监督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职业操守,确保公司内部监督程序运转的有效性,同时负责监督公司内部审计、聘用外部审计、检查公司会计和财务状况等;执行委员会负责执行董事会决议,并就公司日常经营管理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
此外,中投公司建立了投资决策机制和风险管理机制,以确保公司审慎稳健投资,依法合规经营。今年7月初,中投公司组建了国际咨询委员会,这被外界认为是迈向国际化的明智之举。
中投公司的视野
与2008年的低迷相比,2009年全球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更趋复杂。金融危机带来的短期价格错位,对于投资者而言,构成了一种衡量投资智慧的现实诱惑。
然而,对于中投公司这样一家管理着数千亿美元资金的巨型航母而言,面临的局限和约束,远远超出了外界的想象。
“短期的价格错位是存在的,但能抓到短期错位的机会进行投资的人是很少的。所以,原则上,是可以在这方面配置一部分资金,但比例很小。”楼继伟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只有很少的专才,才能够绕开这些陷阱从中牟利。如果能发现这种点石成金的基金管理人,中投公司愿意和他们一起投资。”
目前,中投公司主要是通过外部管理人进行投资。因为中投公司的配置高度分散,每一个领域都需要最优秀的投资管理人来投资。“把最好的人都放在中投公司内部是不可能的,因此,只能通过外部管理人来合作。”一位中投公司内部人士称。
不过,从中投公司持续进行的对外部管理人的“选秀“过程来看,中投公司对于外部管理人的考评更多地侧重于历史业绩,而对于抵御风险的能力并未过多涉及。
吴谦立认为,“抄底”对于中投公司来讲,要求未免太高。以中投公司的庞大资金规模而言,要迅速调整头寸,确实存在一定困难。
相比成立初期侧重金融行业和美国地区的投资,2008年以来,中投公司的投资领域扩展到更具战略性的能源、资源领域和全球范围,这值得肯定。尽管如此,现实中操作起来,中投公司并不能够像人们揣测的那样,大量购入实物资产。以石油为例,受储存能力、保有成本所限,至多只能购买几十亿美元的石油实物。
“中投公司即便增加了对大宗商品和能源类的配置,也不能以实物资产为主,只能以股权、债券等金融资产为主。”楼继伟称。对中投公司来说,政治因素可能更为棘手。比如去俄罗斯买森林资产,俄罗斯的要求是,不能原木出口,必须在国内加工。此外,大规模购买战略性资源,容易引发“中国威胁论”的保守主义思潮。
与资金规模的限制一样,人力资源的约束也规定了中投公司的投资边界。“现在中投公司从事管理投资的不过一二百人,如果要控股一家公司,就要实施管理,就需要很多人。倘若中投公司下面设有很多实体公司,分散在各个行业,主业不突出,最终肯定会失败。中投公司要做财务投资人。”一位熟悉中投公司情况的人士称。
与投资品类的限制相仿,地域分配也并非“分散投资”那样简单轻易。“我们的投资本来就是分散的,但是任何一家主权财富基金,从地域配置上看,对于美国的配置都是极为重视的,都要超过美国GDP在全球的比重,这是因为它的市场深度所致,可供选择的产品比较多。“楼继伟告诉《财经》记者,从短期看,也不能忽视美国经济恢复的力量。毕竟美元是全球的储备货币,美国的经济政策受到的约束也少一些,因而它反而有可能复苏得快一些。
业界不少建议者称,中投公司应把投资分散到保护主义较小的地区,比如非洲、南美洲。但事实上,这些地区政局和政策变动往往比较大,风险因素不容忽视。
中投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也是外界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
目前在招聘人才时,中投公司不设国籍限制,要求员工既有国际化背景,又熟悉中国国情和文化,其中,海外人才需有六年以上的相关工作经验。在中投公司(包括汇金)近300名员工中,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者达78%,有海外工作、学习经历者达41%。
多位接近中投公司的人士表示,虽然中投公司在倡导市场化运作,但目前的考核激励机制仍没有完全与市场接轨。中投公司现行薪酬体系,从上到下比照国有商业银行标准,大大低于市场平均水平。
对此,中投公司的解释是,在留住人才方面,中投公司一方面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营造团结合作、积极进取的工作氛围,为员工个人成长创造机会;另一方面,积极构建既符合中国国情又能做到激励有力、约束有效的薪酬制度。
“投资银行中的项级人物底薪并不高,一般只有几十万美元,但是会有大量的股权、分红等,全部加上可以达到数千万美元的年收入。不过,此次金融危机也暴露出了这种激励机制的一些弊端。”楼继伟坦承,中投公司不可能给员工股权激励,因为中投公司百分之百是由国家持有的。“对于薪酬问题,我们也在研究国际上有什么更为有效的激励约束办法。”
还原商业性
作为全球最大的主权财富基金之一,“出身”构成了中投公司最为棘手的课题之一。在境外,中投公司的投资往往被解读成政府行为,成为保护主义者设障的口实;在境内,亦不乏借助中投公司外汇资金解决政策问题的呼声。
中投公司2008年年报对投资策略给出明确解释。中投公司作为财务投资者,不寻求通过投资对企业或行业进行控制;投资活动基于商业目的;做负责任的投资者,严格遵守本国和投资接受方所在国或地区的法律、法规,重视公司的社会责任。中投公司的投资领域不受限制,但不会投资那些不符合公司社会责任的领域。
这一宣言,能否打消投资接受国的疑虑?“我们用自己的投资行为来说话。我们不是在别人的要求之下,才成为一个财务投资者的。事实上,我们在任何国家的投资,都是以商业判断为原则。”楼继伟表示。
相较国际上的保护主义,国内要求中投公司承担政策责任的声音,更容易混淆视听。
金融危机以来,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是,应当动用中投公司和外管局的外汇来刺激国内经济。“这种观点,对于外汇的资金来源和投向存在着一种误解。”楼继伟向《财经》记者解释称,外管局的外汇,首先都是通过结汇的方式用人民币向社会购买而来的,中投公司的外汇则是财政部用发债的形式从央行手中买过来的。如果投资于国内,必然会通过结汇回到央行手里,这相当于同一块外汇资产发行了两次人民币,如是循环,就变咸了创造货币。因此,中投公司的外汇资金只能投资于国外,如果投资于国内,至少不能结汇。
与中国不同,确实有些国家的主权财富基金近来转向了国内投资,比如韩国和中东的个别国家。这种不同有着多方面原因。首先,上述国家的货币都是完全可兑换的;其次,这些国家都存在着过度依赖外部借贷的问题,在金融危机出现的情况下,外资出现大规模撤离的现象,连长期投资都在撤离。这时候,用本币政策应对这类危机起不到作用,因为它有针对外债的救助需求。
“中国的情况不是这样,人民币不是完全可兑换的货币,中国对外没有这么大的敞口(Exposure)。所以,国内的刺激计划通过财政扩张和释放流动性就可以了。”一位业内专家也如是分析。
希望获得中投公司资金支持的,还有越来越多的“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对此,楼继伟态度开放,“大家都有各自的策略。只要双方策略吻合,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可以合作。”
他解释称,中投公司的投资需要靠良好的管理人,需要对行业熟悉的商业机构。如果国内企业能够为被投资对象带来更好的价值提升,中投公司为什么不能与之合作?“总之,我们的投资是出于商业性考虑,不是出于政策性目的。”
中投公司与汇金
在中投公司年报的披露中,汇金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中投公司的年报首次明确了中投公司与汇金的关系,即后者代表国务院持有国有重点金融机构股权,改善公司治理,实现国有金融资产的保值增值,但不开展其他任何商业性经营活动。中投公司与汇金分设董事会,有着严格的“防火墙”。
“汇金持有金融机构股权,是根据改革方案的需要,被动去投,主动管理。而且汇金的资金是有成本的,因此,在控股、参股金融机构时需要进行一些配套改革,改善这些机构的经营状况,不然汇金就会赔钱。”楼继伟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解释称。
由于汇金在历史上承担了一些政策性任务,人们往往会联系到中投公司会不会承接类似的任务。尤其是在2008年股市下跌之际,汇金曾在股市增持中行、建行和工行的股票。今年年初,随着外资战略投资者撤出三大上市国有银行,关于中投公司接盘的呼声也一度高涨。
一位熟悉中投公司的知情人士称,汇金增持三大行股票是通过汇金的银行部操作的,量很少。“增持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保值增值,当然是商业性行为。”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汇金带给中投公司的并非只有政策性问题的纠缠,还有切切实实的商业回报。从2008年年报来看,汇金对于银行、证券、保险的长期股权投资,不仅使中投公司的资产上升至2975.4亿美元,也为其贡献了262.53亿美元收益,使中投公司投资收益总额达到了239.55亿美元。扣除成本费用后,实现净利润231.3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