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市第三人民医院 四川 遂宁 629000)
【摘要】目的:观察对比腰-硬联合麻醉时不同注药速度对剖宫产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6月—11月收治的120例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每组各40例。三组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经腰穿针注入0.5%罗哌卡因2mL注入蛛网膜下腔,注药速度分别为:A组1mL/5s,B组1mL/10s,C组1mL/15s,后予以硬膜外麻醉。观察对比各组患者疼痛感觉阻滞平面、改良Bromage评分、最低血压(MAP)变化和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各组比较,A组T10阻滞出现时间明显早于B组和C组,最高阻滞平面明显低于B、C两组,蛛网膜下腔注药后的5min、10minMAP明显低于B、C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B、C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多项指标评定,0.5%罗哌卡因注入速度为1mL/10s时腰硬联合阻滞麻醉行剖宫产,安全性高,效果最好,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 腰硬联合阻滞;注药速度;罗哌卡因;剖宫产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3-0115-02
腰-硬联合镇痛是蛛网膜下腔镇痛与硬膜外镇痛的结合,此方法集两者之优点,起效迅速、镇痛效果佳[1]。AS-E/Sll腰穿针应用于腰麻,减少了脑脊液渗出,使麻醉后头痛的发生率有效降低,但其在注药时存在阻力,所以注药速度会影响麻醉的效果[2]。本次研究随机选取我院2018年6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120例行腰硬联合麻醉的剖宫产妇,观察对比腰-硬联合麻醉时不同注药速度对麻醉效果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8年6月—2018年11月收治的120例行腰硬联合麻醉的剖宫产妇为研究对象,年龄20~34岁,平均(27.4±3.3)岁,孕38~41周,平均(39.43±1.22)周。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完整,ASA分级Ⅰ~Ⅱ级,无麻醉禁忌证,无妊娠合并症,无凝血功能障碍。依据住院号随机分成三组,每组40例。三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次研究获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及家属自愿参与此次研究,获得理解后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麻醉方法[3]
三组患者转入手术室,建立静脉通道,接监护仪连续监测生命体征;选择L3~4(首选)或L2~3间隙,经腰穿针注入镇痛药,镇痛药为0.5%罗哌卡因(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H20060137)2mL注入蛛网膜下腔,三组的注药速度分别为:A组1mL/5s,B组1mL/10s,C组1mL/15s。注药完成后退出腰穿针,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3.5cm于硬膜外腔,固定导管,将病人转平卧位,注意推注完毕至转平卧位操作均保持在3min以内。硬膜外给药前需要经硬膜外导管注入试验剂量(含1∶20万肾上腺素的1.5%利多卡因)3ml,观察3~5min,以防止硬膜外导管置入血管或蛛网膜下腔。患者无异常表现开始行硬膜外麻醉,首次注药后(腰麻阻滞)15~20分钟开始手术,手术时间40~70分钟。术中控制麻醉平面,可根据手术要求,予以硬膜外管追加适量局麻药。全程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三组病人的麻醉过程,选择同一麻醉师操作。记录各组衡量麻醉效果的参数。手术完毕,患者无异常情况的前提下,拔除硬膜外导管送至病房。
1.3 观察指标
(1)疼痛感觉阻滞平面。(2)改良Bromage评分[4]。(3)患者最低血压(MAP)变化情况。(4)患者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疼痛感觉阻滞平面比较,见表1。
表1 各组患者麻醉阻滞时间和平面对比(x-±s)
注:a表示与A组比较,P<0.05。
3.讨论
腰-硬联合麻醉因其起效迅速、用药量少,效果确切、肌松效果好,且术中可连续给药等众多优点成为在妇产科手术麻醉中的首选方式[5]。但对于不同注射速度对腰—硬联合麻醉作用效果的影响,仍存在一定的争议,部分观点认为,不同的麻药注射速度可能会对阻滞平面、麻醉持续时间及患者耐受等产生影响,进而影响麻醉效果[6]。
本次研究,选取120例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以不同的注药速度,经腰穿针注入0.5%罗哌卡因2mL于蛛网膜下腔,后予以硬膜外麻醉。从结果来看,A组T10阻滞出现时间明显早于B组和C组,最高阻滞平面明显低于B、C两组,蛛网膜下腔注药后的5min、10minMAP明显低于B、C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B、C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罗哌卡因的主要速度为1ml/5s时,其在蛛网膜下腔扩散的速度快、麻醉作用范围广,但麻醉平面过高(高于T6)时易对呼吸和循环产生影响,出现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的不良反应。同时,剖宫产手术时,麻醉平面在T8~S5平面时能较显著的阻断支配子宫感觉的S4神经。而C组在术中因麻醉平面过低有4例产妇需要在术中追加药物剂量,麻醉效果欠缺。
综上,0.5%罗哌卡因2ml,注入速度为1mL/10s时腰硬联合阻滞麻醉行剖宫产,麻醉平面较理想,既减少了不良反应发生,又达到了良好的麻醉效果,安全性高,效果肯定,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恒.腰—硬联合麻醉的不同注药速度对麻醉效果的影响探讨[J].世界临床医学,2015,9(9):145.
[2]刘克明.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下肢及下腹手术的临床观察[J].现代医院,2009,9(3):66-67.
[3]薄玉龙,陈丽,陈新忠,等.分娩镇痛专家共识(2016版)[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6,32(8):816-188
[4]陈冠文,林红,陈伟志,等.0.5%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时不同注药速度对剖宫产麻醉效果的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4,4(13):100-103
[5]崔志坚,王秀菊,张晓哲,等.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等比重腰麻在剖宫产手术中的效果比较[J].中国医药导报,2012,9(6):82-83.
[6]齐志温.腰—硬联合麻醉时不同注药速度对麻醉效果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6,29(22):82-83.
论文作者:胡宏伟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5
标签:蛛网膜论文; 效果论文; 速度论文; 患者论文; 平面论文; 卡因论文; 手术论文; 《医药前沿》2019年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