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心脏中心;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目的:分析优质围术期护理在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对新生儿手术状况造成的影响。方法:本次实验的主要研究对象为:本院在2018年2月至2018年6月间收治的68例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根据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案对所有新生儿患儿进行分组,记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单组样本量设置为34。对两组患儿分别实施不同的护理方式,包含常规护理(对照组)和优质围术期护理(实验组)。对比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出院时间以及心电图恢复正常时间。结果: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对照组患儿的出院时间、手术时间等指标和实验组相比明显更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优质围术期护理应用于危重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护理中,不仅可以促进患儿尽快的恢复,还能够配合手术的开展,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和新生儿住院时间,能够有助于缩短患儿的心功能改善时间与治疗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优质围术期护理;危重先天性心脏病;临床护理;应用价值
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先天性疾病,这种疾病在发生时十分凶险,很容易引起新生儿出现死亡等不良结局,故而在对新生儿进行治疗时,需要选择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护理方式配合治疗工作的开展,这样才有助于保证新生儿的康复[1-2]。本次实验的主要研究对象为:本院在2018年2月至2018年6月间收治的68例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分别实施不同的护理方式,分析将优质围术期护理应用于危重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护理中的效果,以下为实验过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的主要研究对象为:本院在2018年2月至2018年6月间收治的68例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根据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案对所有新生儿患儿进行分组,记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单组样本量设置为34。实验组男性患儿和女性患儿的比例分别为19:15,其中实验组内患儿日龄介于3-28d之间,平均日龄(18.4±6.7)d;对照组患儿日龄介于4-28d之间,平均日龄(19.1±6.3)d。本次研究中患儿个体资料对比良好,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后本次研究可顺利开展,所有患儿在入院时经由宣教后了解本次实验方案,承诺非主观因素不会主动退出,患儿资料可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在治疗的同时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告知家属需注意的事项等。实验组患儿实施优质围术期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首先来说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往往包含呼吸功能不全、心力衰竭以及严重低氧血症等十分严重的症状,如果不进行及时干预,新生儿的病死率大约在40%左右,原则上在对儿童进行治疗时应当尽早手术,即使不能通过一次手术根治儿童的先天性心脏病,但也可通过介入治疗和姑息手术给二次手术打下基础。故而在手术前,护理人员需要做好患儿的相关准备,明确儿童的具体病症,这样才能使儿童家属做好相关的手术,配合避免出现医患纠纷以及其他不良手术事件。
2、在手术期间,护理人员需要保持良好的手术室环境,首先将室温控制在24摄氏度左右,给予新生儿严密的状态监护,保证新生儿的供氧,使新生儿的氧饱和度控制在60%~70%左右即可避免出现高浓度氧吸入,而导致新生儿动脉导管管壁肌肉收缩而引发导管关闭。手术期间密切监视新生儿的具体状况,根据医师需求对新生儿的状态进行合理评估。
3、在手术完成后,由于心力衰竭和术后缺氧再灌注损伤等因素,会对患儿的心肌造成一定的影响,很容易导致儿童出现术后心律失常。在这种背景下,护理人员应当首先对患儿的心律失常进行处理,这是保证手术顺利的关键因素,故而在手术完成后,护理人员应当严密对新生儿的循环系统进行监护,而在进行新生儿转运时,也需要采用心电监护仪对其各项心血管指标进行监察,若出现心率过快或心脏节律改变,应当立即对其进行合理处理,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4、在新生儿进入病房后,需要由护理人员对其输液量和输液速度进行严格控制,可选择多巴胺、米力农以及肾上腺素的血管活性药物,保持新生儿的循环稳定性。根据新生儿的出入量以及血流动力学,对输液量和输液速度进行改变,避免输液过快而引发儿童出现心功能不全和肺水肿等不良事件。
1.3 评价标准
采用自制的表格记录患儿的出院时间、手术时间和心功能改善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统计数据,由专业人员进行数据处理,处理软件应用统计学SPSS19.00软件包。本次研究中各项实验数据中的计量资料(%)应用X2检验,计数资料(均数±标准差)采用T值检验,实验结果以P<0.05认为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2.1 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对照组患儿的出院时间、手术时间等指标和实验组相比明显更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对于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来说,医护人员首先应当积极的对患儿进行强心和利尿处理,不仅如此,还应当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这样才有助于患儿康复[3]。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症状往往较为危重,需要及时给予治疗,而新生儿无法表达自身感受,只能通过哭闹表达,为治疗带来一定难度,所以需要介入护理干预,使治疗效果得到保障。
由于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发病后,症状较为危重,很容易出现心肺功能衰竭状况[4]。而在对患儿进行护理时采用针对性的个体化护理,能够有助于改善儿童的心肌功能,使儿童的血液循环恢复至正常状态。对于患儿康复来说有积极意义。优质围术期护理是在基础护理的同时,根据患儿的需求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目的是促进患儿尽快恢复,改善护患之间的关系提高满意度,保证治疗工作顺利进行同时减少医疗纠[5]。
综上所述,将优质围术期护理应用于危重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护理中,不仅可以促进患儿尽快的恢复,缓解临床症状,能够有助于缩短患儿的心功能改善时间与治疗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国娟.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室护理的风险及其应对措施[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9,9(12):85-86.
[2]谷志聪,屈辉.护理干预在介入治疗手术的先天性心脏患儿中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51):85+88.
[3]李新云,杨翠芹,刘辉,曹希明,叶维韬.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婴儿行双源心脏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的护理[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7,23(06):790-791.
[4]郑思敏. 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早期营养支持现状分析[A]. 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江苏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上海市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第十三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2016年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江苏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上海市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2016:2.
[5]陈钰.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危重患儿各种管道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05):74-75.
论文作者:刘礼和,, 杨杜银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7月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患儿论文; 新生儿论文; 先天性论文; 危重论文; 心脏病论文; 手术论文; 实验组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7月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