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迎春 陕西省岐山县第一初级中学 722400
【摘要】初中地理种的人地协调观念贯穿与整体初中课程中,人地协调观可以说是初中地理核心素养中“灵魂”,是学生在地理学习中需要具备的基础价值观,人地协调观的形成对于学生学习质量与地理教学成效的提升都具有积极的意义,需要相关教师予以重视。笔者针对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人地协调观培养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此提高我国初中地理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地理;人地协调观;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7-156-01
1夯实地理核心知识
1.1图文结合,掌握地理区域特征
我国地域辽阔,每一个区域之间的地形区域地理特征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需要掌握地域之间的差异性,为人地协调观的养成奠定基础。如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就是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在地理教材中有关于黄土高原位置、分布、特征的图片,教师在这个部分教学中,需要结合教材中的图片,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增加学生对黄土高原特征的了解程度,增加初中生对黄土高原区域相对位置描述的方法,找出与黄土高原区域特征相关的参数,为初中生地理人地协调观的培养奠定基础。
1.2注重理解,明晰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为帮助学生明晰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材活动内容展示了相关富有“黄土风情”的图片和文字,帮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地区的民风、民俗。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陕北民歌“信天游”,并展示黄土高原地区特色景观图(如陕北窑洞、安塞腰鼓、白羊肚手巾、壶口瀑布、延安宝塔山等),让学生身临其境,直观感受黄土高原的自然景观和民俗文化,并借势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黄土风情”与黄土高原地区独特的自然特征间的关系。
2地理实践强化人地协调观的形成
实践是检验真理最好的标准,在地理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实际表现,通过学生在地理课堂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技能,去感悟人类及地理协调发展之间的关系了解程度,通过学生实践行为的表现作为判断学生是否形成人地协调观的重要标准。如环境保护是的当今最为热门的话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深入大自然中,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当前环境破坏中程度,都有哪些地方环境破坏成为较为严重,如何根据所学习到的知识对环境加以治理,减少环境破坏程度,以此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同时在实践中获得了人地协调观的提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开展合作探究活动,渗透正确的人地观念
小组合作探究对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有明显的作用,但在实际地理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然后再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在分析地理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客观地对待真实情境中的各种地理问题与现象。
为探明黄土高原地区人们为治理水土流失所采取的策略和措施,教师可组织学生以多元互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结合学生之前所学,提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策略。通过该活动,学生了解到黄土高原地区要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协调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间的关系。首先,人类必须尊重自然环境,对自然环境进行合理开发,让人类的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容量相适应;其次,要采取多种措施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在黄土高原地区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修梯田、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治理水土流失,保护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再次,合理安排黄土高原地区的生产活动,避免过度放牧。总之,通过该探究活动,教师要注意为学生渗透正确的人地观念,即协调人地关系既要遵循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规律,又要遵循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律,实现人类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逐级提商人地协调观的水平层次
“人地协调观”具有不同的层次和水平,既表现出水平层次的连续性,也表现出发展的阶段性。人地协调观发展的第一个层次主要体现在能够说出地对人的影响和人类影响地理环境的主要方式,阐述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积极与消极影响。第二个层次主要体现在能够说明科学技术导致的人地关系阶段性的变化。第三个层次主要体现在反思人地关系及区域开发中存在的人地关系问题,提出开发和保护自然环境、推进可持续发展可能的、生态的、社会的、经济的正确措施。通过前面环节的学习,学生对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及其必要性已经有了较深的理解,能够较好地认识“地对人”和“人对地”的影响。说明已经达到了第一个层次的人地协调观水平。
结语
结合上文可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的方法及意义。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前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发展的需求,因此需要初中地理教学更新教育模式。人地协调观的培养符合学生发展的需求,对于地理教学质量的提升及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希望相关的教育工作者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
[1]基于初中地理活动系统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教学设计[D].张雪晴.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
[2]利用乡土地理知识培养初中生地理学习兴趣的策略研究[D].冯改娥.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3]审美情趣与地理教学渗透美育[J].黄京鸿.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03).
论文作者:牛迎春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7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2
标签:黄土高原论文; 地理论文; 的人论文; 学生论文; 自然环境论文; 初中论文; 人类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7月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