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并发肝脓肿的全程护理论文_淮安市第四人民医院

一例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并发肝脓肿的全程护理论文_淮安市第四人民医院

淮安市第四人民医院223001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1病例介绍

患者田某,男,64岁,住院号85157。因“右上腹疼痛1周”于2013年04月16日08时01分入院。有糖尿病、HBsAg阳性史8年,2月前诊断为“乙肝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2型糖尿病”于2013年2月28日入住我科,3月15日行TACE术,方案:奥沙利铂100mg、吡柔比星30mg、氟尿嘧啶0.75g。术后肝功能一度损害、少量腹水、发热,予对症、降温、保肝治疗10天,肝功能好转,腹水消退,甲胎蛋白由1013ng/ml下降至380ng/ml后出院。出院后仍有时发热,体温38℃以下,无畏寒,右上腹隐痛不适,近一周右上腹疼痛较明显,为进一步治疗于2013年4月16日再次入住我科。入院体检:皮肤巩膜无明显黄染,营养中等,测T36.5℃ P78次/分 R16次/分 BP120/80mmHg,神志清楚,食纳、睡眠可,大便正常1次/天,尿色淡黄、量正常。检测肝功能:总胆红素22.5umol/L、白蛋白31.5g/L;电解质:血钠132.8mmol/L;空腹血糖13.7mmol/L,餐后2h血糖17.4mmol/L;血常规:白细胞6.35×109/L,中性细胞比率86.2%、血小板87×109/L;肾功能、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均正常。诉阵发性右上腹疼痛不适,可自行缓解,腹部软,无压痛、反跳痛,无移动性浊音,下肢无水肿。入院后予完善各种常规检查,行B超、CT复查时发现右肝碘油沉积区部分液化,予保肝、退黄、抗感染、调节血糖、营养支持等治疗后,于4月26日15时在CT引导局麻下行经皮肝穿刺脓肿引流术。术后经抗感染、有效引流、调节免疫治疗后脓腔闭合,顺利拔管出院,共住院24天。

2护理

2.1一般护理 患者入院时体温正常,4月26日在CT引导局麻下行经皮肝穿刺脓肿引流术,考虑患者为慢性乙型肝炎且合并糖尿病,HBV-DNA5.15×103copies/ml,抵抗力低下,术后搬至单人病房。房间室温调节在23~25℃,湿度在50~55%,减少人员走动;每日对病房空气行紫外线消毒2次,每次60分钟。

2.2营养状况评估和支持 采用营养风险筛查工具对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总分为3分,提示患者存在营养风险,给予静脉补充白蛋白、复方氨基酸,加用胸腺肽1.6mg肌肉注射2次/w,以提高患者免疫力。

2.3疼痛护理 患者入院时右上腹痛,NRS数字评分2分,通过与患者聊天、看电视等方式可缓解。经皮肝穿刺脓肿引流术后诉穿刺置管处疼痛,影响睡眠,评分4分,遵医嘱肌注盐酸布桂嗪缓解不明显,改用芬太尼透皮贴剂2.5mg外用后评分1分,睡眠改善。考虑患者术后卧床,加上芬太尼的使用,指导并协助其腹部按摩3次/天,每次5分钟,期间患者大便1次/1-2d,未发生便秘。

2.4置管的护理

2.4.1置管前准备

2.4.1.1心理护理 医生、护士分别向患者讲解该项治疗的必要性、方法及注意事项,针对性进行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焦虑情绪。

2.4.1.2实验室检查 患者入院后予保肝、抗病毒、调节血糖、营养支持等治疗,白细胞、肾功能、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均正常。

2.4.1.3物品、药品准备 备好各种治疗用物及抢救物品。

2.4.1.4术前3天使用维生素K130mg加入液体静脉滴注,促使肝脏合成凝血酶原,起到止血作用。

2.4.1.5患者准备 教患者练习呼气后屏气的动作;穿刺前禁食4h;术前30min嘱病人排空膀胱;建立静脉通道确保及时有效地治疗与抢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按预约时间携带CT片轮椅推送患者到CT室

2.4.2置管后护理

2.4.2.1创口护理 指导患者卧床休息24h,密切观察穿刺处有无渗血、疼痛。穿刺后第3天穿刺局部红肿伴疼痛,无渗出及腹膜刺激征症状,每日予碘伏消毒并更换敷料,4天后红肿消退。

2.4.2.2体位安置 指导患者导管开放引流期间尽量采取左侧、右侧卧位,交替进行。住院期间患者卧位符合要求,无压疮等并发症发生。

2.4.2.3病情观察 患者回病房后予心电监护12h,每30分钟监测生命体征一次,2小时候后改为60分钟一次,并遵医嘱给予氨甲苯酸、止血敏止血治疗。患者返室后1小时出现寒战,立即抽血查血培养、血常规,约半小时后体温升至39.3℃,寒战停止,考虑炎性物质吸收入血,予安乃近降温及地塞米松减轻毒血症状、头孢曲松联合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4月28日脓液、29日血液培养结果均示大肠杆菌阳性,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耐药,根据药敏调整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联合阿米卡星抗感染治疗。发热时遵医嘱使用消炎痛栓直肠给药降温,并予发热护理常规,栓剂经直肠吸收后,50%~75%不经过肝脏而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因而能避免引起肝功能损害。患者以后每日均有发热,呈弛张热,但有逐渐下降趋势,直至穿刺后第6天体温恢复正常。

2.4.2.4引流管护理 置管后作管道标记,并在距管道外端口5cm处做外露长度标记,每班观察并记录,妥善固定引流管。指导患者注意保护,以防止引流管扭曲、缠绕、滑脱等,翻身时先夹闭引流管,不可使引流袋的位置高于穿刺平面。次日引流洗肉水样液体及脓性液体共100ml,以后每日逐渐减少。期间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性状,定时挤压引流管;每日晨医生查房后,进行脓腔冲洗时再更换一次性引流袋,尽量减少分开连接处次数,以免影响管道密闭而增加感染的机会,更换时接口处保持无菌。置管期间引流管固定牢靠,未引起管道滑脱及堵塞。

2.4.2.5肝脓肿冲洗的护理 穿刺后次日配合医生予脓腔冲洗,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冲洗时先回抽腔内残留脓液,更换注射器后再冲洗。冲洗结束后再次更换注射器注射阿米卡星0.2g,最后予生理盐水冲管后夹毕引流管,更换引流接头和一次性引流袋,保留2小时后开放引流。注意观察脓液流出是否通畅、引流液的性质、气味,准确记录冲洗出入液量,体温恢复正常2天后改用生理盐水脓腔内冲洗。

2.4.2.6预防交叉感染 换药用物采用高压灭菌及一次性无菌物品;创口污染的敷料、废弃物进行单独处理;医护人员加强手的消毒。患者卧床间各种基础护理积极配合,经鼓励能参加部分清洁工作,未发生二重感染。

2.4.2.7拔管 患者置管13天、体温正常8天、血常规复查2次均正常、监测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0mmol/L、脓腔引流液连续三天少于1.5ml/d,为淡红色浑浊液体、复查CT示脓腔吸收,予顺利拔除引流管。拔管后未见肝脓肿复发,继续保肝、调节免疫等治疗,全程住院24天出院。

2.5出院指导 患者出院时复查肝功能基本正常,AFP降至8ng/ml,指导出院后一月复查肝功能、血常规、AFP、上腹部增强CT,患者对指导内容表示理解,本次住院满意。

3 讨论

3.1 TACE术后并发肝脓肿的发生率虽较低,但一旦发生将给病人的精神和肉体造成极大的痛苦,因此,严格的术前评估,术中各环节质量的监管、术后的积极治疗及营养支持等对此类并发症的预防有一定的作用。

3.2 TACE术后1~2周左右及对于不能解释的发热、寒战等表现时,要想到肝脓肿发生的可能,该患者白细胞计数一直在正常范围内,可能是化疗药物造成骨髓抑制所致,但此时中性粒细胞比率往往升高,有助于协助诊断。

3.3 肝脓肿在CT引导下采用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术,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置管前完善准备,置管过程积极配合,置管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重视引流管和创口护理,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3.4 糖尿病与肝脓肿互为因果,相互加重,治疗上必须两者并重,否则病情无法控制。因此,在控制血糖的同时早期足量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适时脓肿穿刺引流、加强营养支持和脓腔个体化治疗、护理及时到位,可加速糖尿病合并肝脓肿的愈合,缩短病程,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董风芹,陈灿华.2型糖尿病合并肝脓肿临床特点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2007,46(12):1025-1026.

[2]向俾庭,陈鸣,张伟.糖尿病合并肝脓肿9例临床诊治分析[J].海南医学,2010,21(3):47-48.

论文作者:淮安市第四人民医院

论文发表刊物:《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5年第1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5

标签:;  ;  ;  ;  ;  ;  ;  ;  

一例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并发肝脓肿的全程护理论文_淮安市第四人民医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