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治疗中加巴喷丁与卡马西平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是我院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8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根据掷筛子法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治疗中使用卡马西平,对照组患者治疗中使用加巴喷丁,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6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2%;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18.6%,而观察组仅为4.65%。两组对比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治疗中,卡马西平的临床效果优于加巴喷丁,能够快速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而且不易发生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加巴喷丁;卡马西平;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通常在女性中患病率高于男性,特别是40岁以上的女性更易患病,病发时患者会有强烈的、短时的疼痛,疼痛多为顽固性、烧灼样、刀割样,病情会快速发展,而且有着易反复的特点[1]。通常对三叉神经检查后无神经功能损伤,虽然病发机制尚不明确,但是可以通过药物治疗以改善缓解病症,在临床中卡马西平、加巴喷丁均是常用药物,在疼痛改善方面均有着较好效果[2]。我院为了进一步明确两种药物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深入的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是我院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8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根据掷筛子法平均分为两组,各43例。观察组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区间41-69岁,平均(55.6±2.3)岁,患病时长4-15个月,平均(10.2±2.6)个月;对照组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区间40-67岁,平均(55.1±2.5)岁,患病时长5-16个月,平均(10.7±2.4)个月。对以上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进行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中使用卡马西平(生产厂家: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1022279),起始剂量为每次1片,每天2次,之后根据疼痛、病情增减剂量,剂量每3天增加1次,每次1片,最大剂量为每天9片(分3次服用),持续用药2个月。
对照组患者在治疗中使用加巴喷丁(生产厂家: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1068),起始量0.2g,每日3次,渐加量至0.3g,每日3次,最大剂量1.8g,持续用药2个月。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后,使用VAS视觉模拟评量表对疼痛程度进行评分,分值1-10分,7-10分为疼痛剧烈、难以忍受,4-6分为中度疼痛,1-3分为疼痛轻微,0分为无疼痛[3]。
统计两组患者的用药治疗效果,无效:疼痛无明显改善,VAS评分降低<50%;好转:疼痛程度明显好转,VAS评分降低50-75%;显效:疼痛显著减轻,VAS评分降低>75%。
对两组患者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进行记录,包括腹泻、恶心、眩晕、乏力。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数据统计和处理均利用SPSS20.0软件,(±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率(%)表示计数资料,行x²检验,P<0.05表示组间对比差异大,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
用药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呈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用药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0.69%,远高于对照组的74.42%。两组对比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
用药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总发生率仅为4.65%,而对照组高达18.6%。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呈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主要症状是头部、面部疼痛,主要集中于三叉神经一支或多支范围内,虽然尚无明确的病因,但有研究组织表明病发与中枢神经异常放电、神经压迫等有着一定关系[4]。这一疾病所引发的疼痛为刀割、焦灼样,通常会持续1-2分钟,停止一段时间后再次发作,随着病情的加重,发作频次会增加,疼痛程度也会加重,部分患者还会伴随焦虑、不安、紧张等表现,严重影响着正常的生活,也会降低生活质量[5]。由于该病具有难治愈、顽固性强、反复发作的特点,需要通过有效的治疗以缓解疼痛程度,主要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常见的手术有微血管减压术、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微球囊扩张压迫术等,不过很多患者无需手术,通过药物治疗就可以改善病症[6-7]。药物治疗中卡马西平、加巴喷丁均是常用药物,均属于精神性药物。
卡马西平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主要药物,能够降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让钙离子、钠离子透过,降低细胞兴奋程度,还能提高氨基丁酸作用,增强突触传递功能,同时抑制丘脑前腹核点活动,抑制边缘、颞叶系统点燃,对中枢神经突触传递状况能够更好的控制,从而达到抗神经痛、抗惊厥的效果[8-9]。
加巴喷丁是抗癫痫药物,是氨基丁酸衍生物,能够与天冬氨酸受体结合,达到止痛、拮抗作用,拮抗中枢神经系统中的钙通道,避免钙离子流失,阻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加巴喷丁的结构与氨基丁酸相关,能够让患者的新陈代谢加速;同时,由于该药物能够在体内实行屏障,所以有着较强的亲和性,在临床中主要用来抗癫痫、镇痛、治疗神经痉挛等;但是在用药后部分患者会出现呕吐、恶心、眩晕、乏力等不良反应[10-11]。
本次研究中,使用卡马西平治疗的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0.69%,而使用加巴喷丁治疗的对照组仅为74.42%;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疼痛评分降低至(2.75±1.76)分,对照组降低至(3.97±1.25)分,观察组降幅更大;观察组仅2例出现不良反应,占比4.65%,对照组有8例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占比18.6%。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加大,存在计学意义(P均<0.05)。由此可见,尽管两种药物均能达到止痛、镇痛效果,但是卡马西平效果优于加巴喷丁,不良反应更加轻微。这是因为服用卡马西平后,24小时达到血药浓度峰值,且1-2周均维持在稳定的浓度,所以不仅能够快速见效,还能长时间稳定疗效;另外,单次用药半衰期为25-65小时,长期用药半衰期为10-20小时,能够以无活性代谢物的形式排出体外,其中28%随粪便排出,72%随尿液排出,所以不良反应较轻,但是少数患者对卡马西平不耐受,容易诱发严重不良反应,此时可改用加巴喷丁,以促进病情恢复。
综上所述,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治疗中,卡马西平的治疗效果比加巴喷丁更为显著,能够快速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不易发生不良反应,是安全性高、疗效稳定的药物,而且有着较好的药物耐受性。
【参考文献】
[1] 马志军, 臧颖卓, 王清涛,等. 神经阻滞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观察[J].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6, 24(4):232-235.
[2] 张丽, 陈启红, 丁小珍. 加巴喷丁联合泼尼松治疗带状疱疹性疼痛疗效观察[J]. 海南医学, 2016, 27(16):2651-2653.
[3] 陈延玲. 息风通络止痛汤联合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 26(15):1632-1634.
[4] 李学杰, 黄信全, 谭支文,等. 加巴喷丁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观察[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6, 13(z2):48-50.
[5] 许圣荣, 蒋宗滨, 张爱民,等. 加巴喷丁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及其机制[J]. 山东医药, 2016, 56(48):42-44.
[6] 任振宇, 滕飞, 刘晓光,等. 加巴喷丁与曲马多对神经病理性疼痛不同性质疼痛的治疗情况比较[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6, 32(10):887-889.
[7] 奚奇, 万成福, 刘妍,等. 马来酸氟吡汀对带状疱疹后三叉神经痛常规治疗的影响[J].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7, 46(7):660-663.
[8] 刘坤, 郭锦华, 王丽娟,等. 高频电针联合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32例临床观察[J]. 江苏中医药, 2016, 48(5):68-69.
[9] 谭志勇, 马剡芳. 拉莫三嗪与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对比[J]. 中国医药导报, 2017, 14(20):90-93.
[10] 薛兰霞, 吴川丽, 陈光裕,等. 经皮神经电刺激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7, 32(9):1063-1065.
[11] 李娜, 何亮亮, 王小平,等.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16, 19(12):1387-1391.
[12] 顾翠, 胡嘉云, 杨美丽,等. 普瑞巴林联合加巴喷丁治疗脑梗死后中枢性疼痛的临床观察[J]. 中国药房, 2017, 28(8):1117-1120.
论文作者: 于坤东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第0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8
标签:西平论文; 患者论文; 疼痛论文; 原发性论文; 三叉神经痛论文; 两组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第0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