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视角下高等职业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培养模式研究论文

现代学徒制视角下高等职业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培养模式研究论文

现代学徒制视角下高等职业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培养模式研究

潘元,李艳,胡月阳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河北 承德)

摘 要: 随着高职教育从重规模到重内涵的快速发展,“双师素质”教师在提高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以及促进高职教育健康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办好高职院校的关键因素。构建多层次“双师型”教师的培育体系,是落实新时代高职院校创新发展的必然路径。

关键词: 双师素质;教师;培养

随着经济的发展进入新常态,企业对于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更加迫切,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对高职院校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为了满足新形势下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加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电压变换电路的作用是将整流电路输出的直流电压转换为系统供电所需的12 V直流电压。电压变换电路包括MOSFET功率开关管、功率二极管、脉冲发生器、储能电感、滤波电容、负载等组成,其中负载选用10 Ω电阻,电路仿真模型如图5所示。电路输入端接整流电路输出的直流电压,输出电压加载在负载R上,通过测量仪表检测负载两端电压电流情况。

加强中药挥发油提取设备的研发,使其逐步转型升级,实现中药挥发油提取过程中可在线监控。自动化与智能化提取设备不仅可取代传统依赖人力制造的生产方式,降低工人劳动程度和人工操作比例,还可减少提取过程中的污染及人为的不确定因素,使中药挥发油质量得以提升,同时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26]。

一 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的内涵

我国的专家学者,综合我国的特定背景提出了“双师型”教师的提法。长期以来我国高职院校中,专业教师的实践经历缺乏,在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职业教育的本质是为社会塑造和培养符合社会市场需求的实用型、技术型人才,“双师素质”要求教师不仅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素养,同时又要有同级别企业人员的实践能力。既能开展相关的理论教学,又能在实践教学时对学生进行指导[1]。高职院校的教学重点是理论知识的学习到应用的过程、培养其实操能力。教师除了取得“双证书”外,在技术开发和研究实践方面都需有一定实力,即具备与之相对应的“双能力”。还有职业素质、协调交往、行业职业道德以及革新创造能力等,才能保证职业院校培养实用型、技术型人才的目标的达成。

二 高职院校培养双师素质教师的意义

(一) 学院积极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

产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许多高职院校在积极探索的一条新的发展道路,由于各院校的办学各具特色,开设专业不尽相同,产教融合的实践在很多高职院校里面,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企业在产教融合上,属于需求侧,能够提供人才的学校属于供给侧,随着经济逐步进入新常态,社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给高职院校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正深刻变化,学校必须要主动与企业开展合作,才能不断完善育人体系。为实现供需的更好对接,高职院校急需加快产教结合的步伐,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 “双师素质”是全面提升教学水平的需要

高职院校应积极承担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责任,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这个决定性质因素,而高职院校教师普遍存在实践能力缺失的问题,导致高校现有师资的教学能力,并不能满足地方企业的工作岗位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要求,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和技能培训方面的欠缺,难以满足职业教育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现实需求。只有打造出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双师型”队伍,才能实现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三) “双师素质”是深化职业教学改革的需要

高职院校在教师培养方面,还未大规模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双师素质型”教师的培养效果不是很理想。在教师没有教学任务时,学校的专业教师也会到企业参加实习,以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但由于企业的生产也需要按原计划进行,企业的生产场所和时间上也有所限制,教师的实践计划也不是很完善,企业各部门间以及企业和学校之间缺少沟通,都影响了教师下企业参加实习锻炼的效果。

三 高等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 培养力度不够

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体系中十分关键的力量,是面向就业与生活的教育。其主要功能是为地方经济发展和就业提供服务。观念的转变、定位的明确是实现高职院校自我发展的根本表现,也是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的前提。高职院校要不断的转变办学理念。将教学观念逐步向创新精神、能力和操作实践能力引领。全面的发挥政府调控和市场机制的功能,并全面的推进需求变革。这就需要与企业展开深度密切合作,加大校企合作领域和增加与其他相关人员之间的合作机会,突出学院未来发展特色等。高校“双师型”教师的转型,要经历一个“双师型”教师操作实践锻炼和培训的必要阶段。对于教师的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需制定可行的培养计划,对各项培养指标有所规定,然后对其进行严格实施。可制教师培养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再划分为分项任务,分配到每个教师。在内容方面,可建立专业的“双师型”教师测评系统,对教师的考核方要针对教师发展的各个方面[4]

(二) 政策保障和激励机制有待完善

由2.1节介绍可以看出,不论是哪种传统的交叉方法都是随机选则父代中的交叉位置,这样容易破坏父代种群的优良基因,且易造成局部收敛。本文利用蚁群算法的正反馈机制,将染色体等分为若干个区间,并给每个区间添加信息素。由此可以得到信息素与适应度之间的公式为:

(三) 校企合作培养的效果不佳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企业对专业人才需求的特点和要求也发生着变化,为准确对接企业对专业人才需求,高职教师应积极参加挂职锻炼活动,充分了解实践中用人单位的需求,提升教学水平,严格教学目标,为以后教育教学提供实用性的针对性指导。只有教师增强了对实践运用环节对专业应用的理解,才能进一步推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为培养高技能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学院才能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深化教学成果,为学生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部分高职院校自身建设落后,企业缺乏与其进行合作的动力。在建设“双师素质型”教师队伍的过程中,政府没有制定完善的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的政策,学校同样未制定配套的政策来进行激励,相应的待遇也没有跟上[3]。导致教师对“双师素质型”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一。有的教师利用节假日和自己的休息时间参加了“双师素质型”的培训,也取得了相应的证书,但是待遇和非“双师素质型”教师没有区别。还有部分教师认为,考到相关的技能证书,即为“双师素质型”教师。这种“以证代技”的观念已不适应职业教育对专业教师的要求。

四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策略

(一) 转变理念、合理规划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对“双师型”教师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划,更没有建立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体系,在培养经费上的投入也比较少。由于近几年的高校扩招,多数教师每年承担的授课任务较为繁重,学校为了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很难派教师去参加专门的企业实践或到企业顶岗实习。作为需求侧的企业,虽然急需学院为其输送高技能型人才,但在对待“双师型”教师培养方面,却并不积极,不愿意投入精力和财力为在校教师进行培训,也不会提供更多的岗位让在职教师进行实践操练。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上,校企双方都缺少足够的热情,“双师素质型”教师培育渠道不畅,导致高等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相对滞后[2]

(二) 强化培训“双师型”教师专业技能

将校内外的实践教学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和优化。实施委托培养的模式,将教师分批次安排到一些相关的企业中去实习和锻炼,提高教师实操技能,推进专业与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还可以将专业教师分派到对口的培训基地进行专门的学习培训,并对获得相关专业技能证书的教师进行奖励,以此来激励教师们不断充实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也可创办产、学、研相结合的体系。不是把教学作为单独的一部分去发展,而是把教学渗透进经济基础建设当中去,不仅能够成为新经济时期学校实训基地的重要保证,同时大力增强教师的创新创造实力。加大推进实训基地和实验教学场所的建立,让学校和企业形成一个新时代的命运共同体。

罗四强忙说:“试一下。爸爸一直说要帮阿里过这个坎。爸爸的腿疼去不成东湖,也是个坎,说不定你们两个人搭帮着一起过了。”

(三) 构建多元“双师型”教师评价激励机制

完善教师评价与激励机制,促进教师主动发展。对教师评价改革,首先要对教师进行分类管理,才能对教师主动向“双师型”方向发展具有明显的激励性作用;启动相关的资格认定工作,在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等各个方面要向双师教师倾斜。另外还要构建教师评价激励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激发教师的创造性[5]。把教师的主动性积极发挥起来。科学的设计“教学型、科研型、教改型、教学+科研型”等各种不同类型的教师管理体系,建立适应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并合理地对薪资进行分配。把有一年以上行业企业实践经历作为其专业技术和相关能力的晋升依据。形成全校都争当双师型教师的文化氛围。

五 结语

教育质量的提升离不开强有力的教师队伍,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人才的匮乏,已经影响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不仅关系到高职院校的发展,也关系我国经济转型能否成功。在国家一系列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的政策相继推出的形势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水平必然会得到显著的提升,高职院校的整体办学水平也可以实现明显的强化。

参考文献

[1] 马慧莲.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38(06):25-27.

[2] 李穗菡.产教融合背景下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探索[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8(05):214-215.

[3] 姚继超,胡正胜,蔡媛.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协同培养路径探析[J].职教论坛,2019(06):73-76.

[4] 滕文祥,白秀秀,杨芹.基于校企培训基地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7,4(16):30-31.

[5] 喻岳兰.地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途径及保障机制研究[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4(02):1-3+26.

本文引用格式: 潘元,李艳,胡月阳.现代学徒制视角下高等职业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76):112-113.

基金项目: 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18 年立项课题《现代学徒制视角下高等职业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803012)

作者简介: 潘元(1982-),女,汉族,河北承德人,讲师,本科,研究方向:工商管理教学及科研工作。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76.055

标签:;  ;  ;  ;  

现代学徒制视角下高等职业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培养模式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