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企业创新动力探析_国际市场论文

印度企业创新动力探析_国际市场论文

印度企业创新动力探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印度论文,动力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近来国内的报纸杂志等媒体的报道中不难发现,我国企业创新的动力不足几乎成为共识,但一般将这种动力不足的原因多归结为企业管理体制或机会主义等原因,较少从企业创新本身来进行分析;而对创新的关注却多集中在技术创新,而对市场创新、管理创新以及服务创新等谈之较少。为此,笔者认为,企业究竟应该怎样去创新,企业创新的内涵是什么,创新的动力究竟从何而来,值得我们反思。

1.生物制药业和软件业是印度经济发展的两大看点

近年来,印度经济发展迅速,GDP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8%以上,其中的软件产业和制药产业成为印度经济发展的亮点,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生物制药是生物技术产业中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2005年,印度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到474.5亿卢比,约合11亿美元,占全球生物技术产业规模910亿美元1.2%的份额。主要生物制药企业:Ranbaxy、Reddy、Sun Pharma、Nicholas Piramal、 Wockhardt和Claris等。以生产仿制药为主的印度药品为“物美价廉”的优势占据世界市场,价格一般比西方国家市场价格低40%~90%。与制药产业一样,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近年来一直是印度经济增长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产值占到印度国内生产总值的2.64%,出口的21.3%,预计到2008年,将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7%和出口的35%。印度已经被公认为世界软件开发的基地之一,全球排名前1000家公司中有266家与印度有软件开发业务。印度信息技术产业以软件出口和服务外包为主。2004-2005年软件出口和外包服务172亿美元,占总产值的78%。目前,印度软件产业有企业54000多家,直接从业人员达100多万人。著名软件企业有TCS、Infosys和Wipro等。

印度蓝巴斯公司和Infosys信息系统公司(以下简称Infosys)分别是印度最大的制药和软件企业。

印度蓝巴斯公司自1961年成立至今,蓝巴斯公司发展成为印度最大的制药企业,位居全球普药生产企业前十强和全球制药企业前70位,该公司称自身也是美国市场上最大的普通药物注册商之一。蓝巴斯公司在7个国家生产药品,46个国家设有营销机构,产品销售遍布125个国家和地区,涉及抗感染药物、胃肠道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物、心脑血管药物等多个领域。2005年美国是蓝巴斯全年最大的销售市场,占公司全球市场份额的28%,销售额达3.32亿美元,欧洲市场占17%,BRIC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市场占29%。蓝巴斯公司的企业目标是:到2012年,力争进入全球普药企业前五强,全年销售额超过50亿美元,将公司发展成为研发导向型的国际化公司。

Infosys信息系统公司总部位于印度被誉为“印度硅谷”之称的印度南部城市班加罗尔。Infosys主要业务是为全球客户提供咨询和IT技术服务,采用的是低风险,在时间和成本等方面可预测性高的全球交货模式(GDM),全球合作伙伴有Microsoft、Ticbco、Seibel、Inetl和Workadia等。Infosys涉及的业务范围非常广,包括航空和国防、生命科学以及其他高技术、离散加工、银行与资本市场、保险、通讯服务、交通服务、医疗卫生、媒体和娱乐、饭店与休闲、资源、零售业以及消费打包式服务等。公司成立于1981年,1987年在美国开设了分支机构,成为公司的第一家海外公司。目前,公司在全球拥有员工58000人。2005-2006年,Infosys的收入总额首次突破20亿美元,达21亿美元。Infosys于1999年通过CMM5认证,2000年被印度政府授予“最佳管理奖”,2002年被《商务世界》评为“最受尊敬的印度企业”。Infosys于1999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为第一家在纳市上市的印度企业。

2.国际化是印度生物制药企业和软件企业发展中的最大特点

印度企业是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具备一定的自身优势,比如:与中国等非英语国家相比,印度拥有大量说英语的专业技术人才,在价值观念和思维模式上与西方国家更为接近,对西方的法律制度和市场信息有更深刻的了解;与发达国家的市场相比,印度有具备劳动力成本低廉等方面的优势,等等。凭借这些竞争优势,印度企业在发展的初期,比较容易地从国际市场上拿到订单,或者获得合作,把企业做大、做强。蓝巴斯公司1977年在尼日利亚成功成立了一家合资企业,迈出了国际化的第一步。1985年,设立了专门基金,进行非专利药的研发以及国际市场的开发研究。1993年,明确提出建设“研发导向型的国际化制药公司”的企业目标。1994年成立了新的研究开发中心,同年,在英国、美国设立办事处。1995年,公司兼并美国OHM实验室公司,成立了蓝巴斯美国分公司。到1997年,公司年销售额首次突破100亿卢比(两亿多美元)。蓝巴斯公司在国际化过程中,主要是凭着对美国和欧洲法律制度的熟悉掌握,根据西方和印度的有关药品的法律制度特点,从事仿制药品的研发,成功打入欧美等国际市场。

Infosys公司的国际化发展路子则更为直接,公司成立之初即瞄准国外市场开展业务,除公司总裁Murthy先生负责在本土发展业务和管理公司日常事务外,其他6位公司创始人均被派到美国,利用曾经在美国学习和工作的经历,为当地客户开展软件开发服务,直接从国外拿到订单。

可以发现,国际化是印度软件企业和制药企业发展中的最大特点。这种国际化发展的内容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占有国际的市场,另一个是参与国际的分工合作。

3.“逼”出来的国际化道路

国际市场的竞争是激烈的,企业创新的风险和压力是时时存在的。但是印度企业为什么还偏偏选择国际化发展的道路呢?这要从印度国内对生物制药业和软件产业的需求现状进一步分析。

我们知道,印度是一个拥有10.28亿人的人口大国,但是农村人口占72%,2005年人均GDP为690美元。人口结构、消费习惯以及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使得与广阔的国际市场相比,印度国内市场需求尚待进一步挖掘和培育。

在生物医药领域,由于约80%的印度人口主要依靠传统医药,印度农村医疗体系几乎全部由传统医药在维系,真正需要西药以及西医医疗服务在印度广大农村未形成主流,只分布在不到3亿的城市人口中间,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也习惯于接受印度传统医药治疗,印度国内市场对西药需求有限。面对印度国内市场的需求不足,印度的生物制药企业只能把视野放在国际市场中去。蓝巴斯公司2005年全年全球销售总额达11.78亿美元,其中海外销售额占76%。另外,出于对国内普通老百姓利益的保护,以赢得普通选民各自党派的支持,印度政府对药价的强制控制,要求药品采取低价销售。又不给补贴,企业在国内市场获利空间狭小,只能到国际市场上去“打拼”。

同样,对软件产业的需求依赖于工业自动化程度和硬件基础设施,如互联网、通讯以及移动通讯等的普及和发展程度。这已经被欧美软件产业发展历程所证明。欧美软件产业发展的动力,基本上是硬件产业发展的驱动,其中最大的一次是伴随着PC机的普及,产生了像微软这样的巨型软件公司。而印度的基础设施、工业制造业和印度硬件基础设施发展都较为落后。据统计,2001年印度每1000人中拥有电视台,电话主干线仅46条,电话25部,电脑7台,互联网用户17人。没有好的基础设施,特别是信息基础设施,印度国内对软件产品和服务需求不足,软件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也只能把视野转向广阔的国际市场,积极发展软件服务外包。印度最大的软件企业之一Infosys公司,从1981年成立之初只有7人和250美元,就从获得海外订单开始发展,到1999年达到3000人。目前,Infosys是全世界企业流程外包和软件开发最强和最有实力的公司,在全球拥有员工58000人,2000年,Infosys位列福布斯全球20强,2005年度纯利已达18亿美元。

面临国内市场需求不足,印度的生物制药企业和软件企业把战略重点转向广阔的国际市场,并通过各种努力积极发展海外市场,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占有率。可以说,印度企业走国际化的发展路子,是一种逼迫的选择。

4.“压”出来的企业创新

在国际市场上特别是与欧美“强手”同台“竞技”,并且满足国际市场上客户不断提出的新要求,如果不从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上下工夫,而是抱守原有的成本优势,企业是无法得到可持续发展,最终将被淘汰。印度企业正是通过不断的创新,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另一方面,印度企业清楚地知道,只有不断满足客户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才能获得稳定的订单或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Infosys公司每年要从全世界140万份申请中精选2万名新员工,试用后再正式录用,以期保证人才质量。在企业流程外包服务中,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达到最严格的标准,交货时间和质量必须严格保证,这就要求Infosys这样的企业在管理上采取严格的措施,整合能力和快速应变能力达到超一流的水平。在这样的理念下,Infosys目前的管理水平超出了同类的美国公司。为了保护数据安全,对客户和公司负责,印度企业员工未经允许,禁止拷贝公司任何一台工作电脑的数据。来访公司的代表团组只有在公司员工的陪同下,才可以出入公司办公场所,但同样不得拷贝公司文件,所有的数据采取统一管理的办法。在软件开发和药品研发的过程,采用流程化管理的办法,建立工作标准,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可以说,一流的人才、最严密和合理的管理、最优质的服务是印度公司成功的秘诀。

正如国内学者所说,创新是企业应对市场的本能。面对国际市场上强手的竞争和客户不断提出的新的要求,印度企业只有从管理上、技术上和服务上进行不断改进和创新,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从某种意义上讲,印度的企业创新来自国际市场中竞争对手和客户两个方面压力。

5。印度企业演绎的创新

印度企业的创新,不仅包含技术创新,还含有市场、服务和管理等方面的创新,而且不同的企业都具备自己所独有的创新经验,企业在不同的阶段,也有不同的创新策略和手段。

第一,印度企业紧紧围绕提高核心竞争力和扩大市场进行创新。印度企业的创新不囿于技术创新本身,对创新有更为宽泛的理解,综合运用技术创新、管理与服务创新以及市场创新等手段,但这些新的创新手段,始终围绕着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而展开。蓝巴斯公司能够成功运用资本运作带动机制创新。蓝巴斯公司通过收购目标市场的企业或某种产品,获得目标市场的特许经营权,使公司比较容易地进入新的非专利药市场。为了实现制剂产品向欧美发达国家市场的出口,收购目标市场的中小企业,利用这些企业的品牌和销售渠道,整合了自身的产业链条。2000年,蓝巴斯公司收购了德国拜耳公司的非专利药子公司,从而,进入了德国市场,并增加了自身的药品品种,拓展了公司的经营范畴。蓝巴斯公司还致力于对美国、法国等国企业的兼并或收购。兼并和收购推动了公司的国际化。再比如:服务创新是Infosys的特色。Infosys提供的主要是软件的外包和服务,包括:软件开发外包、数据维护、客户服务、系统集成和管理等。公司90%以上的收入来自于软件出口和外包服务。从Infosys的发展的经历看,它的成功并非因为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而是得益于企业运作模式上的创新,以及公司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知识管理模式和企业质量控制模式。特别是它独特的“全球交付模式”,以及他们适应市场需要,服务手段不断创新,服务范围不断扩展(从软件外包扩展到所有IT相关行业的外包服务)的企业管理模式,引领了现代服务业的新潮流。

第二,除了在国际市场上竞争以外,印度企业在创新中同时注重与西方企业形成产业分工,强调合作关系。印度在软件、制药等技术产业领域,一直鼓励企业早期参与国际合作。印度软件业的发展历史,其实就是一部不断融入西方特别是美国企业外包服务的历史。从早期的分散小包,到现在的整体切块式大分包,使得印度软件业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分工越来越扩大,越来越整体化,附加值也越来越高。1985年,为进一步开拓美国的市场,Infosys与美国KSA公司合作,成立了合资公司,KSA控股60%,Infosys控股40%,KSA负责承包项目,而Infosysfo责提供软件技术人员和知识支撑。通过合资经营,Infosys公司业务不断扩大,资金不断积累。同时,公司信誉不断扩大,业务也从到现场服务转向以交钥匙服务方式为主的软件开发与维护外包服务。

由于存在一定的合作与分工的关系,印度的企业与西方的企业容易形成一定程度上的相互促进的关系,求得“一荣俱荣”。早期参与国际合作是印度企业用较少的研发投入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和利益的一条捷径。它获得的是国际参与程度提高,自身承担风险减少。主要输出的是高级智力资源,而对本国的资源和环境带来的压力很小。这种外包的发展模式已经软件产业领域成功推广到法律、医疗等更广泛和更具备知识含量的领域。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在广阔的领域获得了可观的经济利益同时,印度的企业很少获得核心技术开发和核心业务的外包,没有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没有完整的产业体系和产业链,没有自己的市场份额。

第三,印度企业的创新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策略。比如:蓝巴斯公司在发展过程中,成功地进行了两次大的战略调整:第一次是实现了由生产附加值低的原料药转而生产附加值较高的专利过期药物;第二次是由以仿制和生产普通药物为主转向以自主开发为主。两次战略调整都大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企业的竞争力,为企业成功从普通的制药企业转向研发导向型企业转型奠定了基础。蓝巴斯公司的创新策略的转变中有一点始终没有变化,那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不是通过漫无边际的多元化经营获得一时的“胜利”。

第四,在创新的知识来源方面,印度企业很少从大学和研究机构中获得。在印度,私人企业在创新的过程中,除了人才以外,难以从本国内直接获得足够的知识来源。因为印度大学以教学为主,较少从事科学研究,除了为企业提供人才以外,很少与企业合作研究或向企业转让科研成果;科研政府研究机构多为国家目标服务,私人机构参与的很少。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只有依靠自身力量进行创新,尽管这种创新的总体规模还较小,而且集中在软件、制药以及汽车行业。目前,印度企业的研发投入只占国家研发总费用的20%,其中80%的国家研发投入的绝大多数流向国家的研究机构,约占92.5%,只有7.5%的研发费用流到企业中去。在没有国内大学和研究机构的研发支持,印度的软件企业和制药企业等一些私人企业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研发,有些大的软件和生物制药企业的研发投入比例已经达到销售额的7%~10%,高出一般科技型企业的5%的比例。

第五,印度大型企业多设有独立的研发机构,这些机构完全独立于政府,实行企业自主管理,研究方向按照发展战略和市场的需求确定。印度政府为了促进企业开展研发,鼓励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并给予资格认证,一旦通过认证,可依法享受相关优惠政策。通过认证的企业研发机构除了可以免除基本建设费用外,为研发目的所采购的国产货物免征货物税;在化学、医药、生物技术、电子设备、计算机、电信设备等领域,经印度科学与工业研究部批准,可以享受相当于研究开发费用的150%税收抵扣。此外,印度政府为了支持企业的研发工作,对从事研发活动的企业提供税收优惠。如印度政府对公营企业和私营企业征收“研究开发税”,如果企业将其用于营业收入的2%用于研发,就可以不再缴纳该项税收。不过,这种政策也存在着监管不力的情形,比如:印度政府的这种鼓励政策下,也存在着一些企业将非研发费用通过做假账等形式计入研发费用中,从中避税。

6.国际化是印度企业的经验

印度企业的创新动力来源的逻辑是:国内市场需求不足,企业转向国际化发展战略,为了适应竞争和满足客户的更高要求,企业通过不断的创新来提高竞争力,巩固和扩大市场,走出成功的国际化发展道路。

反观中国,企业创新动力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一些地方追求速度与规模,不注重发展的质量,这种偏好也通过各种渠道传递到企业去,成为企业难以抗拒的导向;再比如:在现有企业高管理人员任用制度下,近期业绩往往是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的最迫切的追求,几乎没有人愿意“我这一届自主研发,下一届赢得收获”;还比如:面对改革中出现的许多机会,企业经不住众多机会的诱惑,盲目地搞不着边际的多元化经营,创新与核心竞争力也就无从谈起,等等。

除了上述原因,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即中国企业从总体上参与国际市场程度不够,特别是在高端市场。我们看到中国产品在世界各地随处可见,不过是一些玩具和鞋子而已,高端产品寥寥无几。从印度企业的创新经验中还可得到一个启示,即广阔的国际市场可以激发企业的创新热情,客户不断提出的新要求可以为企业提供创新的压力,激烈的国际竞争下“与狼共舞”可以让中国企业学会怎样创新。过去,我国多数企业多年一直满足于国内的“庞大的市场”,由于国内竞争者水平总体上不高,用户一方面对产品和服务提不出高的要求,另一方对由于国内企业的信心不足,而不愿意给国内企业以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机会。这样,我国企业一直以来,在很低水平上重复地满足市场或客户的需求,同时又缺乏国际化的经验。长此以往,企业认为自己没有必要从事创新,缺乏创新的动力。以软件为例:中国软件产业的总量超过了印度,2005-2006财年,印度软件产业总产值达到296亿美元,其中软件与服务出口236亿美元,占整个软件产业近80%。据统计,中国2005年度软件行业收入为480亿美元,出口约为30亿美元,占总收入不到7%。而国内软件市场的用户水平普遍较低,对企业提不出更高的要求,一些客户可能对软件所支持业务的熟悉程度还没有程序员熟悉。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也没有必要通过创新来满足这些客户的需求。而印度软件产业发展的水平高,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定位在:高质量的软件、按时的工期和最低的成本;并注重过程管理,从人员培训、软件开发的规模化管理到软件的最后检测,都提出严格要求。

可以说,我国企业走国际化发展战略不仅是提高创新水平的途径,更是提高企业创新积极性的重要路径之一。

7.对我国企业进行创新的建设

借鉴印度企业的成功经验,建议我国企业在通过国际化带动企业创新的过程中,至少应把握以下几点:

首先,通过国际市场来“激发”国内企业的创新激情,寻求创新动力支持,“走出去”和“引进来”并重。国际市场空间更大、国外大的客户可以提出更高的产品或服务要求,国际竞争更激烈、国际商务运作相对规范。如果我国在国际市场的大环境下进行技术创新,辅以市场创新、管理和服务创新,就一定能够达到熟悉国际规则、提高创新水平、扩大市场份额的目的。

其次,对创新要有准确和全面的理解。要正本清源,不能将创新仅仅狭义地理解为技术创新,这一点对引导企业如何创新非常重要。印度企业对创新的理解,没有局限于技术创新本身,除了重视技术创新以外,还注重管理、服务和市场的创新,且目标仅仅围绕如何提高核心竞争力和扩大市场占有率,很少去搞漫无边际的多元化经营。因此,在我国不要应该求所有的企业都从事技术创新,而应该鼓励他们在管理创新上、服务创新上和市场营销创新上下工夫,同时注重在引进、消化和再创新上下工夫。不一定要求所有的企业在所有的领域都进行自主创新,一定要遵循企业所在行业领域的特点,应该尊重企业的生命发展周期,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创新手段和创新目标要求。

最后,建议我国企业在参与国际竞争的同时,重视国际产业分工与合作。我国强调企业的自主创新,但自主创新也应该是开放创新,通过国际合作,提升和促进技术创新水平。参与国际合作过程中关键要处理好知识产权问题;否则,像印度软件企业完全走“外包产业”的道路,也不利于培育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标签:;  ;  ;  ;  ;  ;  

印度企业创新动力探析_国际市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