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1]2001年在《坝库相互作用及抗震技术研究》文中指出从流固耦合理论出发,以有限元分析为主要研究手段,并辅之以半解析法,系统深入研究了水可压缩性、库底库底边界和水体的粘滞性对拱坝地震动水压力及坝体地震反应的影响及其规律性。在国内外首次提出了在平面波作用下液体-气体-固体动力系统的理论解,分析了大坝隔震气幕的力学性态,首次提出了基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气幕隔震的压力有限元模型,研究了气幕隔震的减震机理和隔震效果,并深入论证了将隔震气幕运用于溪洛渡双曲拱坝的技术可行性和隔震效果,得到了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实际价值的成果。 基于库水体各类边界条件的有限元模型,系统分析了可压缩性对坝体动力响应的影响,表明水可压缩性对高坝动水压力强度和分布具有显着影响,而库底边界条件对大坝的地震反应有抑制作用。用半解析法分析了动水压力与与地震输入频率的关系以及库水表面重力波对动水压力的影响,表明动水压力的大小和地震输入频率有密切联系,而重力波的影响在工程计算中则可以忽略。 水体的粘滞性对库水中压力波的传播有吸收作用,它使得压力波能量沿传播方向呈指数方式衰减。本文用半解析法分析了对坝面动水压力的影响,并将该结果和库底吸收性做了对比,表明一定程度的库水粘滞性对动水压力的影响和库底吸收性的影响相同。 流固耦合理论中的基本问题之一就是对耦合方程的求解。本文首次将非齐次精细积分方法从线性荷载的特殊情况,推广到普遍情况,并导出了具体实用的分析方法,有力的推动了流固耦合及动力系统瞬态反应的高精度求解方法的新发展。 将本文首次提出的水体-气体-结构系统的平面波作用理论解和叁维有限元模型,应用于溪洛渡双曲拱坝的抗震安全性和气幕隔震可行性研究中,表明气幕对高拱坝具有良好的隔震性能,可降低动水压力90%以上,坝体地震拱应力20%~30%,减震效果显着,并使坝体的抗拉安全系数从0.93提高到3.58。这 四川大学工学博士学位论文对发展高坝防震新技术,提高抗震安全性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价值。
杜成伟[2]2010年在《大坝—库水—地基系统动力耦合作用数值研究》文中指出我国水能资源居世界之首,但分布不均,约80%集中在西部,主要是西南地区。但该区处于新构造运动强烈、地质环境极不稳定的高山峡谷区,为强烈地震和地质灾害高发区。目前在建和拟建一系列200米至300米级的高坝,如小湾、构皮滩、溪洛渡、白鹤滩、锦屏、糯扎渡、拉西瓦、乌东德、大岗山等战略性工程,都在这一地区,其规模巨大、地震烈度高。在这一地震高烈度区,抗震安全多为工程建设中的关键。5.12汶川大地震让人们更加清晰的认识到了这一点。首先介绍了结构静力动力分析理论、流固耦合问题的有限元计算方法,从流固耦合的角度出发,对坝库相互作用的机理进行了研究,利用FORTRAN语言,编制了坝体-库水-地基耦合系统的有限元程序。对某重力坝某坝段和某拱坝拱冠梁进行了计算,分析了有质量地基模型和无质量地基模型,探讨了现行规范中附加质量模型和考虑坝库相互作用的流固耦合模型,可以看出流固耦合模型与附加质量模型相比结构大部分部位的结果较小,但更能反映库水-坝体相互作用的实际情况。利用大型有限元ADINA软件,基于ADINA软件建立坝库系统流固耦合模型,分别进行了模态分析、地震时程响应分析。以某拱坝为例,研究了库水位和库水压缩性对拱坝模态和自振频率等的影响。作为工程应用,以某拱坝工程为例,建立拱坝-库水-地基系统相互作用的动力耦合模型,对其进行了动力特性和地震响应的计算分析,得出了一些可供工程设计参考的有价值成果。
隆文非[3]2005年在《高坝动水压力及气幕隔震机理研究》文中指出坝库系统在地震时的相互作用是水工抗震设计的重要课题。研究大坝—库体—地基相互作用是当代高坝抗震分析的核心,难点在于大坝—库水相互作用或流固耦合问题,即动水压力问题。动水压力是危害坝体安全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对高坝。弄清动水压力的分布规律,在工程抗震设计中,有针对性地采取符合科学原理的减震或隔震措施,对于提高大坝,尤其是强地震区高坝的抗震安全性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际意义。为此,本文密切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50379029),以动力试验为重点运用一系列数学、力学等理论在机理上对重力坝气幕隔震的“坝—库—地基—气幕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进行了高拱坝气幕隔震的动力试验设计,提出了一些新思想、新方法。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其成果有:1、首次完成了重力坝坝体—气幕—库体振动台模型试验,验证了高坝气幕隔震的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计算成果,进一步用动力试验手段揭示了大坝气幕隔震的机理以及抗震设计要点,表明模型试验的动水压力因气幕隔震的削减效果与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基本相符,有力地验证了高坝气幕隔震的科学意义和减震性能及其工程应用前景。2、从方程分析法和量纲分析法的角度,分析了“重力坝坝体—库体—气幕系统”的相似关系。针对气幕的工作机理和特点,抓住系统的关键因素和主要的相似要求,并考虑试验的精度及制作模型的技术措施,确定了龙滩重力坝坝体—库体—气幕系统的相似关系。3、根据模型材料的相似特性要求、模型材料的配比和力学特性,研制了龙滩重力坝坝体—库体—气幕系统中满足相似关系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的坝体模
商兆涛[4]2009年在《碾压混凝土重力坝静力及动力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论文采用有限元动力分析方法,分析了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溢流坝段的动力特性和地震动力响应,研究了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溢流坝段的频谱分布规律、地震动位移和地震动应力的分布规律。在理论上,论文对动力分析中所涉及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简明扼要的阐述,介绍了动力分析中的基本概念、多自由度体系的运动方程及其解法、以及论文中所采用的反应谱法。论文对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动力分析中的一些特殊问题进行了研究:有限元计算时,计算模型的选取;坝基体系的相互作用;特别对库水与坝体耦合振动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论文针对棉花滩水电站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溢流坝段,运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对空库和满库两种工况采用静力分析方法,以得到其在不同工况下的应力和位移曲线的分布;采用模态分析和反应谱分析的方法,研究坝段两种工况下的自振特性、地震动位移和地震动应力响应的分布规律。最后建立叁维模型进行动力时程反应分析,主要研究其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动位移和应力响应,以及其结构的动态开裂的研究。通过不同方式的数值分析,得出原型坝体的抗震薄弱部位。论文紧密联系实际工程,其研究成果对设计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论文最后对所做工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进一步工作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张甫杰[5]2008年在《混凝土重力坝动力响应分析及抗震措施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水利水电事业的发展和筑坝技术的迅速提高,在水力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正在设计修建高碾压混凝土重力坝,而这些地区正是高烈度地震频发地区,有的设防地震烈度甚至达到了Ⅸ度。在这种高烈度地震作用下,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的抗震安全直接关系到下游广大地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具有特别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采用有限元动力分析方法,对龙开口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的动力特性及其抗震安全性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最后确定了大坝的抗震薄弱部位,并提出合理的工程抗震措施,为大坝的设计提供保证。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已有研究表明,对混凝土坝抗震采用线弹性分析得到的最大拉应力远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在强震作用下,坝体将不可避免地产生开裂。主要研究了龙开口非溢流坝段采用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在自重、静水压力以及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动力特性、拉伸损伤分布、塑性应变分布、等效塑性应变分布、破坏路径、动力放大倍数以及耗散能。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典型地震波、阻尼比及设计水平加速度对坝体安全可靠度的敏感性影响。(2)由于重力坝在坝踵处拉应力很大,常超出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极限,因而在坝踵位置很容易产生裂缝,进而影响坝体的稳定。根据小湾拱坝计算所得的“坝基裂隙的存在对坝踵应力集中起到松弛释放的作用”这一结论,以改善坝踵处应力分布状态为目的,设想在坝体上游基岩上设置一条垂直诱导缝,在此基础上研究地震作用下诱导缝的设置对于坝体应力的影响以及通过优化分析求出其最优解。(3)在详细分析坝体开裂现象的基础上,研究了重力坝的动态开裂机理、钢筋混凝土的断裂能以及预应力锚索的数值模拟。针对此现象提出了工程抗震措施,主要包括坝体配筋和预应力锚固两种措施,并给出加固前后的拉应力损伤因子对比分析,以验证加固措施的有效性。
晏启祥[6]2002年在《有横缝高拱坝的非线性地震响应分析》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小湾、溪洛渡等一批300米级世界超高拱坝即将在我国西部地区进行建设。这些大坝所在地区山高谷深,岸坡陡峻,河道狭窄,地处高地震烈度区,高坝的抗震性能关系到下游广大地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考虑地震因素成为大坝设计中的控制工况。拱坝是分段浇筑的、各坝段之间沿拱向设有均匀排列的伸缩横缝。由于地震作用时的动拉应力将抵消并超过静载作用下的压应力,导致横缝面沿法向张开,加上地震的交变作用,横缝可能会呈现反复的“渐开渐合”现象。横缝张合效应将削弱大坝的整体刚度、延长其振动周期、引起显着的应力重分配。因而横缝的非线性特性是高拱坝地震反应分析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在动力分析模型中合理计及这类非线性特性具有特别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工程意义。 以高278m的溪落渡拱坝为工程背景,进行了考虑横缝张开、行波效应等复杂因素的非线性动力分析。基于流固耦合理论,推导了可压缩水体的耦合有限元方程。为适应有横缝高拱坝非线性分析的复杂性,采用不可压缩水体和无质量地基假定进行有限元处理,以水体附加质量和地基附加刚度近似代替水体和地基的影响,通过静凝聚提高计算效率。论述了叁维Fenves缝单元模型及缝单元的本构关系,可用以模拟横缝的张开、闭合和滑移,并可考虑缝面的初始压力和抗拉强度。为有效控制误差的传递,提高计算精度,对Wilson-θ法进行改进并分析了改进Wilson-θ法的稳定性。鉴于横缝非线性数值分析需要在每一时间步内迭代多次,推导了Newmark常加速度增量平衡方程及其等效迭代格式。对行波理论进行了阐述,用单向行波模式分析了整体坝的动力反应。对比了横河向和顺河向行波输入时坝体位移、应力的反应和分 四川大学工学博士学位论文布异同。研究了溪落渡分缝拱坝的地震反应。分析了整体坝和分缝坝地震反应的异同,得出分缝坝较之整体坝在加速度、应力的大小与分布上的诸多不同点:分析了水深对有缝拱坝地震响应的影响,得出分缝坝在不同水深下缝的张开深度、宽度和频次的一系列结论。分析了分缝坝行波地震输入的地震响应,比较了常规均匀输入和行波输入,行波不同输入方向对应力的大小和分布,缝的张合深度和宽度、缝的张合时序等诸多方面的表现特性。通过以上分析,得到了如下的一些主要结论:1.计算结果分析表明:在高拱坝流固耦合动力分析中,水体不可压缩和无 质量地基假定可显着地消减方程复杂度和计算工作量,但带来的数值误 差较小。2.改进了wilson习法,在国内外首次分析了改进了wilson习法的数值稳定性, 证明了改进ilsonE法与wilson习法具有相同的稳定性,用改进wilson习 法求解线性整体坝是可行的。提出了增量形式Newmark法的等效迭代格 式,该等效格式求解分缝拱坝非线性问题简便可行。3.进行了顺河向常规输入情况下整体坝和分缝坝两种计算模型的抗震动力 特性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分缝坝由于缝的开合,其横河向和顺河向的 加速度要大于整体坝,同时,分缝坝本身的横河向加速度有可能大于顺 河向加速度。在靠近基础的部位,两种计算模型的动拱应力改变不大, 但动梁应力变化明显。分缝坝较之整体坝,上游坝面明显表现出总拱应 力下降,总梁应力增加的趋势;而对下游坝面,其总压应力梁向增加, 拱向减小,而总拉应力的梁向和拱向则增有减。整体坝的控制拉应力出 现在下游顶拱的梁向,控制压应力出现在上游顶拱的拱向;分缝坝的控 制拉应力出现在上游坝底的梁向,控制压应力却出现在下游坝底的梁向。4.研究了不同水位有缝坝在常规地震输入情况下横缝的开合规律和应力反 应特点。无论运行低水位还是正常蓄水位,横缝张开最深最宽的是上游 坝面中缝,张开宽度从中缝到边缝依次减小;正常蓄水位时缝的张开宽 度明显小于运行低水位时缝的张开宽度。从控制裂缝张开深度和宽度的 角度而言,低水位是控制工况;而从坝体应力的角度考虑,高水位是控 制工况,5.深入研究了整体坝在常规输入和行波输入两种地震输人方式下的动力反 四川大学工学博士学位论文 应。行波横河向输入时顺河向位移反应在拱冠梁处有所增大,其它点有 所削弱:行波J’顷河向输入时非拱冠梁节点的横河向位移反应有所削弱。 常规输入时,顺河向输入较横河向输入的应力反应大,说明常规输入时 的控制方向是顺河向。但在行波输入时,行波横河向输入的应力反应比 行波顺河向输入时大,说明行波输入的控制方向是横河向。 6.在国内外首次进行了分缝坝行波输入的抗震分析,研编了计算程序,深 入研究了常规输入与行波输入两种地震输入方式对有缝高拱坝地震响应 的影响。行波顺河向输入时缝的张汗宽度普遍大于常规顺河向输入时的 张开?
王国辉[7]2009年在《大坝—库水系统流固动力耦合作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文中指出地震激励作用下,坝库系统安全问题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国民经济的发展;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技术之一,就是比较完备的流固动力耦合理论。但坝库相互作用问题是极其复杂的多学科交叉课题,无论在理论分析还是数值计算方面都存在缺陷和不足。所以有必要对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对流固耦合相互作用的机理进行初步研究,推导了流固耦合矩阵并编写相应程序,通过算例分析了坝库系统相互作用。水体虽然在地震初期对坝体的运动有一定阻尼作用,减小了坝体的运动,这对提高坝体的抗震性能是有益的,但它延长了坝体振动时间,并对坝体后期运动有一定作用。通过建立叁维坝库系统流固耦合模型,对比分析了流固动力耦合模型和附加质量模型在进行坝体动力特性和地震响应计算时的区别。附加质量模型夸大了水体的动力影响,相对于流固耦合模型偏于保守;另外,研究了水体压缩性对坝体动力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库水可以降低坝体自振频率,并且随着水位的加深降低的幅度更为明显,水体压缩性也可以降低坝体自振频率,其下降值大于不可压缩库水模型。可压缩库水模型和不可压缩库水模型计算的坝体振型有较大区别,在实际应用中不能相互替代。作为工程应用,本文以某双曲拱坝工程为例,采用前述流体-固体动力耦合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动力特性和地震响应分析。结果表明,考虑库水可压缩性后,将十分明显地降低拱坝的应力反应,尤其对抗震安全起控制作用的部位降低更为明显;不可压缩库水模型夸大了拱坝抗震关键部位的应力反应,对于工程设计会导致偏于安全的结果。考虑库水可压缩性后计算量略有增大,但更能真实的反应水体对坝体的影响,因此建议采用可压缩库水模型求解坝库相互作用问题。
陶磊[8]2017年在《工程结构考虑地基—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影响的地震响应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一般的建筑物体量较小,建基面位于平坦的地面。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常采用刚性基底假定,按一致地震动输入处理,即忽略了地基—结构的动力相互作用。建造于高山峡谷中的高坝,建基面位于开挖露出基岩的谷底和部分边坡之上,呈U形或V形。若研究高坝在极端地震下的灾变行为,需重点考察坝与建基面,坝段之间的横缝的张合与滑移过程。如果不计地基—坝体的动力相互作用,模拟结果会严重失真。近几年我国火电与核电建设中的出现了高度200m级的大型冷却塔,底部直径达到了 150m以上,冷却塔的自振特性表现为前数十阶乃至上百阶振型均为局部振型,相应自振频率分布十分密集,明显不同于常规的建筑结构。据该特点容易联想到冷却塔结构将会对地基—结构的动力相互作用以及地震动的行波效应十分敏感。对高坝和高耸冷却塔抗震研究而言,动力相互作用问题愈显突出,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关键科学问题。针对上述两类结构,以实际工程项目为研究背景,建立了设置粘弹性人工边界的地基—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叁维分析模型,分别推导了自由场输入情况下,S波和P波竖向入射、SH波水平入射、LOVE.面波水平入射叁种情况下,近域地基的前、后、左、右和底面五个人工边界面上不同位置的等效结点动力荷载的表达式。采用通用程序ANSYS,对碾压混凝土坝和冷却塔算例结构,计入地基—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影响,开展相应的地震反应分析,进行了多种工况下的计算对比分析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以印度尼西亚某实际碾压混凝土重力坝作为算例结构,开展最大可信地震(MCE)情况下混凝土重力坝全坝段叁维有限元非线性灾变分析,分别按无质量地基模型—致地震动输入方法和粘弹性边界地震动输入方法,同时考虑几何非线性和接触非线性,进行地震反应时程分析。在地震过程中各缝面均产生张开—闭合—接触—滑移现象。从坝顶关键点永久位移、坝基开裂范围、横缝张开度和滑移量,以及震后静力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可以判断,大坝具有一定安全裕度,考虑无限地基辐射阻尼效应的粘弹性人工边界模型结果的动力响应较无质量地基模型结果小。2.得到了地基—库水—重力坝模型以正常蓄水位下的正常运行静力工况为初始条件,整个体系的MCE地震作用下全过程的灾变形态,并对地震作用下单坝段抗滑、抗倾覆等抗震安全性进行了评价。3.利用弹性波动理论,首次推导了水平向SH波、LOVE面波入射时的地震动输入公式,并编制APDL命令在通用程序ANSYS中得以实现。通过按正弦规律变化的SH波、LOVE面波的算例,与解析解对比验证了新建输入方法的正确性。4.研究了地基刚度变化对冷却塔动力特性的影响规律。通过算例冷却塔建立了包含均匀弹性地基的地基—冷却塔模型和考虑承台、基桩协同工作的桩基—承台—冷却塔有限元模型,分别取不同地基剪切波速以及刚性地基模型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研究表明:冷却塔的自振频率分布十分密集,基本振型均为塔筒局部振型,整体振型出现较晚,随着地基刚度的增加,各阶自振频率有所增加,但增幅有限。桩基—承台—冷却塔有限元模型,能够考虑到地基的有限刚度影响,其动力特性与地基—冷却塔模型规律基本一致。5.研究了同时考虑行波效应和地基—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两种因素对冷却塔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规律。在无质量地基模型一致地震动输入情况下,塔筒上沿子午向和环向平面各点位移、加速度变化很小,呈整体平动特点,地基刚度变化对塔筒动力响应影响很小。辐射阻尼效应可显着降低结构体系的动力响应,采用粘弹性边界模型,塔筒的绝对加速度最大值降低40%左右。在SH波、LOVE面波输入情况下,以基本振型为主的局部振型被激发出来。考虑辐射阻尼效应后,冷却塔基底各点输入的加速度峰值较无质量地基模型减少20%~50%,但环向分布特点基本一致,沿输入的水平方向略大于与其正交的水平向,考虑行波效应后,各基底输入点存在明显相位差。不同地基土剪切波速的水平入射SH波,若输入SH波波速较慢,各代表点响应较低,辐射阻尼效应很显着;若输入SH波波速较快,则各代表点响应较大,接近于无质量地基模型情形,辐射阻尼效应比行波效应对于结构的影响更为明显。随着地基土剪切波速的增加,基底支承点处的绝对加速度逐渐接近自由场地震动输入,上部结构对地震波的散射效应逐渐减弱。6.在无质量地基模型一致地震动输入情况下,随着地基刚度的增加,X支柱的轴力变化不大,而绕环向弯矩增加很显着。采用粘弹性边界模型分析,计入辐射阻尼效应,显着增加了塔筒环向内力而降低了子午向内力,X支柱的内力幅值也降低20%~50%。考虑SH波、LOVE面波行波效应后,塔筒的最大主应力有所增加。SH波输入情况下,考虑地基—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激发了冷却塔局部振型,随着SH波速波速的增加,X支柱内力增幅明显,可见无限地基辐射阻尼效应的影响很重要,在动力分析时不可忽略。
尹祥平[9]2006年在《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地震坝前动水压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今世界,原油价格持续高涨,作为可再生能源之一的水利发电,为解决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瓶颈问题,正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在西部大开发国策的支持下,我国将在水利资源非常丰富,同时地震烈度较高的西南和西北强震区规翅和修建一批水利水电工程,为东南和华南沿海地区提供电力,同时起到防洪、灌溉、引水、养殖等综合效益。大坝的工程浩大,投资巨大,大坝的抗震安全性能关系到下游广大地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因此,工程的安全级别很高,确定大坝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在水工抗震设计中,地震作用引起的坝前动水压力被当作一种重要的动力荷载来考虑。因此,研究坝前动水压力对大坝抗震安全性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新疆喀拉苏克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的叁维整体动力模型试验为基础,系统地对地震作用下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坝前动水压力的若干重要问题进行了试验研究及有限元数值分析。具体地,主要研究了以下几方面内容: 1 介绍了库水-大坝系统在地震下的相互作用的理论基础以及动水压的一些目前的研究成果,方法和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 2 介绍了整体模型动力模型试验基础,包括相似理论,试验条件,模型材料,以及所作的试验工况,最后试验结果的整理与分析,包括动力特性以及动力反应特性的分析。 3 对坝前动水压力进行了基于ADINA8.2的数值模拟分析。通过对二维和叁维流固耦合模型的数值计算,分析了坝高、地震动输入等级、地震动波形及河谷坡度对坝前动水压力的影响。 4 通过对试验结果及有限元数值计算的对比分析,研究了坝前动水压力的基本特性,包括动水压力的沿坝高的分布形式,以及动水压力随地震动输入等级的变化趋势。 本文以具体工程为研究背景,详细地探讨了坝前动水压力对大坝抗震安全性的重要影响,得到的结论为碾压混凝土坝的抗震设计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因素。应该看到,地震作用下坝体动水压力的分析还是个复杂的问题,其中涉及的一些问题还需进一步进行不断地深入研究。
张晓丽[10]2002年在《砼坝减震气幕与土石坝溢流柔性护面的模型试验》文中提出本文第一部分从流固耦合理论出发,以有限元分析为主要研究手段,针对平面模型,计算了基于对库水不同处理方法,坝体的动力响应。表明水可压缩性对动水压力强度和分布具有较大影响。应用在平面波作用下液体-气体-固体动力系统的理论,分析了大坝隔震气幕的力学性态;应用基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气幕隔震的压力有限元模型,对模型气幕的隔震效果进行了研究。 计算结果表明气幕对大坝具有良好的隔震性能,可降低动水压力75%以上。 针对平面模型,用初位移激震分几种工况进行实验。用位移传感器量测同一点的位移时程。动水压力用脉动压力传感器进行测量。在坝面上布置测点,取得测点的动水压力时程分布和沿坝面的分布。与计算结果相比,坝体动力反应的趋势大致相符。在坝面不完全布置气幕的情况下,无论是计算还是实验结果均可说明,坝面中部气室减震效果显着,且气幕减震在坝的中下部体现较明显。模型实验所得气幕隔震后,动水压力降低70%,与计算结果基本符合。证明了理论的正确性。 为了研究高土石坝在大单宽流量下的稳定性,本文第二部分主要对几种不同的土石坝护面材料进行了探讨,根据材料的特性和各自的受力特点,提出选用一种新型的柔性护面材料—橡胶板作为土石坝的防护材料。 采用多普勒激光测速仪对过流断面的流速分布进行了测量,并根据流速分布推求出坝面上橡胶板所受的水流剪应力,和水流对橡胶板的摩阻系数。从而验证了柔性溢洪道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 坝库相互作用及抗震技术研究[D]. 王忠. 四川大学. 2001
[2]. 大坝—库水—地基系统动力耦合作用数值研究[D]. 杜成伟. 西安理工大学. 2010
[3]. 高坝动水压力及气幕隔震机理研究[D]. 隆文非. 四川大学. 2005
[4]. 碾压混凝土重力坝静力及动力特性研究[D]. 商兆涛. 合肥工业大学. 2009
[5]. 混凝土重力坝动力响应分析及抗震措施研究[D]. 张甫杰. 大连理工大学. 2008
[6]. 有横缝高拱坝的非线性地震响应分析[D]. 晏启祥. 四川大学. 2002
[7]. 大坝—库水系统流固动力耦合作用有限元数值模拟[D]. 王国辉. 西安理工大学. 2009
[8]. 工程结构考虑地基—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影响的地震响应分析[D]. 陶磊. 西安理工大学. 2017
[9]. 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地震坝前动水压力研究[D]. 尹祥平. 大连理工大学. 2006
[10]. 砼坝减震气幕与土石坝溢流柔性护面的模型试验[D]. 张晓丽. 四川大学. 2002
标签:水利水电工程论文; 碾压混凝土论文; 抗震论文; 地基处理方法论文; 构造地震论文; 应力状态论文; 科学论文; 科普论文; 隔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