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措施论文_张恺恺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措施论文_张恺恺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快速进步,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已逐步成为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建筑行业得益于国家政策性倾斜而得到了快速地发展,工程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我国建筑工程重大安全事故频发,其安全生产形势令人堪忧。建筑工程安全事故的频发与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措施间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其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针对监理工程师、承包商及业主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探明我国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并提出针对性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措施。因此,必须切实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并结合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不断提高施工相关人员安全意识,加强对安全管理的重视度,建立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从而有效提高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水平。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措施

前言:当前,我国的建筑行业已经进入到了高速发展时期,而且,建筑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建筑工程的安全直接关系到施工人员与业主的生命与财产的安全,提高建筑施工的安全性,是建筑企业自身发展中的重要管理内容,也是保证自身效益与社会效益的重要措施。本文主要分析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并深入探究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一、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工程项目的施工是一个较漫长的过程,如果不进行安全管理,极有可能对整个工程项目或整个企业造成严重的损失。基于我国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上面的问题,导致工程事故问题丛生之现状,我们可以看出,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十分重要。

首先,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是保障建筑企业获取利益的基础性保障。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缺失必然导致工程出现问题,导致公司利益受损,因此,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与建筑企业经济利益息息相关。

其次,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是保证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切实搞好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保证工程的稳步进行,才能有效保护工程的质量和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才能推动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确保各项经济活动顺利进行,使建筑工程各方获得最大限度的利益。最后,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是推进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因素。保证建筑施工的安全,有利于保护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持社会的稳定,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特点和必要性

2.1特点

我国建筑工程规模通常较大,但管理水平却参差不齐,尤其是安全管理方面,以致建筑工程频繁出现安全事故。由于建筑工程施工人员流动性大,以及管理人员和其他客观因素,我国建筑行业安全事故发生率较高,是一项高风险性的产业类型。因此,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1)施工人员流动性大,施工岗位不固定,安全管理工作内容多变;

(2)安全管理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3)劳动强度大,露天及高处作业多,安全管理极易受施工环境多变影响;

(4)多工种交叉作业,安全管理和各方协调过程多,工作复杂且综合性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必要性

从建筑工程整体来看,安全管理的必要性主要有:

(1)保障建筑企业获取利益。在建筑工程中,安全管理是建筑企业获取利益的基础性保障,原因在于安全管理和建筑企业经济利益存在相对统一的关系,即相辅相成、互为条件和目的。

(2)保证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安全管理是保证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关键,原因在于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和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只有保证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才能确保各项经济活动顺利进行,使建筑工程各方最大限度的获得利益。

(3)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安全管理是推进和谐社会构建的必要因素,原因在于安全的建筑施工环境可以从根本上保证施工人员人身安全,维持家庭幸福平安,进而使社会安定和谐。

三、建筑工程安全管理问题分析

3.1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机制不健全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需要各个部门的共同参与,而且还必须要构建完善的管理机制,但是结合我国当前的建筑市场发现,我国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机制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建筑工程的管理模式不健全。很多建筑工程存在转包和违法分包行为,这样就导致在建筑工程中安全管理责任制度落实不到位的现象,而且由于承包商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他们会以降低安全防护措施的费用。

3.2安全意识淡薄

首先是建筑施工企业缺乏安全生产意识,没有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标准。很多建筑施工企业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它们往往会忽视建筑法规的规定,不设置安全管理措施,如一些建筑施工企业不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没有建立安全管理制度,或者将安全管理制度赋予形式化;其次建筑工人的安全意识淡薄。建筑工人的安全意识淡薄是当前建筑行业比较突出的问题,缺乏系统的岗前安全培训教育,而且法律意识淡薄,不少人为了获得更多的工资,主动不与建筑企业签订任何劳动合同,这样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建筑工人的合法权益就会受到影响。

3.3政府部门的安全监管工作不到位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除了依靠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发挥政府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能,以政府部门的强制手段促使建筑企业实施安全管理制度。但是目前由于相关法律的不健全、政府部门权责的不统一导致政府部门的监管有效性被大大降低了。

四、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措施

4.1以安全教育为先,优化安全管理体制

很多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都是边施工边管理,忽视安全教育培训的作用。工程中,采取了施工前优化培训措施,在工程施工之前,对施工技术人员以及施工队伍进行培训,充分提高管理及作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安全素质的提高从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和法制观念四个方面入手。施工前对施工技术管理人员、施工队伍进行全方位安全教育培训,使得整体队伍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尤其是管理人员以及施工队伍对于安全管理、安全操作有了明确的定义,使其在施工过程中,做到有章可循,有序可依。安全培训是安全管理的先导,是降低安全事故发生几率的先决条件,是提高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水平的保证。

建立和健全建筑工程安全责任制是安全管理的首要任务,所以优化安全管理措施必须从安全体制入手,在项目建设的全周期内,明确工程安全管理的总体目标和责任,将总目标和责任进行精细化解析,分解到各个分项项目负责人,最终分配到整个施工队伍中去。施工过程中,各个阶层人员能够明确安全管理和安全操作责任,依据合理的安全制度,将施工和安全统一起来。实际上,对于建筑工程而言,安全目标的实现过程必须严格控制,严格执行,做到赏罚分明。对于安全责任制的考核必须从治理安全隐患、监控危险源、预防和控制各类事故的发生几个方面入手。成绩突出者给予相应的奖励,反之,对于责任落实不到位,玩忽职守者必加严惩。

4.2提高人员培训

为了保证施工人员安全素质及其安全意识上能够满足安全施工要求,施工企业在施工人员上岗前需要进行安全施工培训,并且在施工期间也应当不定期或者定期进行安全操作相关培训,从而树立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尤其是针对一些危险性较大的工作,更应当加强其安全操作的规范性。针对领导干部以及一些管理工作者,不同于一线工作人员,通过培训主要是令其了解安全操作规程,通过学习提高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加强管理,及时发现施工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操作问题,并对岗位培训考核制度进行落实,加强资格认证制度的审核,对于不符合规章制度的行为坚决予以抵制。

小结:总之,建筑工程是我国的重要产业,也是安全事故高发行业。近些年,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问题越来越被社会所关注,政府部门也采取了系列的管理措施,但是在建筑施工中仍然存在安全事故的发生,并且这种趋势并未有效减少,因此如何做好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是建筑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关柳玉.浅谈建筑工程安全管理问题[J].门窗,2012,12:202-203.

[2]韦丹特,刘颖.浅析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改革与开放,2011,08:90.

[3]张世怀.浅谈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其对策[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1,05:92-93.

论文作者:张恺恺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9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措施论文_张恺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