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中国现代化脚步的迈进,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发展建设遇到很多问题,尤其地下管道纵横交错,给后期维修养护带来很多不安定因素,此外,由于管线道路发展的不同步,地下管线的施工给地面交通带来长期不必要的拥堵,对经济也是一种负担。而综合管廊就是针对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案,本文简要概述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优劣以及将来城市发展的必要趋势。
关键词:改革;创新;学习
1综合管廊概述
综合管廊又称共同沟,它是实施统一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建于城市地下用于敷设市政公用管线的市政公用设施。它能有效地将供水、排水、电力、电信、光缆、燃气等各种管线及其附属设备有选择性集中安放于一个较大的管廊之内,便于管理维修养护,避免日后反复拆建,合理利用地下空间。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管廊内可以配备光感、温控等对管廊进行实时监控,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降低人的劳动强度,实现智能化管理监控。
2城市地下管网现状
城市先期发展盲目,缺乏对地下管网的规划,造成各管线单位施工设计时仅以自身利益为重,相互不配合。同一路段的反复施工大大降低了路面的使用率。
除了反复施工,各管线单位的设计参考也有问题,经常出现市政排水管网铺设过程挖断地下光缆问题,为后期地下空间的分配带来麻烦。各自施工使得地下空间利用不充分、不合理,综合管廊就可以协调各施工单位的工程进度,将所有管线都集中到同一通道并给后期规划留有空间,充分发挥其作用。
传统的市政管线直埋方式存在很大安全隐患,维修困难,同时由于建设时缺乏精确的定位数据,地面建筑的变化也给后期维修寻找带来不便。此外,由于工作人员无法直面地下管道情况,检修也是一大难题,一系列的安全问题都是我们建设发展城市时需考虑的,构建更绿色、更有效的地下管网系统。
3建设综合管廊的意义
综合管廊的建设避免了管线单位之间的施工冲突,负责城市不同生活功能的管线集中放置于地下通道内,可以任意添加或拆除,避免了对地面道路的改造,所有管道的架设都不会给交通带来影响,效率高,经济实用性强,充分利用了宝贵的地下空间,节约了施工成本。将管线统一布置在管廊内减少了对城市道路、绿化的破环,减少了管线挖掘事故,也不会影响附近居民,改善了城市环境,也提高了居民生活品质。
管线统一放置于管廊内避免了检修必须开挖路面的尴尬境地,降低了道路维修费用,也解决了地下管网检修的困难,方便各管线单位统一管理与协调,此外,可以实现对地下管网的实时监控,降低事故发生率
综合管廊的建设先期投入成本高,但其使用寿命达到50年以上,可以实现一次投入,长期使用的目的,应用于实际建设中可以减去传统市政管线直埋方式导致的路面破环以及路面恢复的费用,同时可以降低工人施工强度以及带来的人员工资等,尤为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地下管廊相对于直接土壤接触的良好环境,对管道材料要求较低,所以管材费用相比以前可以减少很大一部分。
4综合管廊的缺点
综合管廊一期投入资金大,对于一些经济不太靠前的城市来说可能是一大负担,后期维护以及技术方面问题导致对中小城市的综合管廊建设还有待商榷。因此我们需要加紧城市间的合作,包括经济以及技术各方面的发展扶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抛却投入资金大这一问题外,传统的市政管线直埋方式导致地下管网纷繁杂乱,有些已无章可循,再加上拆迁改造成本高,因此老城区的管廊建设无法展开,仅能针对新城区统一规划时列入章程,这也就致使综合管廊的建设无法覆盖整个城市。
综合管廊的一期建设成本远高于传统方式,个别管线的区域输送会造成资源浪费,宽阔的地下管廊没有管线也就不值得大费周章了,而且各管线单位行政主管部门不一致,涉及部门较多,不便于相互沟通与管理,所以费用平摊也需进一步协调。
管廊建设投入高,一但确定具体方案及方向,也就决定了未来城市发展脚步,对经济发展有可能成为束缚,城市必须依靠管廊建设方向辐射发展,所以管廊的决策很关键,要准确预测城市未来主打方向,这样才能将管廊作用发挥极致。将各类不同性质管线放置同一空间,有可能成为安全隐患,容易相互干扰,这也就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以及后期不断的经验录入,不断完善管廊系统。综合管廊的建设是个长期发展过程,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案例不多,而且提供技术支持和管理的人员缺乏,对新队伍的培养与试水也是一项大工程。
5我国综合管廊发展情况
先期中国仅有北京、上海、深圳、苏州、沈阳等少数几个城市建有综合管廊,但随经济发展,截至2018年4月,我国拟在建里程已超7800公里,综合管廊未能大面积推广的原因不是资金问题,也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意识、法律以及利益纠葛造成的。
北京早在1958年就在天安门广场下铺设了1000多米的综合管廊。2006年在中关村西区建成了我国大陆地区第二条现代化的综合管廊。该综合管廊主线长2公里,支线长1公里,包括水、电、冷、热、燃气、通讯等市政管线。1994年,上海市政府规划建设了大陆第一条规模最大、距离最长的综合管廊——浦东新区张杨路综合管廊。该综合管廊全长11.125公里,收容了给水、电力、信息与煤气等四种城市管线。目前,上海还建成了松江新城示范性地下综合管廊工程(一期)和“一环加一线”总长约6公里的嘉定区安亭新镇综合管廊系统。2009年,青岛高新区在原有地下排水系统基础上结合中内外经验修建了国内最长的综合管沟,六年时间内已建成并投入运营的长度达55公里,管廊内凉爽整洁,十几条粗细不同的管道规整排列在管廊内,宽度达3.7米。除此之外,管廊内安防、消防等系统一应俱全,有200多个摄像头以及近400个消防报警装置,近60万公里的感温线同样分布在管廊内壁上,管廊内一旦出现异常情况,监控室值班人员都会快速做出反映,以最快速度联系相关单位抢修或处置。
发展过程中相关法律也在不断完善。德国、英国因管线维护更新而开挖道路,有严格法律规定和审批手续,规定每次开挖不得超过25米或30米,且不得扰民;日本于1963年颁布了《共同管沟实施法》,解决了共同管沟建设中的资金分摊与回收、建设技术等关键问题,并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多次修订完善。中国后来居上,先后出台一系列法律文件和指导性意见,全国性的地下管线管理办法也在拟定中,但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6结语
综合管廊的建设在中国还是一项新事物,但随着未来经济及技术的发展,加之政策的扶持与改革,相信综合管廊的建设会成为中国发展历程上浓重一笔,它的出现会解决以往很多施工导致的道路拥堵,未来,管廊内管线维修与养护会更方便、更智能,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角度看,综合管廊的建设十分有必要。
参考文献
[1]李德强.综合管沟设计与施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228.
[2]孙健.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发展现状及改进对策[J].低碳世界,2018(12):162-163.
[3]吴泉.市政管网规划中综合管廊的应用[J].低碳世界,2018(12):180-181.
[4]吴华栋.建设市政综合管廊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究[J].价值工程,2018,37(36):23-24.
[5]王成龙.城市综合管廊相关技术[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20):253.
[6]董永辉.城市综合管廊发展趋势探究[J].居舍,2018(33):168.
论文作者:吴红伟,张承旭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0
标签:管线论文; 地下论文; 城市论文; 管网论文; 市政论文; 后期论文; 单位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