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中重力式挡土墙塌方事故的研究论文_曾伟浩

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二九一大队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深基坑施工不仅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而且还会对周边既有建筑产生影响。本文对深基坑重力式挡土墙塌方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处理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深基坑;重力式;挡土墙

引言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的规模和数量急剧增加,建筑工程的质量已成为了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常遇到重力式挡土墙塌方问题,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因此,有必要对其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合理的处理方案。

1.工程概况

1.1项目概况

某工程总建筑面积为223428m2,共设东、西2个地下车库,基坑总面积为16800m2;其中东地下车库的基坑总面积为12600m2,基坑开挖深度为5.3~6.0m,地下车库和号房均采用桩基础。

根据本工程周围环境要求,围护结构按三级基坑设计:基坑施工应控制基坑外地表沉降在30mm以内,围护墙顶部位移控制在50mm以内;根据本基坑所处的地理位置、环境,地下车库西侧紧邻景观河道,北侧及南侧紧邻住宅楼,故采用重力式挡土墙围护形式。

1.2工程地质概况

1.2.1场地地形、地貌

本工程场地地形相对较平坦,结合地质勘探显示,地面绝对高程在3.20~5.28m之间,场地自然面平均绝对高程为4.80m。

1.2.2场地地质岩性构成与特征

地基土层主要分布为7个层次,即杂填土及建筑垃圾、粉质黏土、淤泥质粉质黏土、淤泥质黏土、砂质粉土、粉质黏土、粉砂。

1.2.3不良地质

结合本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结果,场地表层杂填土层普遍分布,其成分复杂,部分为仓库地坪基础,最厚处达3.64m,填土中有混凝土地坪、基础的废弃物。

位于住宅区域的1条原有的宽4~6m的废弃河道贯穿整个工程,其淤泥层较厚(达2.0~3.5m),土层含水量较大,导致该区域的浅部地基土层易产生掉块、坍塌等失稳现象[1]。

1.3工程水文概况

本工程场地内地下水类型为表层滞水、潜水-微承压水。工程东侧、西侧地块间存有一条旧河道,其地表受部分表层滞水影响,潜水主要赋存于浅层杂填土,微承压水主要赋存于砂质粉土层之中,大气降水的渗入及旧有河道循环水为其主要补给来源。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为0.5~1.8m;设计潜水水位采用0.5m。

2.基坑施工遇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本工程东侧地下车库外墙距离号楼及景观河道(为旧河道打造)较近,设计采用的支护方式为重力式挡土墙。桩基工程、重力式挡土墙施工完毕,并且地下车库土方开挖完成后,本工程的12#楼与东侧地下车库之间的重力式挡土墙发生内排围护桩局部塌方,长度约10m,相邻位置的内排桩与外排桩间也出现了较大宽度的裂缝(图(1)。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如下:

图1塌方及裂缝区域示意

(1)原设计中要求重力坝上部设置配筋压顶板,压顶板钢筋锚入邻近垫层内,但现场施工时并未及时施工压顶板。

(2)场地内降、排水不到位,导致号楼位置的雨水从底板和垫层下方流入上述重力坝格栅位置,引起水土压力增加。

(3)地下车库垫层浇筑不及时。

(4)连续降雨造成较大影响。施工期间为8—9月份,正值该地区大气活动比较频繁的时间,暴雨较多,尤其在基坑支护工程(重力式挡土墙)施工过程中出现了连续降雨,且未能及时排出表层滞水,使得土体的抗剪能力降低,土体稳定性变差。

(5)位于塌方区域内的地下车库设有1座吸水井,基坑局部加深1.5m,且位于原有已回填河道内,容易导致挡土墙失稳现象。

(6)塌方区域土质较差。塌方区域位于原有的河道回填范围内,淤泥层较厚,位于该区域的重力式挡土墙施工质量较差。

3.处理方案对比优化

针对施工现场出现的重力式挡土墙塌方问题,结合现场地质情况的复杂性,提出了3种处理方案:对塌方及裂缝区域采取注浆加固处理、沿基坑边采取钢板桩加固、土钉墙配合土方回填平衡方式加固。

(1)注浆加固处理。该处理方案优点为本工程土体(粉质黏土、砂质粉土、粉砂土)与浆液(水泥浆)凝结形成良好结合体,其整体性好,强度高。缺点为施工流程较多,工期较长,且地下车库已开挖,加固处理采用的施工机械设备无法直接在塌方及裂缝区域停放,需要采取适当措施,因此投入的机械设备、人工费用也较大。该方案施工时,注浆浆液会水平扩散至基坑内(地下车库一侧土方已开挖完成),造成处理区域的结合体整体性差,导致注浆效果变差;本工程因已采用格构式水泥搅拌桩挡土墙,补注浆处理后结合体无法与原搅拌桩形成较好的整体性,故其加固质量难以保证。

(2)钢板桩加固。该方案施工方便、速度快,工期相对较短,但该方案中钢板桩抗剪能力相对较差,无法抵抗较大的挤压力,同时施工钢板桩防水效果较差,其占用时间较长且后期拔除钢板桩难度大。

(3)土钉墙支护加固。该加固方案优点是抗渗性能较好,且与原重力挡土墙形成良好的整体性,具有很好的侧向抵抗力;该方案采用土钉墙支护加固,能有效保证加固质量,同时不影响号楼及地下车库施工。该方案的缺点是支护加固的施工工期相对较长。

通过对以上3种处理方案进行对比优化,结合建设方、监理方、设计方意见,一致认为采用土钉墙支护加固方式最能保证质量,并且也能满足本工程的工期、安全要求,因此决定采用此方案对12#楼进行加固处理,并对17#、23#楼实施预加固措施[2]。

4.处理方案实施

4.1施工顺序

排水及凿除破损搅拌桩→回土→打设第1道土钉→喷射面层→养护48h→向下开挖1m→打设第2道土钉→喷射面层→养护4h→向下挖1m→直至车库基坑底面

4.2施工要点

(1)采用污水泵配合人工抽除掉基坑内(地下车库)、塌方及裂缝区域内积水,清除塌方及裂缝区域内杂物等;对于重力式挡墙搅拌桩塌方的部分采用空压机配合人工凿除3m高。

(2)挖土机械配合自缷运输车在塌方及裂缝区域回填土方2000mm,塌方区域填方宽度6.5m(裂缝区域为5.0m),填方坡度1∶2,以减少对住宅号楼基础的影响(图(2)。

(a)塌方部位

(b)开裂部位

图2塌方及裂缝区域土方回填剖面示意

(3)土钉采用φ48mm×3mm钢管;第1道土钉距号楼底板底500mm,12#楼塌方部位水平间距为1000mm,17#和23#楼(预加固)部位为1200mm,土钉(钢管)长9000mm;管壁上设置φ10mm注浆孔眼,孔眼间距300mm;土钉端部应进行封堵;土钉打入时结合桩基施工图纸进行准确定位,以避让工程桩(图(3)。

(4)土钉注浆材料采用P.O42.5水泥浆,水灰比0.5,土钉注浆量不得少于沿土钉长度方向25kg/m水泥;土钉必须焊接钢筋倒刺以增加抗拉力,倒刺位于端部2.6m范围内,间距500mm。

(5)钢管的连接采用对接焊接,焊缝高度4mm;在接头片拼焊3φ6mm的加强钢筋,加强钢筋长度150mm,焊缝高度4mm,单面焊,焊缝长度60mm。

(6)土钉头与φ6mm@300mm喷层钢筋网中设置的4根φ12mm、长350mm竖向加强筋焊接连接,土钉的水平加强钢筋采用2根φ12mm、长350mm的HPB300钢筋。

(7)上下层钢筋网片的搭接长度不小于300mm,喷速凝混凝土层强度等级不低于C20,厚度100mm。

(a)开裂部位

(b)塌方部位

图3塌方及裂缝区域土钉加固剖面示意

(8)上一层土钉注浆完成并且喷混凝土面层48h后方可进行回填土区域内(仅指塌方及裂缝区域)下层土方的开挖。

(9)回填区域土方开挖分层进行,每个分层厚度为1m。

(10)按上述顺序、方法施工第2道、第3道土钉,直至完成全部号楼(12#、17#、23#)加固处理;在非吸水井部位设置3道土钉(第1道距号楼底板底500mm,第2道、第3道竖向间距1000mm),在吸水井部位多设置1道加强土钉。

(11)土钉支护加固处理过程中,采用测斜仪、全站仪等,配合取点做好基坑边坡位移、重力式挡土墙的位移监测[3]。

5.方案实施效果

本工程采用土钉墙支护加固结合土方反压平衡方式施工,经应用,塌方及裂缝区出现的裂缝发展趋势得到了有效控制。在塌方及裂缝区采取整体回填,分层开挖、分层施作土钉墙加固,并进行表面挂钢丝网做喷浆处理,后期也及时施工了地下车库底板,确保了加固体不渗不漏,加固体的强度也得到了保证。测斜仪、全站仪对塌方及裂缝区域的基坑边坡位移、重力式挡土墙位移监测数据表明,该部位土体垂直、水平位移均满足设计及规范的相关要求,加固区的土体变形趋于稳定(图(4)。

图4位移曲线示意

本加固方式在本工程12#楼塌方及裂缝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在12#楼其他区域、17#楼、23#楼的重力式挡土墙预加固中也进行了应用,上述号楼施工中未出现基坑周边土体裂缝问题。

6.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各种处理方案的对比,本文所采取土钉墙支护结合土方回填平衡的加固处理措施,并在加固处理过程中采用精度高的测量仪器对基坑进行位移、变形监测,解决了深基坑工程施工中常出现的土体塌方、开裂的问题,具有质量可靠、经济合理、效果良好的优点。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J].孙美亮.山西建筑.2017(34)

[2]深基坑施工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J].蔡丽君.建材与装饰.2018(07)

[3]通过注浆及锚索围护支撑体系对深基坑加固技术[J].杜琳. 建筑机械.2018(04)

论文作者:曾伟浩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9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中重力式挡土墙塌方事故的研究论文_曾伟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