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职业教育的内涵与特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职业教育论文,内涵论文,特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职业教育的内涵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人们对职业教育特征的认识在逐步深化。在此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不少人对职业教育内涵和特征的认识仍存在一些偏颇和不足,因此,需要通过新的现代职业教育观念,审视职业教育的现代特征。
一、职业教育称谓的演变
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职业教育的内涵都一直处于变动之中。近代以来,职业教育的正式称谓在中国几经变动。中国近代教育是从创办新学堂起步的,而最早的一批新学堂中,除了同文馆等外,突出的就是职业技术学堂。随着1866年福州船政学堂、1885年天津武备学堂和广东水陆师学堂、1891年湖北商务学堂和1892年湖北矿业学堂、1896年江西蚕桑学堂等的开设,一些实用性、操作性很强的教育内容挤进了学校教育的殿堂,突破了学校教育儒家经典一统天下的传统藩篱。
1904-1922年:称为实业教育。1904年颁布施行的《奏定学堂章程》(亦称“癸卯学制”)将实业教育正式列入学制系统,职业教育的制度化、专门化得到保障。在“癸卯学制”的推动下,一批研究应用技术的专门学堂发展起来,范围涉及农业、工业、商业、法律、商船等各个领域。
1922-1949年:称为职业教育。1922年的《壬子癸丑学制》对职业教育做了较大的改变,将乙种实业学校改为初级职业学校,甲种实业学校改为高级职业学校或高级中学农、工、商、家事等职业科,并提倡在小学、初中和高级中学中兼设或增设职业科,加重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制中的比重。
1949-1966年:称为技术教育(含专业教育、技工教育)。新中国建立后,对旧教育进行了改造,旧教育中的职业教育体制遂步被取缔,取消了职业教育这种称谓,代之以“技术教育”,一批中专和技校被建立起来,中专套用专业教育和干部教育的模式。“文革”期间技术教育体系遭受严重破坏。
1980-1996年:称为职业技术教育,个别称为职业教育。1996年以后,称为职业教育,但许多场合仍在用职业技术教育①。我国台湾地区称为技术和职业教育。称谓变动有历史背景和国内外大环境的影响,但主要还是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和观念上的问题。一方面存在着职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技术教育之争,许多人宁愿职教姓“技”、姓“专”,而不大愿意姓“职”;另一方面存在着小职业教育观与大职业教育观之争,小职业教育就是把职业教育仅仅看成是职业培训,或者仅仅看成是职业学校教育,把职业教育看成是在特定时间实施的为特定人的教育;而大职业教育则把技术教育、职业培训、学历与非学历教育、职前与职后教育、青少年与各种成人的职业教育等等都包含在内,是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终身教育与全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多年来,国际上对职业教育的概念和内涵一直争执不休。二战后,职业教育受到很多国家的重视,起初在称谓上的提法是“职业教育”(Vocational Education,英文缩写为VE)或“职业技术教育”(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VTE)。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直用“技术与职业教育”(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TVE)的称谓,国际劳工组织的提法是“职业教育与培训”(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VET)。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开始使用“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TVET)的概念。1999年教科文组织在汉城召开的“第二届国际技术与职业教育大会”上,教科文组织在正式文件中首次使用了“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TVET)的提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劳工组织等国际组织纷纷采用“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这一术语,表明国际上已经公认,用“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替代传统的职业技术教育或职业教育。
“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这一概念的使用,标志着国际上已逐步替代了与普通教育相对立、与培训相分离的“职业教育”的观念,反映了国际上对大职业教育观念的普遍认同②。
从国内职业教育发展实际来看,大职业教育的观念正在被职教界普遍接受,在大职业教育观念指导下的职业教育改革和制度创新正在越来越多的涌现。尽管我们现在仍然在使用“职业教育”这样的称谓,但是其真正的内涵指的是“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这样的现代职业教育。
二、职业教育概念的辨析
职业教育是一种复杂的教育活动,对其概念的认识也是复杂多样,下面将从广义、狭义、外部、内部四个角度对其概念做一归纳和分析。
1.广义和狭义的职业教育概念。从广义的角度理解职业教育概念,包括三层含义:所有的教育和培训都具有职业性,均有职业导向,因为所有教育都影响着个人的职业;职业教育和培训包含了所有类型的技术传授。职业技术既可以在家庭中传授,也可在工作单位和正规院校传授。从狭义的角度理解职业教育概念,也包括三层含义:职业教育就是培养高级工匠的教育;职业教育和培训仅包含操作性技能之类的技术传授;是同普通教育相对的以专门培养中级专业技术人才为目的的学校教育,处于大学层次之下,反映了教育体系内部的结构与分工。显然,广义的职业教育概念混淆了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的差别,未区分出职业教育所传授的特定技术类型;而狭义的职业教育概念又把职业教育局限于操作技能训练和中等层次的程度上。因此,二者都没有真实、全面地反映出现代职业教育的真谛。
2.从职业教育的外部关系来界定职业教育的定义。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修订的《关于技术与职业教育的建议》认为:“‘技术与职业教育’是作为一个综合术语来使用的,它所指的教育过程除涉及普通教育外,还涉及学习与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部门的职业有关的技术和各门科学,以及获得相关的实际技能、态度、理解力和知识。技术与职业教育进一步被理解为:①普通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②准备进入某一就业领域以及有效加入职业界的一种手段;③终身学习的一个方面以及成为负责任的公民的一种准备;④有利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手段;⑤促进消除贫困的一种方法。”[1]教科文组织所提出的上述概念,主要从职业教育的外部关系中阐述了职业教育的外延和作用,这样的表述更易于让大多数国家的政府接受、重视职业教育,这正是其用意所在。
3.从职业教育内部来审视职业教育的定义。职业教育还需要从其内部来审视其内涵。职业教育是一种教育类型。有学者论述了职业教育应该是一种不同于普通教育的独特的“教育类型”[2]1,应该把职业学校真正办成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特性、体现职业教育价值的教育机构,而不是作为低于普通学校的二流学校。还有学者将职业教育的概念表述为“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一种教育或培训服务”,并将其理解为五个要点:其一,职业教育是教育的一种类型;其二,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应用型技能型职业人才的,而不是培养所有职业的人才;其三,职业教育是一种服务业,为准备成为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教育服务;第四,职业教育培养的是人才,是在普通教育基础上进行的;第五,职业教育具有层次之分,培养技术应用型、技能型两类人才[3]85-86。
作为独特教育类型的职业教育,在课程方面,是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能力本位课程或工作过程课程;在教学方面,实施行动导向教学、实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师的素质要求是“职业实践能力+专业素养”并且掌握职业教育理论的“双师型”教师;学生评价方面要求以学生获得职业胜任能力和职业资格为依据,重行而不唯知;教师评价方面要从重升学率和学术成果转向重就业导向的课程开发与教学应用与转化;管理制度方面要建立起符合职业教育规律与特色的管理制度。在教育体系方面,职业教育是横向“结成”体系,而普通教育纵向“自成”体系。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是终身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民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是以培养符合职业或劳动环境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一种教育类型,它以职业需要为导向,以实践应用性技术和技艺为主要内容,传授职业活动必需的职业技能、知识、态度,并使学习者获得或者扩展职业行动能力,进而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是技能型人才,亦可称之为技术工人,进一步可以分为技术应用型人才和操作技能型人才,两者都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技术和实践技术、心智技能和运动技能,都需要在生产或服务的一线通过行动将已有的设计、规范和决策转化为产品或服务成果。所谓的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实际上是一类人才中的不同层次,差别只是前者需要的理论技术和心智技能较多而已,因此,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可以概称为技能型人才或技术工人。
三、现代职业教育的特征
职业教育的特征具有多样性,可以分为本质属性和派生属性。基于上述对职业教育的历史分析和国际比较,我们认为,现代职业教育具有职业性、技术性、社会性、终身性和全民性等特征。其中职业性和技术性是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其他特性是职业教育的派生属性。有学者认为,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技术技能职业性”[3]12,其实还是技术性与职业性的交集,即职业教育针对的职业不是所有的职业,而是以应用技术和操作技能(职业行动能力)为主要内容的职业。
1.职业教育的职业性。职业是职业教育的基础,职业教育应该以职业的形式进行,职业是规范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和评价的标准[2]5-6。如杜威所讲:一种职业也必须是信息和观念的组织原则,是知识和智力发展的组织原则,职业给我们一个轴心,它把大量变化多样的细节贯穿起来,它使种种经验、事实和信息的细目彼此井井有条。亦如德国职教学者所致力的“职业科学”的研究。只有充分研究职业,按照职业的规范、过程、要求和逻辑而不是按照学科来重组知识和技术,职业教育的基础才能坚固。
职业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应为现代职业培养生产、管理、服务所需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职业对于个人和社会均具有多重功能,决定了职业教育对于个人和社会功能的多重性,单纯讲抓职教就是抓经济、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等,是有偏颇的。
职业性并不排斥文化修养、人文道德,而是融人力、知识、技术、技艺、工作的任务与过程及行动、道德、价值、精神等于一体。同时,职业教育的对立面既不是闲暇活动,也不是文化修养,职业教育与文化修养是可以联系起来的。
2.职业教育的技术性。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需要通过职业教育,技术通过职业教育,内化到劳动者身上,才能发挥出它的功能。技术的演变会影响到职业教育发展的结构、层次、规模、课程和方法等。首先,技术革命导致职业教育技术制度的变革。技术结构及产业结构的变动推动职业技术教育结构的演变,技术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职业技术教育思想的发生和发展[4]。
技术可分为经验型技术、实体型技术和知识型技术[5],它们都是职业教育课程的主要内容。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也要充分体现技术的属性,体现技术传授的规律和要求。技术的学习需要训练,训练性不排斥教育性。技术的学习需要重复,重复不排斥创新,同样有价值。
技术的进步推动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职业学校应该紧跟技术的不断进步,通过产教结合、工学结合的基本途径,教育与训练并重,灵活应对,促进学习者对新技术和新工艺的掌握,提高就业能力。
3.职业教育的社会性。世界各国的职业教育各具特色,但凡成功的职教模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与本国社会实际紧密结合,社会环境适宜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能够有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同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与整个社会的联系更紧密、更具体,为整个社会服务更直接。服务社会是职业教育的宗旨,正如黄炎培先生所言:职业学校“从其本质说来,就是社会性;从其作用说来,就是社会化。”[6]488“职业学校的基础,是完全筑于社会的需要上。”[6]489从总体上说,教育都是依存于一定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条件的,但各类教育的依存程度和方式有所不同。普通教育的构架是相当稳定的,其基础内容和教学组织自成体系,受外界影响不直接。所以普通教育的内部系统是可以自行运转的,只要有起码的师资、经费和校舍设备条件,即可维持教学活动。而职业教育则不可能脱离外部社会环境,因为它与社会劳动就业直接联系,毕业生就业可以说是维系职教办学的生命线,而劳动就业又是高度综合性的社会工程,涉及国家和地域的资源、人口、经济、政治、科学、文化、社会习俗观念、有关制度措施等各方面,所以,这些都牵动着职业教育的办学。另外,职教办学途径也远广于普教,诸如联合办学、定向、委托培养也使职业学校必然受多方制约。
职业教育对社会环境的高度依存性,要求其办学必须是开放的、灵活的,职业教育只有吸纳全社会的力量才能办好。职业教育的教学、课程、评价和管理也需要行业企业的参与和支持,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走工学结合之路,实行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才能实现。职业教育要积极主动地掌握外界情况,抓住机遇,利用有利因素,开拓办学途径和改善办学条件。同时又不能被外部环境所左右,要遵循职业教育自身的规律,要具有超前性和发展的眼光,保持一定的稳定性,把握住办学的主动权。
4.职业教育的终身性。职业教育在实现终身教育目标的过程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职责。为实现这样的目标,职业教育应以更加开放和宽阔的胸怀,更加灵活多样的课程和教学模式,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和途径,使人人一生中都有机会拥有获得新技能的机会,学有所教,进而获得技能性就业或高技能就业,使职业教育能够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架起人才成长的立交桥。
职业教育上延可至高等教育阶段,下伸至基础教育阶段,并与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相融合。同级职教又包含众多的科目,均可相互延伸。一个人一生不可能再上一次小学或中学,但完全应当多次接受职业教育。这当然不是职教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职业所需要的技能程度的提高或更新,甚至具有高等学历者又去接受另一项中等职业教育的事例,并且这种事例已经越来越多。现代职业对从业者资格和能力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加上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指望一次教育定终身是越来越行不通了,因而职业教育必将延伸至整个从业阶段。
5.职业教育的全民性。职业教育面向所有人,而且是所有人的终身。职业教育在实现全民教育目标的过程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职责。职业教育可以有一部分是选拔性的招生,但更多应该以非选拔的招生入学为主,更应关注弱势群体和非常态的学生。温家宝总理讲,职业教育应该是面向人人的教育。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更是面向平民、面向各类边缘群体和弱势群体的教育,只有如此,才能使教育事业关注人人成为可能。以“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为乐是精英教育理念,以“得天下人人而教育之”为乐则是全民教育理念,才能迈向“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的目标。
随着技术进步和职业分工细化,几乎全部职业都要求从业者具有职业资格,而职业资格又须经教育和培训才能取得,所以,开展相应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是必须的。这正是“先培训,后就业”的职业准入制度存在的基础。具体而言,不同的职业岗位要求不同的职业资格,不同的人也是按各自的途径和方式来接受职业教育的。大致有五种情况,一是完成基础教育后直接就业,再视条件和需要进行职业补习、培训和进修,这种情况将越来越少(尤其是在城市)。二是未能升学的中学毕业生参加由劳动部门或基层、社区行政部门主办的职业培训(劳动预备教育),然后寻找机会就业。随着升学率的提高,这种情况也将逐渐减少。三是进入中等或高等职业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办的职业教育),毕业后对口就业,这是目前职业教育的主流。四是进入普通高等学校,取得高层次的专业资格或就业资格,其中有相当多的人会接受灵活多样的职业教育或培训。五是所有的人在就业后,仍需进行继续教育和培训及转业教育和培训,尤其是对于扶助弱势群体、失业人群、残疾人等,职业教育能够发挥直接而独特的作用。正如黄炎培所讲,“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今天,职业教育还应帮助乐业者创业。
注释:
①199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使用的称谓是“职业教育”,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的学科目录中使用的称谓是“职业技术教育学”,称谓的差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找到现代职业教育准确的内涵。
②但是不能否认,教育与培训是有区别的,二者各有优势与不利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