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制理论的新突破与所有制结构的大调整--学习江泽民同志党的十五大报告的经验_所有制论文

所有制理论的新突破与所有制结构的大调整--学习江泽民同志党的十五大报告的经验_所有制论文

所有制理论的新突破与所有制结构的大调整——学习江泽民同志十五大报告的体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所有制论文,五大论文,新突破论文,江泽民同志论文,大调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五大在继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问题上取得了一些新的突破。本文试在这方面谈一点学习体会。

一、扩展了公有制经济的内涵,为调整公有制结构提供了理论依据

对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理解,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原意是指“全社会共同占有”,但从社会主义革命成功之后的前苏联和我国,都一直是指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除此之外,都被认为非公有制经济。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这就大大扩展了公有制经济的内涵。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打破传统的封闭产权结构,建立开放型产权结构的产物。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资料表明,我国混合经济中公有比重约占1/3。这部分公有成分,占全国经济总量的7 个百分点。

公有制经济内涵的扩展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1、 有利于正确评估公有制经济的规模和地位。由于加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经济在数量上、比重上又加大了。2、 有助于我们拓宽进一步搞活公有制经济的视野,努力探索公有制经济的多种实现形式。因为,既然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公有成分也是公有制经济,我们就可以发展多种多样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如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等,探索公有制经济的多种实现形式,从而进一步搞活公有制经济。

二、科学界定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为更好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指明了方向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制度,要求我们对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准确地把握。改革开放以来,无论在理论界还是经济界,一直对这个问题存在分歧,甚至争论不休,以致严重影响了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确立和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党的十五大报告对公有制主体地位进行了更为科学的界定。

首先,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以前不少同志认为,公有资产占优势主要是资产数量要过半,而并不注重质的提高。比如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主要数据表明:到1995年底,国有工业和集体工业的资产占工业资产总额的77.5%。这在数量上是有优势的,但在质的方面却不断下降。如消耗水平多数上升;企业亏损不断增加;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不断攀高;资金周转速度越来越慢等。目前工商企业亏损金额已超过1000亿元,地方国有工业企业处于净亏损状态,下岗职工近千万人。如果照此发展下去,公有资产虽然在数量上占优势,但主体地位却无法维持。十五大报告指出公有资产占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这就在量和质两方面把质确定为主要矛盾。这是符合我国当前国情的。资产数量在资产优势中固然是个基础,没有一定数量的资产,便很难在资产总量中发挥优势作用;但到底多少数量的资产能在总资产中占优势,还要取决于质的高低。如果资产较先进、技术含量高、能产生较高的效率和效益,那么不用很多数量也能取得优势。相反,如果资产的质很落后,产生的效率和效益都较低,那么即使有再多的数量,也无法取得资产的优势。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占有的资产数量越大,越给社会资源造成较大的浪费。

其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的第二个表现和内容。控制国民经济命脉是指对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近年来,尽管国有经济的比重随着多种经济成分的发展而有所降低,但仍然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发挥着主导作用。比如,国有经济在铁路、邮政、电讯和民航中占100%;在金融、保险、电力、石油和煤炭中占90%以上; 在冶金、化工中占80%左右;在外贸、机械、建筑等重要行业中也不低于60%。国有经济只有控制了国民经济命脉,才能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所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控制力的提高,固然同资产的数量有很大关系,但更重要的仍是资产的质量。如国家集中力量抓的300家重点企业,虽然在数量上不足国有工业企业总数的0.5%,但1995年销售收入却占全部国有工业企业的47.4%, 实现利税占68.8%。

再次,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党的十五大报告要求我们不能用“一刀切”的思维方式理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就充分体现了邓小平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我国地域辽阔、行业繁多,各自的情况有所不同,差异性较大,发展也不平衡。有些地方或有些行业,或者由于国家投资较少,或者由于缺乏启动集体经济的条件,致使公有制经济发展较慢或存在较大困难。为了加快经济发展,他们不得不更多地去发展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引进外资。这显然是正常的,不能因此被批评为“搞私有化”。

十五大报告关于公有制主体地位是就全国而言的。这一理论上的突破,不仅对因地制宜、全面调动多种所有制经济的积极性,加快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有利于国有经济收缩战线、调整结构、集中财力物力形成规模经济,更好地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优势。

三、国有经济比重减少一些,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国有经济布局必须作战略上调整

长时间以来人们一直把国有企业当作是公有制的象征,甚至在反对私有化时,有的人走到另一端,主张以国有经济为主体,即认为国有经济越多越好,谁若是主张减少国有经济,谁就是反对公有制。十五大报告第一次以党的文件和党的领导人的名义提出:“只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在这个前提下,国有经济比重减少一些,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这句话说明,国有经济的存在决不是越多越好,而主要在于是否控制国民经济命脉,是否有较强的控制力和竞争力。这是决定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主要经济因素,也是判别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性质的主要标志。

鉴于国有经济比重多少并不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性质,而重要的在于增强控制力和竞争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国有经济的布局进行战略性调整,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

首先,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企业要掌握在国有经济手里。这些企业可以分两类:第一类是由国家采用独资方式直接经营的企业。这类企业有三种:一是特殊性产业,如国防工业;二是公益性产业,如城市基础设施;三是垄断性产业,如石油工业等。第二类是由国家控股或参股的重要产业,这类产业也有三种:一是基础性产业,如能源、交通、通讯等;二是支柱性产业,如原材料工业、重要生产设备制造业等;三是先导性产业,如高技术产业等。通过以上对国有经济的调整,实现国家对国民经济命脉的控制,这是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的重要标志之一。

其次,实施大企业集团战略,发挥规模经济效益,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国有经济若不断增强控制力和竞争力就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大而全”和“小而全”的布局,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形成规模经济效益。这不仅是我国国有经济在国内增强控制力和竞争力的需要,而且更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同世界市场接轨的需要。如目前我国最大的500家工业企业销售之和, 还不及美国通用公司一家的水平;全国电子百强企业销售总额只相当于美国IBM公司的1/5。 又如我国钢铁产量为1亿吨,排世界第一名, 但却无一家钢铁企业在国际上排在500强。这说明,我们必须在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中, 把组建大企业集团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一是要进一步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通过资产重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二是要增强国有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的筹资、融资功能。国有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要充分运用股票、债券、增资、合资等多种融资形式广泛地吸纳社会各方面的资本,争取以少量的国有资本来调动和控制较多的其他社会资本;三是要支持国有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进行资产重组,鼓励强强联合。近年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工业发达国家的企业并购之风愈演愈烈。我们必须在保证维护行业内部有序竞争的基础上,鼓励它们之间进行联合、控股、兼并,以增强我国国有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再次,国有经济要逐步从一般的竞争性、盈利性企业中退出。这种一般的竞争性、盈利性国有小企业数量大、分布广、条件复杂,全国有近24万之多。国家不可能管好这样多的企业,国家也没必要直接办这样多的企业,这些众多的小企业会制约着整个国有经济的生机和活力。国家应逐步从这些企业中退出,再用收回的货币资金去充实和发展控制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企业,增强其控制力和竞争力,使其在国民经济中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对于这些国家逐步退出来的小企业,可以通过产权转让和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实行非国有化,让市场机制起基础性作用。这不仅有利于更大调动社会各种力量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而且也有利于把这些小企业搞活。

四、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都可以成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按照传统的观点,社会主义公有制只有国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形式,一切不符合这两种形式的资本经营方式或组织形式,都被看作是非公有制,甚至把对公有制新形式的探索批评为“搞私有化”。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这是对所有制理论的新突破,必然会对所有制结构调整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并不是人们的主观意志,而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我国当前的生产力还是比较落后的,包括生产力的组织、管理和经济方式等都同发达国家还有较大距离。我国公有制企业数量众多、规模不一、类型各异,在所处行业和地区中的地位也不同,这本身就决定了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必然是多样化的。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各种生产要素又需要在更广的领域里、更高的层次上重新组合。这更要求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经济方式必须多样化。只有这样,公有制经济才能与市场经济更好地结合起来。

其次,选择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的标准是: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济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这种“两个一切”的选择标准大大解放了我们的思想,开拓了我们的视野。使我们明确:只有选择那些能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实现形式,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只有选择那些符合“三个有利于”的实现形式,才能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否则,我们选择的公有制实现形式或者不能促进生产力发展,或者不能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再次,股份制是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关于股份制的性质,理论界长期以来争论不休,有人言姓“私”,有人言姓“公”。结果使已经提出多年的股份制试点工作进展迟缓。股份制产生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上升时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股份制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正如恩格斯指出的那样,股份制和股份公司是通向“联合的生产方式的过渡形式”和“过渡点”,资本主义社会可以利用,社会主义社会也可以利用。股份制到底属于私有制还是公有制,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十五大报告指出:“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这说明,股份制可以成为公有制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但是,实行股份制需要具备相应的条件,而且搞活一个企业需要多种相关因素,并不是“一股就灵”。因此,在所有制结构调整中必须有选择、有计划地推行股份制,不能“一刀切”,也不能“一哄而起”。

十五大报告指出:“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集体经济,尤其要提倡鼓励。”股份合作制正是这样的集体经济,应在乡镇企业和国有小企业中提倡和推广这种公有制实现形式。但也必须有选择性,看条件是否具备,而不能“一哄而起”,也不能强迫职工买股。

五、确立了非公有制经济的正式合法地位,实现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由“对立论”、“补充论”向“共同发展论”转变

建国以来,我们长期地把非公有制经济当作公有制经济的对立面而加以排斥和限制。即使在改革开放以后,我们也只是把非公有制经济当作公有制经济的补充而有限制地发展,致使公有制经济一直不适宜地占有过大的比重,严重阻碍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份。”这无疑是对所有制理论的又一新突破。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中再不是补充的地位,而是正式成员,并且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意味着非公有制经济再不是受排斥、受歧视和受限制,而是同公有制经济肩并肩地共同发展。首先,在我国生产力相对落后和多层次的情况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对社会主义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如有利于满足社会多样化的需要;有利于缓解劳动力就业的压力;有利于国家增加积累;有利于形成竞争格局,促进公有制经济转机建制;有利于我国经济和国际市场接轨等。其次,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不会削弱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们,也不会改变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由于我国的所有制结构改革是从突破单一公有制格局起步的,因而改革的过程中公有制经济比重下降,非公有制经济比重上升,这是正常的。随着公有制经济控制力和竞争力的不断增强,非公有制经济比重上升的趋势会受到抑制,公有制占主体的所有制结构将相对稳定。另外,非公有制经济尽管有较大发展,但并不控制国民经济命脉,今后也不会允许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所以说,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不会动摇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而只能作为重要组成部份发挥作用。再次,我们对非公有制经济既要鼓励、支持和引导其发展,又要对其加强监督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由于受到市场经济自身局限性所决定,以及受生产经营者不同素质的影响,生产经营的盲目性和违法性会时有发生。国家必须通过制定政策、法规,去规范各类非公有制企业的经济活动,使它们为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服务。

标签:;  ;  ;  ;  ;  ;  ;  ;  ;  ;  

所有制理论的新突破与所有制结构的大调整--学习江泽民同志党的十五大报告的经验_所有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