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CT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论文_秦艳磊, 蔡忠全,余慧丽

华润武钢总医院 放射科 湖北 武汉430000

【摘要】目的 分析腹部CT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8年4月于本院进行诊断的肝外胆管结石患者38例,所有患者均需进行腹部CT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分别作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对比两种诊断结果和准确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常规组,针对直径≤8mm的肝外胆管结石者而言,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结石检出率明显高于腹部CT(P<0.05)。结论腹部CT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均较高,但与腹部CT相比,磁共振胰胆管成像临床诊断准确率更高,在结石较小的患者中,诊断优势更加显著。

【关键词】腹部C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肝外胆管结石

肝外胆管结石是临床常见的肝胆疾病,其中包括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种类型,多发于胆总管下段,其成因与食用过多油腻食物、体位更换等有关,病理表现主要为胆管阻塞、胆汁淤积、感染等,发病后通常伴随着为寒战、胆绞痛、黄疸、高热等,结石严重者极易出现休克、肝区叩痛、神志异常、胆囊肿大等不良后果,进而危害到患者生命安全,故需要为肝外胆管结石患者提供准确、安全的临床检查,做到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而腹部CT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是近几年临床诊断常用的两种方法[1]。本课题选取38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分析腹部CT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在其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具体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2018年4月于本院进行诊断的肝外胆管结石患者38例,所有患者均需进行腹部CT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分别作为常规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经外科手术病理检验和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检验均诊断为肝外胆管结石;手术病理检验结果:胆囊合并胆管结石12例、单纯胆囊结石14例、单纯肝内胆管结石3例、单纯胆管结石9例;经手术病理检验确诊为直径≤8mm的肝外胆管结石者14例;年龄范围24—76岁,年龄均值(54.17±5.13)岁;其中15例女患者、23例男患者;入组条件:患者和家属均知晓诊断内容,且自愿参与实验研究;积极配合临床诊断者;排除条件:心肝脾肺肾功能障碍者;血液系统和神经系统严重疾病者;处于哺乳或妊娠期者;认知和神志异常者[2]。所有患者在症状表现、结石大小等临床资料方面无比较差异(P>0.05)。

1.2方法

常规组应用腹部CT诊断,具体步骤:检查前6小时需告知患者禁食,并指导饮水800mL,进入检查室后指导患者保持平卧姿势,采用CT扫描仪对患者胰胆管进行多方位扫描,扫描参数:层厚调整到5mm、螺距设置为5mm、管压力设置为120kV、管电流设置为22mAs,对扫描影像和数据进行重组,并传输到处理站完成矢状位、冠状位图像重建;实验组应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诊断,详细内容:检查前4小时需告知患者禁食,采用超导核磁共振扫描仪进行检查诊断,扫描序列:MRCP-HR-3D、横断面呼吸触发T2W-SPAIR-RT、冠状位B-TFE、屏气水脂同反向T1W,将扫描检查获取的信息数据录入数字处理工作站。

1.3评估标准

详细记录两组扫描诊断的影像学结果,并由2名及以上资历丰富的医师独立进行分析和判断,根据外科手术病理检验结果和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检验结果,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并统计两种诊断方法在直径≤8mm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中的检查结果[3]。

1.4统计学处理

将两种诊断结果和准确率输入SPSS22.0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行百分数(%)表述,检验行x2,均数±标准差表述计量资料,检验行t值,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两组检查诊断结果对比

本实验38例患者经腹部CT检查确诊有32例,常规组诊断准确率为97.37%,经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确诊有37例,实验组诊断准确率为84.21%,两组诊断准确性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体如下表1所示。

2.2两种诊断方法对结石直径≤8mm检出率对比

针对14例直径≤8mm的肝外胆管结石者,腹部CT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诊断检出率分别为85.71%、50.00%,两种诊断检出率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3 讨论

肝外胆管结石是胆道系统常见结石疾病之一,多发于中来年人群,其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发热、胆绞痛、腹痛、寒战、黄疸等,结石严重者极易出现胆道阻塞、胆汁淤积、细菌感染、胆管炎、胰腺炎、肝脓肿等不良后果,近几年,人们生活质量快速提升,饮食习惯和作息不断变化,肝外胆管结石发病率出现逐年增长趋势,为了保证患者生命质量,减轻身心痛苦,需为患者提供安全、精准的临床诊断方法,实现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以往临床多采用B超检查诊断方法,但诊断准确率较低,且无法清晰显示结石类型、大小等,随着影像学技术和医疗水平高速发展,腹部CT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被广泛应用在临床诊断上,前者是一种计算机X射线体成扫描,具有分辨率高的特点,且其扫描图像表现出高密度阴影,胆管周围图像表现出水样密度阴影,但检查过程中需为患者使用造影剂或X射线,对患者身体会造成一定的损伤,同时对等密度、低密度或泥沙样结石者来说,腹部CT诊断准确率较低,而后者诊断方法无需任何造影剂,具有无创伤、多方位扫描、扫描图像清晰优质等特点,能准确辨别出不同类型的结石,且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可直观形象显示结石图像[4]。

从研究得出,针对38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而言,实验组检查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对14例直径≤8mm的肝外胆管结石者,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诊断检出率明显高于腹部CT(P<0.05)。综上所述,腹部CT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但与腹部CT诊断相比,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能多断面、多序列的观察胆管状况,更准确诊断出结石类型,且不受肥胖、肠气等干扰,对结石直径较小的患者,同样具有较高的检出率,能减少误诊和漏诊事件的发生,在在肝外胆管结石临床诊断中需根据患者实际生活状况和病情,合理选择诊断方法。

【参考文献】

[1] 娄立志, 刘红玲, 任锦程. 70例胆系结石患者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和CT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7, 15(16):97-98.

[2] 王长友.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中的诊断价值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16(27):149-150.

[3] 王仁财. B超及腹部CT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甘肃科技, 2015, 31(22):102-103.

[4] 黄阳辉. B型超声、腹部CT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 9(20):3-4.

论文作者:秦艳磊, 蔡忠全,余慧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第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5

标签:;  ;  ;  ;  ;  ;  ;  ;  

腹部CT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论文_秦艳磊, 蔡忠全,余慧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