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教育学发展综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育学论文,成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成人教育学的历史演变
1833年,德国的一名中学教师凯普(A.Kapp)在其对成人教育的研究中首次提出了“成人教育学”一词,用以描述柏拉图(Plato)的教育理论。 但由于受到哲学家及教育家赫尔巴特(J.F.Herbart)的反对,它随后便沉寂了将近一个世纪。直到1924年,德国学者罗森斯托克(E.Rosenstock)才再次启用“成人教育学”这一概念。罗森斯托克将成人教育学与儿童教育学进行了严格区分。依据他的观点,儿童教育学是教导儿童学习的方法,只有成人教育学才是真正教导成人学习的方法。但是,罗森斯托克并未将成人教育学视为一门科学,而只是视其为一种方法。与罗森斯托克同时代的艾德博格(R.Edberg)也认为,成人教育不能依赖儿童教育学的方法,并大力倡导成人教育学的发展。
除德国外,瑞士、南斯拉夫、荷兰、波兰、俄罗斯以及英国等国家的一些学者也为成人教育学及其研究的产生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1951年,瑞士的汉斯尔曼(H.Hanselman)出版了《成人教育学:成人教育的本质、可能性和界限》一书,这是第一本以“成人教育学”为书名的著作。1957年,柏基洛(F.Poggeler)的《成人教育学概论:成人教育的基本问题》一书的出版,进一步推动了成人教育学的传播和应用。1959年,南斯拉夫学者奥格瑞佐维奇(M.Orgrizovic)出版了《成人教育学的问题》一书。作为南斯拉夫成人教育学研究的奠基者,奥格瑞佐维奇主张成人教育学与儿童教育学是两种不同的学科,并且认为成人教育学必须建立在实证研究而非抽象的基础上。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南斯拉夫的大学已开设成人教育学课程,并进行成人教育学的研究。在波兰,有关成人教育的理论以“成人教育学”为主要观点。托鲁斯(L.Turos)曾追溯成人教育学的起源及演进、 探讨成人教育学的研究与方法论问题、研究成人教育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西门斯基(M.Siemenski)认为成人教育学是研究成人教育与学习的学科部门中有最强理论基础的一环,并主张建立成人教育学的理论。上述研究的开展,不仅使“成人教育学”这一术语为更多的国家所接受并使用,而且使成人教育本质、成人教育目的等成人教育的基本问题受到更多研究者们的关注。
在成人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中,被称为“美国成人教育学之父”的诺尔斯(M.Knowles)是西方第一位执着地建构完整成人教育学理论的教育家。在其代表作《现代成人教育实践》中,诺尔斯大致勾勒出了成人教育学的基本框架。他以“成人教育学”的原则(即成人的自我概念从依赖型的人发展为自我导向的人、具有丰富而多样的经验、学习计划日益与社会职责有关、学习的取向以生活和问题为中心)为基础,详细阐述了现代成人教育的使命、功能、结构和形式,提出了许多帮助成人学习的可行办法。诺尔斯等人的研究不但为美国也为世界成人教育学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在成人教育学的基本框架得以构筑的同时,成人教育学自身也逐步由综合走向分化,由一门学科发展成一个由诸多分支学科组成的学科群。除理论研究外,美国还注重成人教育学专业研究人才的培养。自20世纪20年代起,美国的一些大学就开始成立成人教育系,开设成人教育学课程,从而为成人教育学研究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在成人教育学发展方面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其主要表现之一是翻译了诺尔斯的《现代成人教育实践》、达肯沃尔德和梅里安的《成人教育——实践的基础》等著作,它们成为我国了解世界成人教育学发展的重要窗口。表现之二是我国相继出版了一批成人教育学方面的著作。1988年,王文林、余博、宋文举主编的《成人教育概沦》和王茂荣、朱仙顺、李元海编著的《成人教育学基础》,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成人教育的概念、对象、方针原则、基本规律、内容形式等,初步架构起成人教育学科理论的框架。之后,刘国瑜等著的《成人教育概述》(1988年)、秦向阳的《成人教育学》(1989年)、张维主编的《成人教育学》(1995年)、陈明欣等主编的《成人教育学》(1995年)、韩崇礼主编的《成人教育学》(1995年)、季东亮等主编的《成人教育学》(1995年)、叶忠海等著的《成人教育学通论》(1997年)、王北生等主编的《成人教育概论》(1999年)、黄富顺的《成人教育导论》(2000年)等著作的出版,则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成人教育学研究内容和体系的丰富和深化。尤其是叶忠海等著的《成人教育学通论》和王北生等主编的《成人教育概论》作为成人教育系列研究和理论丛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起成人教育学自身相对系统的理论体系的同时,也标志着我国以成人教育学为主干的成人教育学科群建设的全面启动。表现之三,1992年,成人教育学作为二级学科被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1993年,华东师范大学设立了我国大陆第一个成人教育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从此开始了我国大陆成人教育学专业的研究生教育。迄今,我国大陆已有12个成人教育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和1个博士学位授予点,为我国培养了一批高层次的成人教育学研究专门人才。
二、成人教育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1.成人教育概念
成人教育这一概念的涵义是成人教育学所要回答的根本问题,也是关涉整个成人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范畴。迄今为止,研究者们从不同视角、不同维度提出了多样化的成人教育概念观。有学者将有关界定成人教育的途径归结为以下三种:之一,从字面的意义作解释,即从“成人”和“教育”两字的解释入手,再结合而成。例如,美国学者达肯沃尔德和梅里安(G.Darkenwald & S.Merriam )在分别探讨“成人”和“教育”意义的基础上,将“成人教育”界定为“担负成人社会角色的人所进行的有系统、持续的学习活动,其目的在促进知识、态度、价值和技巧上的改变。”之二,从功能上作界定,即从对功能的认识来理解成人教育。成人教育的功能,早期被认定为一种扫盲活动,教导民众基本读、写、算技能的活动,其后再逐渐扩展为因应技术变迁的需要,而以提升个人的知识能力为目的。采用这种观点界定成人教育的比较多见。例如,197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认为:“成人教育一词,代表全部有组织的教育历程,不管内容、水平和方法如何,是正规的,非正规的;是学校教育的代替或学校教育的延长,目的在于提供社会中的成人,发展潜能、充实新知、改进技术和提升专业资格,导引其获得新的发展,或使其在态度和行为上产生改变”。之三,从性质上作界定,即从成人教育的本质上作界定。此种方式以伯奇文(P.E.Bergevin)为代表。他认为成人教育一词包含的是一种有系统、有组织的成人学习活动,是一种随机的经验学习,是一种研究的领域等三种意义。总体而言,对于成人教育概念的界说,有的是从成人教育的对象或内容角度,有的是从成人教育功能角度,有的是从成人教育目的角度,有的是从成人教育形式角度进行,不同的切入点也就难免会形成成人教育概念的歧义性。而成人教育本身的复杂性和不断发展性,也是成人教育至今未能形成一个能为大家广泛接受的、权威性的概念的重要原因。
2.成人教育目的
成人教育目的是成人教育学研究的基本内容,有关成人教育目的的理论则是成人教育科学的基本原理之一。一般而言,成人教育目的研究主要包括成人教育目的的概念、成人教育目的的结构、功能和实现机制、确立成人教育目的的依据、成人教育目的的不同理论观点等。就不同的成人教育目的观而言,1936年出版的《进行中的成人教育》一书,列出了十八位著名教育家、社会学家和哲学家论述成人教育目的问题的十八种观点:杰克斯(Jacks):为教育完人:巴特勒(Butler ):为保持思想开放;贝克(Baker):为使判断基于事实;费希尔(Fisher ):为迎接自由选择的挑战:奥格本(Ogburn):为及时了解新知识;希思(Heath):为成为明智的破坏者;厄斯金(Erskine):为回到创造性的努力;比尔德(Beard):为新职业作准备;琼森(Jonson):为恢复生活的统一性;罗素(James E.Russell):为确保社会安全;巴恩斯(Baeres):为指导社会变革;弗兰克(Frank):为改善社会秩序;罗素(William F.Russell):为开拓新领域;利(Leigh):为使学院课程自由化:奥弗斯特里特(Overstreet):为提高教师并改进教学;约翰逊(Johnson):为获得真正的自由;亚当斯(Adams):为扩大我们的视野;博莱索(Bolitho):为了弄清观点。科尔伯格(Kohlberg)和梅耶(Meyer)将上述成人教育目的划为三种思想类型:浪漫主义,它强调内部的自我健康、生长和发展;文化的传承,它强调传递文化知识、价值和技巧;进步主义,它强调实际问题的解决和改进个人的生活。总的来说,成人教育目的观的发展呈现出由单纯强调社会发展的“社会本位论”和片面强调个人要求的“个人本位论”向将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辩证统一的迹象。例如,我国台湾学者黄富顺在归纳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将成人教育目的阐述为:协助适应社会的改变;支持、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增进生产;促进个人成长等四个方面。
3.成人教育规律
探索和揭示成人教育规律是成人教育学的根本任务,因此也构成了成人教育学的核心范畴。成人教育规律的研究主要涉及成人教育规律的概念及其特性、成人教育规律的内容、成人教育规律的分类等。简单地讲,成人教育规律就是成人教育现象间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成人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成人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可以说是成人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对于成人教育规律的具体内容,有研究者认为:成人教育要与政治经济的发展相适应;成人教育必须坚持直接有效地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办学方向;成人教育要按照成人学习特点,因需施教,学以致用等。总体而言,目前成人教育界对成人教育规律的研究还十分薄弱。比如,概念的界定是理论建构和逻辑论证的前提,但目前关于成人教育规律涵义的研究可以说是寥寥无几;不少成人教育规律的研究还基本是采用经验总结的方式,而没有将之提升到理论高度;成人教育规律与成人教育原则等相关概念的关系还相当模糊,有的研究实质是把原本是成人教育原则的问题等同于成人教育规律问题。
4.成人教育功能
在成人教育学中,成人教育功能是除成人教育概念、成人教育目的之外的另一重要研究内容,其研究主题包括成人教育功能的界说、成人教育功能的分类、成人教育功能的具体表现、成人教育功能的发挥等。一般而言,成人教育功能是指成人教育对人类社会和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从不同的视角入手,可以将成人教育功能分为不同类型。以作用的对象为依据,一般将成人教育的功能分为本体功能(育人功能)和工具功能(社会功能);以作用的层次为标准,成人教育功能分为基本功能和派生功能;以作用的性质为标准,可将成人教育功能分为期望功能和实效功能;以作用的方向和表现形式依据,一般把成人教育功能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其中,成人教育的育人功能和社会功能、成人教育的基本功能和派生功能已受到研究者们的较多关注。如有研究者提出成人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促进成人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成人教育的派生功能是调整社会结构和促进社会进步。总体而言,以往的成人教育功能研究较偏重于成人教育的社会功能,尤其是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近来的成人教育功能研究则倾向于在强化对成人教育育人功能的研究和体认的基础上,注重成人教育功能的整合与互渗。
5.成人教育制度
成人教育制度是成人教育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近年来,鉴于成人教育制度在成人教育乃至整个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日益彰显,制度研究也逐步成为成人教育学的重要领域。成人教育制度研究包括诸如成人教育制度的概念和特性、成人教育制度的基本构成、成人教育制度的价值、成人教育制度的实施、成人教育制度的创新等课题。在不同的话语情境中,成人教育制度可能会呈现出不同的意涵,有的可能从广义上将成人教育制度视为按一定规范建立的成人教育体系,有的则可能在狭义上将成人教育制度视为以成人教育政策、法律、规章等形式表现出来的成人教育活动规范。鉴于成人教育活动的复杂多样性,成人教育制度有着不同的组成要素。如从对象角度,成人教育制度包括干部教育制度、职工教育制度、农民教育制度、军人教育制度等;从层次角度,成人教育制度有成人扫盲教育制度、成人初等教育制度、成人中等教育制度、成人高等教育制度、继续教育制度等;从学历文凭角度,成人教育制度则由成人学历教育制度和成人非学历教育制度构成。此外,成人教育制度的实施与创新主要涉及制度实施与创新的意义、制度实施与创新的原则、制度实施与创新的过程与机制等内容。
除上述基本内容外,成人教育学研究还通常涉及成人教育性质、成人教育结构、成人教育课程与教学、成人教育教师与学员、成人教育管理等问题,鉴于这些问题有的与前述范畴密切相关,有的已从成人教育学中分化成相对独立的学科,而我们的研究也更倾向于成人教育的基本理论,故此处不对其一一详述。
三、成人教育学的发展走向
1.单数成人教育学与复数成人教育学将并存发展
完整意义上的成人教育学有单数成人教育学和复数成人教育学之分,所谓单数成人教育学是指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以研究成人教育基本理论为主旨的成人教育学,复数成人教育学则指由成人教育学各分支学科集合而成的成人教育学科群。如前所述,分化为诸多分支学科是成人教育学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今后,成人教育学还将进一步走向分化,并由此衍生出更多更细的分支学科。但是,成人教育学的复数化发展并不意味着单数成人教育学的消亡或终结,相反,单数成人教育学可以也应该是复数成人教育学的有机组成,而且,这门学科在成人教育学科群中居于不可或缺、无可替代的主干、基础学科地位,它对于其他学科的发展能起到统领与指导作用。复数成人教育学只有以单数成人教育学为本体和灵魂,才会真正成为成人教育之学。在未来的发展中,单数成人教育学还应进一步体认与强化其学科地位与使命。这不仅从外在形态上表现为成人教育学著作的出版和相关课程的设置,更从内在形态上表现为成人教育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单数成人教育学应更明确地定位于研究成人教育本质、成人教育目的、成人教育功能、成人教育规律、成人教育价值、成人教育制度等成人教育基本问题。以此为前提,单数成人教育学和复数成人教育学亦将进一步在相互滋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中共同发展。
2.成人教育学各项范畴的研究有待深化
如前所述,研究成人教育的基本问题可以说是成人教育学的根本立足点,然而,目前成人教育学对成人教育基本问题的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还有待加强。例如,在成人教育概念上,真正寻求成人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特性,把握、揭示成人教育本质而非仅仅停留于表象的描述,可以说是对成人教育概念进行深化研究并有望得出科学结论的关键所在。成人教育目的研究中,成人教育目的的现实取向与未来取向、个人取向与社会取向以及成人教育目的的实现机制等问题还应展开深化研究。成人教育功能研究中,成人教育功能与成人教育作用、成人教育职能的区辨,成人教育各项功能的深入探讨,成人教育功能的形成、释放与阻滞等问题尚需引起足够的重视。成人教育规律、成人教育制度作为成人教育学的重要研究构件,无论与其自身的价值还是与其他领域的研究相比都还相当匮乏。因此,在从整体上增强对成人教育学学科地位和使命的体认的同时,成人教育学各具体范畴的研究也有待进一步走向系统和深入。
3.创新和完善成人教育学研究方法
拥有科学的、独特的研究方法是多数研究者判定一门学科独立或成熟的重要标准。然而,研究方法无论是在研究层面还是在应用层面都比较匮乏却是成人教育学尤其是我国成人教育学发展中的一大痼疾,也是一些人否认成人教育学可以作为独立学科存在的重要依据。具体而言,不少成人教育学研究者有意无意地回避对成人教育学研究方法的研究;在具体的运用中,则常依靠抽象思辨而缺失了调查、实验等实证性研究方法,并因之导致不少成人教育学的研究显得空泛无物甚至是名不副实。既然如此,今后成人教育学在发展中应更加注重寻求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的支持。例如,就目前社会科学界对“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的划分与论争而言,量的研究依靠对事物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测量和分析,以达到对事物本质的把握;质的研究则是通过研究者深入到社会现象中,通过亲身体验,在收集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对事物的“质”得到比较全面的解释。因此,二者各有其优势和不足,也各有其适宜场域。只有寻求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的合理运用以及二者的整合互补才是成人教育学发展的理性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