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上半叶中国“职业教育学”学科探索_职业教育学论文

20世纪上半叶中国“职业教育学”的学科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育学论文,学科论文,职业论文,世纪论文,叶中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20世纪初叶开始至今,中国职业教育学学科建设走过了近百年的历程。但由于种种原因,当前的职业教育研究工作者对20世纪上半叶中国职业教育学学科的探索与发展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我们始终认为,今天职业教育学学科的发展和建设不仅要走出去、引进来,还必须要扎根于本土实践需求进行自主创新,但同时也实在不应该遗忘20世纪上半叶中国大批优秀职业教育工作者们拓荒前行的贡献与成就。我们应当从历史的视角,延续历史的脉络,借鉴历史的经验,继续我们今天的学科建设事业!

一、中国近代“职业教育”与“职业教育学论著”概况

职业教育作为人类近代学校教育系统中的重要教育类别,在中国的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上半叶也成为推进社会富强与进步的重要力量,始终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也始终明显地带有时代烙印。而“职业教育学”这一学科,也从无到有,从单薄到厚实,积累了丰富的学科力量,形成了旺盛的学科生命。

“职业教育”一词首次见诸文献乃是在1904年山西农林学堂总办姚文栋在《添聘普通教习文》中的一段话:“论教育原理,与国民最有关系者,一为普通教育,一为职业教育,二者相成而不相背……,本学堂兼授农林两专门,即是以职业教育为主义”。随后,姚氏在送农林学生崔潮游学日本文中又说:“职业教育为东西洋各国所最重,生等出洋后自知之,予不必言也,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需为用,阙一不可。”[1]

尽管“职业教育”一词出现于20世纪初,但在理论及实践中,人们仍然使用“实业教育”一词。包括民国成立后,教育总长蔡元培在表述其教育宗旨时,仍然说“实利主义之教育以人民生计为普通教育之中坚。其主张最力者至以普通学习悉寓于树艺、烹饪、裁缝及金工木工之中”,“我国地宝不发,实业界之组织尚幼稚,人民失业者至多,而国贫甚。实利主义之教育因亦当务为急者也”。民国初年,学制改革将“实业学堂”改为“实业学校”,实业学校的数量虽然大大增加,但在内容上与清末实业学堂并无本质区别。

“职业教育”真正取代“实业教育”一词,并为社会所认可,则始于1917年中华职业教育社的成立,职教社成立时便以“推广职业教育;改良职业教育;改良普通教育俾为适于生活之准备”为宗旨。1928年出版由余家菊主编的《中国教育辞典》在“职业教育”的词条下明确指出:“中国自改行新教育制度以来,只有实业教育。职业教育之名称,发源于民六(1917年)创立之中华职业教育社,盖其时正甲乙种实业学校毕业生出路阻滞,而小学教育方有人提倡实用主义也。主持者初办《教育与职业》杂志鼓吹之,继设中华职业学校,继集全国中等以下各种实业学校设全国职业学校联合会,实业教育之名称,暂因职业教育之替代而消灭。十一年(1922年)新学制系统公布,规定酌改甲乙种实业学校为职业学校,职业教育四字,遂成法定名词。”[2]民国著名的职业教育理论家庄泽宣也曾指出:“中国的职业教育,经该社(即中华职教社)成立后不断地鼓吹,对于理论与实施各方面均有相当的研究实验与介绍,质与量均渐有进步,国人对于职业教育也渐渐加以严重的注意。”[3]可以说,中华职业教育社的成立,大大地推动了中国20世纪上半叶职业教育学科的发展与建设,使之成为一种较自觉和较广泛的行动。

从中华职教社创立前后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的30余年间,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职业教育学学科发展的重要阶段,从学科发展的角度而言,在职业教育基本理论(职业教育原理)、国外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职业教育心理研究、补习教育研究、职业学校教师教育、职业指导理论与实践、农村及农业职业教育、工业职业教育、商业职业教育、女子职业教育等等方面均有多种著作问世。表1是笔者根据《民国时期总书目》所列出的“职业技术教育”书目进行的统计,基本上能够反映当时的情况。

表1 20世纪上半叶国人撰译的

职业教育理论著作、译作、辞典书目统计[4]

类别 数量(册)

职业教育原理专著15

职业教育史与外国职业教育现状16

教学理论与教学法、课程标准

5

职业教育论文集

4

职业心理学

1

职业指导24

国外职业教育著作译著 7

补习教育 5

女子职业教育 1

工业职业教育 1

农村与农业职业教育

3

商业职业教育 2

职业教育法令汇编 7

职业教育辞典、手册

2

总计93

二、“职业教育原理”论著的发展

20世纪上半叶职业教育学的建设总体以学习、译介西方论著与自我创新结合为基本原则,我们可以看到“职业教育原理”论著的建设与发展也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特点。

在中华职教社创立前后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涌现出一批职业教育原理方面的专著,如下页表2所示。除此而外,还有一些以研究和论述职业教育原理基本问题为主要目的的论文集,如《职业教育论》(朱景宽编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16年版)、《职业教育之理论及职业之调查》(教育杂志社编,上海商务印书馆,1925年版)、《中国职业教育问题》(瘳世承编,上海商务印书馆1929年版)、《职业教育丛刊》(黄炎培等著,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1939年版)等。

此处,我们通过介绍三位有代表性的人物及其著作,可以看到当时职业教育原理的总体发展脉络。

朱元善译述的《职业教育真义》一书,是整理和编辑日本学者川之宇之介所著《职业教育原理》一书而成。蒋维乔在为此书所作的绪言中,明确指出当时研究“职业教育原理”的迫切性,他说:“今之谈职业教育者,果能了解其真义与否,吾殊未敢信也。度其多数人之心理不过视为衣食主义而已。吾且闻人倡言诟及我国所定道德教育宗旨而欲以利易之。夫人生之目的,苟谨在衣食而已,利而已,则亦何赖乎教育。若是乎,职业教育之真义不可不急为表明也”[5]。此书全书十一章,分别论述了“职业教育之发达小史”、“现今之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与陶冶”、“人类之产业发达与发生”、“职业教育与各教科”、“实科之研究”、“小学校与职业教育”、“实业补习学校”、“实业科教员养成问题”、“徒弟制度与工场法”和“指导职业”。此书尽管编译自日本学者的著作,但朱元善在选择内容和确定框架方面也颇费心血,可以说,也是朱元善本人对职业教育原理基本框架和内容的一种认识。此书的体系基本上涵盖了职业教育的主要问题,涉及面比较广泛,为之后我国职业教育原理的主要内容与框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庄泽宣是另外一位重要的职业教育研究者。其所著的《职业教育》与《职业教育概论》实是同一本书的两个版本,内容完全相同,这两本与庄泽宣的另一本《职业教育通论》的内容和体系是有差异的。《概论》以“职业教育”的基本原理为主,讨论职业教育的定义、起源、分类与分级办法,以及职业教育在各国学校系统中的位置、各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中国职业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及解决对策;《通论》则侧重于详细地介绍英法、德美、日俄和中国的职业教育发展状况,以及农业、工商、女子与家事教育、职业指导等内容。可见,同样作为职业教育的原理性著作,同一个人在撰写的过程中,前后也采取了两种体系,这说明当时对职业教育原理的主要体系的认识在不断加深,事实上,这两本书的框架整合在一起就构成为当时职业教育原理的基本体系。

何清儒于1941年出版的《职业教育学》一书内容比较丰富、体系比较完备。全书分为三编:一般职业教育、职业补习教育、特种职业教育。一般职业教育这一编中,分别研究了职业教育概论、职业分析以及职业教育的实况、设科、课程、实习和师资;职业补习教育这一编中研究了职业补习教育的教师组织、教材、个别指导、考绩;特种职业教育这一编中研究了职业训练、劳工教育、女子职业教育、军队职业教育等。此书在一定意义上是对20世纪上半叶中国职业教育学知识、经验的一次总结,理论性较强,所论述的内容也比较全面,它代表了我国职业教育原理著作在当时的最高水平,其内容和体系对于今天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表2 20世纪上半叶“职业教育原理”论著列表

朱元善译述:《职业教育真义》,上海商务印书馆,1917年7月版

邹恩润编译:《职业教育研究》,中华职业教育社,1923年3月版

庄泽宣著:《职业教育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26年1月版

庄泽宣著:《职业教育》,上海商务印书馆,1929年10月版

庄泽宣著:《职业教育通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年12月版

潘文安著:《职业教育ABC》,上海商务印书馆,1929年1月版

杨鄂联著:《职业教育概要》,上海世界书局,1929年6月版

张旦初著:《职业教育纲要》,上海法学社,1930年1月版

熊子容著:《职业教育》,上海黎明书局,1931年5月版

陈选善主编:《职业教育之理论与实际》,中华职业教育社,1933年2月版

邵祖恭著:《反职业教育论》,南京京华印书馆,1934年6月版

江西省实施百业教育委员会编:《百业教育之理论》,编者刊,1936年11月版

江恒源、沈光烈著:《职业教育》,南京正中书局,1937年2月版

何清儒著:《职业教育学》,长沙商务印书馆,1941年3月版

总之,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一批职业教育原理方面的著作,我们能够明显地看出中国化的特色日渐浓厚,具有本土知识、经验的职业教育原理的学科体系与表述体系已经相对成熟。

三、国外职业教育理论及实践的研究与引介

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职业教育学学科体系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学者有着明确的学科发展的路径意识,那就是一定要先从发达国家学习优秀的理论与经验,然后完成学科发展中国化的目的。因此,这一时期,不少学者都认真地研究和译介了国外职业教育的理论著作,并且比较深入地研究了各国职业教育制度的沿革与现状。

首先,在职业教育学的原理性著作中,几乎都将别国的职业教育制度的沿革与现状作为重要的内容,进行宏观的、概况性地介绍。这一时期,比较关注德国、美国、日本、俄国、英国和法国的职业教育状况。除前述朱元善和庄泽宣在其著作中专门论述国别职业教育之外,熊子容、江恒源和沈光烈的著作中也均列专章介绍国外职业教育制度和概况。

其次,编译国外职业教育著作,形成比较系统的中文著作。除前面介绍的朱元善的《职业教育真义》外,邹恩润(韬奋)编译的《职业教育研究》一书也值得一提,此书对国外大量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分别描述了职业教育的意义、职业教育的需要、职业教育及学校的分类、职业心理、教育指导、职业指导和预备、职业补习教育等等内容,此书反映了当时国际职业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具有极强的理论奠基作用。此外,邹韬奋还根据美国人贾伯门“Trade Tests”一书编译了一本《职业智能测验法》,也是一本比较重要的职业心理学方面的著作。

第三,出现专门研究国别职业教育发展的著作。这一时期,还出现一些专门研究某国职业教育的专著,系统地介绍了日本、德国、苏联等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状况,涉及到职业教育制度、职业补习教育、生产劳动教育等等内容。如顾树森著《德美英法四国职业教育》于1917年出版;陈表著《各国劳动教育概观》于1930年出版,等等。

第四,翻译数部比较重要的职业教育理论性著作。如日本秋保治安的《职业技师养成法》一书由熊崇煦译,于1919年出版;美国勒维特和布朗的《小学职业陶冶》一书由杨鄂联、彭望芬编译,于1925年出版;美国利克的《实业教育》一书由王长平译,于1926年出版;德国凯兴斯坦纳的《工作学校要义》一书由刘钧翻译,于1935年出版,等等。这些著作对中国职业教育学科建设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四、职业教育学科体系的分化与发展

职业教育学学科发展需要在不同的学科子领域进行纵深地研究,这一点也体现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职业教育的学科建设过程中。除了职业教育原理这一领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以外,职业心理、职业指导、职业补习教育、农村职业教育、工业职业教育、女子职业教育、商业职业教育均有专著问世,另外当时还有大量的论文也探讨了上述这些问题。限于篇幅,不一一赘述,但有几个主要特点需要加以强调。

(一)重视职业心理学在学科体系中的基础作用

在这个领域,中华职业教育社率先开启研究之风,曾经在“教育与职业”开辟专栏翻译和介绍Hollingworth在职业心理学方面的理论与贡献,为职业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起了奠基作用。日后以出版和新闻名声卓著的邹韬奋,在其早期生涯中曾致力于职业心理学的研究,并且贡献颇巨。他于1923年编译了《职业智能测验法》,将当时《职业心理学》中关于职业智能测验的内容抽取出来,将当时欧美,这一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化的整理,具体介绍了各种职业智能的测验方法。他于1926又以Charles H.Griffits的《职业心理学》一书为蓝本,参照了其它几本相关书目,编辑了一本《职业心理学》的专著,庄泽宣在绪言中指出:“中国谈职业心理的书,这本是一个先锋了”[6]。邹韬奋在书前之弁言中明确指出:“职业心理学既是一种最新的研究,它的日新月异,自是意中事。这一本书不过供吾国对于此事开端研究的参考,希望由此唤起国人的研究兴味,对于此事也有相当的贡献。”

经过中华职教社的提倡,职业心理学受到了普遍的重视。如在廖世承主编的《中国职业教育问题》一书中,专列“职业心理”一节,作者分析了当时欧美流行的职业性向测验和职业效能测验之后,明确指出:“上述之各种测验仅于智能一方面稍有贡献。关于性格德行之测验,近虽亦有研究之者,方法既未精、被试之人复不多,故可靠之程度殊低。况从事于需用智力甚高之职业者,如各界之领袖人物,其成功与失败,不仅有赖于智力特能及各种性格德行等等,且须视机会之际遇如何。……然则心理学所能贡献于职业界者至少,惟此少量之研究,已值得吾人之努力,世界之进步皆积此种似微而实大之贡献始有以促成之,吾人对于职业心理乌可忽视之哉?”[7]这种对职业心理学的重视态度是当时职业教育研究领域的普遍风气,这一点是值得我们今天的职业教育研究人员重视的问题。

(二)强调职业指导为职业教育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职业指导学在20世纪上半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涌现出来大量的著作(我们仅将部分重要的专著及译著列于下页表3)。20世纪20年代,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中华职业教育社于1919年在《教育与职业》杂志上设专刊介绍职业指导,开始系统地介绍欧美职业指导的理论与制度,职业指导的范围与效用以及机制与方法等等。据此,职业指导作为一种教育运动开始兴起,并且受到职业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当时教育部门的重视。

在此过程中,对职业教育中这一特殊的理论与实践体系如何认识,成为首当其冲的问题。我国学者仍然走向国外学习和引介的路径,通过对国外相关理论的研究,我国学者不断地加深了对职业指导这种特殊活动的认识,我们可以从邹韬奋在其所著《职业指导》一书绪言中的一段话,看到我国学者对职业指导认识上的变化:“职业指导在吾国为最新之教育运动,……初视其名,未审其实,以为是不过导人如何获得职业耳,其内容与方法殆简单粗浅,无足深究。孰知夷考其实,则举凡教育哲学、实用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学校训练、课程编制、科学的索究法、统计学,无不与职业指导有密切之关系。且任职业指导之责者,徒于学识方面有充足之预备,犹未可也,尚须具备高尚纯洁至诚感人之人格,诚恳切挚虚情协助之态度,敏捷精干不畏繁苦之能力。苟无素养与专门训练而贸然以职业指导自任,其贻害有不可胜言者。”[8]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学者翻译了美国和日本学者的职业指导理论著作,并且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国外职业指导的实践模式,这些研究和介绍推动了我国职业指导理论的发展。

第一,我国学者研究了与中小学教育教学伴随着的职业指导。潘文安、陈重寅在所著《小学职业指导实施法》中指出“职业指导在小学已占极重要之地位”,进而研究了小学职业指导的理论、实施方法以及当时中国小学职业指导的现状及改进措施。另有喻鉴清、陈重寅编著的《中小学升学及职业指导》也比较重要。

第二,我国学者研究若干专门人群与职业群的职业指导,包括女子职业指导、青年职业指导、铁路职业指导等等。以女子职业指导学为例,潘文安、孙祖城编著的《女子职业指导》探讨了在男女职业平等的时代已经来临之后,女子职业指导的基本问题。首先,探讨了女子职业指导的理论,包括研究目的和意义;其次,探讨了女子职业指导的基础,包括女子的身心、职业分析和职业测验的研究;第三,探讨了女子职业指导的特殊性,包括家事指导和婚姻指导;第四,分别从小学、中学、大学三个阶段,探讨了女子职业指导的实施。

表3 20世纪上半叶职业指导学主要论著列表

第三,我国学者构建了一般意义上的职业指导学。比较重要的两部著作分别是潘文安的《职业指导ABC》和何清儒的《职业指导学》。前者系潘文安根据自己数年办职业指导的经验,参照欧美、日本当时的职业指导制度和最新的学说编著而成,全书29章,系统地研究了职业指导的概念;中外职业指导的差异;职业指导的范围、价值;职业指导与小学教育、小学课程、中学教育、中学课程、乡村教育、大学教育、女子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关系;职业指导与教育指导、升学指导、就业指导、服务指导、职业训练的关系;职业指导与个性考查、心理测验、职业分析、职业介绍的关系;职业指导的实施机关和注意事项等等内容。

后者是何清儒针对当时职业指导运动虽然蓬勃,但成效甚微的现状,专门为从事职业指导的人员编撰成书的。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主要的目的是供作大学的教材,使研究过的(人),能有从事指导工作的能力。但非大学学生,有志于指导事业的,亦可由本书得到专门的训练。至于已经从事指导工作的,如参考本书,自然亦能增加个人能力,改进事业效率”[9]。此书从“人与事”的主题入手,指明职业指导的意义,进而探讨个体的心理差异和测验方法;随后,从研究职业的角度入手,对与职业相关的职业研究、职业参考资料、职务资格的研究、职业训练、职业介绍、续行工作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然后探讨了教育指导、中学和大学中的指导工作;最后讨论了职业指导机构以及职业指导的将来等问题。

(三)主张职业补习教育学应为职业教育学科体系的有机组成

什么是职业补习教育,一般说来,20世纪上半叶的学者们普遍认同这样的概念,即“对于就业的青年或成人,利用他们工作的余暇,对于他们的知识、技能、品格、体格各方面,给他相当的训练,这种训练就叫做职业补习教育。”[10]

在20世纪上半叶,职业补习教育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并逐渐地被看做是职业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职业补习教育学于是日渐成为职业教育学学科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朱元善在其1917年的《职业教育真义》一书中,已经列“实业补习学校”一节,讨论了补习教育的基本问题;而在比较重要的潘文安和庄泽宣的职业教育论著中,却并未包括职业补习教育的内容。到江恒源、沈光烈1937年出版的《职业教育》一书中,特别提出:“职业补习教育在全部职业教育区域中,渐渐感觉到它的地位重要,或者竟可以说和正式职业学校教育已成‘分庭抗礼’的现象,这是目前社会环境和需要逼迫而然的。”[11]

到何清儒1941年的《职业教育学》一书中,在全书的三编中,第二编就专门论述职业补习教育,详细地论述了职业补习教育的意义、组织、教材、个别指导与考绩,这本代表20世纪上半叶职业教育收官之作的著作中,赋予职业补习教育以重要地位,将其作为职业教育学科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何清儒指出:“职业补习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一种,在原则上与整个职业教育相同,但在实施上与别种职业教育有差别的地方。在各种职业教育中,除正式职业学校外,职业补习教育最为重要,因为包括最多,应用最广,并且在施行上又有许多便利,在效果上又很容易表现,所以有特别研究的价值。”[9]可见,20世纪上半叶,职业教育的学科建设最终将职业补习教育纳入进来,成为职业教育学科的重要内容,并且给予了全面深入地论述。

标签:;  ;  ;  ;  

20世纪上半叶中国“职业教育学”学科探索_职业教育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