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知识经济加强科技创新--农业部六届三中全会纪要_农业论文

重视知识经济加强科技创新--农业部六届三中全会纪要_农业论文

关注知识经济,加强科技创新——农业部第六届科学技术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侧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农业部论文,侧记论文,知识经济论文,科技创新论文,第六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秋风送爽,九月的北京迎来了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六届三次全会的召开。70余位来自我国农业科技系统的部科技委委员和特邀代表,聚集在一起,分析我国农业和农业科技面临的形势,研究农业科技存在的突出问题,畅谈农业科技改革与发展的思路与构想,为确定面向21世纪的农业科技发展方向和制定农业科技调整战略竭心尽智、献计献策。

代表们的论题是多方位的,从农业科学研究到农业技术推广,从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到农业新技术革命,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到推进农业产业化,几乎涵盖了农业科技的各个层面,但是最热门的话题是“知识经济与农业科技创新”。代表们反映,陈耀邦部长“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主报告、路明副部长的总结讲话以及科教司马世青司长的科教工作通报,既为会议点了题,又为农业科技工作指明了方向:

——当前正在崛起的知识经济预示着新的农业革命即将到来,农业技术革命步伐的加快,将对农业生产方式、农业资源与环境、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要进一步增强做好农业科技工作的紧迫感;

——要立足国情,确立农业科技创新的基本思路和目标,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

——科技委要把握农业科技创新方向、强化宏观决策咨询研究、发现和培养科技人才。

随着讨论的逐步深入,代表们的论题渐渐集中,思路也渐渐清晰,发展我国农业科技的真知灼见溢于言辞。

话题之一:知识经济对农业发展影响深远, 重要的是抓住机遇,发展农业科技

代表们认为,90年代后半期以来,世界科技迅猛发展,一个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全球化市场经济正在形成,知识开始成为主要生产要素进入社会和经济各个领域,也必将对我国农业产生深远影响,对农业科技提出更高要求。

卢良恕委员认为,知识经济是以替代工业经济的身份出现并迅速发展的,对于大多数国家而言,无论农业在国民经济总值中的比重降到何种程度,都不应也不能忽视农业。目前我国农业仍未摆脱弱质产业和靠天吃饭的局面,农业科技的总体水平还较低,因此,要抓住知识经济即将到来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和知识化协调发展,用科技和人才的强大动力,把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推向21世纪。

谭向勇代表认为,知识经济的实质是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处于最重要的地位,是我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和实践的抽象概括。从发展的角度看,知识经济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将是多方面和多层次的。第一,农业发展将更多地依赖于科技和教育的发展,而不仅仅是传统生产要素投入的不断增加。第二,农业失业问题将成为最突出和最难解决的问题,知识经济条件下农业发展只需要数量更少、质量更高的农业劳动力。第三,农业经营方式和结构将发生变化,农业生产与工业生产方式更加接近,传统的生产部门之间的界限更加模糊。第四,农业将进一步国际化。

雷茂良委员认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是21世纪的必然趋势,知识经济时代就是知识创新时代。加速知识更新,在农业上就是要大力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全面提高农业的知识创新能力,增加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中的知识含量,促进我国农业迈向知识经济时代。

话题之二: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是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战略任务

代表们在发言中谈到,我国农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农业科技虽有很大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因此,建设我国农业创新体系,实现知识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是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战略的必然抉择。

在这方面,中国农科院提出的“建设国家农业创新体系的建议”引人注目。吕飞杰委员认为,国家农业创新体系包括农业知识创新、农业技术创新、农业知识传播和农业知识应用四个系统,它是由与农业创新相关的农业科研机构、农业高等院校和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等组成的网络系统。因此,要围绕上述四个方面,实施国家农业创新工程,相应地建设创新体制。农业创新体制,主要由若干个学科中心和分中心组成,分别设在符合条件的国家农业科研机构(或重点农业院校)和省(市、区)农业科研机构(或省属农业院校);农业技术创新重点是创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按照农业区域特点,开展技术创新,形成优势产业和区域特色;农业知识传播体系主要是建设多层次的农业科技人才培训基地;农业知识应用体系主要是建设多种形式而又相互衔接的农业推广体系,并且抓好农业高新技术应用示范基地。国家农业创新工程要试点先行、分步实施、摸索经验、整体推进,并且要有政策、资金等保障。

雷茂良委员认为,实现知识创新,必须构建一个结构合理、功能齐全、运转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国家创新体系主要包括企业、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三大支柱。从某种意义上讲,国家创新体系也就是国家的科技体系。农业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子系统,必须尊重农业的特点和农业科技发展的规律,学习和借鉴国际成功经验,以适应知识经济对农业科技的要求为依据,科学合理地构建农业创新体系。

话题之三:现行农业科技体制已严重制约了科技创新,改革势在必行

雷茂良委员在发言中说,目前我国科技体制改革还未达到目的,有利于知识创新的新型科技体制尚未真正形成,因此,必须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彻底改变目前农业科技体系中机构庞杂、层次不清、任务重复、力量分散、效率低下、科研推广脱节的状况。第一,要改革农业科技的组织结构。要建立政府、企业、民间多元化的农业科研体系,调整政府所办农业科研机构,以稳促放;要理顺科研、教学、推广三者关系,从体制上保证“三农”结合。第二,要改革农业科技的投入机制。要明确政府投入的重点、方式;要改革科研计划体制,克服投入分散、重复的弊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建立政府、企业、民间多渠道、多层次的投入体制。第三,要改革科研机构内部运行机制。要深化科研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新的用人制度;要调整内部分配制度,真正体现按劳分配;实行一院(所)两制,根据科研与开发的性质和规律,采取不同的管理体制。第四,建立健全鼓励创新的政策法规体系。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保护创新者的合法权益;改革科技成果管理,建立新的成果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保护科技人员的学术自由。

卢良恕委员提出,在组建国家知识创新体系基础上,深化改革、转换机制,加快现代农业科研院所管理制度的建设,逐步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新的管理模式。要调整农业科研机构的方向和任务,建立农业科研机构年度预决算制度、农业科研机构研究理事会制度、研究人员聘任年限制度、科学合理的评估制度、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制度,把农业科研机构建成瞄准国际农业科技前沿、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国家农业知识创新基地,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农业科学研究基地、培养高级农业科技人才的基地。

话题之四:高新技术要加快产业化步伐, 企业要逐步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代表们认为,近几年来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慢,技术应用水平低,科技成果产业化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化还未形成规模,农业现代企业发展起步较晚,企业还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因此,建立一批农业科技园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对于我们迎接知识经济时代,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提高我国农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蒋和平代表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说,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是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新的组织形式。到1997年为止,我国各类农业高新技术园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总数已达405个,其中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省级42个,地级362个, 各地在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如在园区建设中,突出技术集成创新和技术示范作用,坚持农业综合开发与产业化道路,实行产前、产中、产后综合服务,抓好农业技术培训和技术推广等做法,收到良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个别园区建设有“贪大求洋”现象;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还未建立起来;科教单位和企业的作用还未充分发挥;人才短缺问题突出。今后要做好农业高新技术园的发展规划,把园区建设列入我国农业发展计划,制定必要的法规,加强宏观管理,避免盲目发展,重复建设。要坚持走产学研一体化的道路,在鼓励各级政府及农业单位创办科技园区的同时,积极引导农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个体种养大户以及外商独立创办,或以资金、设备、技术、信息入股等形式,联合开发农业科技园区,使企业逐步变成技术开发的主体。此外,要培养农业科技园区人才,提高农业科技园的整体素质。

话题之五:农业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于拥有一大批创新型人才

卢良恕等委员认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基础是人才,农业科技发展要依靠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要加大吸引优秀青年人才的力度,采取特殊政策,从国内外吸收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和科技骨干。要调整研究生培养政策,在增加博士生名额的同时,逐步过渡到硕博连读、培养博士和博士后为主,为农业科研单位和社会输送高级农业科技人才。要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稳定一批,培养一批,分流一批,利用好现有的人才资源。

龚祖文代表认为,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我国的农业教育是包括职业教育和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在内的庞大完整的体系,要提高农业教育的效率和效益,就必须树立新思想,建立“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创造教育”的新模式,以培养高技术产业化的人才群体为主体,培养一批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人。

创新是永恒的主题。三天的会议,凝聚着委员和特邀代表的辛劳与智慧,也预示着农业科技工作者肩负的历史使命:发展农业科技任重而道远。

标签:;  ;  ;  ;  ;  ;  ;  

重视知识经济加强科技创新--农业部六届三中全会纪要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