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武警总队医院急诊室 江苏扬州 225003
【摘 要】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剂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以本院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且每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患者为2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比两组患者给予不同护理方式后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时间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经卡方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方式,能够有效的缩减患者的就诊时间,对提高患者的身体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急性心肌梗死;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9-245-01
急性心肌梗死的英文缩写为AMI,一般是指由于心脏供血不足,并呈现持续性出血的现象,进而引发的心肌急性坏死[1]。临床上以心电图检测为主要方式,绝大多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表现为胸口持续性疼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律失常等,并且经过临床检验患者的白细胞数量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2]。急性心肌梗死病症具有发病急、病症中的特点,加之其死亡率相对较高,因此,在就诊过程中则需要有效的节约时间,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进而提高患者的身体质量。对此,本院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方式,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本院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且每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患者为21例,男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20例,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22例,年龄范围为29到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24±3.90)岁。所有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用药指导、病房管理、器械监护等内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具体内容如下:
1.2.1抢救前期流程
抢救前期护理人员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在规定的时间之内出发,护理人员可以在救护车上与患者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症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并对患者家属进行相应的抢救措施指导,一般来说,患者在发病过程中会存在心悸、胸闷的情况,这时护理人员则需要告知家属对患者的情绪进行及时安抚,以仰卧位休息为主,保证患者的呼吸顺畅,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治疗时间。护理人员在抵达患者现场时则需要对患者进行一系列的抢救措施,如佩戴面罩吸氧、建立静脉滴注通道、监测患者的血压、心跳等。
1.2.2接诊流程
在接诊过程中,护理人员则需要与医院取得及时的联系,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详尽的转述,为接诊护士的准备工作奠定基础。在接诊过程中一旦发现患者的身体情况不容乐观,护理人员要在五分钟之内采取一系列的急救措施,为患者的生命挽回更多的治疗时间,以仰卧为为主,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心电图检查等,明确患者的病症程度,做好心脏介入手术的准备工作,进而进行相应的手术活动。
1.3判定指标
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分诊评估时间、心电图使用时间、抢救时间为标准,对患者的护理疗效进行有效的判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运用SPSS软件将所有得出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将所有结果进行归纳,采用卡方t检验的方式,得出具体数值,用P表示,若P小于0.05,就表示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给予不同护理方式后的各项临床指标如表1所示,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诊评估时间为(1.23±0.62)min,心电图使用时间为(4.52±1.19)min,抢救时间为(42.44±4.57)min,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诊分诊评估时间为(3.54±1.87)min,心电图使用时间为(8.97±2.08)min,抢救时间为(67.80±7.26)min,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时间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经卡方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时间指标(min)
组别 例数分诊评估时间心电图使用时间抢救时间
观察组21 1.23±0.624.52±1.19 42.44±4.57
对照组21 3.54±1.87 8.97±2.08 67.80±7.26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具有发病急、病症重的特点,部分患者在患病过程中会因抢救不及时而发生死亡,该病症死亡的主要因素则是患者心理失常,因此,加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有效抢救则显得至关重要。心肌梗死病症根据范围的不同可划分为两种病症,分别是透壁性心肌梗死和心内膜下心肌梗死,按照发病时间的不同可划分为急性心肌梗死和陈旧性心肌梗死两种类型[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抢救过程中应注重对其缺血组织的有效治疗,进一步疏通患者冠状动脉的流动程度, 加快血液的流动速度,防止患者心肌缺血范围的进一步扩大[4]。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进步的重要表现,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以患为本的护理原则落实于实际的工作之中,减少不必要的护理流程,为患者生命体征的有效稳定奠定重要基础。优化急诊护理流程与传统护理方式相比,在时间和流程上具有较强的优越性,能够极大程度上提高抢救的有效率。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时间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经卡方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方式,能够有效的缩减患者的就诊时间,对提高患者的身体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张莹.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4,07:235-236.
[2]张桂英.观察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6:105-107.
[3]马升杰.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及抢救时间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05:93-94.
[4]张雪云.分析急诊心肌梗死抢救中的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应用效果[J].继续医学教育,2016,06:120-121.
论文作者:王春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8
标签:患者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急诊论文; 时间论文; 流程论文; 对照组论文; 病症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