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前的西欧防务联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西欧论文,防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西欧防务联合谈论多年,但一直是虚多实少,进展缓慢。最近,欧盟首脑科隆会议再次提出这一问题,并拟定了一些具体措施,与以前相比,主要有三点新的变化。
第一,西欧对欧洲防务联合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加强。战后以来,西欧对防务建设的迫切性认识不足,今年科索沃战争后,西欧震动较大。据西方情报部门称,在参加或被征用对南斯拉夫实施轰炸的大约1000架飞机中,约有700架是美国飞机。这主要是因为欧洲北约成员国的空中打击力量远比美国落后,其作战飞机绝大部分没有配备红外线和激光制导系统或能够达到“命中要求”的炸弹,不能同美国一起实施“精确”打击。为此,西欧深感自身防务能力的软弱。英国国防大臣乔治·罗伯逊疾呼,“科索沃问题使我们所有人不得不正视欧洲的未来”,(注:《依赖美国的西欧决心加强自己的防务政策》,美国《纽约时报》1999年5月12日。)否则,“未来50年将使我们困难重重, 而且我们将无法做任何事情”,并提出现在欧洲“必须解决面临的防务问题”。(注:亨利·布雷松达尼埃尔·韦尔纳:《科索沃冲突推进欧洲防务主张》,法国《世界报》1999年4月8日。)法国总统希拉克也表示,“巴尔干地区的冲突令人意识到,必须建立一个欧洲安全和防务中心”,“如果不拥有自主的行动能力”,欧盟就不能算是“充分存在的”。(注:《巴黎和波恩呼吁建设更自主的欧洲防务》,法国《回声报》1999年5 月31日。)德国对加强欧洲防务也同样怀有紧迫感。施罗德总理还认为欧盟在“发生危机的情况下既要有决定权,又要能够采取行动”。(注:《巴黎和波恩呼吁建设更自主的欧洲防务》,法国《回声报》1999年5月31日。)
第二,英国破例起了带头作用。战后以来,英国一直想以“英美特殊关系”凌驾于西欧国家之上,不愿屈居于以德法为轴心的西欧联合防务之内,故对西欧防务联合经常持冷淡甚至持“拆台”的态度。但此次西欧防务联合计划却是英国首先提出的。1998年秋,英国首相布莱尔呼吁,“欧洲各国应探索出能为自己国家的安全承担更多责任的方法。”(注:美联社波恩1998年12月6日电。)法国随之响应。1998年12月3日至4日,英法首先在圣马洛会晤, 签署了一项有关加强防务合作的政策原则声明。德国很快加入。于是出现了西欧防务联合的新势头。这表明,英国已从游离于西欧防务联合之外进入了它的“内层”。英国之所以这样做,是想以英法德“三驾马车”取代“德法轴心”,重整英国大国形象。因为英国认为自己在这次科索沃战争中立了“新功”,其“功”高于法德,企图以此为“资本”来提高它在欧洲的政治军事地位,为将来争夺欧洲防务联合的主导权创造条件。然而,英国此举并不意味着英国疏远或放弃同美国的“特殊关系”,相反,实际上是反映和体现了美国现阶段对欧洲的防务要求。布莱尔的“呼吁”一出,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立即撰文表示“欢迎”便是一个佐证。
第三,提出了较为明确的计划。这次西欧防务建设避免了过去泛泛而论的“通病”,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努力目标。这集中体现在今年6月3日欧盟15国在德国科隆召开的首脑会议上。会议批准了一项有关安全和防务政策的声明。其中提出将于明年年底前使欧盟达到以下改革目标,即能使欧盟获得采取带有军事意义的制止冲突、维持和平及人道主义的行动能力。也就是说,届时西欧联盟将被进一步武装。同时,首脑会议还任命了北约秘书长索拉纳为欧盟首任外交和安全政策的发言人。这两项措施是欧洲防务联合的重大进展,预示着欧盟将拥有协调军事政策的权力和工具。因此,这次会议赋予欧盟前所未有的军事行动能力,将使欧洲在某种程度上改变过去在防务政策上不能用“同一个声音”说话的松散状态,并意味着在欧洲发生危机时,欧盟将有可能拥有采取某些军事手段的决定权和行动权。
二
这次西欧防务联合虽迈出了较大的步伐,但它并没有脱离在北约范围内加强其“欧洲支柱”的旧巢。无论在加强军事实力方面还是在运用军事力量方面都将受到美国和北约的约束,特别是它的军事决策不可能完全脱离美国而单独做出。
从美国的意图看,美国之所以让西欧的防务有所发展,除了为减轻美国的防务负担和避免事必躬亲外,主要是感到在欧洲动荡不已的形势下,西欧缺乏政治上的凝聚力和军事上的联合行动能力,不便于美国控制和利用,更难以按美国的政策行事。美国的目的是要让西欧在大西洋联盟范围内加强其力量,以便将来西欧能更好地执行北约的、亦即美国的欧洲任务。美国企图以某种程度上“团结起来”的西欧,“借用”美国在北约内的军事装备,维护好美国“后院”的稳定,也就是说,美国要在未来实行“欧洲出入、美国出装备”的对欧军事干预战略。这样,既保证了美国在欧洲的利益,又能把西欧掌握在美国的手心之中。这是美国对西欧发展防务的尺度和限度。
从西欧意图看,西欧的最终目标虽然是建立欧洲的独立防务,以达到“欧洲在进行军事决策时不必要求美国参与”的目的。但现阶段不仅英国,而且连法国和德国都强调西欧的防务建设应是在“大西洋联盟内部加强它的力量”。因为,目前西欧感受最深的是在南斯拉夫的问题上过分有求于美国,受到了美国利益的左右,而不能完全体现西欧的政治愿望和国家利益。西欧颇有身不由己的感受。因此,西欧需要尽快建立一个相对自主的防务政策机制和获得独立军事行动的能力,以尽量避免或减少在军事上执行“美国化”的政策。实际上,西欧的防务联合目前更多的是为“在自己的大陆上维护自己的政治存在”而做的一种努力。这种努力还必须在维护欧美关系大前提的条件下进行。
从美欧双方的关系看,只有在北约内建立“欧洲支柱”才能减少矛盾并为双方所接受。战后以来,美国和西欧国家在欧洲防务建设问题上一直存在着矛盾,美国要控制西欧的防务,而西欧要获得防务上的自主权,实质上是防务领域内的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现在双方通过在北约内建立“欧洲支柱”,这种矛盾可暂时得到缓解。因为美国通过北约可使西欧防务联合不致“脱缰”而走上排美性质的“欧洲独立防务”,而西欧则可通过北约为建立未来的“纯”欧洲防务创造条件。这符合双方的近期利益和目标。美欧在北约内确立这种“欧洲特性”的主要标志是1996年6月3日在柏林召开的北约16国外长会议。这次会议首次界定一种明确的“欧洲作用”,即允许由没有美国参加的西欧联盟(其成员国亦即北约欧洲成员国),利用北约的作战物资和经费采取军事行动。这就意味着西欧联盟在北约组织中将发挥作用,这样的北约“欧洲支柱”自然在较大程度上体现了西欧的利益和意图,特别是在涉及维和行动和处理危机等问题时。对美国来说,这意味着把西欧联盟“纳”入了北约的范围,从而削弱了西欧联盟的欧洲独立性;同时还可以把美国不便卷入的地区问题交由欧洲国家去处理,而又不失去美对这些事务的控制权。从以上可以看出,西欧防务联合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尚不会违背美国的意愿而走上发展以摆脱美国为主的“纯”欧洲独立防务的道路。
三
此次西欧防务联合计划主要是针对21世纪的形势提出的。从中可以窥见西欧国家对21世纪初期欧洲防务联合的某些构想。总的看,它既要重点解决面临的紧迫的现实问题,也有出于同美国争夺未来欧洲防务主导权的长期考虑。概括起来,主要是要解决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协调安全和外交政策问题;二是加强军事行动能力问题;三是利用北约的“军事资产”和后勤支援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必然会引起西欧国家在军事上的一系列改革。
在协调安全和外交政策方面,除已任命一位负责共同安全和对外政策的发言人外,还准备在西欧联盟内建立一个由常驻代表组成的军事委员会,必要时该委员会可有权召开由各国政治代表和军事代表参加的会议,以加强外交政策和军事行动的协调。显然,这是企图按照北约组织的形式来改造西欧联盟,使西欧联盟由原来的“政治论坛”转变为政治军事组织,并成为欧盟直属组织。估计在21世纪初期西欧联盟将会按计划并入欧盟,西欧国家在有关欧洲危机的政策协调方面将会加强,但尚难以建立起共同的军事联盟。
在加强军事行动能力方面,重点是建立一支能适应“新的战略环境”的“欧洲快速反应部队”,使欧洲拥有“在危机面前作出决策和采取行动的必要的自主手段”。这支新的快速反应部队将以1993年建立的以德法为核心的五国“欧洲军团”为基础,根据科索沃战争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除将总兵力扩大为6万人外, 重点将解决欧洲自己的军事情报工具、特别是拥有侦察卫星的问题。因为早在海湾战争时西欧就是主要依赖美国侦察卫星的情报来实施作战行动。与此同时,西欧国家必须改善自己的武器装备,据西方一些武器专家估计,西欧某些常规武器大约落后美国十年左右。此外,西欧国家在远程运输能力方面也十分落后,严重影响了部队的快速反应作战能力。以上问题只有把各国的财力和科技力量联合起来才有可能解决。其重要前提是要使各国的军工企业进行大合并和大量增加军费等,要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不能指望在短期内会有“质”的突破。
近年来,欧美就利用北约“资产”及后勤支援问题多次磋商并已达成一些协议。北约“资产”,如基地设施等已经存在,不需增加财政负担,只需确定供西欧利用的资产类型及原则等问题,由于美欧双方对“稳定欧洲”这一目标有共同利害关系,故解决起来似较容易。估计今后西欧国家将通过“西欧联盟”更多地“借用”北约的资产。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西欧搞防务联合的主要动机不是同美国分庭抗礼。西欧目前的防务建设与未来的欧洲独立防务建设这两者不能截然分开,也不可能有一条泾渭分明的界线,因此,目前西欧所作的防务努力客观上将有助于推动未来欧洲独立防务的建设,并为其创造必要的过渡条件和基础。另外,随着欧洲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的建立和深化,西欧必然要求在防务联合上有新的作为,并朝着建立防务联盟的方向发展。但欧盟在真正实现自己的外交和军事联盟之前,很难将欧洲独立防务的具体纲领和计划提上议事日程。
标签:军事论文;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论文; 北约成员国论文; 英国欧盟论文; 美国军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