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改善效果探析论文_庞小清1,陈美兰2

1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神经风湿科,2南院急诊科 510120

【摘 要】目的:对于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的改善效果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方法:对我院2015年2月到2017年3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资料进行提取,随机的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有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结果:观察组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对照组患者的低,同时肢体的机能和疼痛的评分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都比对照组的高,其差异比较大,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康复护理,能够帮助其恢复肢体的功能,提升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康复护理;急性脑梗死;肢体功能障碍;改善效果

急性脑梗死是由于患者脑血供突然之间中断而造成脑组织软化和坏死,其发病率以及死亡率都比较高,并且患者得后遗症的概率比较高。而肢体功能障碍是最为常见的后遗症,这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因此,要就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改善效果进行深入的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的100例急性脑梗死的病例资料来自于我院2015年2月到2017年3月收治的患者,而且在研究当中依据随机数字法的分组原则将其分为2组。患者的合并症主要包括高血压20例,冠心病10例,糖尿病8例,肺部疾病3例。其中,对照组50例患者,女患者23例,男患者27例;患者年龄45-80岁,平均(52.3±2.6)岁。5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在44-81岁,平均为(51.3±2.2)岁。对照组基本资料与观察组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就依照常规的一些方法来进行护理。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

①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在患者卧床期间,要指导患者保持正确的躺卧体位,定时帮助患者进行体位的变化,通过按摩等方式预防患者的肌肉萎缩。患者得到医生允许可以下床进行活动后,循序渐进的指导患者进行训练,从最基础的坐立等开始进行,根据肢体功能恢复的程度来选择是否提升训练的难度[1];②创造出合理、安全、舒适的训练环境。训练场一切物品的摆放要能够对患者的康复训练有所帮助,训练场的地面要保持平整和干燥,避免患者在康复的过程中出现摔伤等意外;③注重对患者心理的关注,由于肢体功能障碍对于患者生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这个过程中患者容易出现消极心理,这对患者的康复工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的这些负面情绪应该采取措施进行有效的疏导,并提醒家属做好对患者心理健康的关注,帮助其进行训练。

1.3 护理效果指标

采用脑血管疾病学会制定的评分方式来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进行调查,统计和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满意率=(满意+比较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4.0版本统计软件做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配对设计的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通过(%)描述,计量资料以()描述。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的情况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7.54±4.31)明显低于对照组(15.58±8.96),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的肢体机能(58.93±9.03)与疼痛的评分(60.89±8.76)也都明显高出对照组[分别为(52.21±8.54)和(52.61±9.45)],差异比较明显,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护理组的患者在社会功能、情感满足方面的评分也都高于对照组[2]。差异比较明显,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对于护理情况的满意程度

对两组患者对于护理情况的满意程度进行比较,具体如表1。从表中的结果显示出,观察组护理的满意率达到了98%,而对照组护理的满意度有88%,观察组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的满意度,其差异比较明显,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在中老年群体中比较常见,并且就男女比例上来首,男性的发病率略高于女性,并且好于肥胖的群体,诱发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死亡率以及致残率都比较高,通过治疗,存活者也比较容易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残疾,并且有极高的复发率,这对于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而肢体功能障碍是急性脑梗死比较容易带来的后遗症,为了能够帮助患者尽快的恢复肢体的功能,就需要采用康复护理这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式[3]。就当前的研究来看,在急性脑梗死发病的6个月内进行神经功能恢复是比较有效的,在这6个月内,如果采取有效的护理,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残疾率。但是,当前的常规护理的对于患者的指导性一般,患者的配合和接受程度低,这对于患者的康复起不到应有的效果。本次研究发现,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比较低,并且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这两个方面均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4]。同时,康复护理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也比常规护理的患者高,也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能够帮助患者尽早康复,提升生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惠英.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康复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21):134-135.

[2]巫梅岚,陈楚君,梁玉玲等.康复护理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效果探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437-438.

[3]黄波霞.早期康复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10):1367-1368.

[4]陕海丽,王妮娜,支楠等.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23):143-144.

论文作者:庞小清1,陈美兰2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5月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4

标签:;  ;  ;  ;  ;  ;  ;  ;  

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改善效果探析论文_庞小清1,陈美兰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