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课文?教中文?_教学过程论文

教课文?教中文?_教学过程论文

教课文?教语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语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语文课究竟是教课文还是教语文,我们语文教师的认识在理论上是一致的,应该是“用课文来教语文”。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客观上还是围绕“教课文”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目标主要是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教学时间主要花费在课文分段解读讨论上;课文上完,学生的主要收获是加深了些对课文故事情节或人物思想情感的理解,而“语文”能力方面似乎没有明显的长进。这样的语文课可以认定是“教课文”。反之,如果学生通过课文学习,能够明确地说出这堂课“学会”了什么语文知识或语文学习方法,在听说读写能力方面接受了哪些训练,有哪些新的收获,这样的语文课大致可以认定教师是在“教语文”。

评价“教课文”或“教语文”的主要依据是什么?我认为主要观察对象不是教师在课堂里教了什么,而是学生学习后在语文知识或语文学习行为上有什么收获,发生了哪些变化。

教什么:课程内容?教材内容?

最近我认真研究了香港朱老师执教的《毕加索和和平鸽》的课堂教学光盘,对什么是“教课文”,什么是“教语文”,有了更加深切的体会。先看这堂课的教学设计。

一、观察图片,引入课文。

1.观察龙的图片,你们会想到什么?

2.看一幅鸽子图片,想到什么?

3.再看毕加索画像,介绍毕加索是爱动物的画家。

二、快速默读,思考:毕加索与和平鸽之间有什么关系?

1.讨论毕加索与和平鸽的关系。

2.讨论“和平鸽”的象征意义与课文故事的关系。

三、学习新词。

1.分组讨论不懂的词语。

2.每小组将讨论中不能理解的词语写在黑板上。

3.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不理解的词语:涕泪纵横、悲愤交加、口衔橄榄枝

四、抓重点段,学习画流程图。

1.朗读第三自然段,边听边图画这段话里的动词。

有一次,有位法国老人来找他,涕泪纵横地向他说了一件悲惨的事:法国当时正被德国人侵占,一天,老人的小孙子把一群白鸽子放出去玩,但是,其中一只小白鸽很久都没有飞回来,小孙子心里惦挂着,就跑到屋顶上面眺望。忽然,他看见蓝天上有个小黑点。啊,是小鸽子回来了。小孙子马上拿出红布条使劲地挥舞,好让小鸽子认出自己的家。不幸的是,附近的德军看见了,以为他在给法国游击队发信号,便发狂似的跑上楼把小孙子推下楼,接着又把飞回来的小鸽子打死了。老人泣不成声地请毕加索给他死去的小孙子画一幅画。

2.默读第三段,看看这段话里面有几个人物?

(法国老人、小孙子、毕加索、德军军士)

3.教师示范画流程图的方法:

(1)刚才圈的动词是不同的人发出的动作。动词这么多,我们应该怎么去分析呢?老师教大家画一个流程图。我们以小孙子为例,老师把写他动作的句子抽了出来。看老师圈了哪些词语。(板书:放、惦挂、跑、眺望、看见、拿出、挥舞)

(2)再用蓝色的框框圈出一些词语。这些词语是形容动作的,使这个动作更加生动。(板书:马上、使劲儿)

(3)这些词语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下面老师就和大家来画小孙子的动作流程图。(教师一边说一边板书:首先是“放”,接着是“惦挂”,接着是“跑”,“眺望”,然后是“看见”小鸽子飞回来了,所以就“拿出”红布条使劲地“挥舞”。有些词语形容他是怎么样挥舞的:“马上”拿出红布条,“使劲地”挥舞。)

小结:这就是今天要教的流程图。在流程图里,把动词写进红色的圈,然后根据动作的顺序,用箭头把这个图画出来。再把形容这个动作的词语写进蓝色的框框。

4.分组完成德军和老人动作的流程图。

5.各小组派代表交流,分享所画流程图。把图贴在黑板上。

6.请一位同学连贯地做一些动作(连续表演两遍),观察后分小组再画流程图。

7.各小组完成流程图,分享交流。

五、布置作业。

回家观察一下妈妈做家务的片段,如煮饭啊、扫地啊,自己试着完成一个流程图。

这堂课除了初读课文和词语教学这两个环节与大陆阅读教学有些相似,在教学目标和主要教学环节设计方面与大陆阅读课大相径庭,体现出与大陆语文阅读教学完全不同的语文教育观。

如何用课文来教语文?首先需要厘清语文课程内容和语文教材内容这两个概念。所谓的课程内容,是指为达到课程目标而选择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价值观等要素。就阅读教学而言就是这篇课文“教什么”。所谓的教材内容,是指为有效地反映、传递课程内容诸要素而组织的文字与非文字材料及所传递的信息,就阅读教学而言就是“用什么来教”,或者说是用哪篇课文来教。

以《毕加索和和平鸽》这篇课文为例,文中介绍的毕加索和和平鸽的关系,作品表达的是法国人民热爱和平、憎恨法西斯的思想情感,这些是课文传递的信息,是“教材内容”,不是“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指教师根据这篇课文选择的要求学生学习的那些语文知识、方法或语文技能方面的内容。朱老师所选择的课程内容非常明晰:一是学习课文中的新词,二是学习分解人物的动作画成“流程图”,而重点显然是让学生学会画“流程图”。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就是围绕这些课程内容设计教学环节,并且层层深入地开展指导。教师在这堂课里“教什么”是清楚的、集中的,学生通过这堂课到底“学会什么”也是明确的。由于课程内容明确并且集中,而且立足于学生“学会”,因此这堂课教学的有效性是能够充分体现的。

其实大陆教师在主观上也知道语文课不能只教课文,也很重视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确定,但是许多教师在客观上没有厘清“课程内容”和“教材内容”之间的关系,往往是将教材内容当作课程内容进行教学;或者在课程内容选择上过于多元,恨不得将自己解读文本认识到的语文知识和语文方法一股脑儿教给学生,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能追求“教过”,没能在“教会”上花时间,下工夫。

香港朱老师的这堂课在教学目标确定方面可以给我们的启示是:第一,要严格区分课程内容和教材内容,课堂教学的重点应该是课程内容,不是教材内容;第二,一堂课的课程内容选择要明确而集中,要立足于学生学会,而不仅仅是教师教过。

怎么教:讲解?体验?

用课文来教语文,就应该按照语文学习的方法或规律来设计并实施教学过程。香港朱老师教学《毕加索和和平鸽》之所以能够集中凸显“画流程图”这一教学目标,与他设计教学过程的理念有关。我们会发现,这堂课主要不是在解读课文的思想内容,花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上的时间少之又少。当然,要让学生依托课文来学会画流程图,必须以读懂课文为前提。因此教师一开始也设计了整体感知内容这个环节,让学生理解讨论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但教师只是将理解课文内容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并没有将其升格为统揽教学过程的主线。学生理解了毕加索与和平鸽之间的关系,认识了课文中和平鸽的象征意义以后,教师就直奔主题,抓住课文主要段落,逐步指导学生学习如何画流程图,最后干脆离开课文,让学生当场作动作演示,然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将连贯的动作分解开来,整理成流程图。

这堂课里,理解课文内容,包括词语教学的时间只占大约四分之一,而花在画流程图指导和练习的时间却占了四分之三。教师设计教学过程所秉持的理念非常清楚,课文只是学生学习画流程图的“材料”,是“例子”,让学生学会画流程图,才是这堂课必须完成的课程内容。因此,教学过程的重点围绕着画流程图展开设计: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操作——情境练习——回家独立操作。

对学生而言,学画流程图,既是一种文本阅读的方法,也是一项有相当难度的智力技能。如何让学生学会一种技能,最好的办法不是教师讲解、演示,而是让学生人人动手参与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获得的只是知识、命题或概念,只是“理解”;要将理解的知识转化为技能,就必须让学生有操练的机会。许多复杂的技能往往操练一次还不能学会,必须在各种场合反复操练才能真正学会。杜威主张“从经验中学”;张志公认为技能的掌握不能通过口耳相授,而必须通过亲身经验,只有在个体参与和实践的过程中才能真正获得,讲的都是这个意思。所以,“教育的基本手段是提供经验,而不是向学生展示的各种事物。”这堂课的教学设计完全是遵循学生技能学习的规律设计的,因此从现场情况观察,其教学效果是明显的。

设计:“文本解读型”?“技能掌握型”?

研读香港朱老师的这堂课,我们发现阅读课的教学过程可以有两种设计:一种是文本解读型的,就是以解读文本思想内容为主线来设计教学过程,在文本解读过程中有机插入语文知识或方法的教学;一种是技能掌握型的,就是遵照语文知识或技能学习规律设计教学过程,文本理解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文本解读型教学设计容易实现人文教化功能的最大化;技能掌握型教学设计有利于促进语文课程内容的落实。

在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的情况下,大陆教师选择的是前者,但是这种设计很容易滑入“教课文”的窠臼;而香港教师选择的是后者,因而其母语课比较容易体现“教语文”的特点,并且不可能产生“教课文”还是“教语文”的争论。要杜绝“教课文”倾向的出现,可能需要我们改变思路,变“文本解读型”为“技能掌握型”的过程设计,或许这样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实现“教课文”为“教语文”的转变。

有的教师可能会提出,这样上课,语文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目标如何落实?对这样问题的认识,香港和大陆老师也有着观念上的差异。这篇课文蕴含着法国人民向往和平的思想情感和对德国士兵野蛮法西斯行径的谴责控诉,对这些思想情感方面的教学目标,香港教师是作为隐性目标自然渗透在教学过程之中的。虽然教师没有安排专门的时间,设计专门的环节有意识地凸显,也没有特意用语言来说教,但学生在读懂理解课文内容过程中,比如在导入课文图画观察时,在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和平鸽为什么能成为毕加索画中的主角”这一问题时,在分解人物动作画流程图时,总之,在语文学习的同时,客观上也在接受思想情感教育,感受到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认同,这是一种“润物细无声”式的教育。

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这一目标应该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自然渗透的,应该注重的是“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而语文课程应该凸显的是语文知识的学习和提高语文能力的活动。

标签:;  ;  ;  

教课文?教中文?_教学过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