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针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实施糖皮质激素治疗法,观察评价治疗效果。方法:从本院近两年接诊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随机抽选80为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在实验中我们会用到两种治疗方法,一是常规药物治疗,另一种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加入地塞米松。将筛选出的80位患儿进行随机分组,分组后两个小组任意选择一种治疗方式,但不可重复选择。评价两组的治疗效果,并对其进行比较说明。结果:经治疗后,常规治疗组患儿共有30位表示治疗有效果,联合治疗组共有37位表示治疗有效果,从数据比较看来,联合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更佳。结论:选择适当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效果甚为理想,复发率、感染率等均有所下降,理应推广应用,使更多的患儿受益其中。
关键词:分泌性中耳炎;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治疗效果
分泌性中耳炎属于耳鼻喉科诊治的疾病范围,其中最主要的一种表现就是鼓室积液。通常患有这种疾病的患儿都会出现耳鸣、听力水平下降、耳朵疼痛等症状,如果患病后不能及时到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将会恶化成鼓膜穿孔变大等症状,严重者还可能耳聋。为此我们探究了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对疾病的治疗效果,希望能够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以下是我们此次实验的总结内容。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这次实验中我们需要真实患儿的帮助,因此我们在本院选择了部分患儿参与这次探究活动。实验对象的筛选标准如下:(1)患儿所患疾病经专业鉴定符合实验要求。(2)患儿就医治疗的时间不得超过2019年7月且不得早于2018年7月。(3)患有慢性鼻窦炎、鼻炎等疾病的患儿不能参与实验。(4)实验方案已经过有关部门的同意。(5)患儿在参与实验之前,要签署同意书。经过筛选,我们共找到了80位符合条件的实验对象,随后我们对这些患儿进行分组,分组原则:随机、平均。在这次实验中,共包含两种治疗方法,常规药物治疗、常规药物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这两种治疗方式下各包含40位体验儿。其中常规治疗组患者中包括23位男性以及17位女性,患儿平均年龄为3.21.8岁。联合治疗组患儿由22位男性以及18位女性组成,患儿平均年龄为3.51.6岁。从以上基本资料的对比结果来看,两组没有明显区别,不会对其他对比结果造成实质性影响。
1.2方法
两组病人在实施各自的治疗内容之前都要进行如下操作,主要内容包括:(1)每天给予病人麻黄素液治疗,一天三次,每次2滴到四滴左右,麻黄素液的浓度为1%。(2)每天于早、中、晚三个时间段给予病人0.1克盐酸氨溴索药物,服用方式为口服。(3)在无菌条件下,采用注射器抽取病人鼓室中的积液。
1.2.1常规治疗
常规治疗组患儿通过常规药物进行治疗,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向患儿体内注入3克的头孢呋辛钠,在坚持6天治疗后结束。
1.2.2联合治疗
联合治疗组的患儿在前者的基础上添加了地塞米松: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向患儿体内注入10克地塞米松,治疗时间为3天。在无菌操作条件下,采用1毫升的注射器对病人鼓室中的积液进行抽取,随后利用相同型号的注射器将1毫升的地塞米松推入鼓室中。采取静脉滴注的方式向患儿体内注入5毫克的地塞米松,治疗时间为3天,治疗时长为2星期。
1.3统计学方法
科学严谨的实验结果必然少不了大量统计数据的支持,正是由于实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难以通过人工方式进行管理,为此我们才需要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数据移交给SPSS19.0软件,计算机软件的好处就在于它具有人类所无法比拟的精准性,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为我们提供出正确的讯息,因此我们需要利用计算机技术所特有的优势对我们所记录的数据进行综合汇总管理。
2结果
2.1常规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的治疗效果对比
联合治疗组的患者中有3位患儿没有显示出丝毫的治疗效果,其他患者均在不同程度上有效。常规治疗组共有10位患儿表示治疗无效,从这方面看来,联合治疗组的情况要优于常规治疗组,具体情况请参见下表。
3讨论
在耳鼻喉科治疗领域,分泌性中耳炎也并不少见,患有此病的患者通常会出现听力下降、中耳积液等问题,对于患儿的听力来讲是一个不小的威胁,并且已经影响到了患儿的正常生活。因此分泌性中耳炎病人在发现病情征兆后要立即前往医院进行正规治疗,改善病情,抑制其恶化程度。在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疾病时,一般要按照如下原则进行医治:首先要尽最大程度修复中耳相关功能,之后找到疾病发作的原因并彻底根除,最后将中耳中留存的积液清理干净。在众多治疗方法中,药物治疗最为稳妥,对患者造成的伤害也较小,不会产生较高的治疗风险,患儿易于接受。并且采用药物治疗可以使患者的PH值恢复正常水平,使其粘滞度下降,有利于粘液排出,并且抗菌效果明显。在我们此次实验中,我们在常规治疗药物的基础上添加了地塞米松,并将其与常规药物治疗方式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其结果也证明了联合治疗方式的优越性。有了地塞米松的加入,患者的炎症反应就会有所减轻。采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可以使得抑制炎性反应的能力加强,且能够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出现,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治疗药物。地塞米松是糖皮质激素的一种,因此它本身就具有强大的抗炎效果,对于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疾病有很大作用,能够减轻耳咽管水肿,便于积液成功排出,在病情控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就常规药物、常规药物联合地塞米松这两种药物治疗方式展开探究,并从治疗有效程度,病症复发概率,并发症发病率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分析对比二者的区别,实验结果表明在这些方面的对比当中,加入地塞米松的治疗方式效果更佳,这就证实了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对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是有帮助的,且贡献极大,在促进积液吸出、恢复病人听力水平等方面均有突出表现,是一种理想的治疗药物,因此我们可以进行大力推广普及,造福更多患者。
参考文献
[1]王智楠,徐忠强,余其林,等.细胞因子、IgE及一氧化氮在小儿分泌性中耳炎中耳积液的表达[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3,(7).
[2]王桂芳,郝园园,王庭良,等.分泌性中耳炎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效果评价[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7,(2).
[3]蒋杏丽,高志光,赵金花.耳内窥镜下鼓膜置管联合腺样体切除术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5,(5).
论文作者:戴洁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5
标签:患儿论文; 中耳炎论文; 常规论文; 患者论文; 方式论文; 激素论文; 鼓室论文; 《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