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谢丽萍

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中医医院 甘肃泾川 7443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进行静脉溶栓时实行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2010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66例进行研究,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预见组与一般组,每组各83例,预见组实行预见性护理,一般组实行常规护理,实验结束之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通过对比发现,预见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一般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一般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进行静脉溶栓时实行预见性护理可取得较好的溶栓效果,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有一定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的疾病类型,若治疗不及时就会导致患者出现疼痛性休克的现象,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临床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主要方法为静脉溶栓,通过溶栓可疏通闭塞的血管,实现心肌的再灌注,对心肌的重塑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溶栓的过程中若不进行有效的护理就会导致溶栓的效果不明显,还会造成并发症的发生,不利于患者的康复。预见性护理是有效的护理方法,所以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的过程中实行预见性护理可取的较好的治疗效果,对患者的康复意义重大,还可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1]。为进一步证明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中的应用价值,本次研究主要选取在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66例进行研究,现将有关内容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0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66例进行研究,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预见组与一般组,每组各83例,其中预见组男45例,女38例;年龄范围37~71岁,平均年龄(53.5±17.5)岁;体重范围54~64kg,平均体重(58.5±5.5)kg;病程范围14.6~22.8d,平均病程(18.7±4.1)d。一般组男44例,女39例;年龄范围39~75岁,平均年龄(56.5±17.5)岁;体重范围56~68kg,平均体重(61.5±6.5)kg;病程范围13.8~23.4d,平均病程(18.6±4.8)d。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以及年龄、体重、病程范围等,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预见组实行预见性护理,一般组实行常规护理,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2.1进行个性化护理

患者由于剧烈的疼痛在治疗的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的应激反应,不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所以护理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稳定患者的情绪,鼓励患者建立治疗的信心,帮助患者疏通心理,建立医患之间的信任感,使患者积极地接受并配合治疗,进而取得好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恢复。

1.2.2 强化健康教育

患者入院之后,护理人员要将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原因、预防措施以及治疗的方法、治疗之后的注意事项向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讲解清楚,加深他们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认识。在讲解的过程中,针对患者家属提出的疑问要认真的解答,并且注意语气以及语速,保证他们都可以听懂,进而患者可以得到最好的治疗。

1.3疗效评价指标

采用自制评分表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发症包括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以及心源性休克。

1.4统计学资料

此次实验中的数据均使用软件SPSS17.0进行分析与处理,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并发症的发生率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数据结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

与一般组相比,预见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包括入院须知、心理舒适以及疾病知识、护理巡视等方面均高于一般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见表1:

注:预见组与一般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预见组无并发症的发生;一般组出现3例心力衰竭患者,2例心源性休克患者,3例心律失常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9.6%(8/83)两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是动脉血管发生闭塞而造成的血流中断,若不及时的治疗还会并发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以及心律失常等症状,对患者的健康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不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方法是静脉溶栓,通过溶栓可有效的疏通闭塞的血管,对疾病的预后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静脉溶栓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但是在溶栓的过程中若不进行及时的护理就会影响治疗效果,不利于患者的康复,所以实行护理干预是非常有必要的。预见性护理是新型的护理方法,通过提前预知患者即将发生的症状来促进治疗的顺利进行,不但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还可以提高护理效率以及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继而提高工作质量。通过预见性护理还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症状,使患者的病情得以稳定,促使患者尽快康复,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研究表明,对急性心肌梗死管着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过程中实行预见性护理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不但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还可以稳定患者的病情,使患者的症状得到一定的改善,还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次研究选取在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66例进行研究,预见组患者在生活质量评分方面的入院须知为(22.3±2.4)分,心理舒适为(22.4±2.1)分,疾病知识为(18.3±3.1)分,护理巡视为(22.2±2.8)分,高于一般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0%),低于一般组,两组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进行静脉溶栓时实行预见性护理可取得较好的溶栓效果,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有一定的作用,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春华.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109-112,115.

[2]毕丽辉.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11):93-93,96.

[3]张淑春.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9):220-220,224.

[4]马波.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中的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16):102-102.

作者简介:谢丽萍,女,护理专业,通讯地址: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中医医院,邮编:744300

论文作者:谢丽萍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5

标签:;  ;  ;  ;  ;  ;  ;  ;  

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谢丽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