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北京建筑分公司 北京 100024
摘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房屋建筑的具体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为同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施工;混凝土;施工;初步探索
裂缝问题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由于施工工艺、管理和材料等因素,楼板裂缝造成渗漏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当裂缝出现并持续一段时间后,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将降低,这将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性能和用户的安全。因此,对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以更好地防止裂缝的产生。
1合理设计方法
在施工过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由柱、多层楼板和连接多层楼板的模板支撑系统组成的临时受力体系。力系统可以随着施工过程而改变。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形状、材料的性质和施工荷载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随着荷载效应的不断积累,楼板在施工过程中的荷载将超过结构设计允许的楼面荷载能力。这些特点使得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与施工阶段的结构有很大的不同,有时会在整个结构的生命周期中产生最危险的情况。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经常会出现裂缝、挠度和坍塌等问题。
同时,混凝土是一种脆性材料,抗拉强度约为抗压强度的1/10,短期荷载的极限拉伸变形仅为(0.6~1)x10,长期荷载的极限拉伸变形仅为(1.2~2)x10。由于原材料的不均匀性、水灰比的不稳定性和运输和浇筑过程中的离析现象,使得同一种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不均匀,存在许多抗拉强度低、易开裂的弱点。
因此,考虑到建筑物的受力,在施工初期应积极选择中、低强度混凝土,将材料的强度等级控制在C20~C35的范围内,不使用高强混凝土。在抗裂性的计算中,应充分考虑抗裂性的薄弱部位,使裂缝从设计源头向混凝土薄弱部位形成。对于大跨度、大尺寸的梁,应加强纵向结构钢筋的设置,合理改变梁纵截面的配筋率,使施工荷载、温度变化和应力大小c准确估算,有助于提高构件的抗裂性。
2多种建筑材料的选择
在施工过程中,在选择建筑材料时,必须检查好材料的质量,不仅要选择质量好的材料,还要保证材料满足建筑的需要。通过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可以达到减少混凝土裂缝的目的。
2.1水泥选择
水化热是水泥材料中的常见问题。水化热的原因是水泥水化,水化热是引起混凝土温度裂缝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水泥应采用大厂水泥,以保证水泥的质量和完整性,并需要低热量水泥的积极使用。在材料采购过程中,施工单位应检查水泥生产企业的质量合格证,确定水泥的凝结时间、稳定性和强度,以满足施工要求。
2.2骨料的选择
集料(砂和石)的综合要求应是高质量、高强度、稳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无有机杂质和粗而细的盐集料。粗骨料优选为天然连续级配和碎石。最大颗粒尺寸小于结构截面的最小截面的1/4,并且小于钢筋的最小间距的3/4。细骨料最适用于中粗砂。根据县令建筑材料试验结果,每立方米混凝土可减少水泥用量2025kg,减少10kg水泥,降低温度1℃。
2.3合理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质量。如果混合料设计存在问题,最终的混凝土将不用于施工过程中。配合比设计应首先满足强度等级、混凝土性能等基本要求。在达到泵送混凝土流动标签后,应采用少量水泥和水灰比降低水泥水化热。
2.4种外加剂的选择
选择合适的外加剂是减少混凝土开裂的措施之一。在所有掺合料中,粉煤灰是混凝土防裂效果最好的材料。粉煤灰的使用可有效改善混凝土的收缩和脆性,并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木质素磺酸钙是一种阴离子活性剂,对水泥颗粒具有分散作用,降低了水的表面张力。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向混凝土中加入0.25%的水泥重量(木质素磺酸钙),可以改善混凝土和木质素磺酸钙(木质素磺酸钙),使混凝土明显改善,使混合水减少约10%,节约了水泥的百分之10,从整体上减少水化热。
3项施工措施
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对整个建筑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不仅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而且优化了资源的准备。在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财力的基础上,发挥最佳的建筑效果。而最重要的一点是控制裂缝的产生,改进施工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混凝土内外的温差,避免建筑物裂缝的产生,提高混凝土的质量。
3.1项完善的施工管理措施
施工管理主要是针对施工过程进行的。目的是保证整个建筑的施工能够按一定的标准进行,以避免施工事故的发生。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不断改进施工技术,加固工人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位移、松动、加固钢筋,以避免出现踩踏现象。
3.2混凝土浇筑方法
混凝土浇筑按混凝土自然坡度、水平分层、斜截面、逐层连续、一次浇筑进行。在浇筑过程中,已将水加到已搅拌的混凝土中是绝对不可能的。如果混凝土发生故障,必须将其送回搅拌站。还应准确掌握混凝土的层厚。在上部混凝土的前提下,必须浇筑新的混凝土层,以便在混凝土初始设置的时间范围内控制上下层的浇筑间隔,以防止由于长时间间隔造成的施工裂缝。混凝土浇筑时,应注意气象温度变化的影响。当天气急剧变化时,最好不要浇灌混凝土。
3.2混凝土浇筑方法
混凝土浇筑按混凝土自然坡度、水平分层、斜截面、逐层连续、一次浇筑进行。在浇筑过程中,已将水加到已搅拌的混凝土中是绝对不可能的。如果混凝土发生故障,必须将其送回搅拌站。还应准确掌握混凝土的层厚。在上部混凝土的前提下,必须浇筑新的混凝土层,以便在混凝土初始设置的时间范围内控制上下层的浇筑间隔,以防止由于长时间间隔造成的施工裂缝。混凝土浇筑时,应注意气象温度变化的影响。当天气急剧变化时,最好不要浇灌混凝土。
3.3混凝土振型
混凝土振动时,应进行三种振动方式。三个设置位置是第一混凝土的斜角,第二个是混凝土的中间角,混凝土的顶部是第二个位置。只有三套位置满足要求,合理配合才能保证整个坡面的振动,达到最终效果。当使用振动器时,必须掌握振动器的振动深度和时间。振动器的深度控制在50mm以上。振动棒与振动器之间的距离控制在约400毫米,振动器应快速插入。当混凝土被振动和密集地挤压时,混凝土表面应该用刮刀杆刮掉。然后加入5mm~25mm的砾石,然后在最后固化之前将木材均匀地摩擦。
3.4种约束条件的改进措施
为了提高模板的周转率,通常需要在混凝土施工中尽可能早地拆除新浇混凝土。如果混凝土温度大于温度,就要准确把握模具的取出时间,避免混凝土表面出现早期裂缝。当混凝土浇筑时,水合热的分布将在表面上产生相当大的拉应力,这将增加混凝土表面的温度。如果模板被拆除,表面温度将大大降低,混凝土表面将被添加到拉伸应力。当水化热应力叠加在一起时,就会出现混凝土的裂缝。使用性能的影响很大。它可以用泡沫海绵等隔热材料覆盖混凝土表面,避免混凝土的拉应力过大。
3.5温控方法
为了降低混凝土的温度,控制混凝土温度的方法有很多种。目前,通常采用骨料级配的改善来避免混凝土的温度。在采取措施的过程中,应随时准备温度分布,以创造更多的方法来控制混凝土的温度。例如:减少浇注厚度,配合浇注层冷却,铺设水管,冷却冷水等。
3.6铺管措施
铺设预埋管应采取可靠合理的固定措施,使其尽量穿过板的中部,防止交叉交叉,并在交叉布线处安装线盒。多线管的分布应采用径向分布。最好不要使用紧密平行的布置,这将有助于混凝土底部的管道放置。
结语
在建筑工程中,裂缝的处理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结合现场施工方法和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在施工过程中不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还要加强施工后各方面的管理,做好维修工作。
参考文献
[1]潘琴芳.高层房屋建筑防止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施工技术措施[J].科技资讯,2009,(5).
[2]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M].北京:北京工业出版社,2007.
[3]丁捷.混凝土裂缝成因与控制[J].山西建筑,2022,33(18).
论文作者:张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6
标签:混凝土论文; 裂缝论文; 过程中论文; 水泥论文; 水化论文; 振动器论文; 温度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