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花开别样红——淮北市争创“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纪实,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淮北市论文,花开论文,纪实论文,文明城市论文,先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安徽省淮北市位于苏鲁豫皖交界处,现有人口198万人,面积2725平方公里,自然资源丰富,农业生产发达,工业发展迅速,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全国五大煤炭基地之一、全国三大土地复垦示范基地之一、全国重要的纺织品出口基地之一。
淮北市建市4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各级党政领导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唱响精神文明建设主旋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大力推进城市转型,开创了两个文明建设的新局面。1998午以来,淮北市在全省创建文明城市综合评比中一直处于先进行列,1999年荣获“全国卫生城市”称号,2001年,淮北市的创建在巩固中提高,被评为全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今年又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光荣称号。荣誉的背后,凝聚着领导的无数心血,浸透着创建工作者的辛勤汗水,折射出人民群众的智慧之光。
多年来,文明城市创建促进了淮北市城市环境的大变化。一方面,淮北市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全面推进“七个起来”、“三个覆盖”、“四个延伸”、“五个突破”,综合整治城市环境,使城市环境不断推陈出新,构筑了一道道崭新的城市风景线;另一方面,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投入巨资建设了一批现代化的交通、通讯、环卫、治污工程,城市设施更完善了,功能更健全了,市容环境变得更美、更绿、更亮。
多年来,文明城市创建促进了淮北市市民素质的大提高。随着创建活动的深入,淮北市每个行业、每个单位、每个社区都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市民教育,着力营造立体式、全方位的教育环境,使广大市民长期处于文明的熏陶之中。使市民在直接参与实实在在的创建活动中感悟文明、理解文明、实践文明,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文明意识,养成了文明习惯,提高了文明素质。
多年来,文明城市创建促进了淮北市经济社会的大发展。通过创建,大大改善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外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不断强化。到2001年底,全市国民生产总值达107.23亿元,财政收入达13.1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590元,城镇职工平均收入达7114元,农民人均收入达2216元,城乡居民存款余额达77亿元,全市综合实力大大增强。
多年来,文明城市创建促进了淮北市城市管理的大加强。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科学界定了市、区、街道、社区的职能。充分发挥环卫和城管两支队伍的重要作用,在日常管理上实行了全天候覆盖。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的法规,规范了执法程序,改变了城市管理中多头执法的局面,实现了一支队伍管理城市,从根本上解决了城市管理难的问题。与此同时,进一步推动了城市公用设施管理作业市场化进程,做到了以商养城、以商建城,用市场化的手段不断强化城市管理。
回顾多年来的创建实践,淮北市的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经历了从环境整治到以德育人的转变和提升,从以德育人到管理优化的转变和提升,从管理优化到机制创新的转变和提升。
——抓认识,强化领导,形成上下联动的创建格局。多年来,淮北市各级党政领导不断深化和推进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从整治城市环境到推进城市转型,从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到落实以人为本的道德建设。创建文明城市的实践,使全市上下认识到创建文明城市不仅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落实“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体现;不仅是以德治国的有力抓手,也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不仅是迎接新世纪的形象工程,也是培育跨世纪发展的精神支柱工程。正是由于认识的不断深化,多年来,淮北市一直把创建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列入年度总体目标,有规划、有部署、有措施、有检查、有奖惩,做到了数年来热情不淡,氛围不减,力度不弱。
——抓根本,以人为本,塑造素质优良的创建主体。淮北市坚持治城先育人,从强化人的素质入手,精心设计载体,使创建活动成为市民教育的大学校。以市民学校为龙头,300多个市民学校覆盖全市,把全市居民纳入教育网络,使“三德教育”、“四有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入家入户,入脑入心;在社区开展了“文明家庭”、“文明户”、“遵纪守法户”评选活动,使广大市民遵纪守法、争做先进的积极性大大提高。目前,文明户、文明家庭的普及率已达市区总户的80%以上;在机关开展了“十佳公务员”、“十大杰出青年”评选活动;在乡村开展创建“文明村镇”、“卫生村镇”等活动。通过系列化的创建活动,让群众在参与中自我教育、自我规范、自我约束,逐步形成在家讲家庭美德,争当文明新风户;在外讲社会公德,争当文明市民;在单位讲职业道德,争当文明职工的良好风尚。
——抓环境,标本兼治,突出重在发展的创建主题。淮北市委、市政府提出要通过创建工作促进发展环境的全面优化,努力把淮北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最佳投资环境城市。为此,淮北市先后在全市开展了优化发展环境、推进城市转型和思想解放大讨论等活动,不断强化全市干部和群众“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事事关系淮北形象”的观念。同时实行重大项目零收费,办事零环节和“一站式”服务制度,减少审批内容,优化服务质量,对行政审批项目进行了清理和规范,共审查清理了53家单位的行政审批项目408项,核准项目227项,审批收费项目245项,取消行政审批项目122项,核准项目64项,备案项目1项,审批收费项目123项。同时,淮北市围绕建设百万人口大城市目标,坚持大手笔、大规划、大建设,制定了“南扩、东进、西延”的城市发展思路,在原有城区“三横八纵”道路框架的基础上,新建道路52公里,形成了循环畅通的城市道路网,使中心城区规划建设面积扩展到235.5平方公里,初步构筑起现代化大城市的新框架。在此基础上,积极实施改善市容市貌、提升城市环境的“四化”工程:美化城市工程,在城区24条主次干道实施了全方位街景整治;绿化城市工程,把森林植入城市、把园林绿地搬上街头,使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6.5%,人均占有绿地8.7平方米;净化城市工程,建成了丁楼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和垃圾综合处理厂,并对城区内雅河、龙河、雷河和塌陷区水面进行了有效保护与治理;优化城市功能工程,重点建设了广播电视塔、立交桥、行政中心、体育馆、博物馆等标志性工程,进一步加强了城市供电、供水、供气、排水、公交、电信等基础设施,切实提高了创业发展的环境和市民的生活质量。
——抓机制,齐抓共管,树立贵在创新的创建理念。建立了全方位的目标管理机制。把创建工作纳入全市的总体规划之中,纳入岗位责任制管理考核之中,纳入领导干部的任期目标之中,量化指标、层层分解、逐级落实、责任到人,使创建工作横到边、竖到底,不留死角。市文明委专门设立每年度30万元的创建奖励专项资金。对目标任务完成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建立了严格的考核机制。市委、市政府制定下发了《淮北市创建文明城市工作职能部门考核细则》,对每个职能部门创建工作的目标、任务、职责、标准都作了定性、定量、定位的要求,实施了群众评议、条块评估、组织评定“三位一体”的考核办法,调动了各职能部门抓创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了严厉的责任追究机制。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实行精神文明建设领导责任追究制度的决定》,把精神文明建设列入年度岗位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由组织、人事部门考核、把关,在奖励、晋级、评优等方面实行一票否决,对不参加创建的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诫免、降职直至免职处理,增强了各级领导干部抓创建的责任感。建立了多层次的监督机制。把领导监督、人大政协监督、群众监督、新闻舆论监督结合起来,把明查与暗访、定期与不定期、自查与互查结合起来,把设立举报电话与建立领导接待日结合起来,使监督工作渠道畅通,手段灵活,效果显著。建立了市场化的环卫运行机制。把环卫推向市场,将竞争引人管理,推进市环卫处实行管理、执法、作业相分离,分别组建了道路清扫保洁公司、公厕管理保洁公司、废弃物清运公司、渣土运输公司、清扫保洁服务公司。社区组建保洁公司,鼓励私人成立清扫保洁服务公司,逐步实现社区环卫市场化,调动了环卫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了清扫保洁水平。建立了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建立起了以政府投入为主、政策扶持、企业投入、社会支持多元化的投入机制。通过适当增加财政投资,争取国家扶持引资,努力盘活城市资产融资,争取社会各界支持集资等手段,共筹集近10亿元用于市政建设,建设了“六路”、架设了“六桥”,形成了新的城市路网,构筑了新城区的框架,使城市的整体功能大大增强。
——抓基层,夯实基础,打造良性循环的创建态势。实施了社区建设工程。通过加强社区建设,推进了城市管理体制的改革,建立了“二、三、四”管理体制,扩大街道办事处的权限,实现了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拓宽社区服务内容。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社区管理人员,提高社区管理人员素质,改善社区办公和活动场所等基础设施。实施了市场整治工程。对市区内的工业品、农贸等专业市场实行科学规范管理,提高档次水平,基本上做到“七统一、六起来”。对城乡结合部的社会自办市场,由工商部门介入强化管理,以治理脏、乱、差为突破口,进行集中整治,彻底改变了市场面貌。实施了摊点整治工程。对城市管理的薄弱时段、薄弱环节进行了集中整治,做到了主干道严禁、次干道严控、小街小巷规范,初步实现良性循环;同时建设分类市场,引摊入市,定点定位,规范经营,严格规范管理,并按照标准进行检查、考评,三次不达标的,予以取消;对不在界定范围内的摊点,予以取缔。还以规范管理全市小餐饮摊点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强了对流动摊点的整治管理。通过合理布局、划行归市,完善设施、规范场所,疏导兴业、筑巢引凤,健全制度、强化管理,有效地改善了居民区内的流动摊点违章经营现象,达到了放而有度、管而不死、活而不乱、文明经营的目标。
纵观淮北市的文明城市创建历程,从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着眼,从制度规范上着手,依靠体制、机制创新的力量来实现文明城市创建的良性循环,主要依靠的是稳定的良性循环的组织领导机制,稳定的良性循环的工作机制,稳定的良性循环的监督奖惩机制和稳定的良性循环的投入保障机制。德法并举、治城育人,这是淮北市在文明城市创建中最突出的特点,也是淮北市在文明城市创建中最关键的经验。
迎着十六大的东风,淮北市人民将更加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认识上会再提高、力度上会再加大、水平上会再提升。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把创建工作向纵深推进,努力实现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和城市环境建设的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