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导向场--定向研究的第三部分_政治论文

活动导向场--定向研究的第三部分_政治论文

导向的活动领域——“导向学研究”之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导向论文,之三论文,领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导向有哪些活动领域,这也是认识导向必须回答的问题。当我们考察了古今中外的导向后,发现导向的活动领域异常宽广,它几乎涵盖了人类生活的所有领域,可谓无时不在、无处不有。无论从横向看还是从纵向看,莫不如此。关于导向纵向的普遍存在,我们在第一章对导向的历史扫描中,已作了粗略的勾勒,本章着重论述导向横向的普遍存在。导向横向的普遍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上:导向贯穿于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导向贯穿于各门学科的发展中。

导向的活动领域何以如此宽广?它何以会贯穿于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和各个学科的发展中?

原因是发展需要导向。社会和学科总是向前发展的,这可以说是人类社会的一条普遍规律。既要发展,就离不开导向。所谓发展,是指社会和学科由一种原有状态进入新的状态——这一过程的完成,需要先行者和后续者的共同努力,需要争取更多的人对新状态的认识、接受和参与。然而古今中外的发展史证明,在新状态还处于初始或朦胧状况时,能觉察新状态并付诸行动者总是少数,多数人尚处于模糊、迟疑或犹豫状况。这就需要新状态的先行者去实施导向,通过导向去启发、说服、激励多数人,引导他们参与变革,促使新状态实现。而且,发展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某一新状态的实现,只标志着某一时代、时期或阶段的发展已经完成,并不意味着发展已经停止,因而还需要向新的状态前进。社会和学科的发展是永恒的,因而任何新状态放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考察都是一个变量,昨日的新状态会被今日的新状态所代替,而今日的新状态又会被明日的新状态所代替……这一过程是永无止境的。因此,无论从纵向看还是从横向看,导向必然存在。

下面,我们对导向的活动领域作一些论述。

一、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均存在导向

社会是由社会活动构成的,社会活动是社会存在的标志。社会活动的主体是人,是人为实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行动。社会活动涉及面宽,而常见的和基本的活动有以下6种:政治活动,经济活动,军事活动,文化活动,宗教活动,日常生活活动。以上活动均存在导向。社会活动中的导向是指活动本身所产生的导向,不包含某种著作所产生的导向。

1.政治活动中有导向

政治活动是组织(政府、政党)、团体或个人在国内政治或国际政治方面的活动。政治活动是带着政治目的和具有政治内容的活动,如制定政纲、政策、法律,建立组织、军队,为实现政治目的而举行的游行示威、集会演说、投票竞选、办刊办报、外交活动等。政治活动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其核心是国家政权问题,或夺取和建立政权,或巩固和发展政权,或在国际政治活动中维护和争取国家主权,实现国家的政治利益。

政治活动中存在导向。其原因有三。其一是需要,即政治活动目标的实现需要导向。政治活动最初往往只是政府、政党或政治活动家的行为,但政治活动要想获得成功从而实现政治目的,离不开民众的理解和支持,离不开多数人的接受和参与——而民众未必能理解、支持和参与。这就需要导向,通过导向发动和争取多数人,引导他们的思想和行动朝着主体预期的方向发展。因此,一个阶级在建立政党前的政治宣传,一个政党在夺取政权前的政治鼓动,一个政府在制定政策或法律时的舆论引导,一个国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立场展示,都贯穿着导向。如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前对民主共和思想的宣传,陈独秀、李大钊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对农民阶级的政治动员,邓小平在新时期关于改革开放的一系列指示,周恩来在国际舞台上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一系列讲话等。其二是政治活动往往影响全局,民众接受导向的可能性大。政治活动的核心是政权问题,而政权问题不但与政府、政党、政治家的关系极为密切,与民众也有关系——因为政权的性质和走向,政策和法律的状况,直接关系到民众的切身利益。政权趋于科学和民主,政策和法律关注经济发展、国家富强和人民生活,民众就会受益,反之则会受到损害。因此,民众无论对政治热心与否,他们对政治活动都会投入一定的关注,不可能与政治完全绝缘。这样,他们对政治活动中主体导向接受的可能性大,不接受这样的导向往往就接受那样的导向。其三是政治活动往往伴随着权力的力量,易于产生导向。政治活动中的导向主体往往代表或掌握着某种政治权力,可凭借权力的力量去推行导向,因而导向容易产生。毛泽东在“文革”期间所推行的一系列错误的导向,都对客体产生了巨大的导向作用,其原因正在于此。由于以上三点,政治活动中的导向明显存在。

政治活动中的导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政治活动在政治活动领域内的导向。这些导向有:政治活动中政治主张的导向,如康有为变法维新主张的导向,孙中山“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主张的导向;政治活动中政策的导向,如毛泽东统一战线政策的导向,邓小平“一国两制”政策的导向;政治活动中方法的导向,如毛泽东理论联系实际方法的导向,邓小平实事求是方法的导向。其二是政治活动对其他活动领域的导向。由于政治对经济、军事、文化等的发展有一定的制约性,由于政治活动往往有影响全局的力量,因而政治活动极有可能对其他领域的活动产生导向作用。如清末中国近代化运动中先驱者的政治活动导向,引导了中国近代经济和文化的产生;中共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政治活动导向,引导了北伐战争的发生;邓小平在新时期的政治活动导向,引导了中国经济、教育、科技的全面改革。

2.经济活动中有导向

经济活动是物质生产和再生产的活动,它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经济活动涉及到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方面的活动,其中均会产生导向。其原因也是需要和可能,即经济活动的成功需要导向,经济活动的影响可能产生导向。

经济活动中的导向普遍存在。在生产活动中,企业对生产的定位、谋划和指挥,对某种企业精神和企业意识的倡导,对企业形象的策划和追求,对某种产品的设计、制作和开发,对某种新工具、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都可能在企业内部以及对其他企业产生导向作用。就企业内部而言,只有通过导向,才能使企业的某种主张、决策或原则,成为企业员工的目标和行动,才能引导企业朝着某种既定的方向发展。日本日立公司面对20世纪70年代激烈的竞争,曾亮出一个“绝招”,有意地采取减员减薪的办法人为地制造危机,以危机意识实施导向,让危机意识根植于员工心中,从而使日立公司立于不败之地。美国波音公司亦如此,该公司1990年摄制了一部虚拟的电视新闻片,表现大批工人垂头丧气地离开工厂,波音公司关闭了最后一个车间。波音公司亦以危机意识导向,告诫员工面对市场激烈的竞争,必须树立危机意识,否则末日就在眼前。中国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的“末日管理”,把企业的每一天当作最后一天来过,亦是以危机意识导向。由于生产和市场的国际化,某一企业倡导的某种精神或原则,也可能对其他企业产生导向作用。美国企业家享利·福特所倡导的以满足大众需要为目标的生产原则,所倡导的以生产特美价廉、容易驾驶的新型车为方向的主张,不但在本公司内部起到了导向作用,还对被称之为“经营之神”的日本企业家松下幸之助产生了影响,引导松下公司亦生产物美价廉、深受大众欢迎的电器产品。

分配、流通和消费领域也有导向。公平的分配,奖勤罚懒的分配,向着智力劳动倾斜的分配,会形成激励机制,能引导劳动者奋发向上、勤奋进取。在流通领域,商家确定的经营原则和经营策略,对商品的选择、介绍和宣传,经营活动中的信誉行为或欺诈行为,服务态度的文明或不文明等,都可能产生导向。如中国古代范蠡信奉的“旱则资舟,水则资车”、“夏则资皮,冬则资稀”的经商原则,白圭的“人弃我取,人取我与”、“薄利多销”以及“智勇仁强”的经商方针,近代徽商的“以诚取人”、“以信接物”、“以义为利”、“仁心为重”的经商信条,都曾对后代的商业活动产生过导向作用。此外,如麦当劳公司倡导的连锁经营,克莱斯勒公司倡导的“退款保证”的销售方法,奔驰公司倡导的推销服务和维修服务,希尔顿饭店倡导的微笑服务等等,均在企业界产生导向影响。在消费领域,生产可引导消费,消费也可引导生产。由于消费对生产有一定的刺激性,因而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或消费倾向,会对生产和流通产生导向;由于消费者之间的相互影响,某个或某些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或消费倾向,会对其他消费者产生导向。

3.军事活动中有导向

军事活动是与军队和战争有关的活动,它涉及到国防、战备、战争、军队、武器、装备、后勤、战略战术等多方面的活动。战争时期无疑是军事活动的频繁期和高峰期,但和平时期也有军事活动,如国防、战备、训练等。军事与政治的关系极为密切,战争被视为政治的继续,但二者不能划等号,军事活动仍以其独特性贯穿于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人类的基本活动之一。

军事活动中也存在导向。军事活动是全体将士的一致行动,其群体性超过了政治活动和经济活动。群体性活动尤需上下齐心合力,因而离不开导向。在军事活动中,对战争性质和目的的认识,对战争、战役发展趋势和走势的预测,对军队的指挥、训练和管理,战略战术的运用、推广与发展,武器装备的改进与革新等,都需要通过导向去实现。在中国古代的军事活动中,韩信对楚汉战争汉王必胜的分析,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说吴抗曹的战略决策,都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此外,曹刿对作战时机的选择和一鼓作气的进攻,孙武信赏必罚的治军之道,孙膑围魏救赵、减灶赚敌的计谋,项羽破釜沉舟、置之于死地而后生的用兵之道,韩信背水列阵、出奇制胜的创举,卫青正面诱敌、迂回包抄的战术,诸葛亮诸多杰出的军事谋略,岳飞身先士卒、以身垂范的带兵之道……都不但在当时,亦对后代的军事活动产生了导向作用。在世界性的军事活动中,具有导向性的事例亦不少。如拿破仑对军队编制的改革以及他的分割敌人、各个击破的战术,蒙哥马利“让官兵检阅统帅”的动员官兵、提高士气的方式,朱可夫打破常规、出奇制胜的指挥艺术,艾森豪威尔着眼大局、从严治军的方针,巴顿勇猛进攻、敢拼敢杀的作战风格,麦克阿瑟声东击西、善抓时机的调谴,等等。还应当看到,由于商战如战场,军事活动中的某些策略和计谋,对经济活动亦能导向,如日本和欧美的一些企业家,正是在军事谋略的引导下去开展商战而获得成功的。

4.文化活动中有导向

文化活动主要是一种精神领域的活动,广义的文化活动涉及到教育、科学、文学艺术、体育等诸方面的活动。文化活动是在物质生产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发端于原始人的游戏、舞蹈和绘画,后来其范围逐渐扩大并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活动,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文化活动中的导向普遍存在。教育活动是教师面对学生实施教育的活动,是师生之间直接交流的活动,其中的导向异常鲜明。教师引导学生向什么方向发展,教育学生树立什么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用什么样的思想、知识和方法教育学生,都离不开导向。教育活动中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知识教育、能力教育,以及思维方法教育和学习方法教育等等,都涉及到导向。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后,倡导“兼容并包”——尊重“学术独立”和“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开创了北大自由民主的一代校风;陈独秀任北大文科教授,向学生传播新思想,鼓励大学生关心国家政治问题,引导学生趋向于科学、民主和进步。这些都是导向。科学活动是承上启下的活动,其中也有导向,如科学研究目的和科学家人格的导向,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的导向,思想方法、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导向等。哥白尼敢于向教会挑战的大无畏精神,布鲁诺、伽里略坚持真理、捏卫真理的科学精神,牛顿所建立的分析综合方法和勤奋谦虚的品质,达尔文注意实地考察并抛弃宗教信仰的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爱因斯坦倡导的科学和哲学相结合的方法以及希望科学造福于人类的科学目标,居里夫人在磨难和逆境中仍挚着于研究的献身精神,玻尔扶植年轻科学家和拒绝与德国法西斯合作的高尚情操,都给科学研究以导向,引导后来的科学家献身于科学事业。文学艺术活动亦然,如作家艺术家精神和人格的导向,创作目的、创作态度和创作方法的导向等。达·芬奇勤学苦练持之以恒的学艺精神,贝多芬同命运抗争的顽强与坚韧,巴尔扎克雄伟的目标与超常的勤奋,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严谨的创作态度,曹雪芹“举家食粥酒常赊”仍坚持写作的毅力与恒心,齐白石严格遵循的“不教一日闲过”的习画原则,鲁迅以文学“立人”的崇高的创作目的,洗星海、聂耳投身于人民音乐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梅兰芳、盖叫天人品艺品高度统一的德艺双馨……都对同时和导时的作家艺术作家产生过导向作用。体育活动中也有导向,如教练战略战术和训练方法的导向,运动员的拼搏精神、竞技意志、比赛毅力及运动技巧的导向等。应当指出,文化活动中的导向不但能影响“局内人”,也能影响“局外人”——文化活动的非直接参与者。因此,文化活动中的导向具有辐射性,即它除了对本领域外,对其他领域的活动也能产生影响。如科学家为捍卫真理而死的献身精神,作家艺术家为拯救祖国而创作的爱国主义精神,运动员为国争光的拼捕精神等

,其导向作用均能辐射到其他领域,引导更多的人亦朝着献身、爱国、拼搏的方向奋进。

5.宗教活动中有导向

宗教活动是一项世界性的活动,其影响面之大几乎超过了其他领域的社会活动。以世界三大宗教而言,据不完全统计,信仰佛教的有2.5亿人,信仰督教的有15亿人,信仰伊斯兰教的有8亿人,占全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三以上。信徒遍布世界各国,某些国家如泰国、缅甸等,信徒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三大宗教各有其一套完整的宗教组织、宗教教义、清规戒律、宗教礼仪、宗教节日,以及发行量极大影响遍及世界的经书(佛教的《大藏经》、基督教的《圣经》、伊斯兰教的《可兰经》),对人类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

宗教活动中的导向异常鲜明。宗教活动的基本任务是宣传教义,用以坚固信徒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感情,同时吸引、争取更多的俗众信仰和加入宗教。宗教教义中充满导向,如佛教以“四谛”、“十二因缘”、“五戒”等教义引导,基督教以信奉上帝才能摆脱原罪而获救的教义引导,伊斯兰教以信仰和顺从安拉(真主)才能升入天堂的教义引导。三大宗教的创始人在最初的传教活动中,即开始了导向,如悉达多·乔答摩主张众生平等的导向,耶稣规劝人们相信天国和福音临近的导向,穆罕默德号召人们放弃多神信仰和顺从安拉的导向等。这些导向对于三大宗教的形成和传播,产生了重要作用。他们逝世后,历代神职人员(佛教的僧尼、基督教的神父牧师、伊斯兰教的阿訇)传教布道及其相关的活动,均带有鲜明的导向性。由于宗教有仁慈博爱的宗教精神和能使信徒来生幸福的宗旨,因而从古至今2000余年来,宗教活动导向的影响是巨大的,它引导着一代又一代的信徒乃至俗众的思想和行为,朝着教义所指引的方向发展。

宗教活动导向的幅射面甚大,它对人类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日常生活等活动,以及对各门学科的发展,也会产生巨大影响。在中国,佛教活动导向对中国古代哲学、文学、艺术和建筑的影响,道教对中国古代养生术的影响,是极为明显的。在西方,如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哀悼基督》、《大卫》、《摩西》的创作,达·芬奇的油画《圣孕》、《岩间圣母》、《最后的晚餐》的创作,但丁的《神曲》和托尔斯泰《复活》的创作,显然都受到基督教活动导向的影响。在阿拉伯国家,伊斯兰教活动导向,对阿拉伯各国民族语言和民间文学的发展,对民族价值观和民族风俗习惯的形成,其影响也是无可比拟的。即使在今天,宗教活动对净化现代人的心灵,对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的稳定,也有其不可低估的作用。宗教活动导向是一种巨大的力量,我们应重视它的作用。

6.日常生活活动中有导向

人离不开日常生活。日常生活是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生老病死有关的活动,任何人——无论是一般人还是伟人、名人都摆脱不了它,因而它也是人类的一项基本活动。日常生活活动涉及面甚宽,它涉及到人的饮食、服饰、居住、嫁娶、生育、交际、娱乐、旅游、医疗、购物、节庆等等诸多方面的活动。这些活动,有些是为了满足人的生理需要,有些是为了满足人的精神需要。

日常生活活动中也有导向。由于人的日常生活是社会化的,在个体与个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人们彼此的生活行为、方式、习惯等,相互会产生影响,因而导向亦存在。此种导向主要有三种精神。其一是某人或某些人受本民族、本地域传统生活习惯的影响,形成了某种固定的生活习惯,他(他们)亦照此引导下一代,使下一代亦形成如此的生活习惯。比如中华民族节庆活动中的一些传统习惯,如春节拜贺、元宵观灯、清明扫坟、端午竞舟、中秋赏月、重阳登高、除夕守岁等,就是通过导向一代代延续下来的。其二是某人或某些人受大众文化(如广告、新闻、通俗读物)的影响而形成某些生活行为,他(他们)会照此影响其他人,使其他人亦形成类似的生活行为。如生活中出现的这“热”那“热”,如“减肥热”、“健身热”、“美容热”、“收藏热”、“宠物热”、“装修热”、“旅游热”等等,都是由导向影响而形成的。引外,某种时装的流行,某种发式的流行,某种玩具的流行,某种饮食方式或娱乐方式的流行等等,亦是导向推动的结果。其三是某人或某些人受其他国家或民族生活方式的影响而形成的某些生活方式,也会对其他人产生导向作用。如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西装和牛仔衣的普遍流行,卡拉OK的普遍流行,西餐和快餐被某些人接受,圣诞节在部分人中时兴,均与导向有关。随着交通和通信的发展,随着市场的国际化和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交往的频繁,此种导向的影响将越来越大。

日常生活活动中的导向,与人们的从众心理和攀比心理有关。一人带头,万人模仿;一个领先,万人随后。如某人带头穿了某种时装,其他人也会跟着穿;某人最先对居室作了某种装修,其他人也跟着模仿。日常生活中的导向具有流行快、变异快的特点。流行快是指此类导向能很快地产生社会效果,能使很多人立即照此导向行动;变异快是指此类导向经常处于变化之中,今日的导向很快就会变成明日黄花,会被更新的导向所代替。因为它流行快,主体特别应注意坚持正确的导向;因为它变异快,主体应善于因势利导。

二、各门学科的发展中存在导向

学科是按研究对象而划分的门类,如社会科学中的哲学、政治学、经济学,自然科学中的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各门学科发展中的导向,主要是指学术成果即学术思想、学术理论、学术观点以及学术方法的导向。由于各门学科总是处于发展中的,其发展中的前后继承性,开创者的成果对第二代的影响,第二代的成果对第三代的影响……均会产生导向作用。牛顿“我是站在巨人肩上”的话,不仅表达了牛顿的谦虚,也形象地说明了前代科学家哥白尼、伽里略、开普勒对他的导向影响。

在论述各门学科的导向前,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本节不涉及文学艺术创作的成果即文学艺术作品的导向。根据学科分类的原则,对文学艺术作品研究的成果可纳入美学或文艺学,却不能把文学艺术作品本身纳入其中,笔者拟另辟“文学艺术导向”一章作专门论述。

1.社会科学各门学科的发展中存在导向

社会科学涉及的学科较多,这里仅以历史悠久且对人类生活影响较大的6门学科为重点,加以说明。它们是: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史学,美学。

(1)哲学中有导向

哲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其发展中的导向明显存在。在西方哲学史上,柏拉图的唯心主义,引导了西方唯心主义哲学的发展,笛卡儿和斯宾诺莎倡导的理性,引导了理性主义的发展;叔本华、尼采倡导的唯意志论,引导了非理性主义的发展。孔德的实征主义对马赫主义,马赫主义对波格丹诺夫的“经验一元论”,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对尼采的唯意志论,詹姆斯的实用主义对杜威的实用主义,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对萨特的存在主义等,均产生过导向作用。此外,一些具有渊源关系的学说,其前后的导向关系亦十分明显。如托马斯主义引导了新托马斯主义,康德的唯心主义引导了新康德主义,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引导了新黑格尔主义等。在中国哲学史上,先秦哲学对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导向作用,如孔孟儒学引导了汉代经学和宋代理学的产生,老庄哲学引导了魏晋玄学的产生等。在各种哲学观点的演化发展中,导向亦普遍存在。如孔孟的“天命观”,引导了董仲舒的“天人合一说”和程朱理学的“天理说”;荀子“形具而神生”的唯物观,引导了恒谭、王充和范缜的唯物主义形神观;孟子“万物皆备于我”的唯心观,引导了陆九渊“心即理”和王守仁“求理于吾心”的唯心观;邹衍的“五德始终说”,引导了董仲舒的“三统说”;董仲舒的“性三品说”引导了韩愈的“性三品说”,如此等等。

(2)政治学中有导向

政治学也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其发展中也存在导向。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是西方政治学的奠基之作。作者把政治学从哲学和伦理学中分离出来使之成为独立学科,该书建立的政治学体系以及所提出的国家、政体等概念,对政治学的建立和发展,对政治学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的确定,均产生了导向作用。政治学研究的核心是国家政权问题,其要点有权力结构、政府、政体和政治制度等。关于权力结构,洛克在《政府论》中提出的分权说,引导了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说”;而“三权分立说”,又引导了约翰·弥尔顿的三权“制约与平衡说”和孙中山的“五权分立说”。关于政府,洛克的“契约说”引导了卢梭的“社会契约说”;卢梭的“天赋人权说”,引导了《独立宣言》、《人权宣言》以及中国清末邹容《革命军》对人权观念的发展。关于政体,洛克提出的议会政体,引导了杰弗逊、富兰克林等人政体思想的形成。关于政治制度,托马斯·莫尔在《乌托邦》一书中所提出的乌托邦的政治制度——民主制度,引导了康帕内拉、哈林顿、摩莱里、卡贝、傅立叶、圣西门、欧文等人对乌托邦国家政治制度的研究。关于国家和政党,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提出的无产阶级国家学说和无产阶级政党学说,引导了列宁《国家与革命》、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两书观点的形成。此外如“民主”概念,孟德斯鸠提出的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原则,卢梭、潘恩等人提出的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至今仍有导向作用。

(3)经济学中有导向

经济学也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早在古希腊时期,即出现了西方第一部论述经济问题的著作——色诺芬的《经济论》。经济学中的导向,在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中有明显表现。从配第到魁奈,从魁奈到亚当·斯密,从亚当·斯密到李嘉图,可看出前后的导向关系。特别是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对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导向作用。此外,马克思的《资本论》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马尔萨斯的经济理论对于庸俗经济学的发展,凯恩斯的经济学说对传统经济学向现代经济学的迈进,凯恩斯主义对于后凯恩斯主义,均产生过导向作用。在中国古代,虽无系统的经济学理论,但经济思想的导向亦存在。战国时期李悝、吴起的“耕战”思想,商鞅的“农战”思想和韩非的“富国以农”思想,显然受到春秋时期管子“富兵于农”思想的引导。此外,计然的“平籴论”对李悝的“平籴论”,孔子的“敛从其薄”与孟子的“薄其税敛”思想对唐代李翱在《平赋书》中提出的“轻敛”思想,韩非的“农本工商末”思想对西汉流行的“重本抑末”、“强本抑末”思想,商鞅的“贵粟”思想对西汉晁错的“贵粟论”,北魏李安世的“均田”思想对北宋王安石的“均田”思想,均有导向作用。在近代,古代的“均田”思想,引导了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和孙中山“平均地权”思想的产生;亨利·乔治在《进步和贫困》中提出的“使土地成为公有财产”的观点,引导了孙中山土地纲领的提出;西方的重商思想,引导了近代改革家“商战”思想的形成,如此等等。

(4)法学中有导向

法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其发展中也存在导向。诞生于东罗马帝国的《国法大全》,是一部有世界影响的法学著作。书中关于“人法”、“物法”的划分体制,关于契约原则和保护奴隶主私有财产原则,对欧洲资本主义民法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它引导了《拿破仑法典》的制定,引导了中国清末民律和辛亥革命后《民法五编》的制定。《拿破仑法典》中关于“人法”、“物法”的划分,关于公民在民法前自由平等的原则,关于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原则,都可看出《国法大全》对它的导向影响。而《拿破仑法典》的诞生,开辟了现代法的新纪元。它提出的民法的一些基本原则,如自由平等原则、契约自治原则、所有权原则等,引导了几乎所有西方国家民法的制定,如《德国民法典》、《瑞士民法典》、《丹麦民法典》、《希腊民法典》、《智利民法典》等民法的制定,都明显受到《拿破仑法典》的影响。奥本海的《国际法》教科书,其中提出的国际法由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构成等一系列观点,对国际法的研究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奥斯汀的《法理学范围》所提出的“分析法学”,引导了凯尔逊的“纯粹法学”和哈特的“现代分析法学”的产生。庞德的《法哲学导论》,书中提出的关于法律是一种“社会控制”的工具、法律的任务在于实现“社会控制”的观点,关于下一阶段的法是世界法的预言,引导了社会法学派的产生和发展。

(5)史学中有导向

史学研究成果包括史书和史论著作,其中存在导向。古希腊史学家,被称为“史学之父”的希罗多德,他在《历史》一书中首创的以史实为中心的叙述体,引导了欧洲历史著作正规体裁的形成;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书中所体现的社会经济对历史的影响以及对事件因果关系的展现,所体现的注重纪实和注重史实证据的信史风格,对西方史学著作的写作起到了导向作用。在古罗马史学中,塔西陀的《编年史》所采用的揭露专制帝制罪恶的春秋笔法,作者“历史的职能在于扬善惩恶,以戒后人”的史学思想,阿庇安的《罗马史》所开创的“纪事本末体”,以土地所有者之间的斗争作为基本线索贯穿全书的写法,亦对西方史书写作产生了导向影响。在中国,孔子修成的《春秋》所首创的编年体,司马迁在《史记》中首创的纪传体和“论赞”规范,南宋袁枢首创的纪事本末体,均对后代史书写作起到了导向作用。马马迁进步的史学观,他创造的“考信”、“实录”和叙事简明生动的史书风格,对史学发展的导向作用是巨大的,以至“百代以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舍其书”。此外,班固首创的断代史体例,刘知几首倡的“史才论”和“直笔论”,司马光以史书作治国借鉴的史学思想,黄宗羲经世致用和正统与异端并重的史学观,章学诚的“六经皆史”、“志乃史体”的主张以及对编修地方志的倡导等,均对史学发展产生了导向影响。

(6)美学中有导向

美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其发展中众说纷纭,导向亦普遍存在。关于美的本质论,具有导向影响的,如毕达歌拉斯学派的“和谐说”,新柏拉图派的“完善说”,英国经验美学派的“快感说”,狄德罗的“美是关系说”,黑格尔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说”,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是生活说”等。关于美的表现形态,具有导向性的范畴有:朗吉弩斯提出的“崇高”,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悲剧”、“喜剧”,博克提出的“秀美”等。关于审美,具有导向性的观点有:柏拉图提出的“狂迷说”,费肖马父子、立普斯提出的“移情说”,爱德华·布洛提出的“距离说”等。在西方现代美学流派中,各派的发展呈现出前后的导向关系。由韦特墨、柯勒、考夫卡创立的格式塔心理美学,引导了阿恩海姆、埃伦茨韦格、麦耶等人将格式塔美学引入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的研究。杜威首创的实用主义美学,引导了佩珀把实用美学运用于艺术批评。茨·盖格尔在《美学入门》中提出的一些现象学美学问题,引导英伽登、杜弗莱纳创立了现象学美学。弗洛伊德首创的精神分析美学,引导了荣格对精神分析美学的研究和开拓。卡西尔的符号论美学思想,引导苏珊·朗格创立了符号论美学。克罗齐的表现论美学,引导了科林伍德和阿诺·里德对表现论美学的完善与发展。汉斯·罗伯特·尧斯等人创立的接受美学,引导欧美一些国家建立了自己的接受美学体系。

除上述6门学科外,社会科学中的其他学科,如逻辑学、语言学、社会学、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等,在其发展中无一例外都存在导向。限于篇幅,兹不一一论述。

2.自然科学各门学科的发展中存在导向

自然科学涉及面亦宽,本节仅以6门基础学科为例说明,它们是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自然科学各门学科的导向,主要是指某项科研成果引导了后来的研究,促进了学科的发展。

(1)数学中有导向

数学发展中的导向早已存在。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开创了欧几里德几何的方向,留传2000年之久,在世界数学史上有巨大的导向影响,牛顿的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亦是依照《几何原本》的体裁和推理方法写成的。在近代,笛卡儿和费尔马17世纪初创立的解析几何,开辟了数学描写变量的新方向,引导了赫尔曼、雅各、伯努力、欧拉的深入研究,也为微积分的产生奠定了基础。17世纪中叶,牛顿和莱布尼茨创立的微积分,开辟了变量数学的新时期,引导了“数学的大革命”。19世纪,罗氏几何和琴曼几何的出现开创了非欧几何的方向。在现代,罗素1901年发现的集合论“悖论”,引发了数学基础的危机,推动了集合论的发展;1900年,希尔伯特在第二届国际数学大会上提出的“希尔伯特问题”,为数学的发展提出了方向,促进了20世纪数学的研究。进入20世纪60年代,查德1965年提出的“模糊集合”概念,开创了模糊数学的方向,引导了不少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此外,在数学发展史上,一些数学家提出的各种猜想,亦对数学的发展起到了导向作用,如著名的“费尔马数都是素数问题”、“第五公设的非独立性问题”、“四色定理”、“费尔马大定理”、“孪生素数问题”、“歌德巴赫猜想”等。以上猜想,引导了后代学者对这些问题连绵不断的研究,无论证明与否,都促进了数学的发展。

(2)物理学中有导向

物理学中的导向亦是自古有之。伽里略1638年出版的《关于两种学科的对话》,引导了经典力学的产生,为力学成为一门科学开辟了道路;在方法论上,伽里略对实验方法、分析方法和数学方法的综合运用,为近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指明了方向,引导了物理学的近代化。牛顿1687年出版的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在物理学乃至整个自然科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牛顿建立的以三大定律为核心的完整的经典力学体系,引导了物理学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发生;牛顿用力学解释自然现象的创举,影响了尔后的几代人;牛顿提出的“自然哲学之推理法则”,为物理学乃至整个自然科学提供了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引导。爱因斯坦1905年发表的《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和1916年发表的《广义相对论的基础》,标志着相对论的诞生。相对论的诞生是物理学乃至人类思想的一场大革命,它不但开辟了现代物理学的新时代,而且引导人类进入了原子能时代。在原子核的研究中,前后的导向关系十分鲜明。克鲁克斯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引导汤姆逊发现电子。电子的发现打开了原子的大门,引导科学家深入原子内部探索其奥秘。卢瑟福提出的“原子的行星模型”,引导玻尔建立了揭示原子结构奥秘的玻尔理论。卢瑟福所预言的中子,引导其学生恰克威克发现了中子。中子的发现,又引导其他科学家发现了质子、光子,并引导了重核裂变的发现和实现。其他如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电磁学的建立、超导性的研究等等,均在其发展中呈现出前后的导向关系。

(3)化学中有导向

化学的发展中也不乏导向事实。波义耳提出的“火素说”,引导贝歇尔和斯塔尔创立了“燃索说。”拉瓦锡1789年提出的氧化燃烧理论,推翻了流传百年的“燃素说”,割断了化学与古代炼金术所保留的联系,促使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引导化学跨进近代化学的门槛。道尔顿1808年提出的原子论,将原子量引入化学,用原子观点构造新的化学体系,引导化学走上定量发展的新阶段,为化学的发展指出了一条光明大道。凯库勒1865年提出的苯分子环状结构理论,引导了有机化学的发展。维勒1929年发表的《论尿素人工合成》,公布了用无机物合成尿素的方法,开创了人工合成有机物的新纪元。维勒的成果为人工合成有机物和有机化学的兴起开辟了方向,引导了尔后一批科学家的研究,醋酸、脂肪、乙炔、乙酸等十几种合成有机物相继出现。化学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及其影响,尤能说明导向的存在。周期律发现前,一些科学家对已发现的60多种化学元素,已尝试做过分类研究,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据统计有50种之多。这些研究和已提出的各种各样的分类法,对门捷列夫显然产生了导向影响,即前人已为他指引了一个方向:元素的排列是有规律可循的,元素是可以分类的,应循此方向继续努力。门捷列夫正是在这种导向的影响下,在继承前人分类成果的基础上,于1869年发现了轰动世界的元素周期律。门捷列夫的发现产生了巨大的导向作用,它为人们研究化学元素、化学变化过程指明了方向,引导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去寻找未知元素。此后不久,人们相继再现了他预言的4种元素;在元素周期律的指引下,自1876--1900年间,共发现20个新元素;进入20世纪又有新的发现,迄今已有109个元素,远远超过了原周期表中的66个元素。

(4)天文学中有导向

天文学发展中的导向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日心说”诞生前,“地心说”作为宗教神学的支柱,曾产生过千余年的导向影响。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中提出的“日心说”,在天文学乃至整个自然科学和人类思想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导向作用。“日心说”推翻了宗教神学的宇宙结构体系,不但为近代天文学铺平了道路,而且引导自然科学和人们的思想从神学中解放出来,使天文学步入了真正的科学时代。开普勒发现的行星行动三定律,不但为牛顿力学的诞生提供了导向,而且它证明了天体运动是有规律的而非杂乱无章的,对后人研究天体和预言天文现象起到了导向作用。如赫歇耳研究银河系的结构,就是在行星三定律的引导下进行的。赫歇耳1849年出版的《天文学大纲》,描写了银河奇观和星体的分布,为近代天文学的发展开辟了方向。18世纪下半叶,康德和拉普拉斯提出的关于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引导了此后天体起源和演化问题的研究,促使了众多假说的产生。19世纪中叶,洛克提出的恒星演化理论,引导了天文学者对恒星起源和演化的研究。1903年,齐奥尔科夫斯基出版的《利用喷气工具研究宇宙空间》,阐述了火箭用于星际航行的可能性,为20世纪的宇宙航行提出了导向。哈勃1924年发现造父变星,推测它可能在银河系之外,引导天文学进入河外星系结构研究的领域。1936年,奥本海默的黑洞假说,是在相对论的引导下提出的。20世纪出现的宇宙大爆炸理论和宇宙膨胀假说,均引导天文学者对这两个假说作进一步探索,促使了一批新成果的产生。

(5)地质学中有导向

地质学发展中的导向由来已久。在地质学上,关于地壳变化及岩石成因,曾发生过水成论与火成论、灾变论与渐变论之争。伍德沃德1695年在《地球自然史初探》中最早提出了“水成论”之说,它在18世纪曾风行一时,引导了魏纳的深入研究,把“水成论”推向了顶峰。莫罗1740年率先提出了“火成论”,它引导了一批地质学家的深入研究。赫顿是“火成论”者,他在《地球论》中强调地球的内热作用和地壳运动,对地质学的发展起到了引导作用。“水成论”与“火成论”两种观点的提出,还导致了半个世纪的争论。居维叶提出的“灾变论”与赫顿提出的“渐变论”,亦产生了导向作用。赖尔继承和发展了赫顿的“渐变论”思想,他在《地质学原理》中提出的观点,把辩证法带进地质学,为地质学研究开辟了新方向。魏格纳的“大陆飘移说”是地质学上有长久影响的学说。前此的一些研究,对魏格纳有一定的导向作用。魏格纳1915年出版的《海陆的起源》一书,明确提出了“大陆飘移说”,突破了大陆只能作垂直运动的传统观点,在地质学上具有开创性意义。在“大陆飘移说”的引导下,产生了后来的“海底扩张说”、“板块构造理论”以及李四光的地质力学。“板块构造理论”的提出是地质学的一次重大变革,它开辟了人类对地球史认识的新阶段,引导了地质学和大地构造学的新发展。李四光的地质力学亦产生了导向作用,它为中国的石油勘探指明了方向,成功地引导了油田的发展。

(6)生物学中有导向

生物学的发展中曾出现过几次重大的导向。哈维1628年出版了《动物的心血运动及解剖学研究》,该书提出的血液循环理论,是近代生物学上的一项伟大发现。哈维的理论奠定了生物学发展的基础,引导了生理学的创立和发展,具有重大的导向功能。19世纪,生物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先后建立了细胞学说和进化论。施莱登和施旺在前人成果引导下创立的细胞学说,引导了尔后一些科学家的深入研究,并开创了生物学研究的新方向——动植物之间具有内在统一性的方向。达尔文1859年出版的巨著《物种起源》,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和革命性的著作,书中提出了轰动全球的“进化论”。“进化论”粉碎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为生物学的发展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崭新方向,引导生物学乃至人类思想产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具有巨大的导向作用。达尔文提出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优胜劣汰的生物进化规律,曾引导了中国近代化运动的兴起。孟德尔1865年提出的遗传定律和因子假说,对20世纪生物学的发展亦产生了重大的导向作用,它直接引导了19世纪染色体的发现和20世纪基因理论的建立。摩尔根提出的基因理论,特别是基因“代表着一个有机化学的实体”的预言,为探索基因在哪里和它的本质指明了方向,引导了尔后的科学家向更深的物质结构层次研究,为人类最终解决遗传之谜,为20世纪分子生物学的建立和生物改造技术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导向。

综上所述,自然科学中的6门基础学科,在各自的发展中均有导向存在。其它学科如医学以及工程科学、技术科学的各个学科,在各自的发展中亦存在导向,兹不一一论述。

总之,导向的存在具有普遍性,它普遍存在于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和各门学科中。因此,那种认为导向仅仅局限于某一领域,认为只有新闻出版活动才有导向的观点,显然是片面的。明白乎此,有助于我们认识导向的重要性,有助于我们在各个领域的活动和各门学科的研究中树立导向意识,有效地发挥导向的作用。

1998年3月——6月完稿

标签:;  ;  ;  ;  

活动导向场--定向研究的第三部分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