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临夏州人民医院 甘肃临夏 731100)
【摘要】目的:研究生化检验在糖尿病中的应用与临床可行性。方法:将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糖尿病患者50例作为本次研究中的观察组,并将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生化检验,并将两组患者检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检验结果中,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为(9.03±2.13)mmol/L、餐后2h血糖为(13.56±2.14)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9.55±0.26)%、葡萄糖耐量为(14.53±1.57)mmol/L,均较对照组更高,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结论:生化检验有效检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并将其与健康人员区分,准确率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生化检验;糖尿病;临床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0-0103-02
糖尿病属于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由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缺陷所引起[1]。患者长期维持高血糖症状,可发生代谢性紊乱,导致全身各组织器官、系统等受到伤害,并引发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若未及时治疗,则可导致患者的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严重者出现酮症酸中毒以及高渗昏迷[2]。因此,越早诊断并及时治疗至关重要。本次研究中,主要探究使用生化检验在糖尿病患者诊断中的价值。特选取将2015年7月—2016 年7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糖尿病患者50例以及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观察对象,探究检验结果。相关研究报告见下文所示。
1.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将本院2015年7月—2016 年7月期间收治的5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研究中的观察组,并将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本研究中的对照组。
观察组当中,男性患者占26例,女性患者占24例;年龄范围在31岁~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64±6.58)岁;病程为2~8年,平均病程为(5.36±0.57)年。
对照组当中,男性患者占25例,女性患者占25例;年龄范围在30岁~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54±6.51)岁。
将以上两组观察对象的性别、年龄进行对比发现,并无显著差异,统计学无意义,组间可进行科学性对比。
1.2 方法
所有观察对象均进行生化检验,主要检测指标为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葡糖糖耐量。嘱咐观察对象。检查前10小时禁食,可饮水。检查当天,在空腹状态下抽取2ml的静脉血作为样本,主要用于检测其空腹血糖。检测时,使用常规氧化酶法。
糖耐受检查:检查前3天饮食正常,每日需摄入150~300g左右的糖类食物。检查前1天,开始禁食,并于检查当日抽取2ml静脉血作为标本。检查前,应停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及胰岛素。要求患者在3分钟之内将特制的葡萄糖水喝下,喝完后与30分钟、60分钟、120分钟以及180分钟分别抽取2ml的静脉血,进行血糖值测量。
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立7180)检测。禁食10小时后,对抽取的静脉血液机械能检验;餐后2h血糖检测采用餐后2h的血液进行检验。使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MQ-2000)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方法为阳离子交换色谱法。葡萄糖耐量同样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检测前,患者可正常饮食,并于前三天食用面、米等糖类物质,但于检查前一天需要禁食。
1.3 观察指标和判定标准
1.3.1观察指标 将本研究中两组观察对象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葡糖糖耐量等检测指标进行分析对比。
1.3.2判定标准 诊断标准为空腹血糖≥7.0mmol/L;葡萄糖耐量判定标准为2小时后患者的血糖未恢复至空腹血糖,且尿糖检查结果显示为阳性。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两组观察对象的检测数据用SPSS 20.0软件核对,用“%”表示患者的计数资料,并用卡方检验;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并用t检验;当两组糖观察对象的各指标数据有差异时,用P<0.05表示统计学存在意义。
2.结果
经过生化检验,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葡糖糖耐量均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详细情况如表1所示。
3.讨论
作为第三代非传染流行病之一,糖尿病具有慢性、常见性以及终身性等特点。糖尿病主要由机体胰岛素分泌缺陷所引起的代谢性疾病,病发原因为胰岛素相对不足而引起蛋白质、脂肪等代谢紊乱。因此,应加强诊断和临床治疗[3]。
为更加准确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判定,应进行生化检验。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葡糖糖耐量作为生化检验中最常见的检查项目,在诊断中具有指示性。对于胰岛素的基本分泌功能可根据空腹血糖检测情况表示,而餐后2h血糖可作为诊断的敏感数据[4]。对于血糖的控制情况,则可使用糖化血红蛋白放映。将以上四种检测项目的结果统一,可对糖尿病的诊断准确率提高。结果中,观察组患者的葡糖糖耐量为(14.53±1.57)mmol/L,较对照组更高,P<0.05。表示,糖尿病患者的葡糖糖耐量高于健康人员,且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生化检验具有操作简便、快捷、有效以及价格低廉等优点,在糖尿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是,对于进行生化检验的患者,且并非一定已经确诊患有糖尿病,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方可确诊。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通过生化检验其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葡萄糖耐量可提高诊断准确率,帮助了解病情,可作为临床常规检验。
【参考文献】
[1]司成海,兰静,田珊珊,等.低管电压结合大螺距技术行糖尿病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的可行性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9):1028-1029.
[2]郭丽,林志勇,杨敏,等.70kVp结合个性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在糖尿病足下肢CTA检查中的可行性研究[J].放射学实践,2016,31(2):118-122.
[3]詹颉,张华,闫福堂,等.血清NGAL与Cr,BUN,RBP,Cys-C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6,31(4):100-103.
[4]高科,陶娟,范宁,等.联合检测三种生化指标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6,31(4):117-120.
论文作者:马成虎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7
标签:血糖论文; 患者论文; 血红蛋白论文; 生化论文; 餐后论文; 糖尿病患者论文; 糖尿病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