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艳 王彩萍 韩芸
(解放军昆明总医院北较场分院骨科 650223)
【摘要】目的: 探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肢体位的护理体会。方法:结合60例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资料。结果:6 0例患者中,除1例未达到预期效果外, 其余均治愈.。结论:正确的体位护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和康复锻炼,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最大程度的恢复患者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膝关节置换术 体位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207-0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退行性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等病例逐年增加,膝关节是人体最大、最复杂、对运动功能要求最高的关节。膝关节由股骨髁、胫骨平台、膑骨及其周围滑膜、韧带、半月板和肌肉等组织共同构成。膝关节置换术可解除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纠正膝关节畸形和获得长期稳定,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能力,膝关节置换术后体位护理不当易引起血液循环不良,DVT,压迫神经引起损伤,关节僵硬的并发症,影响患肢功能恢复,因此,做好体位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重点之一,2013 年6 月—2014 年6月,我科对60 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正确的体位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60 例,男24 例,女36 例,年龄50—85 岁,单膝关节置换34 例,双膝关节置换25 例,单侧髋、膝关节同时置换1 例,其中类风湿性关节炎20 例,骨性关节炎23 例,创伤性关节炎17 例,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2 例,初中16 例,高中18 例,大专及以上学历14 例,入选患者中无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病史,术前评估患者无手术禁忌症。
2 护理措施
2.1 生命体征的观察 术毕回病房后及时给予床旁心电监护仪,0.5 ~ 1 小时监测血压、脉博、呼吸、血氧饱和度一次,持续低流量吸氧,术后24 小时内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面色、尿量的变化,若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对症处理。
2.2 患肢肢端血运的观察 术后当日密切观察患肢感觉和肢端皮温、皮肤颜色、足背动脉搏动及足背伸运动情况1 / h, 术后一天起改为1 / 6h,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对症处理。
2.3 疼痛的护理 术前教会病人正确评分方法,0-3 分为轻度疼痛,给予心理疗法帮助患者缓解疼痛,4-7 分为中度疼痛遵医嘱给予止痛剂,8-10 分为重度疼痛,两种止痛药联合使用,帮助患者正确评分,合理用药才能为患者减轻痛苦,即时有效的使用止痛药,避免因疼痛引起血管、肌肉痉挛,减轻患者手术带来的恐惧心理,促进睡眠,配合功能锻炼,达到预期效果。
2.4 体位护理 术后头部去枕平卧6 小时,6 小时后予平卧位,更换床单被套,给予气垫床预防压疮, 床单平整无皱褶, 臀下垫纯棉大毛巾,透气性好,对皮肤无刺激,大小便污染后易更换,病人感觉舒适,患肢保持中立位,毛巾包裹冰袋固定在膝关节前方、内侧、外侧,持续冰敷48 小时, 并适当加压, 可减轻局部肿胀、疼痛,国窝后下方10cm 处垫软枕, 抬高患肢20° , 有利于下肢静脉及淋巴回流, 减轻局部肿胀, 维持膝关节伸直位, 避免关节屈曲疆硬, 不能伸直到功能位, 同时, 窝内含有重要血管和神经,在窝中部,由浅入深依次为:胫神经、静脉和动脉, 窝外上界还有腓总神经,膝关节置换术后体位不当压迫使腓总神经损伤率为1%—5%,血管周围有深淋巴结,将软枕垫于窝后下方10cm 处刚好避开窝内重要的血管、神经、淋巴管,以免长时间受压造成神经损伤、血液循环阻碍、淋巴回流受阻,而并发深静脉血栓、腓总神经损伤、肿胀、小腿缺血缺氧坏死、运动功能障碍的严重并发症。因此,保持正确、有效的体位是防止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2.5 引流管的护理 术后当天采用非负压引流,术后一天改为负压引流,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引流管妥善固定于床旁,定期量长度、标识、保持引流管通畅,每30 分钟挤压一次,若引流液> 100ml / h 时,立即报告医生,必要时夹闭管道,若引流液< 50ml / 24h 即可拔管。
2.6 并发症的护理 训练患者在床上做深呼吸、扩胸运动、吹气球、每1 ~ 2 小时翻身扣背1 次,预防肺不张、坠积性肺炎、压疮的发生,正确有效的体位护理预防腓总神经损伤,早期功能锻炼、使用抗凝药物、抬高患肢、使用弹力绷带、AV 泵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3 功能锻炼 术后当天返回病房麻醉清醒6 小时后即开始主运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和踝泵运动,被动运动:CPM 关节被动训练从30°开始,以患者能耐受疼痛为宜,30 分钟/次,手术当日只做一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术后第1 ~ 3 天,CPM 关节被动训练逐渐增加度数,股四头肌等长、等张收缩、踝泵运动、膝关节屈伸运动及坐位伸屈膝关节练习,强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宜,循序渐进。术后第4 天开始患肢不负重床边站立练习。术后第5 天开始扶助行器行走,出院前膝关节屈曲活动达到120°,伸直达到0°。
4 讨论 经过科学正确有效的体位护理措施,我科收治的60 例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中,59 例患者出院时伸屈关节活动达到120°,伸直达到0°,其中只有1 例发生关节疆硬,屈伸关节活动90°,伸直15°,原因为该患者同时做了同侧髋、膝关节置换手术,为避免发生髋关节脱位,未按计划进行体位护理和功能锻炼,因此, 导致患者未达到预期效果。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目的在于缓解膝关节疼痛,矫正膝关节畸形,改善患膝功能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能力,使中老年患者退休后更好地回归生活,增强患者对晚年美好生活的信心,高标准的手术技术结合精细、科学、有效的体位护理能有效地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姚俊旭.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护理进展[J]. 内蒙古中医药,2014,20:122- 123.
[2] 姜颖.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护理及康复[J]. 北方药学,2014,04:193.
[3] 沈陵,罗漫丽.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疼痛护理[J]. 中医正骨,2014,04:76-77.
[4] 贾梅燕, 杨翠萍, 王静, 王宏.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J]. 宁夏医学杂志,2014,06:570-571.
[5] 姜萍, 何晶晶, 黄丽华. 骨性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体会[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8:129-131.
[6] 岳玲.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措施[J]. 中国医药指南,2014,04:206-207.
[7] 罗贞华.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术后护理[J]. 环球中医药,2013,S2:229.
[8] 张敏, 陈静娴, 李春峰, 刘洋. 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时间位点护理预防DVT发生的疗效分析[J]. 齐鲁护理杂志,2013,02:6-7.
[9] 韩兴凤, 李美杏.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肿胀疼痛的中西医结合护理[J].中医药导报,2013,04:117-118.
[10] 徐雅萍, 杨娉婷, 刘建梅. 单髁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J].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3,03:192.
[11] 李晓玲, 赵新茹.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和康复锻炼[J]. 内蒙古中医药,2013,14:179.
[12] 苏振敏.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J]. 中国医药指南,2013,22:294-295.
[13] 徐雅萍, 刘建梅, 刘晓丹.1 例初次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僵硬患者的护理[J].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3,05:318-319.
[14] 樊月莲, 张扬丽, 李苗苗.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训练护理体会[A]. 中国工程院、浙江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2013 中国工程院科技论坛暨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 中国工程院、浙江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2013:1.
[15] 黄阳芳. 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J]. 中国保健营养,2013,05:1240.
[16] 马其霞, 王冰. 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肢体肿胀的护理体会[J]. 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2012,28:307.
[17] 佘莉君. 膝关节置换术后18 例康复护理体会[J]. 内蒙古中医药,2012,20:145-146.
[18] 李红利. 膝关节置换术后护理[J]. 中外医学研究,2012,34:113-114.
[19] 韦微光.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见性护理[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24:68-69.
[20] 杨春平.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术前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J]. 中国实用医药,2012,31:219-220.
论文作者:杨艳 王彩萍 韩芸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5月第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1
标签:膝关节论文; 术后论文; 患者论文; 体位论文; 关节论文; 疼痛论文; 并发症论文; 《医师在线》2015年5月第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