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听什么?_高考论文

在听什么?_高考论文

听力何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何为论文,听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听力何为?”“何为”二字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为什么,即听力教学的重要性;二是怎么做,也就是如何在中学开展听力教学。对于这两个问题大家似乎都非常熟悉,无需多讲。但是在目前的中学英语教学,尤其是高中英语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情况:高中教不教听力,是不是要给学生进行听力训练,由当地的高考英语是不是考查听力决定,如果考,那就教,否则就不教。即使是那些高考考查听力的地区,很多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也没有进行认真的听力教学,只不过到高考备考时给学生听一些强化的“套题”训练而已。这就反映了高考的指挥棒作用,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学英语教学界存在的一种隐性的认识,那就是听力训练在英语学习中是可有可无的,听、说、读、写四项技能是可以独立存在、完全分开的。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这种认识的存在已经,而且还有可能会在今后影响我国英语教学的质量。因此,我想和大家交流一下我本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下面我们来看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即听力是做什么的。首先我介绍一个目前国际上关于语言教学的新趋势。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国际上就有学者提出外语教学进入了“后方法时代”。在长期的语言教学中,人们积累了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形成了各种流派,每种方法和流派都宣称有自己独特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方法,其实它们之间不论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存在着许多重合的地方,很多所谓新的教学方法实际上只不过是原有教学方法的变形而已,就如同Rivers在他的名为《心理学家与外语教师》的著作中所指出的那样,它们是用“新的术语改头换面来掩盖雷同的本质”(p.283)。1991年英国专家Allwright在一篇论文中对现有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方法已经死亡。“后方法时代”并非是不讲方法或者不重视方法,而是突破原有的以交际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听说教学法、语法翻译教学法等的限制,不再严格地按照某一种方法进行教学,而是取众家之所长,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来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这里向大家介绍耶鲁大学2003年出版的名为“Beyond methods”,的著作,副标题是“Macro-strategies for language teaching”(语言教学的宏观策略),就是要把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势整合起来提出一些宏观策略。这本著作里共包括十一种宏观策略,其中一个叫做整合语言技能(Integrating language skill)。也就是说,要把听、说、读、写等各项语言技能整合起来,进行综合性的教学。这样做的原因就在于它们是一个整体,不能人为地分开。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来说明这一问题。一个举重运动员体现出来的是胳膊的力量,而实际上最容易受伤的是腰部和腿部。为什么?因为要把一个重物举起来需要全身的肌肉都调动起来,协同工作。也就是说,看起来好像是某一项技能在发挥作用,而在背后支撑的有很多其他要素。同样道理,任何一种语言技能都需要其他语言技能的支撑。人的整体语言水平是四项技能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与“木桶效应”的原理相同。木桶盛水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而一个人语言水平的高低也取决于最低的那一项语言技能,也就是最弱的语言技能的水平基本代表了这个人的总体语言能力。

      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看听在整个外语学习中的作用。它既是目的又是手段,也就是说,它既是外语教学的培养目标之一,也是培养其他技能的必经途径和必需手段。从目的的角度来看,现实生活中听的技能比其他任何技能都重要。在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使用最多的就是听的技能。在日常语言交际中,任何人想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首先要做一个好的倾听者。根据Cooper的研究,从时间上讲,一个人听的量是说的量的两倍,是阅读量的四倍,是写作量的五倍,在整个听、说、读、写技能中,听占据了所有交际活动的60%~70%的量,所以说,从外语教学的目标来讲,听力是最重要的一项技能。如果听不懂,语言的交流也就无从谈起。从技能培养的手段来看,听力是外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这里涉及语言输入和输出的问题。大家知道,Krashen就二语习得的过程提出了语言输入和输出假说,其中一条阐述了外语学习的基本规律,语言输出技能的培养要以语言的输入为基础。也就是说,说和写的能力是基于听和读的基础之上的,只有足够的语言输入才能有语言输出。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一个人读得越多,听得越多,他的说和写的能力也就越强。古人讲“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正是这个道理。关于这一点,我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本人的一些做法。我平时坚持听一些英语材料,阅读英语文献更是日常的工作,当我听到或者读到某些东西时,经常会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我是否也能用英语表达同样的意思。如果不能,我就记录下来。看到好的东西也抄写下来,多年来形成了一种习惯。然后我把这一方法教给我的学生,效果很好。通过这样的事例,我想说,语言的输入非常重要。我们在语言教学中会遇到很多问题,许多问题表现在这个方面,但是经过仔细分析内在原因后,很可能会发现问题可能出在另一方面。其实,学生的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不强的真正原因很可能是因为听和读的训练不足。很多教师急于让学生说和写,而忽略了学生语言的积淀,造成学生积累不足,输入不够。语言学习需要大量的语言输入,是不是只要有输入就够了呢?答案是否定的。所输入的材料要真正对语言学习产生作用,还需要具备几个条件。第一,在语言难度上是可理解的。所谓的“可理解”并不是越简单越好,按照Krashen的说法,是在学生现有的水平之上加一个难度级,就是“i+1”。通俗地讲,就是“让学生跳一跳就够得着”,学生经过努力就能达到。第二,内容是学生感兴趣的、和学生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生更加关注和他们相关的东西。第三,量要足够大。现在我国英语教学的一大缺憾就是语言输入的量不足,包括听与读。现在整个社会都处于浮躁的状态中,大多数人缺乏平静之心,结果欲速则不达。外语学习也是心理急躁的重灾区,大家都急于语言的表现,急于求成。而语言的输入需要时间和积累,这些往往是他人看不出来的,因此,这个过程需要耐心。

      前面我们谈到,语言输入包括听和读两种形式,有的教师会问,不让学生听,只让他们读可不可以呢?不可以。因为听力材料和阅读材料的语言特点不同,前者主要以口语语体为主,而后者以书面体为主。学生听到的语言与说具有更为直接的关系,如果不具备听的能力就不可能有说的能力。著名外语专家Nida曾经说过,学习说一种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学会听懂它,由此可见听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另外,从语言学习输入多样性的角度来讲,听也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各位教师也许还有一个疑问:高考不考听力,我们不教听力,学生也能考出好成绩,怎么解释?下面我来回答这个问题。第一,高考考出好成绩的学生占了多大比例?教师们一般关注的都是尖子生,请想想中间和后面的学生有多少得高分的?在很多情况下,考出高分的学生只是少数,并不能代表整体情况。从科学研究方法的角度看,不能看个例,而是要看普遍情况。第二,请教师们想想自己在教学中付出了多少努力,反反复复地做题?实际上我们走了很多曲折的路,最终导致事倍功半。如果遵循教学规律,不急于求成,英语教学的效率就会高很多。第三,即使是高考考查听力的地区,在考试中听力得高分,并不见得就是听力教好了。现在高考本身也存在问题,有些教育主管部门追求新课程改革的成绩,如若高考的平均分低就认为是改革的失败。在高考的命题中,听力是薄弱环节,从全国范围来看,高考英语试卷中听力的分值明显偏低,距离新课标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你所看到的成绩不一定反映了学生的真实水平。这个问题和我们的教育理念有很大的关系。请各位教师想一想,我们教过的已经毕业的学生大学毕业后,出路如何?实际上很多时候我们都没有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考虑。如果真的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考虑了,现在的很多做法都是不合适的。事实上,我们的学生大多并不是真正具备了外语的听、说或写的能力,这为他们今后的大学学习甚至工作埋下了隐患。在外语教学方面,很多教师都说自己有高考的压力。但是高考和语言能力的培养并不矛盾,学生的语言水平提高了,肯定能够在高考中考出好的成绩。只不过我们有时太急躁了,急于提高学生所谓的应试能力。我们无非面临两个选择:一是心浮气躁,急于求成,为学生今后的发展留下隐患。我本人长期在清华给英语专业本科大一新生上听力课,他们中很多是各地保送上来的尖子生,但我仍然发现有些学生的听力水平很一般。清华的学生如此,其他普通学生的水平又会如何?长此下去会给他们的未来埋下什么隐患?第二个选择是尊重教学规律,立足于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这应该是我们的正确选择。

      下面讲讲“何为”的第二层含义,即怎么做。在这里给教师们提出几点建议:第一,进一步加强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听力教学,使它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且系统安排听力教学活动。第二,注重听力训练的层次化,讲求循序渐进,由初级到中级,区分不同的层次和训练的重点。听力训练需要从最基本的语音训练开始,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确定听力培养的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吴祯福教授在她的著作《英语的听与说》中指出,一个学习英语的学生在听力理解方面大致要经历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学生听到一串声音,对内容却毫无理解。在这个阶段,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听、常听,从而使学生对英语语音、语调产生语感,这种语感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发音,更重要的是,学生会因此逐渐习惯英语的正常语流。第二个阶段,学生可以在一串声音中辨别出一些孤立的、内容相关联的单词。在这个阶段,学生最大的收获就是养成一些良好的听力习惯,例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了生词,教师要告诉学生不要产生紧张和烦躁心理,而是让学生发展抓住大意、通过上下文猜测内容的能力。第三个阶段,学生可以在语流中辨别出短语或句型,并通过短语和句型对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谈话内容有一个大致的理解。在这个阶段,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句子或短文内容的能力。第四个阶段,学生能在语流中辨认出分句或句子,并知其含义,对所谈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这个阶段,学生的问题往往是与某些题材相关的词汇不足,教师应使学生大量接触与这些题材有关的录音,并反复地围绕某一题材听不同的录音材料,以此从上下文所提供的线索中猜测出生词的意思,逐渐扩大词汇量。第五个阶段,学生能连贯地听懂所谈内容。当然,即使学生的听力已达到第五阶段,随着题材、内容的变化,学生往往还会回到第三或第四阶段。要想使学生在多数情况下做第五阶段的听者,教师需要帮助他们不断地吸收新词汇和知识。第三,注意自上而下(top-down)与自下而上(bottom-up)处理过程的结合。所谓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是两种处理过程,前者指从低层次向高层次,从具体到抽象发展的过程,具体到听力理解方面,是指首先要识别语音,然后辨认单词,再把单词结合成句子,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语篇,并且在各个阶段获取意义,这个过程就是自下而上的。而自上而下的过程则相反,它是一个由整体到局部,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在听力理解的过程中听者会主动根据预期、推论、意图、图式知识以及原来具有的相关知识有选择地处理所接收到的信息,从而构建意义。在听力教学中,符合自下而上处理过程的训练任务主要是听辨具体的语音项目,包括音素、音节、词汇和句子等,以及不同的语调及其表达的感情与意义等。自上而下的训练活动则包括识别不同的语域和语调、识别讲话人的身份以及谈话的主题、辨认主要思想及支持性的细节以及做出合理的推论等。第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我们可以要求学生从所听材料中找出相应的表达方法,例如词、短语、搭配、句子等。还要培养学生对于语言现象的敏感性,比如让学生快速意识到所听材料中出现的学过的单词、短语、搭配、语法等。第五,注意言语技能的整合。这就要求听力教学中要注意听说结合、听写结合、听读结合,在听力教学中融入其他技能的培养,最终形成语言技能的整合。第六,听力训练要以课本为基础,实现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有机结合。下面我专门针对这一点进行详细的介绍,这也是我长期以来对于解决目前高中英语听力教学存在的问题与矛盾进行思考的结果。在与一线教师进行交流时,很多教师反映,他们确实也意识到听力教学的重要性,但是课本内容实在太多,在有限的课时之内只能够把课本讲完,没有时间再去进行听力教学。经过长期的思考之后,我个人认为教师所反映的问题确实存在,而要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充分利用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以及语言技能内部之间的关系,需要把课本教学与听力训练紧密结合。首先我们来看语言知识,它主要包括语音、词汇、句子和语法等内容,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密不可分的。在听力训练时我们会让学生听各种材料,如果我们能够让这些材料尽可能多地涵盖这些内容,就能获得一举两得的效果,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课本上的语言知识,另一方面又可以提高听力理解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这样做可以有效地降低听力材料的难度,增加可理解性和相关性,还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丰富性。我们再来看语言技能内部各项技能之间的关系。前面我们反复强调听、说、读、写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完全可以通过听力技能的训练来带动其他三项技能的提高,做到听说结合、听写结合、听读结合。为了帮助大家理解我前面所说的,我以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必修一)第一单元为例做具体的解释。

      首先来看课本的整体结构,我们可以把这个单元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阅读,包括热身(Warming-up),阅读前(Pre-reading),阅读中(Reading),阅读理解(Comprehending)和语言学习(Learning about language)中的Discovering use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第二,语法,就是Learning about language中的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s;第三,功能,对应课文中说(Speaking)这一部分;第四,综合,包括读和听(Reading and listening)以及读和写(Reading and writing)。针对上面这五个部分,我们可以设计以下几个环节的听力训练:

      环节1:该环节的目的在于训练学生对于词汇和短语的语音识别能力的同时,帮助他们掌握阅读部分所有的生词和短语,可以让学生在上课之前自行完成,用于预习。这一部分可以使用以下几种训练形式:

      Exercise 1:Listen and repeat.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boldfaced words and try to pronounce them correctly.

      1.She settled in Paris after her father's death.

      2.Don't worry.Your baby is recovering.

      Exercise 2:Listen to the conversations and fill in the missing words.

      1.W:Shall we eat out today?

      M:Sorry,dear.I have got to pack up my suitcase.

      2.W:What's wrong with Jack?

      M:He has been suffering from headaches recently.(黑体部分要求学生填充,而且是本单元阅读部分需要掌握的生词和短语。)

      上述两题属于浅层次的训练活动,其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掌握本单元阅读部分所含生词和短语的发音和拼写。

      Exercise 3:Listen to the sentences and write down the words or expressions opposite in meaning to what are given.

      1.indoors ______2.care______

      上述两题相对应的录音是:

      1.M:Why did you stay indoors on a beautiful day like this? You should have gone outdoors to enjoy the sunshine.

      2.Please don't care about his words.Just ignore it.

      Exercise 4:Listen to the sentences and fill in the blanks with the right form of the expressions given.

      1.The woman asked Tony to______.(calm down)

      2.The man ______ about his brother's health.(is concerned)

      上述两题对应的录音是:

      1.Relax,Tony.There's nothing to worry about.

      2.My brother is ill.I am worried about his health.

      与练习1和2相比,练习4中的这两道题目属于深层次的训练活动,学生所听到的材料具有丰富的语境,足以让学生通过语境推断出词汇或短语的含义,进而完成相应的任务。这种训练可以培养学生根据语境推断词义的能力,这不仅对听力本身有帮助,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有一定的帮助。另外,请各位教师注意的是,上面的四个题目由浅层次到深层次,由句子到对话,很好地体现了我在前面提到的层次性和循序渐进的原则。

      环节2:这一环节是语篇层次的听力训练,所听材料是对课文内容的改写,可以安排在讲解课文之后进行。这样做有几个好处,首先,它可以有效地降低学生理解语篇的难度。我们不妨想一下,影响学生语篇听力理解的因素有哪些,一是背景知识,学生对于自己不熟悉的内容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二是语言本身,包括词、句等,而让学生听课文的改写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因为课文已经学过了,他们对内容很熟悉,另外,语言也没有了障碍。其次,它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于课文中语言知识的掌握,因为有关的词汇、短语和句子都会在听力材料中复现。再次,它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们在这里所说的对课文的改写,不是单纯地从中挑出几个句子,也不是对课文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对原有课文的重新组织、总结和升华,从而帮助学生从语篇层次上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结构以及所包含的信息,并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在含义,从而获得有益的启发。关于课文的理解,2012年我在青岛举行的第六届全国高中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暨教学观摩研讨会上专门做了一场报告,经过整理,这篇报告被《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2013年第6期全文转载,感兴趣的教师可以找来读一下,在此不再做深入的阐述。

      环节3:这一环节主要针对语法项目来设计,可以在学生学完“语言学习”(Learning about language)中的Discovering use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后进行。有的教师会问,语法和听力也可以结合吗?完全可以,而且会与语法学习形成非常好的互补,学生可以通过听力材料充分体会语法的运用,从而巩固语法学习的效果。更为重要的是,这样做可以很好地解决以往学生只是单纯地记忆语法规则的做法,有助于他们把语法知识运用于语言的使用之中。还是来看第一单元,这一单元的语法项目是间接引语,它的主要功能就是用来转述别人所说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针对这一点来设计听力训练材料。例如:

      Exercise 1:Listen to the sentences and questions and complete the sentences.

      1.The man said______.

      2.The woman told Jim that______.

      上述两题对应的录音是:

      1.M:I am tired of the job; Every day is just the same.

      Q:What did the man say?

      2.W:Jim,I don't want to walk the dog today.

      Q:What did the woman tell Jim?

      Exercise 2:Listen to the conversations and questions and complete the sentences.

      1.The boy asked the girl______.

      2.The man asked the woman______.

      上述两题对应的录音是:

      1.M:How many stamps have you collected?

      W:They add up to exactly 1,000.

      Q:What did the boy ask the girl?

      2.M:Will your family settle here?

      W:We have not decided yet.

      Q:What did the man ask the woman?

      根据上面的示例我们可以看出,这样的听力训练可以很好地将语法融入其中,使学生体会和使用语法项目。另外,我们还要注意,其中也包含了本单元一些重要的生词和短语。

      环节4与环节1的思路相似,用于综合部分开始之前的生词预习,因为时间关系就不再重复。下面我们来看第五个环节,此环节对应说(Speaking)这一部分,用于对学生进行某一语言功能的微技能的强化训练,可以用在学生进行口语训练之前。我们可以围绕本单元的语言功能让学生听一些对话,这样可以保证他们在口语活动中有话可说,从而实现听与说的结合。我想强调的是,在进行口语教学时,学生往往表现不尽如人意,除了心理障碍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在于无话可说,也就是没有掌握足够的语言手段来表达思想。而这样的听说结合可以很好地帮助他们解决这一问题。

      第六个环节配合课本中的“读和听”和“读和写”两部分,对学生进行语篇层次的听力训练。听力材料可以围绕本单元的主题,综合这两部分的内容,从中找出其中的逻辑关系,写出一篇适合做听力训练的短文。在第一单元中,“读和听”的阅读文章是一封信。其中讲述了丽莎(Lisa)在与同学交往中的困惑,“读和写”部分中阅读文章也是一封信,讲述了小东(Xiaodong)不能交朋友的烦恼,而随后的写作任务则要求给小东写一封回信。针对上述内容我们可以理出这样一个思路:青少年都面临“成长的烦恼”,其中之一就是和友谊相关的问题,当他们遇到问题时,可能会给“青少年广播”的王老师写信寻求帮助。丽莎面临着与异性同学交往以及其他同学背后议论的困惑,于是她给王老师写了一封信,王老师在回信中告诉她这都是正常现象,不要过多关注别人的议论。小东因自己不善交际,没有朋友而烦恼,也给王老师写了一封信,王老师很快就给他回信并提供了很好的建议。我们就可以按照这一思路写一篇听力材料,供学生进行听力训练。这个环节可以安排在学生写作前,目的在于,除了训练听力之外,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和思路,培养学生在不同的事件中寻找内在逻辑关系的能力。

      前面我介绍了自己所设计的高中英语听力教学方案,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一方案很好地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结合起来,使得语言知识为语言技能打基础,语言技能的训练又能进一步地巩固语言知识。另外,它也实现了语言技能内部的相互融合,通过听力训练,带动学生阅读、口语和写作水平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它把听力训练与课本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在不增加课时的情况下,开展系统的听力训练活动。当然,这一方案是否可行,还需要教学实践的验证。

标签:;  ;  ;  ;  ;  ;  ;  ;  

在听什么?_高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