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选择性的河流流动:世界语言中的双语(二)_英语论文

非选择性的河流流动:世界语言中的双语(二)_英语论文

江河不择细流——世界语言中的双语言现象(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世界语论文,细流论文,江河论文,双语论文,不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东南亚走上一体化道路的第一步

东盟经济近年来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这一地区地位的上升举世瞩目。人们考察这些国家的语言政策,会发现一些共同之处。

东南亚的西面有五个国家(泰缅越柬老),都是佛教国家,语言彼此不同,文字用各自的印度式变体字母。泰国有传统文字,以英语为第一外国语。缅甸原来是英国殖民地,有简易的传统文字,几乎人人识字,以英语为中等和高等教育语言。越南在独立之后,废除了汉字,以拉丁化“国语字”为正式文字。柬埔寨和老挝有各自的传统文字。印度支那原来是法国殖民地,正在改用英语作为第一外国语,向其他东盟国家看齐。

东南亚的东面也有五个国家(新菲马印文),它们的语言和文字在二次大战后有全新的发展。新加坡规定四种官方语言:英语不是外国语,而是全国官方语言;华语(普通话)为华人的官方语言,提倡“多说华语、少说方言”;泰米尔语为印度族的官方语言;马来语为马来人的官方语言,同时又是新加坡的国语,唱国歌用马来语。菲律宾规定拉丁化的他加禄语(Tagalog)为国语,以英语为行政和教育语言, 英语的作用已经深入民间生活。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人民大都信奉伊斯兰教,但已废除阿拉伯字母,采用拉丁字母;两国在独立之后共同采用标准马来语作为官方语言,原来拼写法相互不同(印尼用荷兰式,马来西亚用英国式),后来统一了正词法,并且为新加坡和文莱所采用。印尼原为荷兰殖民地,通用荷兰语;独立后荷兰语退出印尼,改以英语为第一外国语。

东南亚旧称南洋,是华侨和华裔最多的地方,据说有3000万人以上,很多人已经“落地生根”,改用了当地的姓名。他们主要从事工商业,成为当地发展经济的重要动力。东南亚各国的政治制度不同(社会主义、军人专政、民主制度),宗教有各自的传统(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但是这些歧异并不妨碍它们团结起来共同发展经济,并且在共同的国际事务中采取协调的政策。

东南亚一致实行英语和本国语言的双语言,方便相互联络和发展国际贸易,这是走上一体化道路的第一步。荷兰语和法语的退出,使东南亚实现了统一的英语化。英语不仅在东南亚的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而且部分地进入了民间生活。

日本在语言上也善于择优而从

日本善于吸收外来文化,择优而从,青出于蓝。一位日本教授说:在古代,日本学习中国1000年;在近代,日本学习西洋200年; 古代使用中文和日文,近代使用英语和日语,都是双语言。二次大战后,日本的双语言又有新的发展。

日本在一次大战前,贸易利用英语,科技利用德语。二次大战后,充分利用英语,引进新技术,发展国际贸易,把军事战败国变为经济战胜国。

日本投降后,驻日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在日本实行“语文平民化”。日文经逐步改革,减少汉字数目、简化汉字笔画、改进假名字母的用法。日文从汉字中间夹用少数假名,变为假名中间夹用少数汉字。日本在明治维新(1868)时期已经普及国语,把文言改为白话。但是法律和公文依旧用文言,直到战后才从文言改为白话,同时限制只使用1945个常用汉字,此外以假名代替。中学生只学习1945个常用汉字,外加人名用字166个,合计2111字。小学6年只学习996个汉字(比千字文还少4个)。大众小说只用800个汉字,其余用假名。日本的知识分子, 除非研究中国历史和东方文化,一般只用2000个常用汉字。“语文平民化”对普及义务教育,提高文化水平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且对知识分子来说可以节省语文时间,更多地学习科技和实用知识。

在美国的影响下,英语教学在日本逐步普及和提高。两种语言接触,必然发生“洋泾浜”现象。广东话的洋泾浜是有名的,可是跟日语的洋泾浜一比,就小巫见大巫了。日本的外来语原来很多,现在更多得无法形容了。日本学者说,日本学习中国文化时候,从汉语吸收大量外来语,时间久远,习以为常,已经忘记了那是外来语。今天从英语吸收大量外来语,是日本吸收外来语的第二个高潮。

大半个世纪之前,日本放弃“意译”科技术语,改为“音译”科技术语,用片假名拼写。这使日本术语的读音接近国际化,但是“音译”也有问题,片假名写成一长串,群众难学难记。

日本人现在有钱出国旅游。据说,近来每年出国人次超过总人口的一半。国际旅游需要国际共同语,旅游是推广英语的一种动力。

日本的大企业要求职员英语过关,经常测试职员的英语水平。目的是使职员能够独自在国际互联网络上取得外国资料,提高生产技术。这是真正的进入信息化时代。日本的电脑普及率已经超过了西欧。国际互联网络极大部分都用英语。英语成为在日本大企业中担任职务的必要条件。

为了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日本从1997年起,小学生提前从三年级开始学习英语。西欧有些国家实行“扫除外语(英语)文盲”。日本还没有这样做,但是英语越来越被重视,几乎要跟日语并驾齐驱了。日本有人慨叹说,“日本”快要没有了,只剩下“Japan”了。

日本已经成为“西方七国”之一。从“东洋”变为“西方”,英语化是必要条件。东西方的分界线,已经从太平洋的中间,移到了日本海的西面。

中国需要兼程并进

中国的双语言,原来是指推广普通话:从只会说方言,到又会说普通话。普通话是学校的社会语言,方言是家庭和乡土语言,这是“国内双语言”。现在又有了第二种含意:从只会说普通话,到又会说英语,这是“国际双语言”。

民国元年(1912)开始,我国兴办新式学校,以“国英算”(国文、英文和算术)为三门主课,这不能说是实行了国际双语言。因为当时只有少数人上学,课程要求很低,还没有双语言的观念。

解放之后,俄语一度成为我国的主要外国语。改革开放以来,事实上已经恢复了以英语为第一外国语。青年们热衷出国留学,主要是去美国,一股英语热在青年中自动燃起。但是人数很少,不能说我国也开始了国际双语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视教育,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口号。建水坝,筑铁路,兴工业,促外贸,向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道路前进。我国的现代化要追赶两个时代,工业化时代和信息化时代,任务非常艰巨。现代化的基础是教育,教育的工具是语文。我们还没有来得及考虑双语言政策问题,但是双语言是现代化无法避免的需要。“国内双语言”还没有实现,能够开始进行“国际双语言”吗?

内外并举,兼程并进,当然十分困难。但是,这是后进追赶先进无法躲避的必由之路。不能等待实现工业化之后再进行信息化。同样,不能等待实现国内双语言之后再进行国际双语言。我们的历史任务是,在一个时期赶上两个时代。

其实,一部世界史就是一部充满“后来居上”成功先例的历史,德国兴起很晚,超过了法国。美国原来是殖民地,超过了宗主国英国。新加坡在危难之中被迫独立,超过了马来西亚。“后来居上”的历史经验使我们得到启示。而“以史为鉴”正是中国的优良传统。

标签:;  ;  ;  

非选择性的河流流动:世界语言中的双语(二)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