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剔除手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以2015 年2月~2016年7月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手术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定期检查和随访,并依据相关危险因素再进行分组,运用统计学进行分析。结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的3个相关危险性因素为:肌瘤多少,本组多发肌瘤的复发率为29.27%,明显高于单发肌瘤的7.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瘤大小,本组直径≤5cm肌瘤的复发率为28.95%,明显高于直径>5cm肌瘤的 8.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本组年龄≤40岁患者的复发率是 25.49%,明显高于年龄>40岁患者的6.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为肌瘤多少、肌瘤大小及患者年龄,多发子宫肌瘤、肌瘤直径≤5 cm且年龄≤40岁是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所以在临床上要特别关注这些高危因素,以便为预防术后复发提供依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关键词】子宫肌瘤;复发率;相关危险因素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risk factors of recurrence after uterine leiomyoma resection. Methods:90 patients with uterine myomectomy from February 2015 to July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regularly and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risk factors.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Results:The three risk factors of recurrence after uterine myomectomy were:the number of fibroids,the recurrence rate of this group was 29.27%,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single fibroids 7.41%,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05). The recurrence rate of fibroids was 28.95%,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diameter> 5cm fibroids(8.77%),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05). The recurrence rate was 25.49% in patients with age ≤ 40 years old,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age group> 40 years(6.82%),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05). Conclusion:The main risk factors of recurrence after uterine leiomyoma resection are fibroids,fibroid size and age of patients,multiple uterine fibroids,fibroids ≤ 5 cm in diameter and ≤ 40 years of age are recurrence of uterine myoma after resection High risk factors,so the clinical attention to these high-risk factors in order to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prevention of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Key words:uterine fibroids;recurrence rate;related risk factors
子宫肌瘤为女性较多见的良性肿瘤,其多发于30~50岁的妇女,尤其是40~50 岁,是子宫肌瘤的高发期。目前,我国治疗子宫肌瘤的常用方法是子宫切除术和子宫肌瘤剔除术。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更多的子宫肌瘤患者为了保留子宫而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但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的复发率非常高,为了探讨子宫肌瘤剔除手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对2015年2月~2016 年7月收治的90例子宫肌瘤剔除术病人的资料进行归纳分析,目的是为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的复发提供有效治疗和预防参考,现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2月~2016年7月收治的90例行子宫肌瘤剔除手术病人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经B超和临床症状诊断为子宫肌瘤。其中,单发肌瘤有45例,多发肌瘤45例;肌瘤直径≤5 cm的有45例,肌瘤直径>5 cm的有45例;患者年龄≤40岁的有45例,患者年龄>40岁的有45例;肌瘤主要位于浆膜下的有35例,主要位于肌壁间的也有30例,主要位于粘膜下的有25例。
1.2 方法
手术之前有有经验的医生进行B超检测,认真观察肌瘤的数目和位置,测量肌瘤的直径。依据标准表格认真记录病人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肌瘤多少、肌瘤大小和肌瘤位置。肌瘤复发的诊断依据参照妇科肿瘤复发的定义,指手术后半年新出现的子宫肌瘤,经过盆腔B超检测和妇科检查确认。病人在术后1~2个月由其主治医生进行初次复查并详细记录,以后每隔3~6个月进行一次随访,包括盆腔B超检测及妇科检查。外地病人进行书信或电话随访均可以。
1.3 统计学方法
本组所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平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性因素包括有:肌瘤多少,本组多发肌瘤的复发率为29.27%,明显高于单发肌瘤7.4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瘤大小,本组直径≤5 cm肌瘤的复发率为28.95%,明显高于直径>5 cm肌瘤的8.7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本组年龄≤40岁患者的复发率为25.49%,明显高于年龄>40岁患者的6.8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瘤主要位置,主要位于浆膜下肌瘤的复发率是17.39%,主要位于肌壁间肌瘤的复发率是14.71%,主要位于粘膜下肌瘤的复发率是18.42%,三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本组研究显示,多发性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的复发率明显高于单发性肌瘤(P<0.05),原因为许多病人的微小肌瘤很难被B超检查发现,只能在手术时触摸或肉眼观察才可发现,有些相当细小的肌瘤即便是手术时也无法发现,引起术后的复发。所以,手术之前仅仅通过B超检测判断是多发还是单发肌瘤是不够的,还要运用CT及其他实验室检查来确认,选择针对性的药物和手术方式,以降低术后肌瘤的复发率。
本组研究还发现,患者的年龄是手术后肌瘤复发的另一个高危因素。年龄≤40岁患者的复发率明显高于年龄>40岁患者的复发率(P<0.05)。子宫肌瘤是一类性激素依赖性的肿瘤。雌激素在青春期时的分泌增加,到青年时期逐渐稳定,40 岁后雌激素的水平开始呈现下降,绝经以后雌激素的分泌即停止,只有脑垂体分泌少量的雌激素,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年龄>40岁病人的雌激素水平伴随年龄增加急骤降低,有些病人进入绝经期后,在低水平的雌激素下发生子宫肌瘤的几率也比较低。所以,要增强中老年女性的健康指导,使其了解子宫肌瘤的治疗及预防,以降低肌瘤的复发率。
伴随子宫肌瘤发病率的逐渐升高,且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的子宫肌瘤患者要求保留其子宫,保留其生育能力。因此,预防子宫肌瘤剔除术肌瘤再发是一个重要课题。如今可依据每个病人的复发风险和具体情况指导患者术后服药,指导病人定期妇科检查及B超检查以达到预防复发的目的。
总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为肌瘤多少、肌瘤大小及患者年龄,多发性子宫肌瘤、肌瘤直径≤5cm且年龄≤40岁是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在临床上要特别关注这些高危因素,以便为预防术后复发提供有效依据。
参考文献:
[1]郭艳,郭宏,郝国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5,17(17):116-117.
[2]李孟慧,冷金花.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后肌瘤残留、复发及妊娠结局的比较[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5,46(9):669-673.
[3]龙玲,陈智慧.腹腔镜子宫肌瘤挖除术后复发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16,28(1):73-75.
论文作者:赵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6月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5
标签:肌瘤论文; 子宫肌瘤论文; 术后论文; 年龄论文; 患者论文; 统计学论文; 因素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6月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