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型企业的超集群学习模式——基于“东汽”和“格兰仕”的案例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格兰仕论文,集群论文,案例论文,模式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图1 超集群学习模式与企业成长路径的动态匹配模型
1 问题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一方面,我国产业集群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另一方面,我国产业集群与国外一些成功的产业集群相比尚有较大差距。促进集群企业快速成长,已成为我国产业集群升级和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任务。行业特征的差异和区域创新资源的差异是影响现阶段我国集群企业转型的关键因素[1]。
本文比较研究了本土集群企业在运用超集群学习模式方面的异同,通过对“东汽”和“格兰仕”这些成功实现转型升级的企业进行探索性的案例研究,验证超集群学习模式对企业转型成长的推动作用,解析出超集群学习模式与企业成长之间的动态匹配关系,为我国集群企业的发展和转型提供参考,创新和丰富集群企业的成长策略。
2 理论分析
近年来的研究显示,集群学习对集群企业成长的促进作用被高估,而集群外学习的重要性被忽视[2]。集群外的学习就是本文所说的超集群学习,我们在集群外学习的基础上,运用超集群学习模式,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3-4]。集群企业外迁发展被本地网络锁定甚至出现衰退等现象在世界各地不断涌现[5]。企业能力的异质性要求集群企业采取不同的学习模式(包括超集群学习模式)来应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6]。王缉慈[7]认为,集群学习在企业处于发展期时有显著的学习效应,但在成熟期时其学习效应不明显。Zucchella[8]指出,超集群学习具有典型的探索性和开放式的特征,这就要求企业应在更大的范围内不断寻求、发现和使用新知识,激发和促进企业创新与持续成长。
本文运用超集群学习分析模型,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探索超集群学习模式与企业成长路径之间存在的动态匹配关系,并通过对比分析“格兰仕”和“东汽”的转型升级路径、升级各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升级战略,采用案例归纳推理的方法[9],形成超集群学习模式与集群企业成长路径的动态匹配模型(见图1)。两者的具体关系如下:在超集群学习模式中,在发展期,企业通过异地同产业学习,对于国外同行业中做得好的企业的技术进行及时消化、吸收;在起飞期,企业通过异地跨产业学习实现企业的多元化;在成熟期,企业为了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下来,通过本地跨产业学习实现企业的一体化经营,以便获取竞争优势。从理论模型可看出,超集群学习从始至终一直贯穿着创新的思想、涉及获取创新资源和利用,所以本文运用超集群学习模式来分析企业成长中出现的问题。超集群学习模式能够很好地解决企业的发展瓶颈,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坚持创新,从而使企业获得超额利润。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目的是发展新的理论而不是检验已有的理论,因此研究的问题具有描述性、归纳性、探索性的特征。案例研究是构建和验证理论的有效方法,将案例研究与相关研究文献相联系,可使通过案例研究所获得的经验得到升华,加深对理论的验证[10-11]。Yin[12]指出,单案例用于挑战理论,而多案例更多用于构建理论。本文就是基于两个案例的比较研究,通过对比分析验证超集群学习模式的理论模型。Eisenhardt[11]也曾指出,多案例研究可通过案例复制来支持结论,通过多案例比较研究寻找不同企业在升级过程中的异同。
3.2 目标案例
本文选择的两家目标案例企业是:四川德阳的“东汽”和广东顺德的“格兰仕”。之所以选在这两家企业,主要是因为:第一,这些企业在三种超集群学习模式上都有较成功的实践,企业的超集群学习模式与其成长阶段有着较明确的演变关系。例如,“东汽”在40年的转型过程中,通过超集群学习,使企业顺利转型,其企业成长路径清晰,是采取超集群学习模式的企业的典范;“格兰仕”在其30多年的成长历程中历经了多次转型,它也是采取超集群学习模式的代表。它们都符合案例抽样与构建的要求。Yin[10]一再强调要选择典型案例和极端情形进行案例研究更合适。本文所选案例企业的发展过程显示出超集群学习模式与企业成长路径之间存在动态匹配关系,符合Yin[10]所说的“典型案例要使研究过程清晰可见”的特征要求。第二,“东汽”和“格兰仕”很重视培育和增强学习能力,并使之成为其转型成长的决策依据和动力保障,其经验具有借鉴价值,将它们作为案例对象会使研究具有普遍意义。因此,本文所选的两个案例符合案例研究中的案例要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的要求。第三,笔者利用地缘、学缘等有利条件,与这两家企业持续保持着正式和非正式的交流,积累了较为全面的案例资料。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解析超集群学习模式与集群企业成长阶段之间存在的动态匹配关系,不同的超集群学习模式适用于不同的企业发展时期,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发展阶段和技术能力选取不同的超集群学习模式。
4 案例分析
4.1 “东汽”案例
4.1.1 “东汽”的成长历程
“东汽”位于四川省德阳市,是我国主要的大型电站设备制造企业之一,也是全国机械工业100强企业和三大汽轮机制造基地之一[13]。该企业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多次重要转变(见图2),其主要产品有火电设备、风电设备、光电设备和气燃机及其部件。作为行业中的龙头企业,“东汽”在技术创新方面创造了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很多记录,如20世纪80年代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自主研制的30万千瓦汽轮机组,1990年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开发了60万千瓦汽轮机组、核电转子等,2000年以来自主研制了世界上惟一一座大功率天然气试车台,2006年自主研制了低温型风机,2010年生产的世界首台100万千瓦超临界空冷机组也将投入运行。
图2 “东汽”的成长历程及重要转型事件
(1)从7.5万千瓦汽轮机技术到100万千瓦核电汽轮机技术的转变(1990-2000年)。“东汽”在成立之初受哈尔滨汽轮机厂的支持,其图纸资料主要来自该厂,生产的主要机型以50MW汽轮机和200MW汽轮机为主。20世纪90年代初,“东汽”引进日立公司的60万千瓦汽轮机技术,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转向超临界60万千瓦汽轮机、100万千瓦核电汽轮机及100万千瓦超临界汽轮机市场,力争在国内汽轮机行业争得领先地位。
(2)从火力发电转向风力发电(2000-2005年)。2004年“东汽”察觉到火电设备市场的发展将达到顶峰并开始回落,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寻找新的市场机会。在目前市场饱和的情况下,“东汽”考虑到发电技术因素,在分析了未来能源产业的发展趋势后,认识到发电设备市场将越来越多地运用以风力为代表的绿色能源,因此决定凭借自身良好的客户关系网络和设备成套技术能力进入风力发电领域。
(3)风力发电与光力发电并举(2006年至今)。2006年,“东汽”在发展风电产业业务的同时,其领导人提出“多电并举”策略,提出进入光电产业。“东汽”进入太阳能产业采用的是并购方式,选择了具有多年多晶硅生产经验的峨嵋半导体研究所作为并购目标。“东汽”运用峨嵋半导体研究所的研究技术,注入大量资金,很快扩大了自身在多晶硅方面的生产能力,进入了这个对“东汽”来说还是一个崭新的产业的太阳能发电产业。
4.1.2 “东汽”转型阶段与超集群学习模式的动态匹配
在转型过程中,“东汽”根据自身在不同时期的特点,采用了不同的超集群学习方法,从异地同产业学习到异地跨产业学习,最后到本地跨产业学习(见图3)。在发展过程中,“东汽”始终以技术创新战略为指导,并在不同时期采取了不同的超集群学习方法。
图3 “东汽”的成长路径与超集群学习模式
4.2 “格兰仕”案例
4.2.1 “格兰仕”的成长历程
“格兰仕”是一家全球化的家电专业生产企业,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优秀家电企业集团之一。“格兰仕”集团创立于1978年,定位于“全球名牌家电制造中心”。自1992年进入家电行业以来,“格兰仕”人致力于推动“全球微波炉制造中心”、“全球空调制造中心”、“全球小家电制造中心”三大制造基地的发展,保持了微波炉、光波炉产销量世界第一,进入了世界一线空调品牌阵营。该企业在成长过程中亦经历了多次重要转变(见图4)。2004年格兰仕电器畅销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集团年销售额130亿元、出口创汇7亿美元。成为中国本土成功企业的典范之一。
图4 “格兰仕”的成长历程及重要转型事件
(1)从羽绒加工到各种毛纺产品出口(1978-1991年)。“格兰仕”在成立之初主要是进行羽绒的加工。20世纪80年代初,“格兰仕”派人去日本学习,引进了各种毛纺设备,使产品合格率从最初的30%提高到90%以上,并派技术专员到江南一带学习专业技术。1991年,“格兰仕”产值过亿,出口创汇2000多万美元,其产品也从最初的羽绒加工扩展到白色兔毛纱出口、染色纱出口等。
(2)从毛纺产品出口转向微波炉产业(1992-2000年)。1992年“格兰仕”察觉到羽绒服市场趋于饱和,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寻找新的市场机会。该企业考虑到目前自身所处行业的市场饱和状态和生命周期两方面因素,在分析了家电产业的发展趋势后,认识到微波炉行业将会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点,而当时微波炉行业在中国还处于起步期,其需求量大、发展前景良好。于是,“格兰仕”决定凭借自身良好的客户关系网络进入微波炉行业。
(3)从微波炉产业到白色家电产业(2001 2010年)。2001年,“格兰仕”在微波炉产业发展的同时,其领导人提出进入“白色家电产业”的策略,其生产线均采用国际最新技术,其学习对象是国内白色家电产业老大——海尔。在向海尔学习的基础上,“格兰仕”融入自己在微波炉生产上的技术优势,研发出光波空调并抢占市场。
4.2.2 “格兰仕”转型阶段与超集群学习模式的动态匹配
在转型时期,“格兰仕”根据自身在不同时期的特点,采取了不同的超集群学习方法,从异地跨产业学习到本地跨产业学习(见图5)。“格兰仕”在发展过程中,始终以技术创新战略为指导,并在不同时期采取了不同的超集群学习方法。
图5 “格兰仕”的成长路径与超集群学习模式
4.3 “东汽”与“格兰仕”在不同成长阶段的学习模式比较分析
基于行业生命周期理论,并结合两家企业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果,可大致将这两家企业的发展过程划分为生存、发展、起飞、成熟四个阶段。目前,“东汽”和“格兰仕”这两家企业都处于成熟期。基于集群理论和超集群理论,可将超集群学习分为异地同产业学习、异地跨产业学习和本地同产业学习。异地同产业学习主要是指学习本地区没有的先进技术,对技术进行引进,消化吸收最后到创新;异地跨产业学习主要是指企业在快速发展时期为了寻找新的利益增长点,必须实现多元化发展,进入新产业,学习新的技术和管理模式,为企业创造新的辉煌;本地跨产业学习主要是指企业已处于成熟期,各部门的发展运行都趋于稳定,企业必须实行一体化战略,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下文将针对两家企业的成长阶段、主营业务、存在问题、学习模式与升级战略进行比较分析,见表1。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研究表明,企业成长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针对不同阶段选择超集群学习方式、控制成长速度和协调成长动力这三个维度的内容。第一个维度是选择成长方向。在企业的生命历程中,企业成长方向的选择与变化是企业对市场机会与威胁的一种直接反应。在企业生命的不同阶段,企业对成长方向的管理重点是不同的。第二个维度是控制企业成长速度,即企业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追求在一定的利润水平之上的合理成长速度。
根据“东汽”和“格兰仕”在不同转型阶段下运用的超集群学习模式(见表2),本文得出如下主要结论:
(1)从表2可看出,“东汽”和“格兰仕”在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选择了相同的超集群学习模式,使企业成功转型,说明超集群学习模式对于促进集群企业的转型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已渡过创业阶段和生存阶段的集群企业来说,实现从集群学习到超集群学习的转变,是它们保证企业转型成长的重要动力。
(2)从图1可得出,不同的超集群学习模式适用于不同的企业发展时期,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发展阶段和技术能力选取不同的超集群学习模式。一般而言,对于制造型企业来说,在企业发展初期主要以异地同产业学习为主,学习国外先进企业的技术,以引进消化吸收和模仿创新为主。待企业拥有了大批熟练的技术人员并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后,企业应转向采取异地跨产业学习,向国外做得好的企业学习,主要采取合作创新,积极研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在进入成熟区后,企业应转而采取本地跨产业学习,学习本地企业的优势,并扩展企业的产业链,进入国家重点支持的产业,培养企业新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