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规划及策略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考论文,策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考复习涉及复习的时间安排、内容规划、难度把握、考点指向、习题选择等各个方面。
中考数学命题以“狠抓基础,注重过程,渗透思想,突出能力,强调应用,着重创新”为指导思想,试题涉及“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课题学习”四部分内容。其中前两部分内容是重点,其分值均占试题总分的40%左右;“统计与概率”这部分的试题通常为中、低档题,其分值占15%左右。明确了这些,便可把中考总复习分成四轮复习。
第一轮:基础过关
中考数学命题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为依据,立足学生发展的需要,重在考查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因此,第一轮复习至关重要,是大面积提高数学成绩的关键时期。
时间安排
3月1日~5月1日(共9周)。
指导思想
“依标据本,促进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
达成目标
通过第一轮复习,使学生明确《标准》中各单元的知识考点,对教材内容进行归纳梳理,牢固掌握好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明确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具体办法
将分散在初中各册中的数学知识,进行整合、重组,使知识系统化,即分成“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及图象”“三角形”“四边形”“圆”“图形的变换”“统计与概率”8大知识块,分9周时间进行复习。复习教学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快反馈”的方法,面向全体学生。
1.认真挑选复习用书
师生人手一本,围绕主要知识点编拟,配套相应习题,题目基础,难度不大,供第一轮使用的复习用书。教师再准备1~2本其他复习用书备选题目,相互补充。
2.全面复习,不留死角
“全面复习,不留死角”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对一些“不太重要”的知识点,不能存有侥幸心理;二是对一些易错点要多加注意,这是构成“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主要原因。比如,解分式方程需要验根,注意到了容易得分,注意不到往往就容易失分,“一得一失”影响就大了。
3.坚持周测、月考制度
周测试采用滚动的形式,月考按中考题型,内容不仅考查刚复习的内容,还要涉及七年级到九年级的相关内容,也采用滚动的形式,卷面难度严格按8∶1∶1。教师要认真做好月考试卷的卷面质量分析,学生要认真做好试卷自我诊断表,做好错题本。
4.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坚持随堂“限时作业”,以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削弱章节,把握重点
例如,同大纲教材相比,课标教材对圆这部分内容的定理教学和演绎证明的要求,圆的地位被“削弱”了。因此,对于“圆”一章的复习,重点应把握3个方面:其一,圆的有关概念,重点掌握圆心角与圆周角的关系,垂径定理;其二,直线与圆,以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突出切线的判定和性质;其三,与圆有关的计算,记住弧长公式、扇形面积公式、圆锥的侧面积公式。
6.变式训练,发散思维
重视试题归类,关注一题多变。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广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保证高效课堂,提高复习效率。
例如,对于“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知识块的复习。
针对:题目新颖、灵活,数量多,逻辑性强,学生推理不严密,思维不全面,知识点易混,失分严重。
策略:精选习题,注重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时间:1课时。
习题:选择题、填空题大致8道题,解答题大致3道题。
摘选部分如下:
练习1: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互相平分,交点为O。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前提下,要使四边形ABCD为矩形,还需要添加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可以是__。
变式:其他条件不变,要使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还需要添加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可以是__。
练习2:依次连接菱形各边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是()。
(A)梯形(B)菱形
(C)矩形(D)正方形
变式:依次连接矩形各边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是__;依次连接等腰梯形各边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是__。
练习3:如图1,以△ABC的三边为边在BC的同侧分别作三个等边三角形,即△ABD、△BCE、△ACF。试回答下列问题。
图1
(1)四边形ADEF是什么四边形?
(2)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DEF是矩形?
(3)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DEF是菱形?
(4)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DEF是正方形?
(5)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以A、D、E、F为顶点的四边形不存在?
第二轮:专题演练
如果说第一轮是全面、系统的复习,那么第二轮则是以能力为立意,以某一重要的数学知识、技能或数学方法为基本点,纵向深入,对知识和技能的内在联系及数学思想和方法进行较为深入的剖析,围绕某些典型问题对学生进行的集中训练。本轮复习中,既要抓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又要关注中考命题的热点与特点,精讲精练,重视通性、通法。
时间安排
5月3日~22日(共3周)。
指导思想
“依标据本,发展能力”。
达成目标
第二轮比第一轮要适当提高要求。通过第二轮复习,引导学生对专题所涉及的重要基础知识进行再归纳、总结,使学生深入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防止单纯的“就题论题”,应以题论法,以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具体办法
1.明确中考试题特点
研究历年中考试题,把握命题特点走向,加强复习内容的针对性。从历年试卷来看,试题具有以下特点:(1)计算类试题,以考查能力为主,题型新颖,但仍立足于基础。历年试卷有1~2道的计算题,对基本计算技巧的要求不高,这些题目都比较基础,复习时不必拔高要求。(2)应用性试题背景的设置更加贴近现实,以突出“用数学”的意识。(3)信息性试题直观、灵活,以考查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4)探究性、猜想性试题新颖,以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2.研究考纲,编写材料
在对中考考纲、中考试题研究的基础上,选准专题复习材料,或者用“剪刀+浆糊”的方法,从教辅书、网站上搜集整理,自己编拟。专题要有代表性,切忌面面俱到;专题要有针对性,围绕热点、难点、重点,特别是中考必考内容选定专题。
3.善于总结解题规律
要善于归纳、掌握常见问题的思想方法、解题规律,总结、积累常见问题的辅助线作法。例如,对于四边形,特别是初中数学重点研究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梯形”和“正方形”。首先,它们体现着图形和三角形的紧密联系,突出地显示了图形向三角形转化的意义和作用;其次,它们本身还有着美妙而重要的性质,是解决更多数学问题和现实问题的基础。随着圆的地位逐渐被削弱,四边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复习时,要认真归纳、总结,尤其要挖掘以梯形、正方形为背景的题目。
例 (2008年福建·宁德卷)如图2,在正方形ABCD中,E是AB上一点,F是AD延长线上一点,且DF=BE。
图2
(1)求证:CE=CF。
(2)在图2中,若点G在AD上,且∠GCE=45°,则GE=BE+GD成立吗?为什么?
(3)运用(1)、(2)解答中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完成下题:
如图3,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BC>AD,∠B=90°,AB=BC=12,E是AB上一点,且∠DCE=45°,BE=4,求DE的长。
图3
讲评时,要教给学生思路和方法,与学生一起深入探讨如何寻找问题的解法,解题突破口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解,如何设计解题格式,此题应注意哪些问题,解题中走过哪些弯路,有何教训,有没有其他解法,是否可以变换角度分析,等等。其实,这道题目的图形平时都见过其雏形,只要养成解题后及时总结、反思的习惯,就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4.研究解答题要注意“交汇”
解答题常见类型有:计算型;解直角三角形型;应用性型;尺规作图型;统计与概率型;图形变换型;动态几何型;开放探究型;方案决策、设计型;图表信息型;阅读理解型;实验操作型;函数应用型;建模型;几何综合型;函数综合型;代数与几何综合型等。难题多出在知识交汇点处,要注意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特别要注意跨章节知识的交汇点。哪些知识点之间有联系和交汇呢?比如,概率知识常与数学的其他知识,甚至是其他学科的知识相结合,题型新颖,贴近生活;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一次不等式组相结合;二次函数与三角形、四边形相结合,等等。
第三轮:综合模拟
这一轮主要是做中考模拟题、各地质检题和中考试题,在综合训练时,还要训练自己合理分配考试时间和考试时的心态调整的方法,提高应试能力,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所在,及时解决问题。
时间安排
5月24日~6月12日(共3周)。
指导思想
“依标据本,整体提高”。
达成目标
综合模拟训练,使学生以最佳竞技状态进入考场,它的主要作用有3个:一是解题能力的实际检验与强化提高;二是考试经验的实际积累与迅速丰富;三是考点题型的实际再现与反复巩固。
具体办法
1.选用成套综合卷
包括各地质检卷、模拟卷、近一两年的中考卷。后期要结合中考的信息对整卷进行大胆的筛选,或只选用试卷中的某些题目。
2.动手自编综合卷上
随意选用资料上的套题,效果不一定好。在深入研究《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参考教材及有关资料,使用“剪刀+浆糊”,进行认真选编。自拟既有广度又有深度,既有难度又有信度,既有梯度又有新颖性的模拟题。低档题要注意考查学生对双基的理解、掌握程度;中档题要注意考查学生的基本能力;高档题要注意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迁移、延伸的能力,以及创造性地解决有一定难度问题的能力。
3.分层布置作业
对于优等生,除切实抓好基础知识以外,要重点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复习时应配备适量的、富有挑战性的题目,培养他们从数学思想方法的高度,概括、总结、揭示出一类问题的解题规律,从而提高了解题能力,提高了自身的思维品质。对于中等生、学困生,则应把重点放在抓好基础知识、培养基本能力上,切忌走马观花、好高骛远。复习时应配备适量的练习题,练习题的难度要加以控制,以中、低档题为主。
第四轮:回归教材
以教材为本,以考纲为纲,以课标为标,切不可忽视教材的基础作用,复习必须再现、重温教材。回归教材,不是要强记题型、死背结论,而是要对照教材回忆和梳理知识,选择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题目进行强化训练,这样复习才会有实效。
时间安排
6月13日~15日(共3天)
指导思想
“依标据本,寻找题源”。
达成目标
“饮水思源”,通过回归教材,使学生“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具体方法
1.挖掘变式例题、习题
教材中的例题与习题都是由专家精心设计和筛选的,对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有裨益。如果我们对其进行挖掘、变式、引申和拓广,就会得到一些综合性较强,符合创新精神的新命题,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符合中考试题源于教材的命题思想。在“求活、求新、求变”的命题思想指导下,中考数学试题虽然不可能考查单纯背诵、记忆的内容,也不会考查教材中的原题,但对中考试卷进行分析就不难发现,许多题目都能在教材中找到“原型”,不少中考题就是对教材原题的变型、改造及综合。
2.设计知识交汇题
立足教材,在认真研磨典型例题、习题的基础上,整合各章节例题、习题内容,在知识的交汇点处设计串联、改编。
3.考前给你“提个醒”
再梳理易错、易漏、易混点,以提高得分率。
总之,初中数学总复习是一项系统工程,面对教学时间短、任务重、要求高,如何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益,是每位毕业班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在整个复习过程中,挖掘教材,夯实基础是根本;共同参与,落实过程是手段;精讲精练,高效课堂是保证;筛选习题,保质减负是核心;强化训练,发展能力是目的。只要我们讲究科学的复习方法,就一定能取得较好的效果。